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施工方案22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4103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支护施工方案22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基坑支护施工方案22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基坑支护施工方案22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基坑支护施工方案22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基坑支护施工方案22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坑支护施工方案22Word格式.docx

《基坑支护施工方案22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支护施工方案22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坑支护施工方案22Word格式.docx

600mm

4.支撑系统采用Φ48×

3.0钢管排架,立柱间距为800mm×

800mm,平台板向上200mm设纵横向扫地杆,扫地杆向上1600mm及顶部设两道水平杆,木龙骨间距为350mm。

4.1施工准备

4.1.1材料

(1)竹胶板:

规格1860×

1200×

18;

(2)方木:

规格50×

100;

(3)钢管:

直径Φ48,壁厚3.5;

(4)穿墙螺栓:

规格Φ12;

(5)穿墙螺栓套管:

PVC管,直径20;

(6)元宝卡扣件;

(7)水溶性脱模剂。

4.1.2机械

圆盘锯,一台;

手提电锯,三台。

4.1.3作业条件

(1)工程结构图进行模板设计和配套,确保刚度及稳定性。

(2)弹好楼层的墙身线和标高线。

(3)柱子、墙筋绑扎完毕,水电管线及预埋件已安装,绑好钢筋保护层并办完隐验手续。

(4)柱子、剪力墙模板在拼装时应预留清扫口。

4.2施工工艺

4.2.1模板一般支设工艺流程:

(1)立柱支设安装升降头→柱头顶板调整→铺模板块及边角→刷脱模剂→检查验收→下道工序。

(2)根据模板设计,先在楼板或地面弹出立柱位置。

(3)根据楼层标高初步调好立柱高度及升降头的高度并调平加固好龙骨(龙骨规格5cm×

10cm间距为30cm)。

(4)当完成第一个立柱的支设工作后,可跟随安装模板块。

(5)依次架设其余立柱升降头和龙骨。

(6)根据桁架的长度,调整立柱垂直和升降头高度,然后用水平尺调整模板的水平度。

(7)安装斜撑,将连接逐个销紧,直到完成。

(8)模板施工时,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设置,预留洞及埋设预埋件,预留洞及埋件的位置必须准确。

4.2.2剪力墙模板安装

剪力墙横竖围檩间距450mm×

600mm,内墙Φ14螺栓间距450mm×

600mm左右,墙内穿Φ30mm塑料管以便回收利用,螺栓可重复使用。

上下端围檩悬臂长度不大于200mm,钢管支撑系统排架主管间距800mm×

800mm,水平钢管3道,第一道离地面200mm,第二道离地面1800mm,第三道在木龙骨底部,必须纵横连接,以保证其整体稳定性。

竖向加强杆外先套U形帽,再用螺帽固定。

为保证模板施工位置准确,确保墙体垂直度和平整度,采用焊钢筋限位来控制墙厚度,同时以弹模板300mm控制线来进行校正,并可作为验收的依据,模板限位尽量焊在大规格钢筋上,楼板面向上50mm。

安装工程的所有预埋管,在模板封模前应安装固定牢固,位置尺寸复核准确后再封模板,模板的安装允许偏差及预埋件、预留洞的偏差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4.2.3柱子模板安装

本工程柱子主要为矩形柱。

(1)工艺流程:

