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感染与护理论文10篇妇产科学论文医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4989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产科感染与护理论文10篇妇产科学论文医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妇产科感染与护理论文10篇妇产科学论文医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妇产科感染与护理论文10篇妇产科学论文医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妇产科感染与护理论文10篇妇产科学论文医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妇产科感染与护理论文10篇妇产科学论文医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妇产科感染与护理论文10篇妇产科学论文医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

《妇产科感染与护理论文10篇妇产科学论文医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产科感染与护理论文10篇妇产科学论文医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妇产科感染与护理论文10篇妇产科学论文医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

对2016年5月—9月妇产科收治产妇58例(无缝组),实施无缝隙护理干预,其中初产妇27例,经产妇31例,年龄23岁~37岁,平均年龄(26.00±

1.50)岁,经阴道分娩产妇33例,剖宫产手术患者25例。

2组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患者均排除精神系统疾病、院外感染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同时产妇均为足月产妇。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护理干预对2016年1月—5月我院妇产科治疗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行常规的病房环境管理,定期进行室内物品及空气消毒;

同时对存在侵入性操作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尤其是留置导尿管的产妇,注意导尿管的管理。

对卧床患者给予吸痰及大小便管理,及时更换患者治疗服及床单、被罩等物品,注意消毒处理[1]。

1.2.2无缝隙护理管理对2016年5月—9月妇产科收治产妇58例实施无缝隙护理,首先对我院妇产科护理干预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制定无缝护理干预措施计划。

①对产妇及家属进行调查,了解患者对护理干预意之处,详细记录和整理,对即将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患者了解自身护理措施。

②避免将不同的分娩方式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内,尽量单独安置病房,使患者间减少相互干扰[2]。

③对妇产科医生和护理人员进行分组,轮值负责,一组医护人员负责2~4个治疗病房,对患者实施纸质交班记录,对患者的异常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对重点患者实施重点交班和管理。

④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定期报告,帮助医生更加了解患者情况,对异常情况进行及时的判断[3]。

⑤增加透明护理干预措施。

可邀请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干预中,例如对患者按摩、导尿管更换、手术切口换药等措施,征得患者和家属同意后,家属一同参加护理措施的实施。

⑥定期派妇产科护理人员去上级医院进行培训和进修学习,提高护理人员整体护理水平和素质[4]。

1.3护理综合能力的评估标准

自行设计评分表,对每个患者护理前后情况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团队凝聚力、积极性、沟通能力、自信心、责任心、理解能力、参与意识等8个项目,每个项目分值为2~10分[5]。

分数越高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心理状态及综合护理评分对比

2组护理前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综合护理评分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

经相应护理后2组SDS、SAS、综合护理评分均较之前有所改善,无缝组改善效果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者医院感染率和满意率对比

研究组医院感染发生率(8.62%)、护理满意率(82.7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医院感染发生率23.21%、护理满意率41.07%),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无缝隙护理干预措施是近些年来新兴的护理干预管理方法,尤其在妇产科应用较为广泛,目的是对患者的异常情况更加及时准确地发现和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6]。

不但从生理上满足产妇的护理需求,减少医院感染源和感染比例;

同时对患者的心理上起到更好的安慰和沟通,增加护患之间的沟通、理解和配合,提高护理措施实施的准确性[7]。

我院为更好地满足妇产科患者对于护理的新要求和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对妇产科患者给予无缝护理干预管理,明显增加产妇生活质量,改善其对护理满意度,增加护患配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比例,从而提高医院整体的护理水平,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责任心,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能够更好地创建和谐护患关系[8]。

参考文献

[1]闫利琼.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妇产科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

(1):

127-128.

[2]廖瑞熹.无缝隙护理管理制度在妇产科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18

(2):

126-128.

[3]杨娟.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减产科院内感染中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2):

160-161、1.

[4]刘艳红.无缝隙护理管理预防妇产科院内感染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9):

171-172.

[5]钟东影,冯石莲,利传倩,等.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7):

1454-1455.

[6]刘凤云.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减产科院内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28(6):

224-225.

[7]吴书芳.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妇产科中的应用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11):

52-53.

[8]陈佳.开展无缝隙护理对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4):

134-136.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第二篇:

妇产科术后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和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术后医院感染的特点及护理干预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妇产科术后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感染类型、感染部位、感染原因。

结果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为主,比例分别为35%和28.3%;

年龄60岁和住院时间超过10d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分别占56.7%,75%;

妇产科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为患者自身因素、抗生素使用、环境因素和医源性因素。

结论妇产科术后患者易发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高龄和长期住院患者更容易出现医院感染。

术后应重点做好常见感染预防工作,并根据易感因素做好针对性护理工作,降低妇产科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

特点;

护理干预

妇产科的侵入性操作较多,并且使用抗生素情况较为普遍,妇产科术后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概率较高。

妇产科术后患者医院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延长患者治疗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

同时,医院感染对医院的声誉带来不利影响,容易引起护患纠纷,降低医院的社会形象。

因此,加强妇产科术后患者护理,预防医院感染受到广泛关注,同时也成为衡量护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2]。

本文对60例妇产科术后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加强妇产科术后患者护理干预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且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患者60例,纳入标准:

患者入院前未出现感染,免疫系统功能正常;

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正常,临床资料齐全患者。

其中妇科32例,产科28例,年龄22岁~71岁,平均年龄(39.7±

11.7)岁。

1.2方法

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感染部位.

