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版古代诗歌鉴赏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52766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版古代诗歌鉴赏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生版古代诗歌鉴赏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生版古代诗歌鉴赏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生版古代诗歌鉴赏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生版古代诗歌鉴赏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生版古代诗歌鉴赏Word下载.docx

《学生版古代诗歌鉴赏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版古代诗歌鉴赏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版古代诗歌鉴赏Word下载.docx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2.动词:

一个动词往往能够使整首诗活起来,而且动词往往有多重含义。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一个“见”字把诗人无意看山而见山,悠闲自得的形象表现了出来。

3.形容词:

这些词语往往从各个角度对中心词进行修饰限制,对渲染气氛、表现心情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红”“绿”“火”“蓝”等词语把江南的美景写得色彩绚烂,美不胜收。

4.副词:

往往也起修饰限制作用,在很多情况下也是鉴赏的重点。

如“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一个“忽”字把漫不经心而忽然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的情绪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这正是本诗的耐人寻味之处。

5.数量词:

可以准确地表情达意。

如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一中的“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一片”飞花落下都要减掉一层春色,“万点”飞花飘落更使人烦恼愁闷。

抒发了诗人因伤春而满腹愁怨的感情。

6.叠词:

词语的重叠往往能使意境深化。

典型的是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将诗人寂苦无告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二)、关注诗歌语言变形的特点。

因为古代汉语本身的特点和诗词格律对语言使用的限制,诗词里的经常出现语言的变形,而这些变形的词语在诗歌表情达意方面往往起到重要的作用。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把春风的多情、灵动恰当地表现了出来。

再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花溅泪”不是说花流泪,而是说花上溅上了愁人的眼泪;

“鸟惊心”也不是说鸟儿受到惊吓,而是说鸟鸣惊动愁人的心。

(三)、关注修辞语言的表达效果。

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待。

因为修辞的运用,诗歌往往达到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语言鉴赏也应特别关注这种情况。

如王维写风: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在日落西山、山水静寂、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感到倦怠的时候,它盛情地为人们吹动松涛,奏响大自然的雄浑乐曲。

这种拟人手法的使用,把善解人意的风的形象很好地表现了出来。

再比如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碧玉”喻色,“丝绦”喻形,把柳树青翠润泽、柳条细长柔嫩的特点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出来。

(四)、关注诗歌整体的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风格,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平淡、清新、绚丽、质朴、明快、含蓄、简洁、洗练、豪放、柔婉等等。

很多诗人长期的写作实践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特色。

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放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明白、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清新自然、杜牧的清健俊朗、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韩孟的奇崛险怪、温庭筠的绮丽香艳等等。

了解了这些诗人的语言风格特点,对于鉴赏诗歌语言特别有帮助。

五、规范答题指导

1.炼字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某一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简析某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4)此诗某句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

为什么?

【答题步骤】

鉴赏炼字应该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色彩、情味、动静、效果等不同的方面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不能就字论字。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

(1)明确指出炼字,或肯定哪个字更好;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有时需点出表达技巧)

2.一词领全诗型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1)该词在诗中的寓意。

(2)该词对表达感情、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上)。

(3)该词在结构上、表达效果上的作用(形式上)。

3.词句鉴赏型

(1)这句诗有何特殊含义或深沉含义?

(2)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一般步骤】

(1)解读诗句的内涵;

(2)结合诗词内容分析;

(3)指出诗句在创设意境、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或是蕴含着怎样的理趣。

4.语言风格鉴赏型

【一般提问】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结合诗中的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题套路】

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如(),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温馨提示:

要注意答题的层次,几个步骤要点清晰,观点表达鲜明,不要只顾自己的感性认识。

对似是而非的地方,要注意联想已学知识,综合考察。

六、课堂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女唐彦谦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注:

唐彦谦,唐末诗人。

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统治者就加紧掠夺,把征收夏税的时间提前到阴历二月。

里胥:

里中小吏。

初眠:

蚕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七日为一眠。

1.这首诗的首联中的“努”的含义是什么?

 

2.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怎样?

