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天盈深基坑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5568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天盈深基坑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疆天盈深基坑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疆天盈深基坑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疆天盈深基坑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疆天盈深基坑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疆天盈深基坑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新疆天盈深基坑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天盈深基坑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疆天盈深基坑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青灰色,中密—密实,扰动后呈流沙状,饱和,天然密度1.83-1.87g/cm3,含水量ω=19.8-24.1%,层位稳定,水平分布均匀、连续,黏粒含量较小。

CU=2.25-3.46,CC=0.87-0.93,颗粒均匀,级配不良,层顶埋深5.8m-10.5m,层厚大于30m,本次勘察未揭穿该层,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云母、长石等。

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强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强腐蚀性。

4.2上部地基土的岩性指标建议值

层号

土层名称

重度Υ(g/cm3)

内聚力C(kPa)

内摩擦角φ(º

渗透系数K(m/d)

1

粉砂

1.65

2

32.0

2

细沙

1.83

35.0

4.3地下水

场地浅层地下水为潜水,地下平均水位埋深在4.2m,地下水位年际变化幅度为0.2m~0.7m,PH值>7.0,矿化度3.0-4.0g/L,属微咸水;

含水层为粉砂层,渗透系数K=3-8m/d,为强透水层。

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强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强腐蚀性。

二、基坑支护施工

1.编制依据

(1)《该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报告》;

(2)《新疆天盈石油化工阿拉尔年产30万吨乙二醇总平面图》、《结构设计图》(电子版);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4)《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7)《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8)《建筑基坑支护结构构造》(11SG814);

(9)《建筑深基坑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

(10)《北京理正基坑支护软件》(7.0版本)。

2.编制原则

综合分析工程地质条件、支护深度、放坡条件、边坡荷载、相邻建筑、周边地上、地下环境特点等,充分考虑影响边坡安全稳定的不利因素。

根据工程建设需要,结合现场施工条件,提出合理、可行的基坑护坡方案。

所提方案要确保基坑稳定,保证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满足施工和规范要求,并对施工过程提出合理化建议,并遵循以下原则:

2.1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1)基坑支护必须确保边坡的安全与稳定。

(2)基坑支护必须确保周边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等不受影响。

(3)基坑支护应满足结构施工时的坡顶堆载要求。

2.2兼顾经济性原则

(1)基坑护坡应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和造价。

(2)为降低工程成本和造价,在具备条件的部位尽量采用自然放坡形式。

2.3保证高效性原则

(1)基坑护坡应力求简单化,易于施工,可操作性强。

(2)科学合理地选择施工工艺,保持工程高效率进行。

3.基坑开挖参数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为5.0m。

4.支护方案选择

本方案选取的原则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安全可靠、保护环境。

目的确保基坑边坡稳定,基坑周围设施的安全。

通过对各种方案的比较,根据场地条件,本着便于施工、减短工期的原则,综合各方面因素,提出最优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本方案采用2级自然放坡,坡面采用挂网(板厚4.0mm的钢板网)喷混凝土。

5.基坑支护计算

本方案采用北京理正软件设计研究院的基坑支护软件,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进行基坑支护计算。

本次设计按全场考虑开挖最不利条件,按照开挖深度5.0m进行计算。

计算书详见附件。

6、计算结果

6.1计算结果

采用自然放坡支护形式,分2级自然放坡。

各级放坡信息如下表:

坡号

台宽(m)

坡高(m)

坡度系数

1

1.5

2.50

1.0

0.50

6.1.1坡面面层采用网喷工艺,厚度80mm,混凝土等级为C20细石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为40~60mm。

6.1.2网筋采用板厚4.0mm钢板网,并双向使用1C14@1500压筋,压筋交叉处增设锚筋,锚筋长1.0米,采用C14钢筋嵌入坡面压网。

锚筋弯钩与横压筋搭接焊连接。

6.1.3坡顶上部采用压顶,压顶宽1.0m,面层采用C20混凝土,厚80mm,反向坡比1:

