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家具发展史.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5713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90 大小: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家具发展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中外家具发展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中外家具发展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中外家具发展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中外家具发展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家具发展史.doc

《中外家具发展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家具发展史.doc(9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家具发展史.doc

桌子用途最广,上至帝王,下至平民,人人必需,所以桌子的种类也比较多,有长有短,短者为方桌,长者为油桌。

油桌是桌子的基本形式,是最普遍的长方桌(图4—38),常与灯挂椅配置使用。

方桌就是正方形的桌子,一般有大小两种尺寸,大的叫“八仙”,约三尺三寸见方,适宜坐八个人;小的叫“六仙”,约二尺六寸见方。

还有一种叫“一脚三牙方桌”(图4-39)它虽然是案形结体,但由于尺寸较小,人们习惯称之为桌。

这种案形结体的家具,一般把较大的称为案,较小的称为桌。

炕桌(图4—40)是一种矮桌,一般为长方形。

另外,还有书桌、琴桌、条桌、半圆桌(图4—41)和抽屉桌。

(三)橱柜类

橱柜类家具的式样有方角柜(图4—42)、圆角柜、四件柜、亮角柜、闷户橱、矮柜以

及用来收藏书籍、古董的博古柜或架类。

圆角柜(图4—43)俗称面条柜,形式简捷,方中带圆,仅有的一点点装饰便是柜锁上的扣环;两件柜(图4—44)由一件顶柜与一件竖柜合成,为明代遗物中常见式样,均用做贮存衣物。

矮柜主要有三屉矮柜(图4—45)和四屉矮柜,式样整洁,为存贮衣服之家具,白铜饰件,纹样美雅。

闷户橱(图4—46)较矮柜略长,进深略窄。

橱面两端横木为翘头,是明式家具中具有案类和柜类两种功能的独具特色的一种家具。

另外,衣箱、官皮箱和百宝箱更以简捷实惠著称于世。

(四)床榻类

床榻类的式样在明代也达到了极大的丰富,主要有榻和架子床。

榻(图4—47),又称罗汉床,即床面之上三面有矮围子。

榻的差异除床身有宽有窄、式样有束腰或无束腰外,主要变化表现在围子的作法上。

最简捷朴质的只有三块光素的整板,正中的一块稍高,或有的整板加一些浮雕花纹,图案或简或繁;另一种是围子四周有边框,中部用短材攒接出各种各样的花纹。

架子床(图4—48),床四角有立柱,柱间有矮围子,柱上端承床顶,下有底座。

有的架子床有门围,就是正面两侧多加两立柱,故称为“六柱床”(图4—49)。

没有门围的架子床,帐子挂在外面,即把床顶罩在帐子里;有门围的架子床,把帐子挂在架子里面,使围子的花纹露出来,被浅色的帐子一衬托,显得格外美观。

 (五)台架类

有面盆架、巾架、衣架、镜架和灯台等。

面盆架(图4—50)有高低花素之分;巾架、衣架(图4—51)也有花素之别;而灯架(图4—52)则品种繁多,形式多样。

明代衣架至今还保留在民间。

(六)屏座类

主要有座屏和折屏两大类。

座屏就是下有底坐、不能折叠的屏风,有单扇、两扇、三扇,也称之为插屏;折屏就是可以折叠的屏风,也称作围屏,有六扇、八扇、十二扇等。

木制屏风中,有的屏身镶以各种石材,有的裱糊锦帛,并加以书法、绘画、雕刻和镶嵌。

屏是士宦和文人家庭的常备之家具。

屏风在布置方面也是灵活多样的,有的设在宫殿厅堂之中,造成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有的设在床榻之后;也有的放在过厅书斋之内,用屏风起隔断作用。

另外,屏风也可移动,将它移至庭院组成一个聚会、下棋、聚宴的临时环境。

屏风之前设一方桌,周围放四个绣墩,在宽阔的庭院里有一个屏风就可起到集中的作用。

四、陈设与布置

明、清两代室内家具布置多以对称手法为主,常以堂屋后檐窗为背景,临窗置案,前放方桌,两旁为椅子。

卧室以炕桌为中心,配以炕桌、茶几、椅子和方凳、圆凳。

书橱、书架、竖柜、大柜等也都成对摆置。

分隔室内空间常采取博古架与各式门置的综合利用,使室内变化灵活,晚期有穿衣镜出现。

明、清两代室内陈设丰富多彩。

墙上的挂屏、字画,桌案上的瓷器、文玩、盆景、盆花,地面上的炉架、炉罩、宫灯,这些与家具配合陈列,有的造成典雅宁静的气氛,有的表现出庄严华丽的格调,各具特色。

中国明代家具较之西方古典家具发展得要早,达到了当时鼎立世界的水平。

西方古典家具中可与之匹敌的最早风格是洛可可式,而洛可可风格于18世纪初才开始形成,并吸收了明式家具的一些风格特点,在时间上比明代家具晚了三四百年。

明式家具在世界家具史上写下了令炎黄子孙引为自豪的辉煌篇章,并对世界家具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第二节清式家具

