版《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排查 回扣落实七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5777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排查 回扣落实七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版《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排查 回扣落实七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版《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排查 回扣落实七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版《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排查 回扣落实七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版《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排查 回扣落实七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排查 回扣落实七 Word版含答案.docx

《版《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排查 回扣落实七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排查 回扣落实七 Word版含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排查 回扣落实七 Word版含答案.docx

版《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排查回扣落实七Word版含答案

阶段排查 回扣落实(七)

[第一关:

判断正误·测基础]

1.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激素、抗体、淋巴因子、血浆蛋白、葡萄糖、尿素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

2.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抗体与抗原的作用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

3.红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与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与血浆。

(×)

4.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下由各器官、系统协调作用实现的。

(√)

5.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五个基本环节构成。

(√)

6.一个由传入与传出两种神经元组成的反射弧中只含有一个突触结构。

(×)

7.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

(×)

8.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或抑制的生理基础是Na+的内流或阴离子(如Cl-)的内流。

(√)

9.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而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

10.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

(√)

11.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减少。

(√)

12.人在恐惧、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使心率加快,肾上腺素在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

13.激素调节有三个特点:

一是微量和高效;二是通过体液的运输;三是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

14.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但只有内分泌腺的细胞会合成激素。

(×)

15.细胞产生的激素、淋巴因子以及神经递质等都属于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

16.在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人体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会增加。

(√)

17.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包括垂体与下丘脑。

(√)

18.下丘脑是内分泌腺调节的枢纽,也是血糖调节、体温调节以及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

(√)

19.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在后天获得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

20.具有对抗原特异性识别的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以及浆细胞等。

(×)

21.淋巴因子只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在细胞免疫中不起作用。

(×)

22.抗原具有异物性,即抗原都是进入机体的外来物质,自身的物质不能作为抗原。

(×)

23.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是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与生长实现的;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

24.顶端优势现象、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

25.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也不同。

(√)

26.植物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部位的运输会受光与重力的影响而横向运输,但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只能是极性运输,即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这种运输是需要能量的主动运输。

(√)

27.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都不具有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作用,其原因一定是其中的一种溶液浓度过高,另一种溶液浓度过低。

(×)

28.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

29.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属于植物生长的促进剂;脱落酸与乙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属于生长抑制剂。

(√)

30.无论是植物激素还是动物激素,对生物体的影响都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

[第二关:

强化重点·提素养]

1.用箭头和文字表示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四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

2.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反射弧的组成。

答案: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画图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过程。

答案:

4.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途径。

答案:

轴突→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5.用图解展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答案:

6.用图解展示血糖平衡调节过程。

答案:

7.用图解分别展示在低温环境和高温环境条件下的体温调节过程。

答案:

(1)低温环境

(2)高温环境

8.用图解展示水盐平衡调节过程。

答案:

9.用图解展示体液免疫的过程。

答案:

10.用图解展示细胞免疫的过程。

答案:

11.已知下图为生长素对根的作用曲线,请画出生长素对芽和茎的作用曲线。

答案:

12.如图为探究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只发生在尖端的其中一个实验操作图示,请补充完善另外的实验操作图示。

答案:

13.生长素作用特点再解读。

[热点图示]

[图示解读]

(1)生长素具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的作用,但该作用具两重性,不仅与浓度有关(如图丙),也与植物种类有关(如图乙),还与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有关(如图甲)。

(2)甲图中①②③分别对应根、芽、茎,B′点对应的浓度对根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对茎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对芽而言,其作用为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此时若与蒸馏水处理组幼苗对比,其生长状况应等于(好于、等于、差于)对照组。

(3)图乙中①为双子叶植物,②为单子叶植物,据此,可配制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以杀死单子叶植物田地中的双子叶植物杂草。

(4)丙图中大于i的浓度为抑制浓度,大于0小于i的浓度均为促进浓度,m、M浓度虽不同,但促进生长的效果相同。

14.必须把握的神经调节三幅重点图示。

[图示解读]

(1)甲图:

确认传入神经的标志是⑤神经节,图中①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⑦由感觉神经末梢构成,①~⑦中所有反射弧都具备的是①②④⑤⑥⑦,有的反射弧可能无③,被称作二元反射弧(如膝跳反射)。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图乙中兴奋区电荷分布之所以呈现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与Na+(Na+、K+)内流(外流、内流)有关,该过程不需(需、不需)耗能,而未兴奋区静息电位的维持则与K+(Na+、K+)外流(外流、内流)有关。

(3)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丙图中A为突触前膜,判断依据是其内含突触小泡,B为突触后膜,兴奋传导方向为A→B(A→B,B→A),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不是(是,不是)蛋白质,其释放方式为胞吐。

15.重点关注血糖平衡调节的两种关键激素。

(1)图中激素①为胰高血糖素,它由胰岛A细胞合成并分泌,其作用为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升高、降低)血糖浓度。

(2)激素②为胰岛素,它由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它与激素①表现为拮抗作用,该作用对血糖平衡有利(有利,不利)。

16.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判断技巧。

在分析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示意图的时候,有两个切入点:

①确定垂体的“身份”:

由于垂体既受下丘脑的调控,又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因此,同时受到两个“→”指向的器官代表的是垂体(如图中A),再以此为突破口,对其他器官及激素的名称作出快速判断。

②确定甲状腺激素的“身份”:

由于甲状腺激素可同时反馈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两种器官,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都只调控一种器官,故若由某一种激素发出两个箭头,则这种激素一定是甲状腺激素(如图中激素b)。

然后以此为切入点确定出其他器官、激素的名称。

17.巧妙识别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1)途径Ⅰ由抗体对付细胞外抗原,应属体液免疫,则细胞①为B淋巴细胞,②为浆细胞。

(2)途径Ⅱ由效应T细胞对付靶细胞内的抗原,应属细胞免疫。

(3)细胞①②③④中遗传信息相同(相同、不同),mRNA和蛋白质不同(相同、不同)。

《教师备选题库》

[第三关:

易错强化·提考能]

 有关“反射弧受损部位”

 反射弧受损的分析方法

反射弧只有在结构上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组成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受损,反射活动都将不能完成。

此类问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受损:

由于神经冲动不能传到脊髓和大脑皮层,无感觉,效应器不能作出反应。

2.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

神经冲动能传到脊髓并通过上行传导束传到大脑皮层,有感觉,但效应器不能作出反应。

3.神经递质被阻断不能释放:

神经冲动不能传到效应器,效应器不能作出反应。

[强化提能]

1.下列有关人体对刺激作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病原体感染人体后,被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B.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此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此过程不属于反射

D.某人缩手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受损,其手指皮肤被刺破时的反应是有感觉但不会缩手

解析: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被感染细胞的清除是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A正确;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此过程为非条件反射,兴奋在相邻的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借助于神经递质,所以此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B正确;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某人缩手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受损,手指皮肤被刺破时,其相应的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能够通过传入神经以及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传到大脑皮层,此人有感觉,但大脑皮层发出的神经冲动传到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后,不能通过传出神经传到相应的效应器,所以此人不会缩手,D正确。

答案:

C

2.[2019·河北沧州一中高三试题]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

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

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要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所以要排除药物在神经纤维上没有作用,所以药物可放在C处和A处,并刺激B处,如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而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说明药物在A处不起作用而在C处起作用,A正确。

答案:

A

 有关“电流计偏转情况”

1.判断指针是否偏转及偏转的方向,要比较与电流计两极相连的神经膜电位情况:

电位相同——指针不偏转;电位不同——指针由正电位偏向负电位。

2.判断指针偏转次数,要分析与电流计两极相连的神经膜兴奋情况:

两处神经膜都不兴奋——指针偏转0次;两处神经膜同步兴奋——指针偏转0次;两处神经膜不同步兴奋——指针偏转2次;只有一处兴奋——指针偏转1次。

[强化提能]

3.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

下图是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

B.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

C.兴奋的产生与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

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解析:

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正常情况下,膜外(a、c两点)为正电位,指针应不偏转,但从图中可以看出,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指针向右侧偏转,说明c点为负电位,由此推测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B正确;当在a点左侧给予刺激时,a点先发生电位变化,膜外电位由正变负,当传至b点时,a点膜外又恢复为正电位,而此时c点膜外仍为负电位,故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右侧偏转,A错误;神经纤维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神经纤维受刺激后,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使Na+内流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