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的PLC控制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53690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线的PLC控制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产线的PLC控制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产线的PLC控制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产线的PLC控制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产线的PLC控制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产线的PLC控制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生产线的PLC控制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线的PLC控制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产线的PLC控制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2014年12月31日

一、设计任务及要求:

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生产线,该生产线有自动输送工件至工作站的功能,生产线分三个工作站,工件在每个工作站加工时间为2min。

生产线由电动机驱动输送带输送,工件由入口进入,并自动输送到输送带上,若工件输送到工作站1,限位开关SQ1检测出工件已到位,电动机停转,输送带停止运动,工件在工作站1加工2min,电动机在运行,输送带交工作送到工作站2加工,然后再输送到工作站3加工,最后送到搬运车。

用PLC控制该生产线,写出控制程序并调试运行。

要求:

能够根据某一电气控制工程的要求设计相关资料、图纸;

按时、独立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设计任务;

不许抄袭他人的成果;

课程名称及要求;

程序(包括注解)、框图、I/O接线图;

有关的说明及调试小结;

课程设计心得。

二、指导教师评语:

三、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目 录

第一章 设计目的1

第二章 设计要求1

第三章 I/O分配表和接线图2

3.1 PLC选型2

3.2 I/O分配3

3.3 I/O接线图3

第四章 PLC程序设计4

4.1 梯形图设计4

4.2 指令语句表5

第五章 设计总结6

参考文献7

第一章 设计目的 

了解生产线控制的整体流程,明白生产线工艺在日常生产所占重要位置。

总结分析讨论生产企业物料运输与搬运的科学化、效率化。

培养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计划能力、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应变能力与创新能力。

明白现在自动控制愈来愈高,普通的生产已经愈来愈少,通过这次小学期培养与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学习新知识和不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好的适应;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原来的手工工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自动化的需要。

生产线控制系统集成了自动处理和装配等技术与一体的机电一体化装置。

在设计中要充分吸收了现代控制系统和传感控制系统的优点,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系统化设计,配置灵活、组态方便。

以高效率,高质量为目标去设计符合要求的控制系统,在实践中学习、发现课本以外的知识,扎实掌握以学习过的知识,明白设计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创新的精神。

通过本次实验,使我对自动化生产线基本流程建立初步的感知认识。

以便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

第二章 设计要求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学习电气控制与PLC专业课之后,应该对所学的关于低压电器、可编程控制器及电气控制理论等知识进行系统地总结性设计,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对某一电气控制工程进行设计以满足课题提出的要求。

某生产线工作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生产线有自动输送工件至工作站的功能,生产线分三个工作站,工件在每个工作站加工时间为2min。

工作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图2-1 生产线工作示意图

第三章 I/O分配表和接线图 

3.1 PLC选型 

FX2N系列PLC采用一体化箱体结构,其基本单元都集成在一个模块内,结构紧凑,体积小巧,成本低,安装方便,它有27条基本指令,其基本指令的执行速度超过了很多大型PLC。

本设计采用三菱FX-16MR型号的PLC进行控制。

3.2 I/O分配 

输入输出

起始按钮SB1:

X000继电器输出KM1:

Y000

停止按钮SB2:

X004

工作站1的限位开关:

X001

工作站2的限位开关:

X002

工作站3的限位开关:

X003

3.3 I/O接线图 

图3-3 I/O接线图 

第四章 PLC程序设计 

4.1 梯形图设计 

图4-1 梯形图 

4.2 指令语句表 

LD

X000

1

OR

M0

2

ANI

3

OUT

4

5

M1

6

M2

7

M3

8

9

X001

10

11

T1

12

13

T1K1200

16

X002

17

18

T2

19

20

T2K1200

23

X003

24

25

T3

26

27

T3K1200

28

END

图4-2 指令语句表

第五章 设计总结 

通过这次的PLC的小学期我对程序的编辑和使用方法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这次对所学的知识运用中,明显发现自己地学习素质在不断的提高,学习的劲头在不断的高涨,在没有做实践设计以前,我对所学的知识理解都是理论上的,对一些设计的细节没有太多的重视,当我把自己设计出来的程序用到仿真中的时候,我发现了许多的问题,要么不能运行,要么就是运行的结果和要求的结果不相符合。

没有办法只能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的错误之处,不懂得地方自己查询和翻阅询问有关的文档,通过查阅资料或者是请教同学,一次一次的调试程序,最后达到设计要求。

在本次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也了解了很多,在这次实验中我发现自己有很多地方要去学习,有很多地方要去实践。

使得我对PLC的理解得到加强,看到了实践与理论的差距。

最后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我了解了PLC控制技术在工业应用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明白自动控制的未来趋势;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我更深刻的理解了PLC的编程思想,也能更好的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理论结合实际,更加明白PLC在生活中的作用。

并且我在这次的小学期的编程中不仅将课题要求中的任务完成了。

而且我还在其原本的程序中将其完善和改进了。

参考文献

[1].廖常初.PLC基础及应用[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贾德胜.PLC应用开发实用子程序[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3].钟肇新,彭侃.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M].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4].朱绍祥.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原理与应用[M].上海:

上海交大出版社.2001.

[5].程周.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