①清理柱基杂物→弹线定位→校正柱子插筋→绑扎钢筋并安放预埋件→模板下口找平→柱模板就位→校正柱模→搭设脚手架→浇筑砼→养护→拆除脚手架→拆模→清理模板→养护。

②因柱子比较高不宜单柱支撑,宜几根柱同时支撑连成桁架。

(2)柱模安装

柱模板支模时,四周必须设牢固支撑或用钢管箍牢,避免柱模整体歪斜甚至倾倒,钢管柱箍的间距在1m以内为宜,并在柱模下方留一清扫孔,以便清除里面的杂物。

4.2.4梁模板安装

梁采用竹面钢模板。

梁底标高要符合图纸尺寸,按设计要求起拱(一般跨度大于4m时,起拱0.2%——0.3%),梁口要有与梁宽尺寸一样的撑口条以保证梁宽。

梁高超过50cm梁的两侧要高通长水平横杆上下各一道,小竖杆间距60cm——70cm。

柱杆要搭设一定数量的剪刀撑。

按设计要求做好后浇带的支设。

4.2.5现浇板模板安装

采用竹胶合大模板,在梁模板制安完毕后,现浇板模板,按照图纸的尺寸,算出板的宽度和长度,按照尺寸制作模板,按照图纸轴线,给模板编组、编号。

顶板采用Φ48钢管塔设满堂支模架,立柱间隔距离为60mm×

60mm,顶部木龙骨截面为60mm×

100mm,龙骨间距不大于350mm,木龙骨接头要错开。

平台板铺设时必须平台板盖墙梁模,平台模拼缝处贴胶带纸。

4.3质量标准

4.3.1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

(1)轴线位置,5mm;

底模上表面标高,±

5mm;

(2)截面内部尺寸:

基础,±

10mm;

柱、墙、梁,-5mm~+4mm;

(3)层高垂直,6mm;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mm;

表面平整,5mm。

4.3.2模板安装的自检

(1)每次支模前,应对模板材料验收,不符合要求的应更换或修复,不能滥竽充数。

(2)班长、工长、质检员应随时对支模操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模板支好后,首先要进行自检,填自检自评表,再上报项目部及监理公司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做好交接手续,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4施工注意事项

4.4.1严格控制柱顶标高,因为它是决定楼层标高的关键,误差不得大于±

10mm。

4.4.2模板在装拆、搬运时均应轻放,严禁摔、扔、敲、砸。

每次拆下模板应认真清理。

4.4.3竹胶模板的边缘及孔眼,均涂刷防水涂料。

4.4.4模板安装时,必须严格按模板设计平面布置图就位施工。

模板相邻面高差不得超过2mm。

4.4.5严格控制施工荷载,上料要分散,不要集中。

4.4.6吊装模板时轻起轻放,不准碰撞已完楼板等处,也要防止模板变形。

5.1荷载计算

(1)浇混凝土自重标准值取24N/m3=0.024KN/m3。

(2)钢筋自重标准值取1.5KN/m3。

(3)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对均布荷载取2.5KN/m2;

对集中荷载取2.5KN。

(4)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对水平面模板取2.0KN/m2;

对垂直木模板取4.0KN/m2。

(5)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

混凝土温度T取20℃。

∵F1=0.22γct0β1β2V1/2(t0=200/(T+15)

=0.22×

24×

(200/(20+15))×

1.2×

0.85

=30.77(KN/m2)

F2=γcH=24×

0.5=12(KN/m2)

∴F=12(KN/m2)

(6)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倾倒混凝土时对垂直面模板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取2KN/m2

(7)模板自重标准值对取0.75KN/m2

5.2承载能力验算

(1)平板模板荷载效应组合

混凝土厚度取0.2m。

F2=0.2×

0.024=0.048KN/m2

F3=0.2×

1.5=0.3KN/m2

F=γ1(F1+F2+F3)+γ2F4

=1.2(0.75+0.048+0.3)+1.4×

2.5

=6.794KN/m2

∵本工程所有剪力墙板、柱及平台模板均采用18mm覆面竹胶板作为板面,

50×

100方木作次梁,48钢管做主梁的钢木组合模板体系。

剪力墙板、柱及平台模板采用钢木组合模板体系,其强度为10Kpa。

∴满足施工需要。

(2)梁模板荷载效应组合

F=γ1(F1+F2+F3)+γ2F5

2

=5.4352KN/m2

∵本工程所有剪力墙板、柱及平台模板均采用18㎜覆面竹胶板作为板面,

(3)梁、柱、墙的侧面模板荷载效应组合

F=γ2F5+γ1F6

=1.4×

4+1.2×

12

=81.6KN/m2

(4)大柱、墙侧面模板荷载效应组合

F=γ1(F6+F7)

=1.2(12+2)

=16.8KN/m2

∴最大侧压力取为81.6KN/m2。

5.3刚度、稳定性

采用钢管顶撑,沿高度方向每0.9-1m一道,内外每1.5m高加一道斜撑,以保证模板的稳定性和垂直度。

5.4对拉螺栓直径验算

(1)计算公式:

