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56378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

3、能够运用所学理论思考我们身边发生的各种经济现象、分析处理现实中出现的经济问题。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课程主要知识点、重点、难点及课时分配。

第一篇:

导言(6学时)

主要内容:

介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分析方法及其发展演变,使学生对经济学有一个总体认识。

主要内容有:

·

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需要回答的两大问题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资源与欲望、资源、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及机会成本、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经济增长、从贸易中获益、市场经济

基本要求:

了解什么是经济学、了解经济学的主要问题。

掌握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及机会成本的概念。

掌握用生产可能性边界对经济增长、比较优势和自由贸易等经济现象进行描述或解释。

课堂讨论:

分析从国家大事到身边发生的小事件,指出这些事件中哪些部分属于经济学研究的范畴?

为什么?

第二篇:

市场如何运行(12学时)

1,需求与供给(3学时)

(1)什么是需求?

什么是供给?

(2)均衡价格的决定

(3)预测价格和数量的变动

2,弹性(4学时)

(1)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与计算

(2)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

(3)价格变动对收益的影响

(4)需求交叉弹性的计算

(5)需求收入弹性的计算

(6)各种供给弹性的计算

3,效率与公平(2学时)

(1)配置资源的方式

(2)定义消费者剩余

(3)定义生产者剩余

(4)竞争性市场有效率吗?

4,现实中的市场(2学时)

(1)设置价格上限的影响

(2)设置价格下限的影响

(3)税收的影响与税赋的承担

(4)补贴与配额

5,组织实验:

竞争性均衡价格形成实验(1学时)

假象以某种产品作为交易对象,然后按照如下程序进行实验:

(1)先找几名同学当管理员;

(2)将剩余的同学分成两组(分别充当“买方”、“卖方”),分坐在教室的两侧;

(3)将一副扑克牌分成“黑色”(黑桃、梅花)、“红色”(红桃、方片)两部分。

(4)将“黑色”牌随机地发给“卖方”;

牌面上的数字代表“卖方”(生产者)的成本,并且这数字只有“持有人”自己知道。

(5)将“红色”牌随机地发给“买方”;

牌面上的数字代表“买方”(消费者)对该商品的评价,并且这数字只有“持有人”自己知道。

(6)然后,第一轮交易开始,限定2-3分钟。

(7)每当有成功的交易出现时,“管理员”要将其进行记录。

(8)第一轮结束后,“管理员”将所有的“交易价格”进行统计,计算出“平均值”与“标准差”。

(9)然后,开始第二轮。

做五、六轮即可结束试验。

(10)老师与“管理员”利用返还的扑克牌构造市场的“供求曲线”:

(11)利用“供求曲线”计算“均衡价格”

(12)观察这几轮交易中的“成交价格的平均值”有何变化?

如果是趋向于“市场均衡价格”,则试验成功。

掌握供求理论,并理解为什么利用该模型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价格形成,虽然它们看起来是那么的不一样;

能够运用供求曲线的移动以及弹性等基本概念解释分析相关的经济现象;

理解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并会使用这两个概念来说明利益的分配状况以及效率的定义。

理解税赋的承担,及其影响因素

自学内容:

收入需求弹性、交叉价格需求弹性、供给弹性;

非法物品市场

什么是均衡?

有哪些因素对弹性有影响?

还能构造出其他的弹性吗?

如果政府想更多地获得税赋,应该向什么产品征税?

征税到底好不好?

什么是公平?

竞争性市场公平吗?

第三篇:

家庭选择(6学时)

(一)效用与需求(3学时)

1,家庭消费选择

2,效用最大化。

3,边际效用理论的预期。

4,效率、价格和价值。

(二)可能性、偏好与选择(3学时)

1,消费可能性

2,偏好与无差异曲线

3,预测消费者行为

4,工作——闲暇选择

初步理解经济学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限制条件下,选择最优结果)。

理解均衡条件的意义。

掌握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并能够利用这些工具去理解收入效应、替代效应的概念。

吉芬商品是否存在?

钻石与水的价值悖论。

消费者均衡条件是充要条件吗?

第四篇:

企业与市场(18学时)

(一)组织生产(2学时)

1、什么是企业?

其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2、技术效率与经济效率

3、企业的组织形式及其成因

4、市场结构

5、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二)产量与成本(2学时)

1、短期成本(短期总成本、短期平均成本、短期边际成本)

2、长期成本(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

(三)模拟实验(1学时)

(四)完全竞争(4学时)

1、完全竞争企业的特征

2、完全竞争中的企业,在短期中如何决定产量、价格,利润情况如何。

3、完全竞争中的企业,在长期中如何决定产量、价格,利润情况如何。

(五)垄断(4学时)

1、垄断企业的特征与成因

2、单一价格下,垄断企业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3、价格歧视

4、政府的管制

(六)垄断竞争与寡头(5学时)

1、垄断竞争的特征

2、垄断竞争企业如何决定自己的产量与价格

3、垄断竞争企业进行竞争的方式与特点

4、寡头的特征

5、博弈论

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市场结构下,企业达到均衡的条件各是什么?

有何异同?

能够用图形的方式理解这些条件的合理性;

初步领会搏弈论的思想;

理解不同市场结构的效率状况。

垄断竞争企业与寡头企业的竞争方式有何异同?

比较垄断与竞争优缺点。

在我们身边,哪些行业属于竞争性的,哪些属于垄断性质的?

其形成的原因各是什么?