0.2,做法与坡面面层相同。

6.1.4为限制边坡变形,基坑上部增设地锚,地锚采用1C18@1500钢筋,地锚与纵向压筋焊接在一起,锚筋长度不小于1.0m。

6.1.5集水坑部位待基坑处理施工完毕后再开挖施工。

7.施工要求

(1)基坑降水及土方开挖的方案需经审批后方可实施。

(2)基坑周边超载详见基坑平面及剖面图,基坑边缘10.0米范围内严禁长期超堆荷载,施工过程严禁超载。

施工塔吊基座另行加固处理。

基坑开挖土方严禁堆放在坑边,应及时外运。

大型施工设备及重载车辆应远离坑边,以保证基坑的稳定和安全。

(3)基坑开挖后应及时按设计要求实施支护结构或采取封闭措施,避免长时间裸露。

(4)坡面钢板网片均应与上部搭接,给下步留茬,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0mm。

(5)钢筋网片与坡面间应用砂浆垫块垫起,使钢板网不接触坡面,以保证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0mm。

(6)在锚筋头部做喷射混凝土厚度80mm的标记。

(7)喷砼施工时,喷枪距坡面应保持0.6~1.2m的距离,自下而上垂直坡面喷射。

(8)基坑工程在雨季施工时应做好水的排导和防护工作。

(9)制定规划合理的行车路线以及堆载区域,在相应的部位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

(10)开挖时应注意查看边坡土稳定情况及基坑侧向位移情况,若出现侧向位移急剧增大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11)基坑开挖完毕后坡面施工前,宜采用塑料布或条格布维护基坑侧壁。

8.基坑开挖

(1)基坑开挖前应根据支护、降排水要求,进行技术交底。

(2)基坑应遵从“分层、均匀、对称”的原则。

每层开挖深度不应超过2.0m。

基坑开挖可先由机器挖到设计基底以上0.3m,其下土体由人工挖除。

(3)基坑开挖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有关要求进行,严禁超挖。

(4)排水沟应随挖随砌。

(5)基坑开挖应遵循"

先浅后深"

的原则,基础底板的施工应遵循"

先深后浅"

的原则。

基坑周边基础与支护桩形成传力带后方可开挖局部深坑。

(6)为了控制基坑变形,开挖至坑底标高后基坑应及时满封闭并进行基础工程施工。

宜在48小时内分段施工素混凝土垫层。

(7)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护结构。

(8)监测过程中发生异常时应立即停止开挖,并应立即查清原因和采取措施,方能继续开挖。

(9)地下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进行夯填回填土施工。

(10)集水坑部位要在垫层浇筑完毕并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开挖。

9.基坑监测

9.1本工程按二级基坑进行监测,监测工作应按照《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进行,并在基坑工施工前编制监测方案,并经建设、设计、监理等单位认可。

9.2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应包括以下监测项目:

坡顶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周边道路、管道的沉降监测。

此外应进行基坑侧壁渗水情况、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等情况监测。

位移及沉降基准点应设置在2倍基坑深度范围外。

9.3监测项目

(1)基坑边坡坡顶水平位移监测。

(2)基坑边坡坡顶竖向位移监测

(3)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监测。

(4)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

(5)地下水位监测。

9.4监测要点

(1)坡顶水平位移监测

监测点沿基坑四周坡顶上布置,每边监测点水平间距为15.0米,且不少于3个。

水平位移采用极坐标法进行观测,监测点坐标中误差≤1.0mm。

水平位移监测报警值:

基坑坡顶位移累计值达到50mm,相对基坑深度控制值达到0.6%或变化速率达到10mm/天。

(2)坡顶竖向位移监测

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设置为共用点。

采用几何水准法测量,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15mm。

监测报警值:

基坑坡顶竖向位移累计值达到50mm,相对基坑深度控制

值达到0.6%或变化速率达到5mm/天。

(3)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

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监测范围不小于基坑深度的2倍,监测剖面点设于坑边中部,并与坑边垂直,剖面数量结合工程情况确定,每个剖面上的观测点不少于5个。

