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57059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  )

A.欧洲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C.亚太经合组织D.联合国

7.戊戌变法时,社会上流传一首打油诗:

“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

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

”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①诗中涉及易服和不缠足等社会现象②因为维新人士的倡导,断发和不缠足均得以实现

A.①②都正确B.①②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②不正确D.①不正确,②正确

8.下图是民国时期火柴工业留下的商标——火花。

火花中的信息说明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发展民族工业的动力之一是

A.政府放宽限制B.爱国心的驱使

C.列强放松侵略D.政治地位提高 

9.下图是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其中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进行航海探险所到达的地区是

A.①B.②C.③D.④

10.下列重要事件中其推论不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

世界日益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

B

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深入开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

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形成垄断大企业

D

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1.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

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

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 

 

B.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C.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12.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

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缓和农民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减少农产品出口,稳定国内市场

C.提高农产品质量,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D.提高农产品价格,保障农民利益

13.1960年至1962年我国三大产业间比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下表数据的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

年份

国民经济比例(%)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60

21.8

26.1

52.1

1962

33.8

30.3

36.3

A.我国工业化基本实现B.经济建设受到严重阻碍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D.国民经济比例趋于合理

14.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其中F1为动力,F2为阻力,F2>

F1的情况最可能出现于

A.甲午战争后的初期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南京国民政府的前十年D.解放战争期间

15.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这是党在农业问题上的一个重要决策。

从1949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总趋势是:

A.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包给个人自负盈亏

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

16.票证是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的外在表现之一。

我国票证使用最集中的时期是20世纪

A.40—50年代B.50—80年代

C.80—90年代D.90年代以后

18.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

下面表格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7

515

685

A.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B.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C.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

21.“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

”这段材料最

主要反映了()

A.井田制的瓦解B.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C.人口膨胀的压力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22.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

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

上述现象表明明朝时期

①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②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

③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④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3.艾周昌的《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写道:

“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了废墟,那些修建树落,耕种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

”当时这些人离开家园是因为() 

A.非洲国家普遍落后:

出外打工 

B.欧洲殖民者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 

C.印第安人死亡,美洲劳动力不足

D.工业革命需要更多的自由劳动力

24.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

“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

B.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

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25.阅读下列美国钢铁业在某一时期的统汁表,从中可以得出这一时期美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个)

78000

272000

钢铁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总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A.行业竞争更加激烈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不断大D.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26.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下列诗句中,能恰当形容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D.无可奈何花落去

27.《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史》一书记载:

“1912年日本输华商品总值只有9000多万两白银,1919年增至2.4亿两;

美国从1913年的3500多万两,增至1919年的1.1亿两。

日本由原来在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中占第六位上升到与首位的英国势均力敌;

美国在华的地位也举足轻重。

”以下对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美、日有效地遏制了英、法的对华侵略

B.日本、美国乘一战之机扩大了对华侵略

C.欧洲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

D.列强在华的侵略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28.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29.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沉重而无奈地说:

“我们什么都多:

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

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

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后面……”这种现象的主要决定性原因是()

A.经济基础落弱

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

C.东欧剧变的直接冲击

D.西方国家长期经济封锁

30.“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也有市场”。

下列哪些史实能论证材料的观点()

A.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美国的里根改革;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D.美国的里根改革;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31.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下列是一组有关这一体系的材料。

材料一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

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

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材料二 美国的黄金储备在1945年相当于200.8亿美元,1949年为246亿美元,这是最高数字。

但到了60年代中期,外国持有美元的数额已经超过了美国已有的黄金储备。

各国争先用手里的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捉襟见肘。

1961年,美国不得不与西欧联手,成立“黄金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十国集团”(美、英、法、西德、意、荷、比、瑞典、日、加),共同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三 1973年底,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荡的“欧洲美元”高达1000亿。

为了稳定美元,尼克松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宣布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同时对进口商品加征10%的附加税,试图迫使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美元实行贬值,减少美国国际收支的逆差。

于是,欧共体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汇率,内部实行固定汇率制,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

材料四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10月14日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时表示,为重塑世界金融体系,各国的政策制定者应该努力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约束市场数十年的纪律回归。

特里谢称,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需要“重返纪律”。

特里谢说:

假如我们没有纪律,我们便会质疑市场经济及金融市场的运作。

他指出,近来的市场动荡不定,部分原因正是布雷顿森林协定中止后,市场上出现的失序。

在特里谢看来:

此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抗拒纪律的结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

这一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这一局面的出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四中特里谢主张“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你认为这一主张能实现吗?

为什么?

(5)为解决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你对各国有何合理化的建议。

32.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努力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目标。

回顾30多年对外开放的历程,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扩大对外开放,融入世界潮流的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措施

典型代表

意义

经济特区

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形成我国对外开放的“黄金海岸”,有力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活力。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等地区

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力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上海浦东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4分)

区位优势是什么?

