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测试.docx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测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测试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关于中古时期亚洲一些国家与中国有关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的造纸术经由印度人传入欧洲B.世纪日本模仿隋唐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高丽王朝模仿汉朝推行土地国有D.16世纪末中朝军民联合抗日维护朝鲜独立
2.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以《古兰经》为信仰经典,念诵“除了安拉,再没有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的宗教是( )
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道教
3.埃及衰落后,阿克苏姆王国在今天哪一地区兴起
A.塞内加尔B.利比里亚C.安哥拉D.埃塞俄比亚
4.桑海帝国地处西苏丹萨赫勒地区的中部,是南北交通要冲,得撒哈拉商道之利,贸易十分发达。
据此可知,桑海的繁荣( )
A.与加纳和马里兴盛的经济因素完全不同
B.主要依靠对穿越撒哈拉沙漠商路的控制
C.沟通了贯通撒哈拉沙漠南北的商路
D.奠定了其摆脱加纳控制成为西非霸主的基础
5.欧洲封建社会时期最大的封建主是( )
A.国王B.贵族C.教会D.商人
6.查士丁尼的西征,给拜占庭帝国带来的影响是
A.恢复了罗马帝国时的疆域B.成功地抵御了突厥人的进攻
C.浪费人力物力,加剧国内政治危机D.促进了帝国的复兴
7.在罗马法院的广场上,耸立着一尊自由女神的雕像。
在雕像的背后,镌刻古罗马法格言:
为了正义,哪怕天崩地裂。
这反映出
A.罗马帝国统治下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
B.古罗马境内实现了人人平等
C.古罗马维护社会秩序的自然法理念
D.罗马妇女已经获得了公民权
8.德里苏丹国是13—16世纪突厥人和阿富汗人军事贵族统治北印度的伊斯兰教区域性封建国家的统称,以其建都德里得名。
对其统治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印度教开始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B.苏丹可任命地方行省总督
C.摆脱了突厥人的长期控制D.是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9.查士丁尼认为:
“市民法(又称公民法)与万民法有别……每一民族专为自身治理制定的法律,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叫做市民法,即该国本身特有的法。
至于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则受到所有民族的同样尊重,叫做万民法,因为一切民族都适用它。
”据此可知,“市民法与万民法有别”在于
A.制定主体不同B.法律地位不同
C.适用对象不同D.理论依据不同
10.到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在先后征服哪些地区的基础上,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A.西亚和北非B.巴尔干和东南欧
C.西亚和巴尔干D.北非和东南欧
11.下列反映了欧洲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语句是( )
A.“条条大道通罗马”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你们当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D.“罗马城不是一日而建的”
12.甲把一块土地分封给乙,甲成为乙的封君,乙则成为甲的封臣,这种形式的封土制源自( )
A.希腊B.罗马C.西欧D.中国
13.7世纪初,分散的阿拉伯部落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形成了统一的国家,他们信奉的宗教是( )
A.佛教B.基督教C.道教D.伊斯兰教
14.它从公元前4世纪的铁器时代至公元1世纪之间由于非洲之角重要的战略位置,成为限制进出红海的船只的门户通道。
4世纪时,在国王埃扎纳统治下进行文字改革,创制了一直沿用至今的埃塞俄比亚文字。
埃扎纳所统治的国家是( )
A.桑海B.津巴布韦C.阿克苏姆D.印加
15.恩格斯说:
“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有宗教变迁相伴随,只是就迄今存在的三种世界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而言。
”伊斯兰教创立时的历史转折主要表现在
A.阿拉伯半岛上开始出现奴隶制城邦B.多重危机使阿拉伯半岛动荡不安
C.阿拉伯奴隶社会正日益发展D.阿拉伯承袭了被征服地区的封建生产关系
16.10—11世纪,西欧各地兴起众多城市的条件是( )
①欧洲社会走向稳定②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③罗马帝国东部演变为拜占庭帝国④法国国王基本完成法兰西的统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7.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作出的最大贡献是
A.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B.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C.建立了庞大的阿拉伯帝国D.沟通和传播了东西方文化
18.奥斯曼土耳其人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是在
A.12世纪中期B.13世纪末期C.14世纪中期D.15世纪末期
19.马丘比丘是南美洲最重要的考古发掘中心,也因此是秘鲁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
马丘比丘在克丘亚语(Quechua)中为“古老的山”之意。
据其渊源,有人也把该地称作
A.“失落的玛雅城邦”B.“失落的印加城市”
C.“失落的特诺奇蒂特兰”D.“失落的廷巴克图城”
20.1603年天皇封德川家康为“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在江户(今日本东京)建立幕府,成为日本实际的统治者。
从此日本开始进入德川幕府统治时期。
对德川幕府统治表述正确的是( )
A.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以抵御外来影响B.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
C.武士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幕府D.标志着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在罗马人由原始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王政时代”,罗马城邦的管理组织民众大会、元老院和“王”管理罗马社会的主要依据是罗马古老的氏族习惯和社会通行的各种惯例。
在“王政时代”的后期,随着阶级矛盾的尖锐,罗马第六代王塞尔维乌斯实行改革,废除了原来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三个氏族部落,按地域原则把罗马城划分为四个区域,并按财产的多少将罗马人划分为五个等级,并确定了相应的权利义务。
这场改革标志着罗马国家的形成和法的正式产生。
——谢冬慧《罗马法的借鉴价值》