第二节、鉴赏诗歌的形象

(2006年湖南卷)14.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6分)

薛宝钗咏白海棠林黛玉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

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

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

“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

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

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

“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

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诗歌的形象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物象和画面。

它一般包括三种形象:

一指抒情诗的抒情主人公,如《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李白的形象;

二指诗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的隐者形象;

三指诗歌中所描写的自然景物或物象,例如陆游的《咏梅》中梅的形象。

高考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诗歌的形象:

(1)分析诗歌中用了什么形象;

(2)说出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义。

1.变赏析为扩写。

2.解答不具体,且答非所问。

3.赏析用语不当,理解有误。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1.解读描写手段

对叙事性强的诗歌,可重点关注诗歌在刻画人物时使用的描写方法,如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等,从而把握形象特点,揣摩出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诗中意象

对抒情性强的诗歌,应重点关注诗歌中的意象。

意象是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

有的诗歌有一种意象,如柳宗元的《江雪》中的渔翁;

有的诗歌有多种意象,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开头为了渲染一种离别前“醉不成欢惨将别”的凄清的意境,分别用了“夜”“秋”“枫叶荻花”等意象。

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与境的交融有三种不同的方式:

一是情随境生,是诗人生活中遇到某种物境,忽有所悟,产生思绪,于是借对物境的描写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出来,达到意与境的交融。

如王昌龄的《闺怨》;

二是移情入境,诗人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接触物境,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又借对物境的描写表达出来,客观的物境也带上了诗人的主观情感。

如杜甫的诗《春望》;

三是物我情融,诗人内心的某种主观感情与所看到的客观事物自身的、人们公认的情意恰相吻合,于是物情与我情融合起来,达到了某种有机的整体的意境。

陶渊明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都是这种“物我情融”例子。

3.分析关键词句

诗歌总要使用一些思想倾向性较明显的一些词语来传情达意,鉴赏形象时,要善于抓住这些词语。

比如诗中的描写用语、评价用语、反映心情的词语。

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个“愁”字,把作者的主要感情透露出来。

再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个“孤”字、一个“独”字把清高孤傲、不随流俗者的形象表现了出来。

4.学会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准确回忆作者的相关情况,包括生平经历、代表作品、政治主张以及创作背景等等。

比如看到苏轼,想到豪放旷达;

看到辛弃疾,想到有志难伸;

看到杜甫,想到凄凉生活和民生疾苦;

看到李白,想到傲岸无羁;

看到陶渊明,想到田园生活等等。

1.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

(1)概括形象特点;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指出形象的意义。

2.鉴赏人物形象常用到的重要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分析形象特征时要结合诗句,但不能简单翻译。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其六)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

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

②卢龙塞:

古地名。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

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三、鉴赏诗歌的情感与评价观点

(2005年湖南卷)1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

  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

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

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

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参考答案:

(1)两诗都着一“望”字。

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

既表现了对故多的思念,更表选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2)两诗都写到了“山”。

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

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

柳诗曰“尖山似剑”,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

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技了奔进而出的强烈感情。

(2009年湖南卷)14.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

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5分)

秦诗之理趣:

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

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

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思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的特点。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高考必考内容,应该是高考复习的重点。

所谓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

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作者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的态度进行评价,也包括对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评价。

古代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有的较直白,有的较含蓄,特别是一些写景抒情的诗作作者的观点态度不易把握,应该从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以及字里行间去细细揣摩。

根据各地多年的考试试卷,鉴赏诗歌的情感与评价观点有以下几个特点:

1.“情感”考点是一个考查热点,几乎每年出现;

2.往往一个小题设两个问题,将“感情把握”与其他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3.考查内容基本为“分析概括”,并未上升到《考纲》所说的“评价”层面。

1.情感把握不准。

2.答题思路不清。

3.用词不当。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常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一)、知人论世、把握背景(关注标题、作者、注解)

1.看作者

由于所处时代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每个诗人长期形成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应是大致固定的。

比如屈原的爱国情思,陶渊明的自得田园,李白的傲岸不屈,杜甫的忧国忧民,苏轼的旷达达观,辛弃疾的报国无门等等。

了解这些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很有帮助。

2.看时代

每个时代的社会现实总会在文学作品中留下很深的印迹,诗歌鉴赏时注意这种社会的外在表象非常重要。

比如,同是边塞诗,盛唐时是一种“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豪迈气概,南宋时则是一种“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的无奈伤感。

