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编码规范说明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4427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件开发编码规范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软件开发编码规范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软件开发编码规范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软件开发编码规范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软件开发编码规范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软件开发编码规范说明文档格式.docx

《软件开发编码规范说明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开发编码规范说明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软件开发编码规范说明文档格式.docx

<

”,“^”等二元操作符的前后要加空格。

5.一元操作符如“!

”、“~”、“++”、“--”、“&

”(地址运算符)等前后不加空格。

诸如“[]”、“.”、“->

”这类操作符前后不加空格。

1.3命名

1.3.1.变量命名

1.变量的名字须使用“名词”或者“形容词+名词”。

变量的命名要求符合匈牙利命名法则,即开头字母用变量的类型(第一个字母小写),其余部分用变量的英文意思或其英文意思的缩写(尽量避免用中文的拼音),中间单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即:

变量名=变量类型+变量的英文意思(或缩写)。

2.变量名称须准确、完整地描述变量的含义。

循环计数变量的名称须有含义。

如果循环语句的长度超过了两行或者存在着嵌套循环,避免使用i、j或k之类的变量,须使用有意义的变量,有利于程序的理解。

(单字符的变量名一般只用于生命期非常短暂的变量)。

3.对于所有布尔型变量的命名,能够直接从名称上看出为真的条件。

枚举类型的变量名称须包含基础类型,以方便分辨变量的类型。

例如,用Color变量表示ColorRed和ColorGreen枚举类型的值。

4.在所有全局变量前首字母必须使用‘v’,接口指针必须使用“pi”,后跟接口名称缩写。

在申明变量时要避免局部变量与公共变量同名、块内部变量与它外部变量同名。

1.3.2.常量命名

常量的命名须代表抽象的实体,而非它们所代表的值,即对于涉及物理状态或者含有物理意义的常量,不允许直接使用不易理解的数字,必须用有意义的枚举或宏来代替。

所有常量名均全部大写,由英文或其缩写,单词间以‘_’隔开,如intMAX_NUM。

1.3.3.函数或方法命名

函数或方法的命名应该尽量用英文表达出函数或方法完成的功能。

遵循动宾结构的命名法则,函数或方法名中动词在前,类的成员函数或方法须只使用“动词”,第一个字母是小写,但是中间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是大写。

如果是返回一个成员变量的值,名称一般为get+成员变量名,如若返回的值是bool变量,一般以is作为前缀。

如果是修改一个成员变量的值,名称一般为:

set+成员变量名。

函数或方法名的长度不得少于8个字母。

1.3.4.文件命名

文件的名字应该使用名词。

每个单词第一个字母须大写。

文件的命名应该尽量用英文表达出文件的内容。

避免使用单词的缩写,除非它的缩写已经广为人知,如HTTP。

文件的名字中应能反映出文件的类型(针对不同的编程语言,有不同类型的文件。

要求文件名的长度不得少于5个字母。

对于文件中类的命名,前缀用大写字母J,后跟类的功能,中间单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1.4注释

