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报告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正式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5652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德育工作报告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正式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校德育工作报告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正式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校德育工作报告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正式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校德育工作报告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正式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德育工作报告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正式版.docx

《学校德育工作报告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正式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德育工作报告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正式版.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德育工作报告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正式版.docx

学校德育工作报告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正式版

 

学校德育工作报告:

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正式版

Forthethingsthathavebeendoneinacertainperiod,thegeneralinspectionofthesystemisalsoaspecificgeneralanalysistofindouttheshortcomingsanddeficiencies

 

学校德育工作报告:

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正式版

下载提示:

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过去几年德育工作回顾

  近年来,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素质教育,拓展德育工作渠道,创新德育工作模式,并通过丰富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构建德育团队工作新体系,呈现喜人局面,为全面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领导重视,统一认识,推动学校德育快速发展

  我区学校德育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教育局的正确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精神,以“立德树人,以人为本”为根本任务,转变教育观念,统一思想,提出“立足学生、回归生活、培养素质、打造特色”的工作思路,加大人、财、物投入,积极整合和盘活德育资源,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模式,为推动我区德育工作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XX年年5月,省落实中央8号文件工作督查组对我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二)队伍健全,机制灵活,保障学校德育工作扎实开展

  1.德育队伍健全。

为保障全区学校德育工作的扎实开展,不断加大德育队伍建设力度。

XX年,区教育局设立群团工作办公室,负责学校德育的行政指导;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设立德育部,负责学校德育的业务指导;全区各中小学设立德育处,并按规定配齐人员,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

目前,全区中小学德育团队专职干部逾千人,形成有班主任、德育科任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及校外热心教育的关工委、“五老”干部等一大批兼职队伍,初步形成由单位一把手负责的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干,团结奋进的德育工作队伍,为全区学校德育工作的扎实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2.德育机制灵活。

积极落实“校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办学理念,坚持走品牌发展道路。

围绕“立德树人,以人为本”根本目标,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校园”为切入点,积极盘活社会、家庭、学校德育资源,不断创新德育方法、举措和模式,形成了“行政主导,科研引导,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灵活机制,为我区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既有力、又灵活的机制保障。

  (三)求真务实,强化措施,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品牌

  从XX年开始,区教育局联合区委组织部、区文明办、区关工委、团区委、区妇联等职能部门,每年以“民族精神代代传”系列教育为主线,贯穿学校德育团队活动,加强学生爱国、文明、诚信等传统民族精神教育。

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德育资源,营造了“齐出力、共参与、铸特色”德育氛围,着力打造我区学校德育品牌。

XX年年,市关工委在全市推广了我区新安街道暑期“礼伴我行”教育活动经验;西乡街道黄麻布小学和流塘小学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普及活动先进单位”,并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称号,同时区教育局分别被市委评为文明单位,被市关工委评为先进工作单位。

  我们在打造我区学校德育特色品牌上,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结合历届“深圳关爱行动”,各学校深入开展“一帮一”助成长、中学生社区服务、小学生做家务、家庭教育“百场讲座”、心灵关爱社区行、百名教师访千家、万张贺卡送警察等活动。

积极开展与贵州纳雍、广东龙川和始兴等单位的对口扶持工作,各学校发动学生为贫困山区学校捐资捐物价值450万元,与龙川教育局成功打造“个十百千万”教育互动模式。

今年初,我区广大师生为受冰雪灾害地区捐款捐物达130多万元;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更加牵动了广大师生的心,以交一次特殊团费、队费的形式向灾区献爱心,捐款逾千万元。

通过实际行动培养广大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意识,涌现以张佳欢、梁臣、吕赖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

  二是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

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学习全国道德模范和李传梅同志先进事迹活动,举办李传梅先进事迹报告会,编辑《李传梅》画册等,充分发挥身边道德模范作用,将道德教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并通过参观、学习、论坛、体验活动,将良好的道德品质内化为行为习惯。

  三是加强学生廉洁修身教育。

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全区各学校开设“廉洁修身”课程,开展廉洁警句征集、征文比赛、漫画、书法、摄影比赛、小故事比赛等活动,注重常规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全面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效。

区教育局荣获市“廉洁教育进家庭”主题活动优秀组织奖。

  四是加强国学教育塑造健全人格。

XX年年7月,区教育局成立“宝安区国学教育研究会”,制定《宝安区推进国学教育方案》,将33所中小学定为全区第一批国学教育基地,国学教育在全区全面展开。

各学校将国学教育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8号文相结合、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与教育科研相结合,并率先探索“京剧进校园”活动,使“宝安京剧娃”在全国叫响,成为一大品牌。