一、历史背景

当明王朝在1640年被李白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之后,满洲贵族又夺取了农民起义的果实,建立起清王朝(1644—1911)。

清朝统治初期,由于各地压抑政策,使新兴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摧残,家具处于沿袭与继承明代传统风格的状态,在造型与结构上并无多大变化。

清朝在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经过了恢复和发展阶段,达到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盛世”。

这一时期,清朝政府通过残酷的民族统治,在军事的征服下,稳定了政治局面,巩固了封建地主政权。

对外贸易的开展使得进口的木材质地优良,价格适合,为家具的制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必然带来社会财富的积累,而财富的充足又为皇宫御苑的修建提供了可能。

皇家苑囿、建筑大量兴起,达官显贵的私家园林争奇斗艳,在贵族中斗奇夸富之风浓厚。

物质生活享受和极端颓靡的思想意识,集中反映在荣耀富贵的室内陈设上,运用各种精湛的工艺技术,融合明代家具形制结构,使清代家具形成了有别于明代风格的独特面貌。

如果说清初的家具还保留着明式特点的话,那么到了乾隆时期,家具的发展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时代。

这时的家具已逐渐形成了与前代秀丽雅致的风格截然不同的风格,这是一种被后世称做富丽清尚的“清式风格”。

今日故宫巾保留的大批雍、乾时期的家具遗产(图4—53)都是清代家具的代表作,它体现了这一时期追求庄严和富丽豪华的特点。

清式家具使用了多种材料,并将各种艺术手段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鲜明风格,与明式家具风格迥然不同,显示了它自己的时代特征。

二、风格特点

清式家具是指清代中、后期(18世纪中叶一19世纪中叶)的家具,它继承了明代家具构造上的某些传统做法,但造型趋向复杂,风格华匝厘重,线条平直硬拐,雕饰繁琐,风格大变。

特别是宫廷家具,吸收了工艺美术的特点,出现了雕漆、雕填、描金的漆家具,还有利用陶瓷、珐琅、玉石、象牙、贝壳等做镶嵌装饰,却忽视和破坏了家具的整体形象,失去了比例和色彩的和谐统。

此种倾向到清晚期更为显著。

清朝经历了近三百年的历史,家具由继承、演变到发展,在形制、材料、工艺手段等多方面形成了其独特风格。

(一)太师椅的产生和发展

在清代家具中,太师椅的产生是清式家具的一个显著特点,许多研究清式家具的学者、专家都非常关注太师椅,把它作为研究清式家具的一个侧重点来对待(图4—54)。

清代太师椅的造型有他独到的特点,个性鲜明,式样繁多,多达几十种。

无论从其结构、装饰技巧诸方面,都不同于清代之前任何种类的椅种。

它是自清以来造型别具一格的一种特殊椅类。

清代太师椅的产生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似分不开的。

在清朝,官级、品级一级之差具有绝对压倒的优势,这是历代封建社会所不及的。

基于整个清王朝由上至下的这种等级制度,华贵、鼎立、权威式的太师椅便应运而生了,借以炫耀显赫、点缀太平盛世、陈列观赏。

太师椅在清代甚为流行,宫廷、王府、官民之宅都用,一般陈设在客厅、书房,很少置于室中央,往往依墙以几、桌为中心对称布局。

 

图4—54透雕回纹太师椅

清代太师椅的造型特点概括起来为:

①腿截面多为方形或类似方形,腿脚粗犷厚重,与太师椅的通体造型协调适中,体现了满族彪悍粗犷的特点;④椅子上下似为独立的两部分,下部俨然是独立的杌凳,上部是屏风式的靠背和扶手,强调稳定、浑厚;③靠背和扶手均垂直于椅盘,都施以雕嵌描绘,极精美富丽且形式多样,有三屏风式靠背、透雕灵芝式靠背、百宝嵌云石如意式靠背等;④尺寸略大于一般椅子,坐面高500~525毫米。

总之,太师椅是清代这个特定封建历史时期的产物。

(二)用材多样,造型厚重

清式冢具户用材多样,主要有硬木、石材、螺钿、瓷片等,使用时都经过优选,选择极为精细,表里如一,无节、无伤,完整得无一瑕疵。

乾隆以前还多用黄花梨木制造家具,乾隆以后由于花梨木见少,而紫檀木正好迎合人们当时的口味,故紫檀木和红木成为清代家具的主要木材。

另外还有鸡翅木、铁力木、瘿木等优质硬材。

清代的桌、椅、榻、屏风、杌凳等石材镶嵌的家具,除大理石外,还有黑花石、云石、红瑙石、汉白玉。

清代用石材镶嵌家具较为普遍(图4—55)。

螺钿家具,即用螺片嵌饰的家具,是清代家具又一明显的特点,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看,都是清以前任何朝代所无以伦比的。

