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危险源辨识评价与衡量和监控管理系统规章制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5761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3危险源辨识评价与衡量和监控管理系统规章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3危险源辨识评价与衡量和监控管理系统规章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3危险源辨识评价与衡量和监控管理系统规章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3危险源辨识评价与衡量和监控管理系统规章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3危险源辨识评价与衡量和监控管理系统规章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3危险源辨识评价与衡量和监控管理系统规章制度.docx

《23危险源辨识评价与衡量和监控管理系统规章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危险源辨识评价与衡量和监控管理系统规章制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3危险源辨识评价与衡量和监控管理系统规章制度.docx

23危险源辨识评价与衡量和监控管理系统规章制度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辨识公司范围内作业场所的危险源,规范公司危险源的安全管理,防范重大事故发生,确保公司安全生产顺利进行,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控制的管理工作。

三、职责

1、公司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公司重要危险源的审核与批准。

2、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公司危险源的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对一般危险源应按照有关规定和办法处理;对重要危险源应实施控制,并上报。

3、公司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危险源的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

对一般危险源应按照有关规定和办法处理;对重要危险源应实施控制,并上报。

四、危险源控制流程

1、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辨识就是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识别出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因素,并判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原因的过程。

(1)危险源辨识方法

①询问和交流;

②现场观察;

③查阅有关记录;

④获取外部信息;

⑤工作任务分析;

(2)风险评价方法

①直接判定法

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危险源均应判定为重大危险源:

a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b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c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

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②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详见附件1)

(3)危险源辨识范围

工作环境:

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

平面布局:

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运输路线:

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

施工工序:

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

如提升、起重设备等;

施工机具、设备:

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特殊装置、设备:

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

有害作业部位:

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各种设施:

管理设施(指挥机关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医院卫生所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

(4)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控制流程

 

2、危险源的控制

(1)控制原则:

针对评价出的重要危险源必须由分管安全领导组织有关人员制定控制管理方案,并辅助制定运行控制程序,必要时包括应急程序。

对一般危险,主要进行员工安全意识方面的培训教育,主动消除问题,考虑其实际控制效果可制定目标、管理方案,但必须明确运行控制程序要求,必要时包括应急程序。

(2)制定管理方案应遵循的顺序和原则

①尽可能地消除风险;

②尽可能地预防风险;

③尽可能地减小风险;

④隔离风险;

⑤连续控制风险;

⑥警告提示预防风险。

(3)制定管理方案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①改进生产工艺,减轻员工劳动强度,消除人身伤害危险;

②设置防护装置、保险装置、及危险标示和识别标示,杜绝和减少风险;

③做好电气安全工作:

防止触电,做好漏电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安全电压,屏护和安全距离,连锁保护,电气防爆,防静电等;

④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修等;

⑤防止职业病,采用有效措施,避免和减少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直接接触有害因素的设备和物料;

⑥上述方面都难以实施时,采用个体防护用品防护。

(4)管理控制方案制定后,应由生产科对生产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5)管理控制方案制定后要进行评审,确保不再发生新的危险源。

在实施过程中,实施负责人要始终进行监视和测量,并做好记录。

(6)生产科要对生产作业中的危险源经常监管,并进行评价,实施动态控制。

五、危险源辨识及评估的回顾

公司应定期对已经辨识、评估的危险源进行回顾,分析其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对控制措施失效或已有更好控制措施的项目重新进行辨识和评估,并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六、危险源辨识及评估的持续改进

遇下述情况,应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

1、组织的活动发生变化;

2、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发生变化;

3、内审、外审及管理评审提出要求;

4、出现事故、事件、不符合;

5、生产工艺发生大的变化;

6、公司的生产、产品发生较大变化(如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开发新产品等);

7、相关方抱怨或提出要求;

8、设备、设施发生较大变化;

9、其它情况需要。

七、附件

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2、《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管理规定》

附件1: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又称LEC格雷厄姆法,是一种对作业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并将所得作业条件危险性数值与规定的作业条件危险性等级相比较,从而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程度。

(1)D=L×E×C

(2)符号D表示作业条件危险性,符号L、E、C代表危险性的三个因素。

2、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用符号L表示,取值方法见表1.