P=FA

式中P——模板拉杆承受的拉力(N);

F——混凝土的侧压力(N/m2);

A——模板拉杆分担的受荷面积(m2),其值为A=a×

b;

a——模板拉杆的横向间距(m),a取0.45m;

b——模板拉杆的纵向间距(m)b取0.6m。

(2)计算

A=a×

b=0.45×

0.6=0.27(m2)

F=81.6KN/m2。

P=81.6×

0.27=22.032(KN)

选用Φ12对拉螺栓,As=3.14×

122/4=113mm2,

设计强度为210N/mm2×

113mm2=23.7KN;

5.5框架柱内钢楞间距验算

按抗弯强度计算内钢楞的容许跨度b

(1)

(按抗弯强度计算内钢楞跨度b)

根据上面计算得F=81.6kN/m2。

式中F——混凝土侧压力(N/mm2);

b——内钢楞跨度(mm);

f——钢材抗拉、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

W——双根内钢楞的截面最小抵抗矩(mm3);

内钢楞采用Φ48mm×

3.0mm钢管,截面惯性矩IX=10.78×

104mm4,截面抵抗矩WX=4.49×

103mm3,钢楞弹性横量E=2.1×

105mm2,钢材、抗拉、抗弯强度计算值,取Q235钢f=215N/mm2,内钢楞竖向布置,间距a取600mm

将以上数据代入公式(1)得:

b=(10×

215×

4.49×

103)1/2/(81.6×

103×

600)1/2

=444(mm)

按挠度计算内钢楞的容许跨度b

(2)

(按挠度计算内钢楞跨度b),式中,ω为内钢楞最大挠度值(mm)。

将数据代入(2),得

=(150×

2.1×

105×

10.78×

104)1/4/(81.6×

600)1/4

=693.566(mm)

两者取小,取整数b=444mm。

5.6墙模板内钢楞计算

经计算模板的侧压力F1=74kN/m2,考虑浇捣混凝土时的振动荷载F2=4kN/m2,则总侧压力

F=F1+F2=81.6+4=85.6(kN/m2)

采用Φ48mm×

3.0mm钢管,按强度要求计算

(3)

按刚度要求计算

(4)

式中M——内楞计算最大旁矩(N·

mm);

q——作用在内楞上的荷载(N/mm),

q2=85.6kN/m2×

1.0m=85.6kN/m;

L——内楞计算跨度(mm);

W——内楞截面抵抗矩(mm3),查表得Φ48mm×

3.0mm钢管WX=4.49×

103mm3;

ω——容许挠度值,对内楞不超过L/400;

I——内楞的截面惯性矩(mm4),对Φ48mm×

3.0mm钢管Ix=10.78×

104mm4;

f——钢材的抗拉,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采用Q235钢,取215N/mm2。

按强度计算内楞跨度,将以上数据代入公式(3)得:

=46.4×

(4.49×

103)1/2/85.61/2=336(mm)

按刚度计算内楞跨度,将以上数据代入公式(4)得:

=21.3×

(10.78×

104/85.6)1/3=230(mm)

二者取小作为内楞跨度L=230mm,

采用Φ48mm×

3.0mm钢管间距450mm,中间加一道48mm×

100mm的红松木楞。

6.1材料材质和规格

本工程模板支撑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钢管规格为,直径Φ48,壁厚3.5。

6.2支撑构造

模板支撑系统采用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搭设高度取3m,立杆间距取1m。

6.3支撑计算

6.3.1计算说明

1.本计算书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01)》有关规定,参考《建筑施工手册》、《高层建筑施工手册》有关章节编制而成。

2.计算项目如下:

(1)模板支架立杆稳定性;

(2)水平杆计算;

(3)连墙体计算;

(4)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

3.计算参数:

(1)根据施工要求,搭设高度Hi=3m,外侧立面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

二层作业(n1=2)。

所在地区基本风压值W0=0.35KN/m2。

(2)脚手架设计参数如下:

立杆间距La=Lb=1m(梁模板下tb=0.6m)。

参数h=1.5m。

脚手板为竹胶板(板厚δ=1.7cm)。

(3)其它计算参数:

立杆钢管CL=48,A=4.89×

10-4m2,W=5.08×

10-6M3,C=1.58,

F=2.05×

105KN/m2,E=2.06×

105N/mm2,I=12.19。

施工均布活载标准值为3KN/m2。

新浇混凝土自重G2=3.625KN/立杆,模板支架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0.5m,支座面积A=0.25m2,地基承载力fgK=160KN/m2,N0=5KN,风载μz=0.54。

6.3.2模板立杆支架稳定性计算

6.3.2.1不组合风载

1.公式:

N/ΦA<f

2.验算:

gk1=0.153KN/m;

gk2=0.3484KN/m;

gk3=0.0602KN/m2;

gk4=0.14KN/m;

G1=Hi(gk1+gk3)+n(gk2+gk4)

=3(0.153+0.0602)+2(0.3484+0.14)=1.3KN;

ΣG2=3.625KN;

ΣNGK=G1+nlg2=1.2881248+7.25=8.5KN;

EK=Elb=3×

0.6=1.8KN/m;

ΣNQK=nlaEK=3.6KN;

N=1.2ΣNGK+1.4ΣNQK=1.2×

8.5+1.4×

3.6=15.24KN;

L0=h+2a=2m;

λ=L0/I=126.582;

φ=0.412。

N/ΦA=15.24/(0.412×

4.89×

10-4)

=0.756×

105KN/m2。

3.结论:

∵0.756×

105KN/m2<f=2.05×

105KN/m2。

∴合格。

6.3.2.2组合风载

N/ΦA+MW/W≤f

N=1.2∑NGK+0.85×

1.4∑NQK

∑NGK=8.5KN;

∑NQK=3.6KN

N=1.2×

8.5+0.85×

1.4×

3.6=14.5KN

Φ=MSΦ=1.3×

0.115=0.1495,A=4.89×

10-4mm2,MW=0.85×

1.4WKLah2/10

WK=0.7μzμsω0=0.0198KN/m2,La=1m,h=1.5m

MW=0.85×

0.0198×

1.52/10=5.296×

10-3KNmW=5.08×

10-6M3,f=2.05×

105KN/m2,㎡

N/ΦA+MW/W

=14.5/(0.1495×

10-4)+5.296×

10-3/5.08×

10-6

=0.776×

∵0.776×

6.3.3模板水平杆计算,连接扣件抗滑承载力计算

6.3.3.1横向水平杆抗弯强度计算

1.公式:

σ=M/W≤f

2.验算:

M=1.2MGK+1.4MQK,MGK=qkb2/8,qk=GKC+gk,GK=GK1+GK2

GK1=0.0625KN/m2,GK2=24.16KN/m2。

GK=0.0625+24.16=24.229KN/m2,

GKC=0.3×

24.229=7.269KN/m,gk=0.038KN/m

qk=7.269+0.038=7.307KN/m,MGK=qkb2/8=0.329KNm,

MQK=qQkb2/8,qQk=CqM=0.9KN/m,MQK=qQkb2/8=0.0405KNm,

M=1.2MGK+1.4MQK=0.45KNm。

3.结论:

∵σ=M/W=0.892×

105KN/m2≤f

6.3.3.2纵向水平杆抗弯强度计算

M=1.2MGK+1.4MQK,F1K=bqk/2=2.092KNL=1m,

MQK=0.213F1QL,F1Q=EQ/2=0.27KN,MQK=0.058KN/m,

M=1.2MGK+1.4MQK=0.641KNm

∵σ=M/W=1.261×

105KN/㎡≤f

6.3.3.3横向水平杆挠度计算

V≤[V]

