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健康教育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5595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下册健康教育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健康教育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健康教育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健康教育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健康教育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下册健康教育全册教案.docx

《小学三年级下册健康教育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下册健康教育全册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下册健康教育全册教案.docx

小学三年级下册健康教育全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

第九课、蛔虫的自述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蛔虫病的危害及掌握其防治知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1、弄清蛔虫病是怎样传染的?

它们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2、小学生应养成怎样的卫生习惯?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粪便无害化处理是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主要方法?

教具:

1、蛔虫标本。

2、有关蛔虫传染途径教学图片。

3、电视机、录像机、录像带。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导入:

你们小时候生过虫吗?

你们平常有没有无缘无故肚子疼?

肠道寄生虫病是儿童多发病。

今天,我们学习有关常见肠道寄生

虫病的防治知识。

2、出示阅读提纲:

①蛔虫病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是怎样传染的?

如何防治?

②为防治肠道寄生虫病,我们应养成什么卫生习惯?

3、默读并在书上划出有关答案,打上题号。

二、讲授课文,深入理解内容

(一)认识蛔虫

(二)研究蛔虫传染途径、危害及防治方法

1、传染途径

  谁能告诉教师,蛔虫是怎样跑到人体内的?

蛔虫在人体内生长发育成熟,随粪便排出虫卵或成虫。

虫卵

污染蔬菜、瓜果、泥土,当人们生吃不净的瓜果蔬菜或不注意饮

食卫生,就会感染蛔虫病。

2、讨论蛔虫病的危害及防治

①患了蛔虫病的人,会出现什么症状?

你有过生蛔虫的经历吗?

有什么感受?

②蛔虫病传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如何防治?

强调:

①由于虫卵随粪便排出,所以农民伯伯都会把粪便

作无害处理,才进行施肥,这样做便可把虫卵杀死,以免污染蔬

菜、农作物。

②为防止反复感染,小朋友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

三、教师讲述,学生进行卫生行为辨析

为预防感染肠道寄生虫病,我们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

卫生,判断谁做得对?

谁做得不对?

请打手势,(两手指交叉表示

错,拇指、食指张开表示对,并说理由)

1、一群小朋友打完篮球不洗手拿起雪梨就吃(×)

  理由:

进食前应洗手。

2、农民用新鲜粪便施肥。

(×)

  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有虫卵产生污染。

(×)

3、小朋友饭前、便后洗手。

()

4、小朋友剪指甲。

()

5、医生给捂着肚子的小朋友看病。

()

  理由:

小朋友患了肠道寄生虫病,要立刻看病吃药。

四、全课小结.

 

第十课蛲虫病、鞭虫病的预防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蛲虫病、鞭虫病的危害及掌握其防治知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1、弄清蛲虫病、鞭虫病是怎样传染的?

它们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2、小学生应养成怎样的卫生习惯?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粪便无害化处理是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主要方法?

教具:

1、蛲虫、鞭虫标本。

2、有关蛲虫、鞭虫传染途径教学图片。

3、电视机、录像机、录像带。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导入:

你们小时候生过虫吗?

你们平常有没有无缘无故肚子疼?

肠道寄生虫病是儿童多发病。

今天,我们学习有关常见肠道寄生

虫病的防治知识。

2、出示阅读提纲:

①蛲虫病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是怎样传染的?

如何防治?

②为防治肠道寄生虫病,我们应养成什么卫生习惯?

3、默读并在书上划出有关答案,打上题号。

二、讲授课文,深入理解内容

(一)认识蛲虫

(二)研究蛲虫传染途径、危害及防治方法

1、介绍蛲虫传染途径

  老师边介绍边板书:

雌虫产卵粘上虫卵虫卵入口

  肛门---手指搔痒---吮手指、不洗手进食---人体感染

2、蛲虫病的危害及防治

①患了蛲虫病,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②蛲虫病感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如何防治?

(二)研究鞭虫传染途径、危害及防治方法

1、分布:

鞭虫感染分布范围遍及全国,与蛔虫的分布较一致,但感染率相对不如蛔虫高。

在干燥、寒冷的北方地区感染率一般远较南方地区为低。

鞭虫病是农村地区常见的主要肠道寄生虫病之一。

由于生活习惯不同,一般儿童的感染率高于成人,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

2、传染源:

鞭虫病人和感染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

3、传播途径:

使用新鲜粪便施肥或随地大便,使鞭虫卵污染土壤和周围环境,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为感染期虫卵。

虫卵可借蝇类、鸡、犬等的机械携带或风力散播,污染环境、物品、食物等。

人因生食含有感染性虫卵的不洁蔬菜、瓜果和水而受到感染。

也可通过污染的手,经口受到感染。

4、防治方法

  ①全池泼洒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0.5克和硫酸亚铁0.2克;或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0.7克,全池泼洒,疗效很好。

  ②用2%的食盐溶液浸浴鱼种15分钟,或3%的食盐溶液浸浴5分钟。

三、全课小结.

 

第十一课、细菌、病菌、病毒和消毒

教学重点:

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病毒的结构。

病毒的繁殖。

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导入: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没有不具备细胞结构的生物呢?