2.1感染特点

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为主,比例分别为35%和28.3%;

年龄60岁和住院时间超过10d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分别占56.7%,75%。

2.2医院感染因素分析

妇产科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为患者自身因素、抗生素使用、环境因素和医源性因素,

3.1医院感染易感因素

一是患者自身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营养状况等,患者年龄大、住院时间长以及营养状况不佳是导致术后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

二是医源性因素,患者住院时间越长,发生医源性交叉感染的概率越大[3]。

同时手术切口感染多与手术有关,感染源与手术参与人员有关,例如手术人员的皮肤、呼吸道携带病菌;

同时手术器械被污染也是造成感染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导尿管留置时间长,消毒不及时容易引起外源性感染。

三是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妇产科使用抗生素较为频繁,且抗菌药物多为广谱抗生素,药源丰富且使用方便。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容易导致抗菌治疗效果不佳,造成患者术后出现感染。

3.2护理干预对策

3.2.1加强常见感染预防护理一是呼吸系统感染护理。

主要由医源性因素引起,如气管插管损伤呼吸道黏膜,部分患者因环境因素引起[4]。

因此,需要加强病房环境管理,控制探视人员数量,定期更换患者的生活物品等。

二是泌尿系统感染护理。

泌尿系统多由留置尿管引起,因而需要加强患者术后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工作,保持外阴清洁。

同时针对存在细菌性阴道炎或胎膜早破患者,需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三是术后切口护理。

术后切口多由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医院环境污染、术后切口暴露引起,因而需要做好医疗器械和病房消毒工作,术中消除死腔,严格按照解剖关系缝合切口等。

3.2.2做好特殊群体的护理工作一是做好高龄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最高,对于高龄患者,应做好饮食护理,保证营养需求,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从根本上预防医院感染[5]。

二是长期住院患者的护理工作。

针对此类患者,应重点加强观察和监测,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并做好病房环境护理,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切断感染源,降低感染概率。

3.2.3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一是建立消毒隔离制度。

加强隔离预防的基本原则和岗位职责,做好手术室、产房、病房、重症监护室和消毒供应室感染管理,严格按照无菌标准进行治疗和护理操作,并且将无菌标准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二是加强医院卫生环境管理。

制定消毒隔离制度,隔离对产妇术感染危险源,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光线充足。

定期清洁和消毒病房,做好终末消毒工作。

建立人员探视制度,控制探视人员数量,要求探视者服装干净整洁,特殊期间禁止人员探视[6]。

三是建立洗手制度。

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最简单且最有效的方法,认真洗手可使医院感染率下降30%。

对于护理人员和医生,接触患者前需要使用肥皂或清洁剂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先清洗双手和前臂,再使用碘伏清洗,最后使用消毒剂清洗。

四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使用抗生素前需要明确患者的适应证,根据致病菌种和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抗生素。

若经验用药72h后疗效显著,应坚持原方案治疗,直至患者治愈,持续用药2周后再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7]。

若经验用药72h后无效,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便取得预期疗效。

综上所述,妇产科术后患者易发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高龄和长期住院患者更容易出现医院感染。

[1]黄竹影.妇产科术后医院感染96例患者临床分析与护理干预[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5,32(6):

732-733.

[2]钟水莲.手术室护理管理与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相关性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33):

161-162、181.

[3]王凤英,吴香竹,张菁云.妇产科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6):

1396-1397、1400.

[4]朱晓玲,张娅娅,李利菊.妇产科院内感染因素与护理干预措施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9):

876-877.

[5]王淑芳,陈静,麦子青,等.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3):

3318-3319、3322.

[6]马焕娟.护理干预降低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率的作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9):

91-92.

[7]牟宗梅,王凌燕,陈秀娟,等.妇产科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1):

2797-2799.