举出生活中差别定价的实例

 

第五篇资源市场(4学时)

1、资源市场的分析工具——供给与需求。

(1)资源的价格与要素收入

(2)企业对要素的需求是如何决定?

(3)要素的所有者对要素的供给是如何决定的?

2、劳动力市场工资的决定

3、资本市场中利率的决定

4、自然资源市场价格的决定

掌握供求分析方法,并能够以此来解释收入不平等的现象;

理解基尼系数的构成方法;

理解再分配手段对不平等状况所起的作用;

理解“不平等”与“不公平”之间的区别;

我国目前的不平等状况是怎样的?

能否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什么叫做公平?

人们对此问题的看法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

第六篇宏观经济学概论

(6学时)

1、宏观经济学初览(2学时)

(1)宏观经济的起源

(2)宏观经济关注的问题(经济增长、波动、就业、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债务,以及国际收支)

2、GDP和经济增长的策略(2学时)

(1)GDP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2)实际GDP

(3)GDP的局限性

3、衡量就业与价格水平的监控(2学时)

(1)失业的定义以及失业率的计算

(2)消费者价格指数的计算

要求学生理解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有什么区别;

理解什么是“总量”的研究方法;

理解宏观经济学关注的研究对象

掌握主要总量指标的定义、构成方法;

初步理解总供给、总需求曲线的意义。

整体论与原子论——研究方法的讨论;

充分就业就是所有人都就业吗?

GDP衡量了什么?

该指标有何不足?

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哪些属于宏观经济领域的?

非主要指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第七篇:

短期与中期内,经济总量决定模型

1、支出乘数:

凯恩斯模型(4学时)

(1)解释物价水平不变时,支出计划的确定。

(2)实际GDP的确定

(3)支出乘数

(4)乘数与价格水平

2、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2学时)

(1)解释宏观经济学中的长期、短期。

(2)总供给曲线

(3)总需求曲线

(4)宏观经济均衡(短期与中期)

理解在短期中产出的大小是由需求的大小决定的;

掌握支出乘数的大小及其决定因素,理解乘数作用背后的机理;

理解“自然水平”及其背后的政策含义;

制约支出乘数的原因是什么?

“节俭”的悖论;

第八篇:

现实中的经济运行

(12学时)

1、货币、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3学时)

(1)什么是货币

(2)现代金融体制

(3)银行如何创造货币

2、组织货币创造实验(1学时)

(1)教师代表央行,制定3各学生分别担任商业银行的行长、内部会计、外部会计,

(2)教师随机地向学生发放“债券”,每人一份。

(3)央行向公众(学生)提出,愿意以100元购买100元的债券,学生拿到钱后必须立即存入银行

(4)内部会计在黑板上记录商行的资产负债表。

(5)银行行长及会计按照法定准备率将存款的一部分贷放出去

(6)重复上述存贷过程;

(7)外部会计最终计算总的存款余额

最后,总结出货币创造的过程

3、汇率和国际收支(4学时)

(1)货币与汇率

(2)通货膨胀的原因

(3)通货膨胀的影响

(4)菲利普斯曲线与反通货膨胀的方法

4、财政政策(2学时)

(1)财政政策的内容

(2)财政政策对经济产生作用的原因

5、货币政策(2学时)

(3)货币政策的工具

(4)货币政策对经济产生作用的原因

了解扩张性、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具体内容,并通过AD-AS曲线理解财政政策对经济的作用机制;

理解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掌握反通货膨胀的基本方法。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在中长期中对经济有影响吗?

我国近10年来,实施的是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这些政策有什么效果?

人民币应该升值吗?

97年亚洲金融危机是怎么回事?

去年开始的次贷危机是怎么回事?

四、课程教学安排

1、其余课时的教学安排

上述教学内容共占70学时,其余10学时的分配情况为:

(1)微观经济学复习与习题课(2学时)

(2)宏观经济学复习与习题课(2学时)

(3)期中考试(2学时)

(4)学生课堂展示(4学时)

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是仍然是知识传递的主要方式,但在具体的实施时,要尽可能的采取案例式教学,以问题引入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得学生们所学知识能够有的放矢。

2、对新增课时的安排

与过去相比,本课程增加了16学时,对于新增课时,我主要将其用于增加教学实验环节,增加学生动手能力的环节,以及部分教学内容的调整上。

具体而言:

(1)在微观经济学部分安排两次实验,在宏观经济学部分安排一次实验。

分别是“竞争性均衡价格的形成实验”、“生产过程模拟实验”,以及“货币创造过程实验”;

(2)每一章的教学结束后,老师提供课外材料,由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4)在第8~9周进行期中考试。

五、课程的考核

根据《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考试:

期末闭卷考试(50%)和平时考核(考勤10%、作业10%、小组报告与课堂表现20%、期中考试10%)。

1.期末闭卷考试

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进行考察。

主要可分为两大部分:

●客观题:

检查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包括,选择题、计算题、简答题。

●主观题:

检查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应用能力。

包括,论述题、案例分析。

2.平时考核

平时考核是为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对学生的实践环节进行考核。

包括平时小论文、作业练习、考勤情况、课上回答问题情况以及课堂讨论情况等,根据完成情况给出相应成绩,最后汇总在总成绩中可占50%的比例。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学习其它课程的基础。

其后续课程有:

中级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国际贸易、计量经济学等。

七、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迈克尔.帕金,《经济学》第八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3]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