(1)发生危险情况的可能性用可能发生事故的概率来表示,不可能发生事件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为1。

然而,我们在作安全系统考虑时,完全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

所以,人为地将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故的情况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发生事故的分数定为10,这两种之间的情况取中间值。

(2)安全控制设施指在危险源与作业人员之间加一硬件防护设施,如机械防护罩、安全联锁装置、隔离装置、通风装置等。

异常报警、监测手段指有紧急状态报警装置或有效的定期检验。

管理控制措施指如作业规程、工作许可等。

表1发生危险可能性分数(L值)

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分数值

可能性

设备、环境及管理的因素

人的因素

极可能

无安全控制设施,无管理控制措施,无法避免事故的发生。

经常发生习惯性违章作业或无证作业、酒后作业

10

较可能

无安全控制设施,但有管理控制措施或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多起事故,无法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

在缺少监督的情况下时常发生违章作业或疲劳作业

6

可能

安全控制设施不全,有管理控制措施或在同类作业中三年内曾经发生过事故或事件,无法有效杜绝事故的发生。

在生产作业节奏较快情况下,偶尔发生的违章作业或操作不熟练

3

较少可能

本质安全化控制设施不全,有管理控制措施和有效的异常报警、监测手段,能预测事故的发生或在同类作业中曾经发生过事故、事件

因健康或环境等特殊原因造成的偶尔失误或误操作

1

不可能

安全控制设施齐全有效,实现设备本质安全化,在误操作情况下能避免人员伤害,有效杜绝事故发生。

0.1

3、人出现在这种危险环境的时间,用符号E表示,取值方法见表2。

(1)当人出现于危险情况中的时间E越长,危险性越大。

这里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情况为10,而每年仅出现几次或相当少的时间为1。

(2)E值取值时,如果实际情况界于两档之间,按照上限取值。

表2出现于危险环境中的分数(E值)

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

分数值

连续处于危险环境中

10

每天在有危险的环境中工作

6

每周一次出现于危险环境中

3

每月一次

2

每年一次

1

几年一次出现在危险环境中

0.5

 

4、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用符合C表示,取值方法见表3。

(1)事故(包括职业病)发生后的危害程度变化范围很大,对于伤亡事故来说,可以是轻微的伤害直到多人死亡的后果。

把微伤规定为1,把大灾难10人及以上死亡的可能性分数定为100,其它情况的分数值均在1~100之间。

(2)C值取值时,应按照事故发生的最严总后果取值,重大危险源C值取100。

表3事故发生后可能结果的分数(C值)

可能结果

分数值

大灾难(10人及以上死亡)

100

灾难(3人及以上死亡)

40

非常严重(1人及以上死亡)

15

重伤

7

职业病

5

轻伤

3

微伤

1

表4危险性等级分数(D值)

D值

危险程度

风险等级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附件2: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管理规定

一、目的

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二、危险源的概念

1、危险源:

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2、危险源辨识:

是指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风险:

是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4、风险评价:

是指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三、危险源辨识

1、危险源存在状态、时态

三种状态:

正常、异常、紧急

三种时态:

过去、现在、将来

(1)正常状态指正常生产时状态;

(2)异常状态指生产活动中开车、停车、检修等情况下的危险因素与正常状态有较大不同的状态;

(3)紧急状态指生产活动中出现意外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状态。

2、危险源辨识类型

七种类型(安全):

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性、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生理、心理)。

3、危险化学品的辨识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进行辨识。

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附件1中的表1与表2中规定的临界量即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A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B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公式

(1)计算,若满足公式

(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1)

式中:

q1,q2,...qn——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存在量,单位为t;

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t。

危险化学品临界量表

类别

危险化学品名称和说明

临界量(T)

爆炸品

叠氮化钡

0.5

叠氮化铅

0.5

雷酸汞

0.5

三硝基苯甲醚

5

三硝基甲苯

5

硝化甘油

1

硝化纤维素

10

硝酸铵(含可燃物>0.2%)

5

易燃气体

丁二烯

5

二甲醚

50

甲烷、天然气

50

氯乙烯

50

5

液化石油气(含丙烷、丁烷及其混合物)

50

一甲胺

5

乙炔

1

乙烯

50

毒性气体

10

二氟化氧

1

二氧化氮

1

二氧化硫

20

1

光气

0.3

环氧乙烷

10

甲醛(含量>90%)

5

磷化氢

1

硫化氢

5

氯化氢

20

5

煤气(CO、CO和H2、CH4的混合物等)

20

砷化三氢(胂)

1

锑化氢

1

硒化氢

1

溴甲烷

10

易燃液体

50

苯乙烯

500

丙酮

500

易燃液体

丙烯腈

50

二硫化碳

50

环已烷

500

环氧丙烷

10

甲苯

500

甲醇

500

汽油

200

乙醇

500

乙醚

10

乙酸乙酯

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