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四语文第13讲说明类文本阅读教师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5537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四语文第13讲说明类文本阅读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四语文第13讲说明类文本阅读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四语文第13讲说明类文本阅读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四语文第13讲说明类文本阅读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四语文第13讲说明类文本阅读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四语文第13讲说明类文本阅读教师版.docx

《小四语文第13讲说明类文本阅读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四语文第13讲说明类文本阅读教师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四语文第13讲说明类文本阅读教师版.docx

小四语文第13讲说明类文本阅读教师版

第13讲说明类文本阅读

 

认识说明文:

1、按对象分类:

(1)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物,目的是使读者了解和认识事物的特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2)事理说明文(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2、结构类型:

(1)总分式:

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

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3、说明顺序:

时间、空间、逻辑

4、语言特点:

准确、简洁、科学

1、了解说明文的各种常考题型

2、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

 

燕子

①燕子善飞,妇孺皆知。

它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可达110公里,大约是麻雀飞行速度的2至3倍,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

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

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它们能够倏忽来个180度大转弯,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②燕子为什么会有如此高强的飞行本领呢?

原来,燕子的两只翅膀又窄又长。

每秒钟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行是特别重要的。

还有,燕子身体轻盈,平均重量为43.5克,堪称轻量级的飞行员。

  ③燕子老是在飞,这是因为它的四个趾全朝前,无法在平坦的地面上直立。

因此,它们要在飞翔中解决许多问题,如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饮水等,就连给自己的孩子喂饭,有时也是扑棱着翅膀悬在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它们高超的飞行本领真是令人惊叹!

④燕子是捕虫能手。

一对燕子夫妇每天捕8000多只虫。

燕子吃掉大量害虫,对农业、林业有很大好处,称得上人类的朋友。

1.短文是从两方面介绍燕子的,第①至③自然段介绍燕子____,第④

自然段介绍燕子____。

(2分)

答案:

飞行本领高超捕虫本领强

解析:

总结概括全文

  2.在下面几句话中,符合短文意思的画“√”,不符合的画“×”。

(4分)

  ①燕子的两只翅膀又窄又长,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

()

  ②燕子具有高强的飞行本领,仅仅因为它身体轻盈。

()

  ③燕子可以在飞行中吞食猎物、饮水等,还能悬在空中给孩子喂饭。

()

  ④燕子大量地捕食害虫,是人类的朋友。

()

答案:

√×√√

解析:

结合文章内容,抓准一些限制词。

3.第①自然段的表达顺序是()(1分)

  [A]先总述后分述

  [B]先分述后总述

[C]先写原因后写结果

  [D]按地点变化叙述

答案:

[A]

解析:

结合文章内容判断

4.燕子“老是在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答案:

它的四个趾全朝前,无法在平坦的地面上直立

解析:

找准内容位置结合文章上下文去找。

5.在第①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和____的说明方法。

(2分)

答案:

列数字作比较

解析:

对说明方法的考察

6.在第②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1分)

  [A]突出中心[B]引出下文

  [C]总结全段[D]前后呼应

答案:

[B]

解析:

结合文章体会划线句子的作用。

昆虫的“鼻子”——触角

①古代流传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秦朝灭亡后,楚汉相争,刘邦节节胜利,项羽步步败退,一直被逼到乌江边,项羽在江边看到由无数蚂蚁麋集而成的六个大字:

“霸王自刎乌江”,以为蚂蚁代表了天意,于是拔剑自刎身亡。

  

②其实哪有什么天意啊,这只不过是刘邦手下足智多谋的军师张良所施的小计!

张良算计着项羽必定要退到乌江,便事先派人用蜜糖水在江边写了六个大字,引来了无数的蚂蚁在字迹上吃糖,鲁莽的项羽果然上了当。

  

③蚂蚁怎么会知道江边有蜜糖吃呢?

这全凭着它头上长的两个小“犄角”——触角!