广大学生通过诵读经典名著逐渐内化为健全人格、良好品德的精神实质,形成自觉的现代文明行为和健康、奋进、向上的现代社会价值取向。

  五是培养学生科技实践创新能力。

与区科协、团区委等单位联合,坚持每年举办全国青少年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宝安区选拔赛,将环保教育与科技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作品屡获佳绩,其中第2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区获国家级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第23届我区获省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2个,进入全国大赛的项目2个。

海湾中学、石岩公学、兴围小学等一批中小学的机器人项目还获邀参加国际性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目前,科技创新大赛已经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崭新平台。

  六是积极创建安全文明校园。

XX年年,我们结合实际,整合综治、安全、文明等项目的考核内容,制定《宝安区教育系统开展“平安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工作方案》,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形成“以考评促创建,以创建抓落实”的综合考核机制。

经过考评,宝安高级中学、天骄小学被评为首批省级“安全文明校园”,宝安中学等5所学校评为首批市级“安全文明校园”,新安中学等20学校(幼儿园)被评为首批区“安全文明校园”,通过“安全文明校园”创建,进一步规范了校园安全管理、加强治安防控设施建设、加大校园周边治安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使校园的安保工作有机融入全区社会治安大巡逻体系中,学生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得到扎实开展,校园综治工作成效显著,校园文明水平跃上新台阶。

  七是加强法制安全教育。

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每年坚持与街道教育办(社会事务科)和直属单位签订社会维稳及综治责任书,将每年12月4日当周定为“法律伴我成长”法制宣传教育周,普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每年组织师生参加区“12·4”普法游园及现场法律咨询活动,与区法院联合举办中学生模拟法庭现场展示及经验推广活动,不断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水平。

XX年年,编印具有区域特色的《宝安区中小学法律知识读本》(中、小学版);与区公安分局联合编印《校园治安法制宣传教育案例汇编》,进一步丰富了学校法制教育内容。

  八是加强毒品预防教育。

为全面加强预防毒品及教育工作,区教育局每年与各单位学校签订《禁毒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以“6·26”国际禁毒日为契机,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教育周”活动。

各中小学运用多种宣传手段,邀请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到校开展预防毒品教育讲座,组织学生到区戒毒所参观,通过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学生毒品预防和教育。

目前,全区拥现“深圳市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活动示范校”17所。

  九是加强环保教育。

坚持以创建“绿色学校”为抓手,通过开展环保调查和体验、教科书循环使用、环保文艺表演等各种教育活动,加强青少年学生环保教育。

推行部分教材循环使用,推进循环经济项目工程在校园中的应用。

目前,全区教育系统共有国家级3所、省级24所和市级46所“绿色学校”,被评为“区循环经济试点工程示范校”9所学校,列入节能减排改造示范校11所。

区教育局被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全国绿色学校创建优秀组织单位”。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打造了一批特色德育模式。

区教科培中心的“家庭教育”、“宝安京剧娃”,新安、西乡等街道社区的“160假日工程”校外教育、福永街道的“感恩教育”、沙井街道的“爱心教育”、观澜街道的“环保教育”等特色;涌现了宝安中学的“生存教育”、海滨中学的“同心教育”、弘雅小学的“四雅教育”、建安小学的“养成教育”、西乡中心小学的“现代城市人教育”等一大批学校德育新模式。

宝安中学的“生存教育”获得广东省德育创新一等奖,教材在全国推广使用;教科培中心的“家庭教育”获广东省德育创新二等奖。

  (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构建学校德育的完整体系

  1.家庭教育蓬勃开展。

全区现有家长学校327所,在校学员30多万人,家长年培训量达60多万人次,基本实现公民办、中小幼学生家长的全员培训。

全区教育系统充分依托各级家长学校,结合实际,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家庭教育活动,举办家庭教育宣传周,开办社区家长学校、网上家长学校,创建学习型家庭,开展“万师访万家”等活动。

XX年年,我区荣获“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等称号。

  2.校外教育有声有色。

XX年以新安中学、新安湖小学等15所为校外教育试点校,与“160假日工程”相结合,在新安湖社区启动了以“四进社区·共建和谐”为主题的校外教育活动,以点带面,普及推广,将“心理咨询、法律普及宣传、义工活动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