3.看注解

很多诗歌命题者作了一些注解以提醒考生,这对于鉴赏诗歌来说相当重要。

一是有的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不同;

二是不同的环境中感受不同,注解中作的提示有助于考生理解诗歌。

比如宋之问的《渡汉江》,“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心情一般难以理解,了解了宋之问因获罪被贬泷州,第二年从贬所逃归,途经襄樊附近的汉江而作了此诗后,这种精神痛苦才显得更加贴切和富于情致。

4.看“情”点

古代诗歌中往往有很多直接表现情感内容的词语,把握这些词语对于鉴赏诗歌尤其重要。

孟浩然《宿建德江》:

”一个“愁”字把作者的主要思想情感透露了出来。

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也可以看作是理解全诗的一把钥匙。

5.看形象

诗歌是靠形象说话的,写景叙事都离不开意象。

从常见的形象入手也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主题。

6.看用典

古人写诗往往用典故曲折地表达思想,了解这些典故对于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尤有帮助。

王安石的《桂技乡》对杜牧“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化用,把怀古的伤感表现地淋漓尽致。

(二)、根据题材类别,按图索骥

1.边塞诗

以边塞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包括:

边塞山川景物、风土人情、战士报国杀敌的意志和不畏辛劳的精神、对亲人家乡的思念、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厌恶和讽刺等等。

盛唐时期边塞诗为主要代表。

2.山水田园诗

东晋陶渊明创制田园诗派,南朝谢灵运创制山水诗派,唐朝王维、孟浩然形成山水田园诗派。

主要写山水田园风光、悠闲自然的生活、对现实特别是官场的不满、恬淡闲适的心灵等等。

3.咏史怀古诗

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古迹等进行凭吊,寄托感情、抒发感慨来讽今。

多用典故,一般较委婉。

4.赠友送别诗

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流派。

古人重友情,所以重送别,反映在诗歌里应是以珍重友情、心忧前途为主的离情别意。

5.说理诗

诗人对自然、事物、人物有感慨,借助诗歌表现出来。

宋诗以理入诗特别明显,如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唐朝也有很多,如王之涣《登鹳鹊楼》等等。

6.写景抒情诗

诗人在诗歌中往往不直接抒发思想感情,而是通过写景来表达思想感情。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使景物带上人的感情色彩。

7.叙事诗

有的诗通过叙事来表现感情、揭示事件所蕴含的意义、表达诗人的主观感情和观点态度。

著名的《三吏》《三别》都是此类。

8.羁旅行役诗

行役的艰难、漂泊的艰辛、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帝王的眷念是这类诗的主要思想内容。

(三)、紧扣“景语”,关注“情语”(纵观全诗,切忌以偏概全)

一般提问: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变式提问:

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请说出理由。

答题步骤:

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

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

答题套路:

我认为(),原因是()(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并分条陈述)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

仪真①江上夜泊

黄机②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

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

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注]①仪真:

今江苏仪征市,处长江北岸,是南宋御金的前线。

②黄机:

南宋爱国词人。

结合诗句分析,下片首句中提到的“诗情”是怎样一种感情?

四、鉴赏诗歌的技巧

(2007年湖南卷)15.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示长安君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1]

草草杯盘供笑雨,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

寄书应见雁南征。

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

这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

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颔联

(1)“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

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

(2)“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

(3)“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

“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

“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

颈联

(1)“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

(2)“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

(3)“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1.混淆表现手法,术语使用不当;

2.答题时只有概括的总结而无具体的分析;

3.答题时片面,用语模糊,思路不清楚。

表达技巧就是作者为了表现自己的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而采用的艺术方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行文结构。

1.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

叙述、议论、抒情、描写。

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诗歌中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

景物描写很重要。

分析景物描写的注意事项:

(1)留意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多个角度,如远、近,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描写包括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动景与静景、白描与工笔细描、细节描写等等。

白描:

就是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抒情,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是诗歌的主要表达方式。

直抒胸臆(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只见景物,情感寓于景物)

触景生情(有景物又有情感)

抒情

缘事抒情(咏史抒怀、借古讽今、借古喻今) 

   

托物言志(咏物抒怀)

2.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①比喻:

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

例如写“愁”:

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江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意之漫长。

②夸张:

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拟人:

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

如刘颁《新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