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永安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段考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57357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永安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段考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永安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段考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永安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段考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永安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段考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永安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段考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永安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段考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永安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段考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永安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段考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永安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段考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在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植物B.动物

C.病毒D.腐生细菌和真菌

6.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依赖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影响环境

7.在调查校园生物种类的活动中,正确的做法是()

A.事先设计好调查表

B.将喜欢的生物如实记录,其他忽略

C.将调查的植物叶采摘下来留作纪念

D.你在小组独自进行调查

8.在稻田中大量捕杀青蛙,可能造成水稻减产,主要原因是

A.食物链破坏B.物质不能循环

C.植被被破坏D.杂草疯长

9.地球上生活着植物、动物等多种多样的生物,在下列地球各圈层中,一般没有生物存在的圈层是()

A.大气圈的上层B.大气圈的下层

C.岩石圈的上层D.整个水圈

10.人类及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

A.水圈B.大气圈C.岩石圈D.生物圈

11.寒冷的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生物种类较少,是因为下列哪种条件不能满足大多数生物的生存所需则

A.水B.空气C.温度D.生存空间

12.成语是汉语中人们熟识并广泛使用很久的词组或短句,其中蕴含丰富的趣味生物学知识。

下列能说明“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成语是()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3.下列诗句描述了各种自然景观,从诗中描述的情境看,生态环境较差的是(  )

A.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B.探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蜒款款飞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4.下面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t)推移而发生的数量(n)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A.共生、捕食、竞争

B.竟争、捕食、共生

C.竟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竟争、共生

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现象的是(  )

A.大树底下好乘凉

B.温带地区的许多植物冬季出现落叶现象

C.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仙人掌叶变为刺状

D.在繁殖季节,鲤鱼能产几十万粒卵

16.俗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描述的食物链是(  )

A.蝉→螳螂→黄雀B.蝉→螳螂→黄雀→人

C.树→蝉→螳螂→黄雀D.阳光→树→蝉→螳螂→黄雀

17.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则()

①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

②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少

③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

④食物链和食物网越简单

⑤生态平衡容易被破坏

⑥生态平衡不容易被破坏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④⑤D.①③⑥

18.素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农田生态系统B.城市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荒漠生态系统

19.下列现象中不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A.惊弓之鸟B.蜻蜓点水C.杯弓蛇影D.望梅止渴

20.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黄河中的鲤鱼B.洞庭湖中的所有生物

C.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羊D.泰山林区

21.在做“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

”实验时,将一只没有被蛇咬过的死老鼠用于实验的目的是()

A.作为重复实验以减少误差

B.将它与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形成对照

C.研究响尾蛇是习惯袭击死的还是活的老鼠

D.增加实验的难度

22.下列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沙漠生态系统

23.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淡水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

24.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狼杀绝,野兔的数量()

A.迅速上升B.缓慢上升C.保持相对稳定D.先上升后下降

25.在实验设计中,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

A.25℃和0℃B.有光和无光

C.有空气和无空气D.温度和水分

二、综合题

26.如图所示是某一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如果此图代表一个生态系统,需要添加的成分是_____ 和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鹰与狐之间属于_____关系,鹰与鼠之间属于_____关系.

(3)此食物网由_____条食物链组成,它们相互联系形成了_____,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

(4)从整体上看,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_____,食草动物的数量总比食肉动物的数量_____.

(5)若对该草原施用农药,则该生态系统中_____的体内积累农药的浓度最高.

(6)生态系统中草是_____,兔、狐等是_____.

(7)如果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大量捕杀狐和鹰,则_____的数量会增加,_____的数量会减少.

27.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湖水中的DDT相对浓度为0.5×

10-6,现发现各生物体内均有不同浓度的DDT,检测结果如下:

检测的生物对象

A

B

C

D

E

DDT浓度/×

10-6

0.005

2.0

0.5

75.5

0.04

根据上表所列检查结果分析:

(1)5种生物的食物链关系可能是。

(2)从表中可以看出,生物体中DDT浓度的积累是通过  这条途径来实现的,受害最严重的生物是   。

三、实验探究题

28.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

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

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

某同学对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

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

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能、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原因是。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O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求。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5)对照试验应当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即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影响时,除了这种条件,其他的条件都应当。

参考答案

1.A

【解析】

③珊瑚、④钟乳石、⑥恐龙化石都不具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

①草属于植物,②家鸽、⑤冬眠的蛇属于动物,⑦蘑菇属于真菌,它们都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属于生物。

点睛:

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C

鲫鱼、金鱼、水草、螃蟹、荷花是生活在水中的生物,松、柏、月季、鼠、苍蝇是生活在陆地上的生物,该分类方法是按照生物生活的环境进行分类的。

3.B

小草从土里钻出的过程指的是小草的生长,生长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4.C

【解析】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如阳光、空气、土壤、水分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

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5.D

【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详解】

“落红”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后,形成“春泥”,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被植物吸收利用,重新起到“护花”作用。

因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腐生细菌、真菌等分解者。

故选:

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程。

6.A

试题分析:

生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的,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说明生物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条件。

考点: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7.A

试题分析:

A、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正确,符合题意;

B、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错误,C、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特别是要保护珍稀物种,错误,D、调查过程中要分组合作进行调查,错误,故BCD都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调查的基本方法。

8.A

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题干中的生态系统中,水稻为植物属于生产者,而害虫和青蛙为动物属于消费者,它们之间存有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一条食物链,即:

水稻→害虫→青蛙,如果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破坏了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失调,使害虫增加,水稻减产。

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9.A

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大气圈的上层空气稀薄,无氧气,不适合生物的生存。

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0.C

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在这一圈层内,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原,绚丽多彩的奇花异草,还有五颜六色的昆虫,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以及大量的细菌、真菌。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1.C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寒冷的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温度很低不适于生物的生活、生长、繁殖,只有一些保温能力强,耐低温的种类如北极熊、企鹅等,因此生物种类较少。

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点评:

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12.B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生物对环境刺激的一种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蚂蚁在大堤内挖穴活动导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洪水来临时容易溃堤.表明生物蚂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故不符合题意;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在前面捕食蝉,黄雀在后面捕食螳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中,形成的食物链应为:

树→蝉→螳螂→黄雀.故不符合题意;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意思是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C

此题考察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解答时可以从生态环境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一片、探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蜒款款飞、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写的是山青水秀的田园风光,生态环境较好,自动调节能力较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的是沙漠风光,沙漠干旱缺水,生物种类较少,自动调节能力较差,生态环境较差.

故选C.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运用所学知识对某种现象做出科学准确的解释.

14.A

1、竞争: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数量上呈现“你死我活”的状态。

2、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3、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数量上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共生是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数量曲线呈平行关系。

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数量曲线分析有时相反,有时平行。

竞争是两种生物生活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中,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竞争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甚至会被消灭。

本题以曲线图的形式,考查种间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难度中等。

15.A

【解析】大树底下好乘凉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正确;

温带地区的许多植物冬季出现落叶现象,原因是冬季温度低,而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温度,容易使植物冻伤,落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避免冻伤,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B错误;

沙漠地区干旱缺水,仙人掌叶变为刺状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散失是对沙漠干旱环境的适应,C错误;

鲤鱼能产几十万粒卵是与水中体外受精亲鱼直接把成熟的卵产在水中,在体外受精,水中发育直至孵出小鱼,而亲鱼对所产的卵,大多不进行保护,可能被各种敌害大量吞食,因此它们产卵的数量较多,如鲤鱼和鲫鱼每年要产出数10万粒,是对水生环境的适应,D错误。

16.C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A.蝉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A错误。

B.蝉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B错误。

C.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C正确。

D.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D错误。

故选C。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食物链的书写。

17.D

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调节能力越强,则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也越复杂,生态平衡也不易被破坏,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

食物链是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关系即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各种这样的联系彼此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平衡也不易被破坏。

综上所述,生态系统调节能力越强,则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也越复杂,生态平衡也不易被破坏。

故选D。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及食物链和食物网有关。

18.C

A、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A错误.

B、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由于人口密集,排放的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多,容易产生环境污染问题,B错误.

C、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C正确.

D、荒漠的生态条件极为严酷,夏季炎热干燥,降水极少,土壤贫瘠,荒漠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少,D错误.

生态系统中的类型.

19.B

生物具有以下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

应激性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

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一种表现形式。

惊弓之鸟、杯弓蛇影、望梅止渴均属于应激性。

蜻蜓点水,是蜻蜓的繁殖行为,不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故选B。

20.D

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所以,泰山林区既有生物又有其生存的环境。

符合题意。

生态系统的概念

21.B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分析作答。

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在“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有无标记,将一只没有被蛇咬过的死老鼠用于实验的目的是将它与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形成对照。

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22.A

人工的生态系统是由人类所建立的生态系统,即以人类活动为生态环境中心,按照人类的理想要求建立的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属于人工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都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依靠自然调节能力维持的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属于自然生态系统,可见A符合题意。

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了解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以及常见类型。

23.C

在生物圈中,由于不同地域的环境差别很大,生物种类也是千差万别,因此,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A、淡水生态系统是指在由淡水生物群落及淡水水域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分为静水的和流动水的两种类型。

前者指淡水湖泊、沼泽、池塘和水库等;

后者指河流、溪流和水渠等。

没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特点,A不符合题意。

B、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

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因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且代谢速率极快。

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

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C符合题意。

D、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

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

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D不符合题意。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类型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

24.D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总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若大量捕杀狼,则兔的数量先因狼的减少而增加,此时,草的数量因兔的增加而减少,兔又因草的减少而减少。

因此大量捕杀狼群,导致狼在草原中灭绝,草原中的兔子将会先上升后下降。

故选D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5.D

对照实验:

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

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5℃和0℃,唯一变量是温度,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A不符合题意。

有光和无光,唯一变量是光,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B不符合题意。

有空气和无空气,唯一变量是空气,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C符合题意。

温度和水分,有两个变量温度和水分,变量不唯一,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D不符合题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

26.分解者非生物成分竞争捕食5食物网草→鼠→蛇→鹰草多鹰生产者消费者兔、鼠草

【解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