  介绍人类对病毒的发现

  19世纪末,科学家们在研究动物的口蹄疫和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认为是由细菌引起的。

于是科学家们就将患花叶病的烟草榨出汁液,用细菌过滤器进行过滤,将细菌滤出,再用过滤后的汁液去感染正常的烟叶,结果发现正常的烟叶还能患病。

多次重复这一实验都证实了这一事实,因此把这种病原体叫做了"滤过性病毒"。

  20世纪初,陆续又发现了许多人类、动物、植物的传染病不是由细菌引起的,而是由滤过性病原体引起的,后来又发现了细菌体内也有滤过性病毒,称之为噬菌体。

到了20世纪30年代,人们已能提纯噬菌体,还首次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杆状颗粒。

20世纪70年代,对病毒的研究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分支科学--病毒学。

  教师提问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你们听说过病毒吗?

听说到哪些病毒?

见过病毒没有?

为什么没有见过?

  讲授新课:

  一、病毒的大小和形态:

(板书)

  讲述:

病毒个体十分微小,多数病毒在10--300纳米之间(百万分之一毫米),三万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杆菌大小等,所以病毒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演示各种病毒的形态图:

病毒是什么样的?

谁来描述一下:

  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问题。

  板书:

病毒比细菌小得多,形态多样:

多面体、杆形、蝌蚪形等。

  病毒的结构:

(板书)

  【观察】三类病毒的结构图

  讨论:

三类病毒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

与细菌的结构比较,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尽管病毒的形态各异,它们的结构相同。

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外壳和由核酸构成的核心所组成。

与细菌不同,它们都没有细胞结构。

  板书:

病毒结构:

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构成的核心组成。

  导入: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为什么说它是生物?

  三、病毒的生命活动:

  病毒结构极为简单,它如何生活?

  讲述: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特定生物的活细胞里,一旦离开寄主活细胞,将会失去任何生命活动。

病毒在寄主细胞里进行"繁殖"并对寄主造成危害。

  板书:

生活:

寄生在特定的生物活细胞中。

  挂图讲解: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吸附?

注入核酸?

核酸的复制?

组装?

释放

  繁殖方式:

增殖

  提问导入:

病毒有哪些种类?

  四、病毒的类型:

  病毒的种类很多,在地球上的分布十分广泛。

依据其寄生的生物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四大类:

  请阅读课本,病毒分为哪四大类型?

各类病毒的寄生生物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

病毒类型寄生生物无脊椎动物病毒昆虫等无脊椎动物细胞里脊椎动物病毒脊椎动物和人体细胞里植物病毒植物细胞里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等细胞里,其中细菌病毒叫做噬菌体。

  提问: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病毒通过哪些途径侵染其他生物?

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启发学生回答,如:

你是怎样患流行性感冒的,现在感染非典型性肺炎的人数很多,它们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综合归纳出病毒的传播途径:

接触、空气、水、伤口、血液、唾液、飞沫、蚊虫叮咬等。

  提问导入:

病毒的生活会对其他生物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病毒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五、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阅读课本后归纳出病毒对人类的双重作用,或分组汇报各组查阅的资料

  教师总结:

病毒不仅引起人患多种疾病(流感、麻疹、肝炎、艾滋病等),而且给农、林、牧、副、渔等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病毒也有可利用的一面。

例如,人类利用病毒专门寄生的特点,用噬菌体来控制某些病菌对人类的感染;用无脊椎动物的病毒防治一些农林害虫等。

 

第十二课传染病是怎样传染的

教学目的:

1.了解人类的传染病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2.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3.学会用显微镜观察病原体的装片。

教学重点: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一、传染病的概念

首先,我们来学习传染病的概念。

先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想一想,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提问:

你所知道的传染病在哪些?

回答:

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沙眼,癣……

提问:

请大家想一想,龋齿、阑尾炎和心脏病是不是传染病?

为什么?

回答:

不是。

因为这些病不会传染给别人。

提问:

既然大家知道哪些病是传染病,哪些病不是传染病,那么请问,究竟什么是传染病呢?

回答:

可以从要个人传染给另一个人的病,就叫传染病。

讲述:

准确地说,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提问:

传染病有什么特点呢?

回答:

会传染。

讲述:

对。

我们把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如上面提到的龋齿、阑尾炎等)比较一下就可以知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传染病之所以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下面我们就以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流行性感冒为例,来研究一下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请同学们看挂图(教师出示自制的“流行性感冒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示意图”,边指图边讲述)。

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这些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了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

现在请大家结合上述例子和挂图,认真思考后回答老师的提问。

(一)传染源

提问:

什么是传染源?

回答:

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

讲述:

不错。

在刚才讲的例子中的传染源是人,但有些传染病(如狂犬病等)则是由动物传染给人的,因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病原体在传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生存、繁殖,并且能够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蝇、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健康的人。

(二)传播途径

提问:

什么是传播途径?

(回答:

略。

讲述: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提问:

你知道传染病主要有哪些传播途径?

回答:

空气传播,饮食传播。

讲述:

除了同学们说的以外,还有水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三)易感人群

提问:

什么是易感人群?

(回答:

略。

讲述: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例如,未出过麻疹的一些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传染病,以及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那么,怎么样才能预防传染病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的内容。

提问: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候,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传染病?

回答:

预防接种,把患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