我觉得它应该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所依托的国际与国内市场及所处的交通、能源大环境等方面。

毗邻港澳(或面对台湾)、华侨众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是中央对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就是我国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

——摘自罗木生《区位优势对经济特区的影响》

(2)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对外开放为什么首先选择在广东、福建两省试点?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2分)

(3)英国《卫报》曾发表了题为《如果20世纪止于1989年,那么21世纪则始于1978年》的文章。

作者马丁·

雅克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

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33.近现代以来,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发展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28分)

材料一那时的纺织业可以说是技术最密集、最“先进”的产业,而英国在这方面明显地不具有比较优势。

直到18世纪初,印度、伊朗和中国产的棉织品在价廉、美观和牢固上都还超过英国产品。

但是英国绝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制造纺织品的努力,而是变本加厉地以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来加快本国纺织业的发展。

1688年的“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完全停止进口法国和荷兰的毛织品。

1700年,英国议会禁止从印度、伊朗和中国进口棉织品。

这个禁令是绝对的,毫无伸缩的余地,哪怕是印度制造的一根棉线,英国人也不准动用。

一直到1812年,英国还对从印度进口的花标布征收高达71.7%的进口税。

英国的产业革命就是在这样的贸易保护主义环境下发生的。

——摘自左大培《对自由贸易的迷信》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19世纪初英国推行什么经济政策,其目的是什么;

(4分)指出该经济政策对英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棉花如果没有取代亚麻、羊毛,成为欧洲最主要的布料来源,很难想象工业革命会取得成功。

当初,欧洲人如果不是依赖殖民地的棉田取得棉花,而是在自己土地上种植棉花,那么它对欧洲土地、水、人力的需求势必增加,进而很可能使工业革命受挫。

棉花没有大规模移植到欧洲,对欧洲而言,这或许是万幸之事。

亚洲很多地区,为了提高棉花产量,严重的损害了当地的生态系统。

棉花是用水量大的作物,产棉区地下水位下降的问题非常严重。

英格兰的新纺织厂机器隆隆作响,预示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

而那些在自家附近生产棉花的人,则在和环境退化、土地与水不足等问题斗争。

——摘自彭慕兰等著《贸易打造的世界》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洲殖民地与欧洲的工业化之间的关系。

(6分)

材料三187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对英国的打击特别沉重,它的萧条达22年之久。

在这种情况下,降低了生产费用和运输费用的洋货(包括棉纱和棉布),便拼命地向中国推销。

……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指出:

“不列颠侵略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

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这个棉织品的祖国充满了英国的棉织品。

”……中国手工纺织业被破坏的过程也基本如此。

——摘编自于素云等著《中国近代经济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70年代英国棉织品大量倾销中国的原因以及对近代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10分)

材料四棉花产量直接关系棉纺织业的生产,更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

从解放前到建国以后我国的棉花和棉纺织品产量变化如下表:

产品名称

解放前最高年

指数(以解放前最高年为100)

产量

1949年

1952年

1983年

棉花

1936

84.9万吨

52.4

153.6

546.2

棉纱

1933

44.5万吨

73.5

147.4

734.8

棉布

27.9亿米

67.7

137.3

533.3

——依据马宇平等编《中国昨天与今天:

1840—1987国情手册》

(4)依据所学知识,分析1952年和1983年我国棉花和棉纺织品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时间

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文艺复兴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提倡追求自由、现实幸福和物质享受。

儒家学说从实质上也是强调人的社会地位,二者有内在的一致性,故选A。

B项错误,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则是封建论理道德;

C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尚未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张主要是局限在知识分子领域。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

2.C

A不正确,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B项中的“可靠”表述不严谨。

D项中的时间“乾隆年间”不正确。

道光年间,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故选C,梅兰芳是旦角擅长,被称为四大名旦之一。

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

古代中国的戏曲(京剧)

3.

由图②所处的时间可以判断是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因此,这一时期先进的生产力代表应为电力的广泛应用。

故选B。

A项是在19世纪末期之前占据主导地位;

C项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

D项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均与材料时间不符。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4.C

中国人民富起来的主要方针是实行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故选C。

A项是在50年代,属于站起来的阶段;

B项改革开放的目标;

D项是改革开放的手段。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改革开放

5.D

当下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时期,发财致富成为国人的追求,故D项最能反映当代国人的愿望。

故选D。

A项反映的是三大改造时期的情景,B项反映的是1958年人民公社时期的情景,C项和当代中国实际不符

6.A

考查再认再现的能力。

B是世界银行的标志,C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标志,D是世界贸易组织标志,A是联合国的标志,联合国属于政治组织,故选A。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战后国际政治和经济组织

7.C

从“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可以看出易服,而“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则体现了不缠足这一社会现象。

但是在维新变法期间,维新人士的倡导,并没有使断发和不缠足均得以实现。

断发和不缠足均得以实现应该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8.B

从题目所给图片中的“中国兴”、“还我河山”等文字信息可以看出是爱国心的驱使。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9.A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航海探险的路线是从西班牙出发,横穿大西洋到达美洲的西印度群岛,所以图中的①符合题意。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

10.D

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最终建立于1936年,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在1939年,二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推论不出上述结论。

其他三项均符合史实,且有因果关系。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

11.C

“提高进口关税”是鼓励出口、减少进口的举措,各国在经济危机面前都采取类似措施的结果,是使得各国加紧争夺世界市场、转嫁危机,从而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29—33年经济危机。

12.D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得美国的农产品价格下跌严重,损害了农场主和广大农民的利益,政府的这一措施旨在通过减耕减产来提高农产品价格,保障农民和农场主的利益。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

13.D

从材料中的1960年和1962年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数字比较可以看出,1960年的比例严重失衡,而1962年的比例关系更趋于合理,所以应该是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的实行,使得国民经济比例趋于合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D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脉络。

F2>

F1的含义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阻,由此可知,ABC项排除,因为这三个阶段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发展,而D项符合题意,因解放战争期间因战争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的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而呈现委缩。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答案】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题干的时间跨度,进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题干的时间跨度是从1949年直至当今,与土地革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改革开放等相关史实联系,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经历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变化,故C项正确,排除ABD项。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B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1966”字样,结合题干中的“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分析可排除ACD项,图片信息反映的是新中国物资奇缺限量供应的现象,图为1966年发行的粮票,结合时代背景特征分析,B项正确。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文革”时期经济建设的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