V=5qb4/384EI,E=1.2qk+1.4qQk=10.02KN/m,

V=6.7389×

10-4m,[V]=L/150=40×

10-4m。

∵V=6.7389×

10-4m≤[V]=40×

10-4m

6.3.3.4纵向水平杆挠度计算

V=1.615FL3/100EI,F=bq/2=3.008KN,V=1.935×

10-3m,

[V]=L/150=6.6×

10-3m。

∵V=1.935×

10-3m≤[V]=6.6×

10-3m

6.3.3.5水平杆抗滑承载力计算

R≤RC

R=qL/2=3.008KN,RC=8KN。

∵R=3.008KN≤RC=8KN

6.3.4连墙件计算

R=N=Nlw+N0,Nlw=1.4WKAW,AW=25mm2,Nlw=0.692KN,N0=5KN

R=6.692KN,RC=8KN。

∵R=6.692KN≤RC=8KN

6.3.5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

P≤fg

P=N/A=69.801KN/m2,fg=KCfgk,KC=0.5,fg=80KN/m2。

∵P=69.801KN/㎡≤fg=80KN/m2。

6.4支撑搭设程序

地基处理→摆放垫木→摆放扫地杆→树立杆病与扫地杆扣紧→装扫地小横杆→与立杆扫地杆扣紧→安一步大横杆并与各立杆扣紧→安一步小横杆→安二步大横杆→安二步小横杆加装临时斜撑→安三、四步大横杆→→安三、四步小横杆→设连墙件→加设剪刀撑→铺脚手板→设栏杆、挡脚板→挂安全网。

6.5支撑搭设要求

1.双立杆安放应沿纵向放置,立杆间距必须按设计施工。

2.立杆接头位置,相临杆件要错开,并布置在不同步距内,其接头距大横杆距离≤1/3步距,采用对接,不得搭接。

3.上部单立杆与下部双立杆的接头做法

上部单立杆与下部双立杆用不少于三道旋转扣件搭接;

上部单立杆底部要支于小横杆上,然后与立杆与大横杆的连接扣件之下加设三道扣件,且三道扣件要紧接。

大横杆从底部开始,将相邻两步架的大横杆错开布置在立杆的内外侧。

4.小横杆应贴近立杆布置,设在双横杆之间,上部单立杆小横杆应沿立杆左右布置,并在两立杆间根据需要加设1-2根小横杆。

5.立杆与大横杆交叉处设小横杆,不得随架体搭高而拆除。

6.剪刀撑

按立面垂直方向搭设剪刀撑外。

剪刀撑两端除用旋转扣件与脚手架立杆或大横杆扣紧外,中间要增设2-4个扣接点,与相交之立杆或大横杆扣紧。

7.连墙件设置

采用加长小横杆,并按间距及要求的数量部设,在伸入墙体等部位处加短钢管扣结。

8.脚手板铺设,考虑立体交叉施工,共满铺脚手板6步,具体位置现场指定。

9.在满铺脚手板的操作层上,要设1.2m高护栏和挡脚板,栏杆外侧按规定挂设密目安全立网。

挡脚板采用离放竹夹板300㎜高设置并固定。

操作层内排立杆与墙体间的空间满铺竹架板。

10.安全网防护

(1)在第三步架满铺架板一层并固定,每隔三层设置层间平网。

(2)脚手板铺设:

脚手板搭接时,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对接时接头下面应设二根小横杆,保证板端距小横杆不大于200mm。

11.脚手架上下斜道搭设要求:

本工程在外架外侧设专用人行上下通道二座,宽度2m,立杆间距及大横杆步距同模板支撑架。

必须保证斜道通向每一步架。

斜道坡度1:

3。

斜道两侧外围设1.2m高防护栏杆,并放300mm高挡脚板,外挂密目安全网。

斜道上小横杆间距1m。

剪刀撑至少在斜道两侧各设一道。

通道外边立杆竖向加密间距为1.5m。

6.6支撑注意事项

1.使用过程中的均布荷载不超过2000N/m2。

2.架子工必须持证上岗。

3.作业层不允许二步架同时施工。

4.凡上岗人员应经常体检,高血压、心脏病者不许上岗。

5.吊运脚手板、钢管要用专用保险吊钩,杆管严禁单点起吊。

6.遇恶劣天气,不得进行搭设操作。

7.大风雨过后要对脚手架进行全面检查、保修。

7.1在降雨雪时不宜露天浇注混凝土。

当需浇筑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质量。

7.2对模板及其支架、钢筋、预埋件必须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能浇筑混凝土。

在浇注混凝土前,对模板内的杂物和改进上的油污等应清理干净;

对模板缝隙、孔洞应予堵严;

对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7.3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应符合浇筑施工地点塌落度,当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注前进行二次浇筑。

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载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