1.4.1.代码注释

注释将增加代码的清晰度。

注释需简洁、明了,含义准确,防止注释二义性,避免在注释中使用缩写,特别是非常用缩写。

注释不允许包括其他的特殊字符。

可以先写注释,后写代码,但对代码的注释不可放在代码下面,须放在代码上方或右方相邻位置。

1.4.2.变量注释

1.对于变量的注释必须紧跟在变量的后面说明变量的作用。

对于所有有物理含义的变量、常量、数据结构声明(包括数组、结构、类、枚举等),如果其命名不是充分自注释的,在声明时都必须加以注释,说明其物理含义。

原则上对于每个变量都应该注释,但对于意义非常明显的变量,可以不注释。

2.对于全局变量必须有较详细的注释,包括对其功能、取值范围、哪些函数或过程存取它以及存取时注意事项等进行说明。

1.4.3.函数注释

1.对于函数,须在函数头部从函数的目的、功能、输入参数、输出参数、返回值、调用关系(函数、表)、“算法”、“日期”等方面进行注释。

不允许在一行代码或表达式的中间插入注释。

在定义函数原型时,须对每一个参数加以注释。

2.对于函数体内的分支语句(条件分支、循环语句等)必须编写注释,对于前后顺序不能颠倒的情况,建议在注释中增加序号。

对于从一个case子句进入后续的case子句,须用注释“Fallthrough”明确标记。

当代码段较长,特别是多重嵌套时,这样做可以使代码更清晰,更便于阅读。

3.如果部分代码不再使用,但还要保存,须使用#ifUNUSED标识。

如果部分代码目前不能使用,但最后肯定要用,须使用#ifLATER标识。

使用“TODO:

comment”标记未完成代码,“BUG:

comment”标记错误代码。

1.4.4.文件注释

1.每个源文件有效注释量必须占代码量的20%以上。

必须在每个源文件的头部进行注释,注释须包含:

版权说明、版本号、生成日期、作者、主要函数及其功能的简要说明、与其它文件的关系、修改日志(说明对文件的修改内容、修改原因以及修改日期)。

2.修改代码的同时必须修改相应的注释,以保证注释与代码的一致性。

不再有用的注释要删除。

1.5错误和异常处理

1.5.1.错误处理

系统在正常状态下以及无重载和硬件失效状态下,不应产生任何异常。

发生异常或错误时,对于应用服务层不允许抛出异常中断服务程序的运行,须由系统自行处理保持程序正常运行,必须采用日志机制来报告异常,包括异常发生的时刻,错误说明,可能的原因、严重程度,发生异常或错误的位置等。

1.5.2.异常处理

不允许使用异常实现来控制程序的正常流程,异常实现只用于异常和错误发生时如何使程序回到正常流程。

在捕获语句的抛出异常子句中,必须抛出原始异常,用以维护原始错误的堆栈分配。

1.【强制】Java类库中定义的一类RuntimeException可以通过预先检查进行规避,而不应该通过catch来处理,比如: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NullPointerException等等。

说明:

无法通过预检查的异常除外,如在解析一个外部传来的字符串形式数字时,通过catchNumberFormatException来实现。

正例:

if(obj!

=null){...}

反例:

try{obj.method()}catch(NullPointerExceptione){...}

2.【强制】异常不要用来做流程控制,条件控制,因为异常的处理效率比条件分支低。

3.【强制】对大段代码进行try-catch,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catch时请分清稳定代码和非稳定代码,稳定代码指的是无论如何不会出错的代码。

对于非稳定代码的catch尽可能进行区分异常类型,再做对应的异常处理。

4.【强制】捕获异常是为了处理它,不要捕获了却什么都不处理而抛弃之,如果不想处理它,请将该异常抛给它的调用者。

最外层的业务使用者,必须处理异常,将其转化为用户可以理解的内容。

5.【强制】有try块放到了事务代码中,catch异常后,如果需要回滚事务,一定要注意手动回滚事务。

6.【强制】finally块必须对资源对象、流对象进行关闭,有异常也要做try-catch。

说明:

如果JDK7及以上,可以使用try-with-resources方式。

7.【强制】不能在finally块中使用return,finally块中的return返回后方法结束执行,不会再执行try块中的return语句。

8.【强制】捕获异常与抛异常,必须是完全匹配,或者捕获异常是抛异常的父类。

如果预期对方抛的是绣球,实际接到的是铅球,就会产生意外情况。

9.【推荐】方法的返回值可以为null,不强制返回空集合,或者空对象等,必须添加注释充分说明什么情况下会返回null值。

调用方需要进行null判断防止NPE问题。

本手册明确防止NPE是调用者的责任。

即使被调用方法返回空集合或者空对象,对调用者来说,也并非高枕无忧,必须考虑到远程调用失败、序列化失败、运行时异常等场景返回null的情况。

10.【推荐】防止NPE,是程序员的基本修养,注意NPE产生的场景:

♦返回类型为基本数据类型,return包装数据类型的对象时,自动拆箱有可能产生NPE。

publicintf(){returnInteger对象},如果为null,自动解箱抛NPE。

♦数据库的查询结果可能为null。

♦集合里的元素即使isNotEmpty,取出的数据元素也可能为null。

♦远程调用返回对象时,一律要求进行空指针判断,防止NPE。

♦对于Session中获取的数据,建议NPE检查,避免空指针。

♦级联调用obj.getA().getB().getC();

一连串调用,易产生NPE。

使用JDK8的Optional类来防止NPE问题。

11.【推荐】定义时区分unchecked/checked异常,避免直接抛出newRuntimeException(),更不允许抛出Exception或者Throwable,应使用有业务含义的自定义异常。

推荐业界已定义过的自定义异常,

♦如:

DAOException/ServiceException等。

12.【参考】在代码中使用“抛异常”还是“返回错误码”,对于公司外的http/api开放接口必须使用“错误码”;

而应用内部推荐异常抛出;

跨应用间RPC调用优先考虑使用Result方式,封装isSuccess()方法、“错误码”、“错误简短信息”。

关于RPC方法返回方式使用Result方式的理由:

♦使用抛异常返回方式,调用方如果没有捕获到就会产生运行时错误。

♦如果不加栈信息,只是new自定义异常,加入自己的理解的errormessage,对于调用端解决问题的帮助不会太多。

如果加了栈信息,在频繁调用出错的情况下,数据序列化和传输的性能损耗也是问题。

13.【参考】避免出现重复的代码(Don’tRepeatYourself),即DRY原则。

随意复制和粘贴代码,必然会导致代码的重复,在以后需要修改时,需要修改所有的副本,容易遗漏。

必要时抽取共性方法,或者抽象公共类,甚至是共用模块。

一个类中有多个public方法,都需要进行数行相同的参数校验操作,这个时候请抽取:

privatebooleancheckParam(DTOdto){...}

1.6注意事项

1.6.1.变量的使用

1.公共变量是增大模块间耦合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开发过程中能不用公共变量尽量不要使用。

2.临时或局部变量,使用时必须首先初始化,严禁使用未经初始化的变量作为右值。

初始化类的实例时,除非十分必要,否则不要赋null值,在创建新对象时必须检查返回值,或者采用标准方法处理内存管理错误。

3.尽量不要提供public和protected的成员变量,应使用属性来代替。

1.6.2.代码实现

1.不要在程序中使用运算符的默认优先级,应使用括号明确表达式的操作顺序。

2.对于要返回指针但可能出错的函数,应返回一个BOOL值和指向参数的指针。

3.每个接口不应该只有一个成员,最多也不应超过20个,尽量使每个接口中包含3-5个成员,并且接口成员中不要包含事件。

4.如果只有成员函数或操作符,应该使用类,而不用结构。

5.定义类成员时,应明确定义其属性public、protected或private,并按照此顺序分组定义。

在类中不要说明全局数据成员,可以使用内嵌访问函数,以提高性能。

6.不要使用虚函数,如多态,除非必须使用,因为虚函数的开销较大,如果使用多态,其基类的构造函数必须是虚函数。

为了清楚其间,重载虚方法时,应明确说明为virtual。

7.在实现构造函数时,最好不要实现复杂费时的功能,但要确保初始化所有数据成员。

同时要保证构造函数、析构函数不能失败,应在一个方法中实现内存分配,或潜在的错误处理。

如果部分资源在析构函数执行之前释放,要确保全部域复位,如释放对象并将指针置为NULL,以避免多次释放出现异常。

8.每个类最好存放在单独的文件中,并且一个文件只能有一个命名空间,避免将多个命名空间放在同一个文件里面,每个命名空间对应一个目录。

1.7日志规约

1.【强制】应用中不可直接使用日志系统(Log4j、Logback)中的API,而应依赖使用日志框架SLF4J中的API,使用门面模式的日志框架,有利于维护和各个类的日志处理方式统一。

importorg.slf4j.Logger;

importorg.slf4j.LoggerFactory;

privatestaticfinalLoggerlogger=LoggerFactory.getLogger(Abc.class);

