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中职语文模拟试题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5331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堰市中职语文模拟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十堰市中职语文模拟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十堰市中职语文模拟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十堰市中职语文模拟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十堰市中职语文模拟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堰市中职语文模拟试题1.docx

《十堰市中职语文模拟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堰市中职语文模拟试题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堰市中职语文模拟试题1.docx

十堰市中职语文模拟试题1

十堰市中职学校2013-2014学年上学期

《语文》抽考模拟试题1

(考生注意:

本次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学校名称:

___姓名:

___学号:

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汉字书写题请将下述这段文字规范地书写在题后的方格内。

要求布局合理、结构匀称、笔画清晰,无漏错字。

10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分别是法国的_____﹑美国的________和俄国的_______等三位文学大师。

2、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常说的“小说三要素”分别是指小说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地也,你不分________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_________枉做天!

4、《长亭送别》选自元代戏曲家王实甫的经典著作______。

5、《鸿门宴》是选自西汉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_____一书。

三、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里。

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债券(quàn)寒碜(zhen)生吞活剥(bāo)敛裾(jù)

B妒忌(dù)弥望(mí)良莠不齐(yǒu)贮存(chú)

C目睹(dǔ)束缚(fù)诉讼(sòng)坦荡如砥(dǐ)

D开垦(kēn)倦怠(dài)粗糙(cāo)无边无垠(yí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孤立无援滑稽可笑丰功伟绩不可理喻

B哀声叹气怨天尤人自惭形秽百读不厌

C没精打采通霄达旦安然无恙令人难堪

D兴高采烈性情孤癖心神不定沽名钓誉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如果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那么写出的文章往往语言干瘪,内容_____。

②我国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其中大熊猫﹑金丝猴﹑野牦牛是我国的_____动物。

③如果他只有母亲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就会_____自己和他人的发展。

④“政协”和“人大”两会备受全国人民的关注,因为两会的议题与国计民生_____。

A空泛珍奇阻止息息相关

B空泛珍稀阻碍休戚相关

C空乏珍稀阻止息息相关

D空乏珍奇阻碍休戚相关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使我提高了思想觉悟。

B事实上,自然科学理论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是从实验中产生的。

C他在身上披上大衣就出去了。

D鲁迅在《祝福》中祥林嫂是受封建礼教迫害的千百万妇女中的一个。

5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合理的一项是()

⑴层层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⑵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⑶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

⑷泪流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A⑴通感⑵夸张⑶比拟⑷对偶

B⑴夸张⑵比拟⑶通感⑷对偶

C⑴通感⑵比拟⑶夸张⑷对偶

D⑴比拟⑵通感⑶对偶⑷夸张

四、语文运用题共10分。

1、“可怜天下父母心。

”读了很多描写母亲的文章,相信你定有许多感触。

联系生活,用一段话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要求有感而发,情真意切,不超过100字。

(5分)

2、2013年12月20日,班级安排王超同学到胜利超市购买卫生工具,需要先向班主任借取90元班费。

请你以王超同学的名义写一张规范的条据给班主任。

(5分)

五、阅读题25分。

㈠ 我的母亲

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

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

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

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

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

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

那时有多少变乱啊!

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

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

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

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

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

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

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

可是,我也愿意升学。

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

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

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

这是一笔巨款!

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

我只说了句:

“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

”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

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

母亲笑了。

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

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到我该走的时候,地递给我一些花生说:

“去吧,小子!

”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

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

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

唉!

还说什么呢?

心痛!

心痛!

(作者老舍有删改)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节选文章主要写了母亲的哪些事。

(4分)

 

2.文章多次写母亲的“泪”。

请结合上下文,揣摩语句,体会情感,参照示例,完成下面题目。

(2分)

  示例: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表现了母亲在变乱中承受苦难的酸楚、隐忍。

(1)……而后合泪把我送出门去。

  ----

(2)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

----

 

3.结合丈章内容,写出你对“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句话的理解。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感悟。

(不超过80字)(4分)

 

㈡父辈

佚名

⑴出差去省城,办完公务急急忙忙到车站购票回家。

⑵售票厅内排着长长的队。

我刚掏出钱包,一位老者就走到了我的旁边。

⑶“给点吧,同志!

”老者手里拿着几张块角人民币,肩上背着一只陈旧的黄书包,身上的衣服尽是补丁,满脸的尘灰,连胡子都是肮脏的。

“我是B地的,坐车回家还缺几个钱呢!

⑷从省城回家要经过B地,那是个穷乡,但我没作声,或是被骗的次数太多的原因吧。

⑸“行个好咯,同志!

只差一块三毛钱了!

”见我没动静,老者又向前凑了半步,脸上明显露出讨好的笑容。

不知怎的,我心中突然一酸,虽然觉得老者或是以乞讨作为一份职业,但还是满足了他的要求。

⑹上车不久,竟然发现老者也与我同车,而且座位相邻,于是攀谈了起来。

⑺“你家住在B地么?

⑻“哪呢,下车还有三十里地的山路哪!

”老者从旧书包里拿出两只冷馒头很殷勤地递过一只给我。

“多亏你们这些好心人,要不我还走不了呢。

⑼“到省城看亲戚?

”我问。

⑽“送儿子啊!

”老人将我推回来的馒头十分珍惜地放回袋中,“我儿子考上了省府的大学,我替他背行李来。

我们家穷,东借西凑才让儿子报了名。

”老人的声音有些抽泣,像犯下什么罪一般。

⑾望着老人那张沧桑的脸,我的心也微微一颤。

⑿“我把钱全给了儿子,自己一个子儿也没留,就带着俩馒头,厚着脸皮到车站来讨张车票。

”老人勾着头,细细嚼着手上的冷馒头。

“我儿子不知道我没钱,一个劲要送我上车,可我死活不肯,怕丢他的人。

我反正老了,在省府又不认识人,当回讨饭的没个啥,可他还要做人啊!

”老人说到这,脸色一下春光起来,双眼发出兴奋的光芒。

“现在好了,一会儿就快到家了!

⒀车终于到了B地,老人再三向我道谢后下了车,飞扬的灰尘使老人的背影渐渐模糊,我突然想:

此刻或漫步于校园白杨树下,或就读于明亮宽敞的教室和图书馆,或一边吃着可口的零食饭菜一边与同窗一道“指点江山”的老人的儿子,面对自己的父亲,他将会有何种感想?

⒁然而老人的儿子永远不会看到这一幕,但有幸目睹这一切的所有做子女的晚辈们又是否能永远保证不将其忘却呢?

⒂许多许多年过去了,我依然保留着这份记忆,依然抹不去老人那张及其普通的面孔。

1、文章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三部分,请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6分)

第一部分(____至____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____至____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____至____自然段),写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