采用水准测量方法量测。

累计值达到50mm或变化速率达到4mm/天。

(4)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

道路及管道沉降监测范围不小于基坑深度的3倍,监测点设于管道及道路中部,间距20.0m。

竖向位移累计值达到10mm或变化速率达到1mm/天。

(5)地下水位监测

采用水位计进行量测,测量精度≤10mm。

累计值达到1000mm或变化速率达到500mm/天。

9.4监测频率

基坑工程监测频率应以能系统的反应监测对象所监测项目的重要变化过程,而又不遗漏变化时刻为原则。

基坑监测周期应满足以下要求:

工况

监测频率

开挖深度

≤5.0m

1次/2天

5.0~10.0m

1次/1天

底板浇筑后

≤7天

2次/1天

7~28天

>28天

1次/3天

特殊条件

每层土方开挖后或大雨后24小时内

不少于2次/1天

当变形速率较大时应加密观测频率,若出现异常时应实施连续观测。

当基坑成型,位移趋于稳定后可以逐步减小监测频率,直至停止。

9.5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报警,若情况比较严重,应立即停止施工,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

(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出现异常情况,或基坑出现渗漏、流砂、管涌、隆起或陷落等情况。

(3)周边建筑物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可能发展的变形裂缝或较严重的突发裂缝。

(4)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的必须报警的情况。

10.降水施工

10.1降水井布置

(1)降水井数量:

对拟开挖基坑进行围降,降水井间距约为10.0m;

井深:

井深15.0米(自然地面起算)。

(2)孔径:

管井孔径均为600mm。

(3)井管:

管井均下入内径320mm,外径400mm的水泥砾石滤水管;

(4)滤料:

在井管外围填入直径2~4mm的砾石滤料,滤料应保证不均匀系数<2。

(5)抽降方法:

沿四周的降水井进行抽水,排入总排水管,然后汇入总排水管网。

(6)井位具体位置视场地情况如需更改时,必须经设计同意。

(7)设置观测井,井深20.0米,随时观测地下水位情况,根据地下水位变化确定开挖施工工况。

(8)坡顶、坡底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排水沟采用400×

400mm砖砌排水沟,沟底0.5%放坡,排入集水井。

集水井井深4.0米,井径800mm,水平间距15.0米,个别部位由降水井代替。

(9)封井措施:

井内级配砂石填实,上部1.0米浇筑C30抗渗混凝土并振捣密实。

顶部900mm采用钢性防水套管密封。

10.2降水

(1)基槽开挖过程中保证管井顺利降水同时结合明排水。

(2)看泵人员应随时注意检查各管井出水量变化情况,发现出水量小或不出水应停抽,以避免损坏抽水设备。

(3)检查人员应时刻观察出水含砂量,一旦出现抽水混浊或含砂情况,必需立即停泵,查明原因,迅速解决。

(4)降水时应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测,以免大面积降水引起工程地质灾害。

(5)降水应持续到地下结构施工完毕,基坑回填到±

0.000米后方可停止。

(6)对于局部降水困难时,配合轻型井点降水。

11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参加施工的作业人员必须熟悉掌握施工图纸、设计要求及相关的标准、规范要求。

(2)施工技术员必须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和安全技术交底,否则不准进行施工。

特殊工种必须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3)严格按设计要求、标准规范和施工方案的要求施工,施工中不得擅自修改设计和降低质量标准。

(4)质量检查员有权停止一切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施工作业,有权令其进行整改。

施工人员要做好施工记录,并妥善保管,要做到记录与施工同步,记录数据要准确、真实、完整、齐全。

(5)土方开挖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一致,并遵循“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6)施工采用PC220反铲挖土机械容量1m³