2.【强制】日志文件推荐至少保存15天,因为有些异常具备以“周”为频次发生的特点。

3.【强制】应用中的扩展日志(如打点、临时监控、访问日志等)命名方式:

appName_logType_logName.log。

logType:

日志类型,推荐分类有stats/desc/monitor/visit等;

logName:

日志描述。

这种命名的好处:

通过文件名就可知道日志文件属于什么应用,什么类型,什么目的,也有利于归类查找。

mppserver应用中单独监控时区转换异常。

如:

mppserver_monitor_timeZoneConvert.log

推荐对日志进行分类,如将错误日志和业务日志分开存放,便于开发人员查看,也便于通过日志对系统进行及时监控。

4.【强制】对trace/debug/info级别的日志输出,必须使用条件输出形式或者使用占位符的方式。

logger.debug("

Processingtradewithid:

"

+id+"

symbol:

+symbol);

如果日志级别是warn,上述日志不会打印,但是会执行字符串拼接操作,如果symbol是对象,会执行toString()方法,浪费了系统资源,执行了上述操作,最终日志却没有打印。

(条件)

if(logger.isDebugEnabled()){

}

(占位符)

{}symbol:

{}"

id,symbol);

5.【强制】避免重复打印日志,浪费磁盘空间,务必在log4j.xml中设置additivity=false。

loggername="

com.taobao.dubbo.config"

additivity="

false"

>

6.【强制】异常信息应该包括两类信息:

案发现场信息和异常堆栈信息。

如果不处理,那么通过关键字throws往上抛出。

logger.error(各类参数或者对象toString+"

_"

+e.getMessage(),e);

7.【推荐】谨慎地记录日志。

生产环境禁止输出debug日志;

有选择地输出info日志;

如果使用warn来记录刚上线时的业务行为信息,一定要注意日志输出量的问题,避免把服务器磁盘撑爆,并记得及时删除这些观察日志。

大量地输出无效日志,不利于系统性能提升,也不利于快速定位错误点。

记录日志时请思考:

这些日志真的有人看吗?

看到这条日志你能做什么?

能不能给问题排查带来好处?

8.【参考】可以使用warn日志级别来记录用户输入参数错误的情况,避免用户投诉时,无所适从。

注意日志输出的级别,error级别只记录系统逻辑出错、异常等重要的错误信息。

如非必要,请不要在此场景打出error级别。

二、结构化查询语言

2.1.程序风格

2.1.1.SQL语句

1.【强制】不要使用count(列名)或count(常量)来替代count(*),count(*)是SQL92定义的标准统计行数的语法,跟数据库无关,跟NULL和非NULL无关。

count(*)会统计值为NULL的行,而count(列名)不会统计此列为NULL值的行。

2.【强制】count(distinctcol)计算该列除NULL之外的不重复行数,注意count(distinctcol1,col2)如果其中一列全为NULL,那么即使另一列有不同的值,也返回为0。

3.【强制】当某一列的值全是NULL时,count(col)的返回结果为0,但sum(col)的返回结果为NULL,因此使用sum()时需注意NPE问题。

可以使用如下方式来避免sum的NPE问题:

SELECTIF(ISNULL(SUM(g)),0,SUM(g))FROMtable;

4.【强制】使用ISNULL()来判断是否为NULL值。

注意:

NULL与任何值的直接比较都为NULL。

♦NULL<

NULL的返回结果是NULL,而不是false。

♦NULL=NULL的返回结果是NULL,而不是true。

1的返回结果是NULL,而不是true。

5.【强制】在代码中写分页查询逻辑时,若count为0应直接返回,避免执行后面的分页语句。

6.【强制】不得使用外键与级联,一切外键概念必须在应用层解决。

(概念解释)学生表中的student_id是主键,那么成绩表中的student_id则为外键。

如果更新学生表中的student_id,同时触发成绩表中的student_id更新,则为级联更新。

外键与级联更新适用于单机低并发,不适合分布式、高并发集群;