材料二 罗马社会在不断强大以后,开始对外扩张,罗马市民与外国人之间的商贸及其他交往不断加强。
而随着交往的频繁,矛盾在所难免,在解决问题时所适用法律的矛盾同样十分尖锐,因古老的罗马公民法不能保护外国人的权利和利益,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关系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
基于此况,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最高外事裁判官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根据所谓“公平”“正义”的原则,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与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种种社会关系,从而创立了一套与公民法不同,专门调整罗马人与外国人之间关系的万民法。
——谢冬慧《罗马法的借鉴价值》
请回答:
(1)在罗马法正式诞生之前,罗马政府治理社会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罗马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2)据材料二说明罗马扩张中出现的两大社会问题。
万民法的制定反映了罗马政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埃及开罗古城遗址发掘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在城中共发掘出了约六七万片古代陶瓷碎片,中国陶瓷约有12000片,从八九世纪到十六七世纪,包括了从唐代至明代前期的各个朝代生产的各种陶瓷器皿残片。
在埃及法蒂玛王朝(909—1171年),宫廷里就收藏着大量的中国瓷器。
埃及15世纪著名历史学家马克里兹曾引用11世纪的资料说,“在开罗宫殿中有几篮子小蛋形瓷器,而在宫殿的储藏室里则放满了各种中国瓷器。
”
问题:
开罗古城遗址考古发现和法蒂玛王朝宫廷所藏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公元前6世纪在埃塞俄比亚高原北部,兴起了一个影响很大的贸易帝国即著名的阿克苏姆王国。
阿克苏姆王国第74代国王兰巴曾建造了66座独石方尖碑。
据考古学家考证,这些石碑很可能是阿克苏姆国王及其他重要人物的墓碑。
……今天,在埃塞俄比亚的提格雷州阿克苏姆考古遗址上仍然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方尖碑,这些碑雕刻精美、外形壮观。
……阿克苏姆已使用金属铸币,铸币正反两面分别刻有国王手持宝剑和棕榈叶的图案。
在社会文化方面,国王埃扎纳皈依基督教之后,基督教获得广泛的传播,在阿克苏姆石碑群不远处,有一处带围墙的宽敞建筑群,主体是两座教堂。
其中一座很古老,而另一座的年代显然要近得多。
这两座教堂都是为锡安山的圣玛利教堂的存放金约柜的使命而建造的。
——据《中国世界古文化:
阿克苏姆文化——以方尖碑著称的文化》
问题:
(1)阿克苏姆的方尖碑群有何主要历史价值?
(2)阿克苏姆铸币图案有何象征意义?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扼要说明阿克苏姆的社会文化状况。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有的城市则采用武装斗争的手段;另一些城市则两种办法交替使用。
意大利北部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建立起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那些取得完全自治权的城市,只向国王或领主纳定额赋税。
市民选举产生的市议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有权制定政策、法令和铸造货币。
城市有自己的法庭和武装,有权宣战、媾和。
城市通过选举产生的市长、法官等管理人员,行使行政、司法、财政大权。
另外一些城市,如法国的巴黎、奥尔良、里昂和英国的林肯、牛津等,只享有不完全的自治权,由国王与城市代表共同管理城市。
——摘自《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中世纪城市重新兴起的时间及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最早为城市的重新兴起作出贡献的社会阶层有哪些?
(3)根据材料总结为了取得城市的自治权,各城市都采取了哪些手段或方式?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幕府的统治,维护封建的剥削制度。
日本实行锁国政策,制止了西南大名利用海外贸易增强割据实力的倾向,巩固了德川幕府在全国的统治地位。
其次,全面禁止日本商人出海进行贸易,切断了国内商业资本与海外市场的直接联系,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小农经济免受冲击,以维护封建的剥削制度。
再次,在日本的历史上,被压迫的群众曾以宗教为旗帜进行过武装暴动,由此可根除宗教在日本农民中的影响,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问题:
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1.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末中朝军民联合抗日侵略,维护朝鲜独立,故D正确;中国的造纸术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A错误;7世纪日本模仿隋唐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错误;高丽王朝模仿唐朝制度,推行土地国有,C错误。
【点睛】
2.B
【详解】
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穆罕默德,安拉是伊斯兰教信仰的真主,故答案为B项;基督教的创立者是耶稣,信仰上帝,排除A项;佛教的创立者是释迦牟尼,排除C项;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相传创始人为东汉张道陵,排除D项。
3.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埃及衰落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故选D;塞内加尔和利比里亚都在西非,距离尼罗河较远,它们不是阿克苏姆王国的兴起地,排除AB;安哥拉位于非洲的西南部,距离尼罗河较远,它们不是阿克苏姆王国的兴起地,排除C。
4.B
【详解】
桑海帝国地处西苏丹萨赫勒地区的中部,是南北交通要冲,得撒哈拉商道之利,贸易十分发达,桑海的繁荣主要依靠的是对穿越撒哈拉商路的控制,故答案为B项;加纳、马里和桑海兴盛的经济因素有许多共同点,排除A项;C项说法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桑海原为马里属国,后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排除D项。
5.C
【详解】
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显赫,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成为欧洲封建社会时期最大的封建主,故答案为C项。
国王是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是一国最高领主;贵族拥有一定土地,是地方一定范围内的领主,但都不是最大的封建主,排除A、B项。
商人从事商业活动,不是封建主,排除D项。
6.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拜占庭的征服活动带来了严重后果,连年战争严重消耗了拜占庭的资源,6世纪中期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