第三篇:

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摘要:

目的:

研讨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妇产科手术治疗的2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方式,对照组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感染的预防与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强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工作,可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妇产科;

围手术期;

感染;

预防与护理

妇产科手术主要是针对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的疾病,由于多种因素可能会导致患者在围手术期产生感染,一旦患者产生感染会对术后康复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加情,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1]。

因此做好围手术期感染预防及护理工作是当前医院妇产科医务人员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研究以我院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96例患者为例,分析围手术期感染护理的具体方法,并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2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214例患者随机进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96例患者。

其中对照组平均年龄为(36±

6.72)岁,疾病包括:

剖腹产手术、子癌肌瘤剔除术、子宫切除术、阴式子宫切除术以及卵巢癌手术等。

实验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6±

5.5)岁,疾病主要包括:

子癌肌瘤剔除术、剖腹产手术、子宫切除术以及阴式子宫切除术等。

两种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基于研究需要,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取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性护理方式。

1.2.1常规护理:

在患者手术前进行病情观察与监测,开展用药指导,并且在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

1.2.2实验组预防性护理:

首先在患者术前对患者进行宣教工作,让患者了解疾病的情况以及手术方法等,开展心理教育,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同时在手术前1到2天对患者开展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具体的使用药剂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进行确定;

其次在手术实施过程中要做好消毒预防护理工作。

例如在手术期间做好消毒作业,采取人工合成可吸收缝合线缝合,降低外源性感染、尤其预防较差感染,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最后做好术后的护理预防工作。

保证患者病房的卫生、加强对患者体温、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的检测,指导患者开展术后康复运动。

重点加强对患者并发症的护理,及时帮助患者清除痰液。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将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

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感染率以及住院时间情况比较

通过分析实验组患者的感染率为17.76,平均住院天数为5天,而对照组患者的感染率为4.019%,住院天数为8天,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通过对围手术期患者的预防性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感染率,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从而减少了患者的住院费用。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种患者的满意度分为为:

实验组满意度为93.45%,对照组为65.42%,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张雪群[1]报道中表明,在妇产科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非常重要,这主要是因为女性生殖系统存在大量的细菌,由于在手术前期需要减少饮食以及加上手术导致的组织创伤等导致患者抵抗力下降,因此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感染。

针对此种现象在患者手术前期开展预防性护理治疗非常的重要。

当然基于现实因素考虑单独以抗生素作为预防性治疗的效果并不明显,而是应该从多方面入手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治疗。

通过对我院妇产科围手术期护理调查发现,实验组患者感染率以及住院时间都明显优于照组组,因此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符合刘丹[3]报道结果。

因此我院以科学方法和严谨医疗护理步骤在各类感染因素源头上进行阻断,对病患在术前和术后进行针对性预防护理,于术中则严格依照有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消毒和操作。

合理化病患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确保其营养均衡,促进免疫力的提升或恢复。

选择合适抗感染治疗时机。

为达到有效的预防围手术期感染目的,应在切开皮肤、病原菌可能造成污染前或污染后短时间内开始使用抗感染药,保证血液、组织药物最低有效浓度,以起到杀灭细菌目的。

此外,实施针对护理预防妇产科手术于围手术期发生感染,应主要关注术中因素,例如,缝合技巧,医疗器械以及手术环境等是否严格消毒,以及相应无菌操作符合标准规范与否等[4]。

总之,围手术期应用抗感染药物仅是预防术后感染的一种措施,应在综合考虑、全面分析上述可能导致感染因素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措施,才能进一步降低妇产科围手术期患者术后感染率。

做好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与护理工作,对患者的康复及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需提高重视。

[1]彭树花,骆琴.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效果和作用[J].河北医药2014,12(36):

1913-1914

[2]张雪群.妇产科护理感染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7):

18-19.

[3]刘丹.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23):

4833

[4]吴香秋.预防及护理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患者的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3,6(6):

118-119.

第四篇: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及护理方法

【摘要】目的通过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因素的探究,得出相应的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定期体检患者500例,结合患者自身身体状况、手术以及用药具体情况,对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患者的年龄≥60岁,ASA分级Ⅲ,血红蛋白水平<110g/L、体重指数≥22、住院时间超过一周、有基础疾病方面的感染也可能与切口感染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时间长超过2h,手术过程有无注意无菌操作等,容易发感染;

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对切口感染的并发有相关性。

结论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尤其注意围手术期的护理,观察相关的感染因素,给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腹部手术;

切口感染;

护理

在腹部手术中,切口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延缓了出院时间,加重患者的负面情绪,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感染严重甚至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术后切口的防治进行探究,对临床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改善感染状况,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定期体检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自身身体状况、手术以及用药具体情况,对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

患者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2.5±

3.2)岁。

1.2诊断标准

对于切口感染的病例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内容进行判断。

术后一个月内并发感染症状,与手术有关,经观察发现,患者的伤口有脓样分泌物或可以将软组织培养以分离出病原菌,患者的切口部位有疼痛、发红发热等现象。

1.3方法

仔细整理阅读患者是病例相关检查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通过对患者的切口感染进行分析,对患者的自身情况、手术具体情况以及用药情况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患者自身的情况有年龄、ASA分级、血红蛋白水平、体重指数住院时间长短;

手术情况有手术的类型、麻醉方式、接台情况、组织缝合的的人员;

用药情况有是否应用了抗菌药,围手术,期是否进行了药物治疗,

2.1切口感染率

经调查发现,进行了腹部手术的患者切口感染的有12例,感染率达到2.4%。

2.2切口感染因素

2.2.1自身情况患者的年龄≥60岁,ASA分级Ⅲ,血红蛋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