我们知道,昆虫头上都长着触角,只是不同种类的昆虫有着不同形态的触角而已。

就拿我们常见的昆虫触角的形态来吧:

蟋蟀的触角像一簇                 ;蝴蝶的触角像两个                 ;白蚁的触角像一串                  ;苍蝇的触角像多芒的                 ;而蛾子的触角则像一片小。

④形形色色的昆虫触角虽然很不起眼,却在昆虫的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例如蝴蝶的聚会、蜜蜂的采蜜、蚂蚁的麇集、苍蝇的逐臭等现象,无一不是依靠触角的作用。

触角就是昆虫灵敏的“鼻子”。

  

 

⑤触角为什么能闻到气味呢?

原来触角上分布着许许多多能辨别气味的嗅觉器。

据动物学家研究,蜂王的每个触角上有2000多个嗅觉器,工蜂有6000多个,雄蜂有3000多个;雄金龟子的每个触角上有40000多个嗅觉器„„昆虫的嗅觉器如此之多,难怪昆虫的触角要比人的鼻子灵敏亿万倍啊!

  

⑥触角除了有嗅觉功能外,有的..还具有触觉、听觉等功能。

像蟑螂,如果你在它探头探脑觅食时,轻轻地碰一下它那细长的触角,它便会立即逃掉;雄蚊子凭着触角,能听到雌蚊子发出的营营声,找到雌蚊子在哪里呼唤;水中生活的仰泳蜻蜓用触角来平衡身体;水龟虫则用触角来帮助呼吸„„  

⑦仿生学家们也因此受到启迪。

他们模拟触角的特点,制造出现代化的精密仪器。

如装置在宇宙飞船座舱里的一种仪器,能及时发出警报,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看来,昆虫小小的触角里大有学问啊!

  

1、本文说明的对象                 。

题目中“鼻子”上引号表示               

答案:

昆虫的“鼻子”——触角特殊含义

解析:

考察说明对象的判断及引号的作用

2、在第③段的横线上依次选填恰当的词语:

        

A、小麦穗          B、小鼓槌      C、小胡子         D、小小的羽毛      E、念珠  

答案:

CBEAD

解析:

考察量词的搭配

3、第⑦段“因此爱到启迪”中“此”指代          ;

“启迪”具体表现为       

答案:

昆虫触角具有各种功能模拟触角特点,制造出现代化的精密仪器

解析:

结合文章内容找出指代意义

 

A

新奇的钟表

钟表发展至今,已进入了多功能世界。

  

其中一个品种,是带有录音装置,可以录音一分钟的座钟。

家人外出或客人来访,如需留言,可按下按钮就能把话录下来,而不需动笔墨了。

“录音电子用表”能录音30秒,能记下朋友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十分方便。

  

预防做噩梦的手表是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与钟表厂商合作设计的。

戴这种手表睡觉,一旦发生噩梦,就会惊醒。

原因挺有趣,一个人入睡后,一般每分钟呼吸大约是十六、七次。

如果做了噩梦心跳加快,“惊动”了手表中的小仪器而发生震动,震动的讯号把人惊醒,就可

免受骚扰之苦了。

  

日本一家钟表公司研制出一种能显示地球上不同时区35个大城市的标准时间的手触式

数字台钟。

这种台钟是按世界地图来设计的,钟上有一个小巧玲珑的地球仪,只要用手轻按有感应能力的地球仪的某一时区,钟上的液晶就把该城市的时间显示出来。

  

一种专门为航海和登山运动员设计的“救命手表”,是瑞士的新产品。

这种手表的特点是有一面反光极好的反光镜。

如果运动员在航海或登山时遇难,他的手表与自然光接触,就有极强的光束反射出,救援人员就可凭反射光束找到遇难人的方向,进行救援。

  

1.“家人外出或客人来访”句中“或”不能改为“和”的理由是:

 

     

2.“一般每分钟呼吸大约是十六七次。

”句中“一般”不能去掉是因为:

       

3、“原因挺有趣”句中“有趣”是指

 

4、划线句子中“只要”一词的表达作用是

                      

5.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有

                                     

答案:

1.“或”表示两种情况中的一种。

原句意思是不论是“家人外出”还是“客人来访”都可录音留言。

改为“和”则改变了句子的原意

2.本句中“一般”不能去掉是因为并非所有人入睡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都是一样的,也有特殊情况

3.“有趣”是指如果做了噩梦心跳加快,“惊动”手表中的小仪器而发生震动,震动的讯号把人惊醒

4、划线句子中“只要”一词突出了手触式数字台钟设计的巧妙

5.举例子、列数字

B

人体里的“军事学校”——胸腺

在人体的胸骨后面,有一对颜色灰红、质地柔软的长梭形器官。

这时还不到两重的“家伙”到底于人体有何作用,多少年来医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60年代末,随着免疫学研究的发展,胸腺的功能才逐渐被揭开。

原来,在人体防御“外敌”入侵和平定“内奸”战斗中,它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医家冠以“免疫中枢”之美称。

  

很多人知道,人体内有一种淋巴细胞,是保护人体健康的主力军。

当它们发现有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时,便会立即同入侵者展开殊死搏斗,直至把入侵者消灭为止。

但说来使人感到惊奇的是,当这些淋巴细胞刚从骨髓里制造出来的时候,都是完全没有战斗力的,新生的淋巴细胞必须进入胸腺这所“军事学校”,接受严格的“训练”后,才学会识别敌我友的本领。

  

由此可见,胸腺对于人体健康是生死攸关的。

老年人的胸腺逐渐萎缩,胸腺机能衰退,抵抗能力日渐低下,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笔者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用手术的方法切除了一批刚出生的小白鼠的胸腺。

几个星期后,大部分小白鼠因感染疾病先后夭折了。

有两只虽长至成年,但后来都患上癌症,终归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胸腺对保障健康和维持生命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人体内还经常会有一些越轨的细胞,它们常常“改头换面”,无视人体的统一指挥,占山为王,无休止地生长。

这些变异的细胞是酿成肿瘤的隐患,如果不把它们及时消灭的话,那是会危害生命安全的。

而经过胸腺“培训”的淋巴细胞,除能消灭入侵之敌外,还学会了识别内奸异己的本领,它们游弋全身,癌细胞即使乔装打扮,它们也能发现,及时把这些“叛逆者”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这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不会患肿瘤的原因。

相反,据调查,在大部癌症病人体内,这种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功能都是低下的。

  

以上事实给了医学家们很大的启示——能否通过增强这些淋巴细胞的功能来治疗肿瘤呢?

他们从动物的胸腺里提取出一种叫胸腺素的物质,用作肿瘤患者的实验治疗,现在已取得令人鼓舞的初步成效,这给癌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1、“胸腺”被医学家冠以“免疫中枢”之美称的原因是

 

2、作者对下列具体内容是用什么作比喻的?

  

(1)病原微生物                  

(2)变异细胞  

3、引文中画线句子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              

 

4、“用手术的方法切除了一批刚出生的小白鼠的胸腺”,“一批”能否改为“三只”“五只”

为什么?

  

5、“大部分小白鼠因感染疾病先后夭折了”,“先后”不能删去的理由是:

       

6、“据调查,在大部分癌症病人体内,这种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功能都是低下的”。

句中的“数

量”和“功能”的次序不能颠倒,因为            

答案:

1.新生的淋巴细胞必须进胸腺这所“军事学校”,接受严格“训练”后,才学会识别敌我友的本领

2.

(1)病原微生物入侵者

(2)变异细胞叛逆者(或内奸)

3.用了举例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胸腺对保障健康和维持生命的重要性

4.不能。

“一批”数量范围比“三只”、“五只”大,说明实验的有效性

5.“先后”在句中的意思是:

大部分小白鼠感染疾病后,陆陆续续地有先有后地死去。

如果“先后”删去就表示小白鼠感染疾病后在同一时间夭折,不符合事实。

所以“先后”不能删去

6.“数量”与“功能”的次序不能颠倒,因为淋巴细胞的数量少导致功能的衰退,“数量”与“功能”之间有因果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