,其实际有效挖土半径约5~6m,挖土深度为4~6m的,习惯上往往一次挖到深度。

由于快速卸荷、挖土与运输机械的振动,则易于造成边坡失稳。

因此施工中不允许在边坡1.5m范围内堆土。

(7)施工中如发现基底土质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以确保挖土顺利进行。

(8)作好地基处理的进度配合,保证基坑土体不长期暴露而影响工程质量。

(9)禁止在开挖后的基坑周边外侧堆放材料或停放机械,同时,机械和车辆不得在基坑边沿碾压,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10)禁止一次在局部开挖过深,必须按分层、台阶式放坡要求,防止坑壁失稳和塌方事故。

12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机械挖掘作业时,应有专人指挥,挖掘机械站位到沟槽边缘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2)管道沟槽开挖断面尺寸(沟槽底部宽度和边坡坡度)应符合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

(3)配合机械的清边坡、清槽底工人,不准在机械回转半径内工作,前后操作人员间距离不应小于2.5米。

(4)向汽车上装土应在车子停稳定后进行,禁止铲斗从汽车驾驶室上越过。

(5)机械挖土,开始前应检查机械设备是否运转正常,经空车试运转正常后再开始作业。

(6)机械操作中进铲不应过深,提升不应过猛,并有专人监管,指挥作业。

(7)机械应停在坚实的地基上,如地基过差,应采取走道板等加固措施,不得将挖土机履带与挖空的基坑平行2米停、驶。

运土汽车不宜靠近基坑平行行驶,防止塌方翻车。

(8)基坑四周必须设置1.2m高护栏,必须设置临时上下施工坡道。

(9)夜间施工必须设有足够的照明灯具,并有专人看管。

挖掘施工区域周围设明显标志,夜间设警示灯

(10)挖掘作业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报告,以进行妥善处理。

13危险源辨识

序号

活动过程

危险源

危害影响

控制措施

土方开挖

运输车辆、施工机

械误撞人

机械伤害

1.提高人员安全意识

2.禁止在机械作业半径内施工

作业距离过近,人

员误伤

3

违规进入挖土机作

业区域

4

车辆遗散物绊倒人

物体打击

自卸车倾土

5

土方坍塌伤人

坍塌

1、基槽按规范

2、基槽周边挖排水沟,阻止雨水流入基坑

6

降排水用电

触电事故

接头绝缘、加漏电保护器、正确使用防护用具,要穿戴好绝缘手套及绝缘鞋,设专职人员值班。

三、基坑支护工程计算书

天然放坡支护

[基本信息]

----------------------------------------------------------------------

规范与规程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基坑等级

二级

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γ0

1.00

基坑深度H(m)

5.000

放坡级数

超载个数

[放坡信息]

1.500

2.500

1.000

0.500

[超载信息]

超载

类型

超载值

作用深度

作用宽度

距坑边距

形式

长度

(kPa,kN/m)

(m)

10.000

0.000

8.000

条形

---

[土层信息]

土层数

坑内加固土

内侧降水最终深度(m)

6.000

外侧水位深度(m)

[土层参数]

土类名称

层厚

重度

浮重度

粘聚力

内摩擦角

与锚固体摩

(kN/m3)

(kPa)

(度)

擦阻力(kPa)

水下(kPa)

水下(度)

素填土

17.5

5.00

20.00

30.0

7.00

16.5

6.5

2.00

32.00

40.0

0.00

30.00

细砂

18.5

8.5

50.0

[设计结果]

[整体稳定验算]

天然放坡计算条件:

计算方法:

瑞典条分法

应力状态:

总应力法

基坑底面以下的截止计算深度:

0.00m

基坑底面以下滑裂面搜索步长:

5.00m

条分法中的土条宽度:

0.40m

天然放坡计算结果:

道号

整体稳定

半径

圆心坐标

安全系数

R(m)

Xc(m)

Yc(m)

4.378

1.146

6.553

5.644

1.265

3.579

4.079

6.055

1.256

0.079

3.555

四、附图

剖面图

施工详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