清式家具在造型中强调稳定,比明代家具要宽、要大,与此相应,局部尺寸、部件用料也随之加大,为雕刻、镶嵌、彩绘等装饰手法提供了充分发挥的余地。

线条平直硬拐,如明代桌案的腿为内翻或外翻马蹄,而清式则多用直角回纹马蹄(图4—56)。

清代的家具坚固鼎立,寓意吉祥,富丽堂皇而追求雄伟气势,企望家具

能像皇权一样流传百世而不凋朽,从而促成了清代家具这种体量特点。

 

图4—55嵌云石屏背太师椅

图4—56明清足部变化对比

a.明式b.清式

(三)装饰丰富,技艺高超

清代家具装饰丰富,空前富丽、辉煌,不免有争奇斗富之嫌。

其装饰手法集历代精华三一朝,睚、嵌、描、绘、堆漆、剔霹,敦艺精湛高超。

其中雕与嵌仍是清代家具装饰的主要手法

1.雕刻

雕刻装饰以木雕为主,还有漆雕。

清代的木雕技巧堪称一绝,善用透雕和半透雕手法,有“远看大体,近看细小”的特点,表现出大中有小、强弱虚实的对比势态。

木雕的表现题材丰富多彩,有二龙戏珠、双鱼吉庆、明暗八仙、吉祥图案[如意隐喻事事如意(图4—57),蝙蝠谐音为福(图4—58),佛手、桃子、石榴富意多福、多(图4—57透雕如意团花几图4—58透雕蝙蝠如意太师椅)

寿、多子等],还有商周的青铜图案、葫芦万代、古币绳纹(图4—59)、梅兰竹菊(图4—60)等。

图4—59古币绳纹夔龙牙小方桌图4—60梅枝雕方桌

 

漆雕,又称剔犀、剔红,始于唐宋时期,到明代也只限于奁、盒之类的小件器物上应用;发展到清代,已开始在家具上进行雕饰。

由于漆雕工艺的繁杂,对家具而言,这一工艺目前在我国已趋绝迹。

漆雕工艺的程序大体是以木为底胎,逐层堆积色漆,然后施以刀法,雕剔出层次分明、有强弱虚实变化的图案来。

2.镶嵌

镶嵌始于我国商代初期,到清代已近顶峰,不但技艺精湛,用材也很广泛,多达十几种之多,除石、玉、竹、螺钿嵌是继承明代原有的形式外,清代又进一步发展了螺钿嵌,产生了骨木、珐琅和瓷嵌等。

从大量的清代传世家具中可以发现,大理石嵌应用之多、范围之广也构成了清代家具装饰的特点之一。

而其镶嵌面积也不同于其他,往往镶嵌于较大面积的桌面、椅凳面、几面和椅背心面等,.与螺钿镶嵌形成了两个极端的对比。

尽管螺钿镶嵌遍及家具各个部位,但多是小面积的局部嵌饰。

螺钿嵌始创于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到了清代,由于清代富丽堂皇的家具风格所决定,促进了螺钿家具的发展,并成为螺钿家具的鼎盛、丰产时代。

螺钿又称螺填(图4—61),其实质是采用螺蚌之贝壳,雕切研磨成规则的小块按预定图案拼凑起来,漆贴、镶嵌于器物之上。

螺钿分硬螺钿(片厚)与软螺钿(片薄),一般漆器上宜嵌软螺钿,家具上宜嵌硬螺钿。

由于螺蚌切片较厚,“蚌陷”也较深,这就要求在家具的硬质木材上雕凿较深的窝,镶嵌贝壳时蘸漆或窝中事先点漆后嵌贝,以防贝壳脱落后还有残漆尚在。

螺钿的色彩有白色和五色之分,加之贝壳不同截面的不同颜色,更显得斑驳奇丽,正如《髹饰录》描述的“分截壳色,随彩而施缀”,别增几分华丽。

 

图4—61螺钿大理石面半圆桌

百宝嵌(图4—62),在明代的《髹饰录》中已经有了记载,但到了清代又有了新的发展。

《履园丛话》记载了百宝嵌之法:

“以金、银、宝石、珍珠、珊瑚、碧玉、翡翠、水晶、玛瑙、玳瑁、绿松、螺钿、象牙、蜜腊、沈香为之,雕成山水、人物、树木、楼台嵌于檀、梨、漆器之上,大则屏风、桌椅、书架,小则毛笔、茶具、砚匣,玉色陆离,难以形容,真古来未有之奇观也。

”《金玉琐碎》一书中也有记载说:

“以漆制屏、柜、几、案,纯用八宝镶嵌(图4—63),人物花鸟,亦颇精致。

”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