级联更新是强阻塞,

存在数据库更新风暴的风险;

外键影响数据库的插入速度。

7.【强制】禁止使用存储过程,存储过程难以调试和扩展,更没有移植性。

8.【强制】数据订正时,删除和修改记录时,要先select,避免出现误删除,确认无误才能执行更新语句。

9.【推荐】in操作能避免则避免,若实在避免不了,需要仔细评估in后边的集合元素数量,控制在1000个之内。

10.【参考】如果有全球化需要,所有的字符存储与表示,均以utf-8编码,注意字符统计函数的区别。

SELECTLENGTH("

轻松工作"

);

返回为12

SELECTCHARACTER_LENGTH("

返回为4

如果要使用表情,那么使用utfmb4来进行存储,注意它与utf-8编码的区别。

11.【参考】TRUNCATETABLE比DELETE速度快,且使用的系统和事务日志资源少,但TRUNCATE无事务且不触发trigger,有可能造成事故,故不建议在开发代码中使用此语句。

TRUNCATETABLE在功能上与不带WHERE子句的DELETE语句相同。

2.1.2.存储过程

a)在存储过程内部申明变量时,必须在存储过程的开始位置;

b)通过摘要注释分隔的两个语句块之间、局部变量和它后边的语句之间留一个空行。

2.1.3.存储过程命名

用户存储过程要按照:

USP_+系统模块缩写+功能标识+表名(不带前缀)或功能的英文单词或英文单词缩写的方式命名。

2.1.4.变量命名

存储过程中变量名全部采用小写,局部变量名使用“v_”开头,输入参数以“i_开头,输出参数以“o_”开头,输入输出参数用io_开头。

所有输入参数必须显示声明。

当变量代表列时,应使用%TYPE属性对变量命名。

2.1.5.游标命名

游标应统一用后缀“_cur”命名。

2.1.6.常量命名

常量应统一用cn_的前缀命名。

2.2.建表规约

1.【强制】表达是与否概念的字段,必须使用is_xxx的方式命名,数据类型是unsignedtinyint(1表示是,0表示否)。

任何字段如果为非负数,必须是unsigned。

表达逻辑删除的字段名is_deleted,1表示删除,0表示未删除。

2.【强制】表名、字段名必须使用小写字母或数字,禁止出现数字开头,禁止两个下划线中间只出现数字。

数据库字段名的修改代价很大,因为无法进行预发布,所以字段名称需要慎重考虑。

getter_admin,task_config,level3_name

GetterAdmin,taskConfig,level_3_name

3.【强制】表名不使用复数名词。

表名应该仅仅表示表里面的实体内容,不应该表示实体数量,对应于DO类名也是单数形式,符合表达习惯。

4.【强制】禁用保留字,如desc、range、match、delayed等,请参考MySQL官方保留字。

5.【强制】主键索引名为pk_字段名;

唯一索引名为uk_字段名;

普通索引名则为idx_字段名。

pk_即primarykey;

uk_即uniquekey;

idx_即index的简称。

6.【强制】小数类型为decimal,禁止使用float和double。

float和double在存储的时候,存在精度损失的问题,很可能在值的比较时,得到不正确的结果。

如果存储的数据范围超过decimal的范围,建议将数据拆成整数和小数分开存储。

7.【强制】如果存储的字符串长度几乎相等,使用char定长字符串类型。

8.【强制】varchar是可变长字符串,不预先分配存储空间,长度不要超过5000,如果存储长度大于此值,定义字段类型为text,独立出来一张表,用主键来对应,避免影响其它字段索引效率。

9.【强制】表必备三字段:

id,gmt_create,gmt_modified。

其中id必为主键,类型为unsignedbigint、单表时自增、步长为1。

gmt_create,gmt_modified的类型均为date_time类型。

10.【推荐】表的命名最好是加上“业务名称_表的作用”。

tiger_task/t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