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行业环境分析情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5231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23 大小:12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成电路行业环境分析情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集成电路行业环境分析情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集成电路行业环境分析情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集成电路行业环境分析情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集成电路行业环境分析情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成电路行业环境分析情况.docx

《集成电路行业环境分析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成电路行业环境分析情况.docx(1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集成电路行业环境分析情况.docx

集成电路行业环境分析情况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集成电路行业环境分析情况

 

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摘要

一、2008年集成电路行业运行特点分析

(一)供给需求增速双双大幅下滑

近几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增长速度都高于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增速,以及远高于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增速。

但是,2008年的情况却有很大的不同,增速大大低于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增速,略高于全球同产业增速。

面对经济危机的冲击,2008年我国集成电路企业资金流动性趋紧,纷纷采取各种方式减产停产并暂停在建项目,由此造成集成电路产量增长缓慢。

2008年前11个月集成电路产量为394.3亿块,同比仅增长4.8%,比2007年全年低19.3个百分点。

我国集成电路行业有很强的外向型特征。

但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使本来正处在低速增长的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受到沉重打击,国外订单大幅减少,国际市场需求萎缩。

从国内来看,2008年大部分时间里人民币汇率上升、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又使我国集成电路产品和代工的国际竞争力大为受损。

同时,国内新的重要应用市场迟迟难以启动,开发出的一些芯片在市场中应用乏力,由此造成国内外市场需求增长乏力。

2008年集成电路行业销售收入仅增长2.86%,比2007年低10个百分点。

(二)行业盈利水平急剧下降

由于集成电路市场需求增长放缓,2008年全年大部分时间集成电路行业成本高位运行,而下半年企业为了促销纷纷降低价格,导致集成电路行业整体利润急剧下降。

2008年集成电路行业利润总额为38.41亿元,利润总额首次出现负增长,且负增长率高达43.54%。

利润水平的急剧下降一方面是受整体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所致,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国集成电路行业自身的基础薄弱,产品技术水平低、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二、集成电路行业投资情况

(一)投资情况

投资拉动一直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规模扩张的主要动力。

从近几年国内集成电路领域的投资与产业规模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2004年时行业投资规模达到近几年的最大值。

相应的2006年产业规模的增速也为近几年的高值(集成电路项目的建设投产期一般为1年半到2年)。

此后的三年(05、06、07)行业投资规模逐年下降。

2008年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诸多集成电路企业都宣布暂停产能扩张计划和在建生产线。

并且很多企业已经宣布缩减2009年投资计划,如国内最大集成电路企业——中芯国际公布的2009年的资本开支为2亿美元,较2008年的7.9亿美元缩减了近75%。

(二)兼并重组情况—行业正酝酿着重新组合

我国集成电路行业正在进入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阶段。

2008年以来行业内部分企业正在酝酿和进行兼并重组,新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2008年可以作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整合元年。

2008年行业内相关重大事件有:

宁波中纬破产清算后被比亚迪收购;上海贝岭原总经理周卫平出任上海先进半导体公司总裁及首席执行长,标志着上海贝岭正式入主先进半导体;大唐控股以1.72亿美金收购中芯国际增发的16.6%股权,成为中芯国际最大股东;上海华虹NEC与上海宏力酝酿合并。

集成电路行业是一个规模经济效应明显的行业,而我国集成电路企业特别是内资企业规模小,自身的基础薄弱,仍处发育成长阶段,缺乏核心竞争力,普遍缺乏技术积累、资金积累和应用积累,根本无法与外资企业和国际巨头相比。

集成电路企业兼并重组有利于整合资源、扩大规模,增强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产业链各环节之间加强合作,集中力量进行集成电路产品的研发,共同定义产品,实现产业价值链共建。

兼并重组是我国集成电路行业未来发展的不可避免的趋势。

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兼并重组“抱团过冬”更显得迫在眉睫。

三、集成电路行业产品结构分析

2008年存储器仍然是份额最大的产品,但NANDFlash和DRAM的价格的下降拉低了其市场占有率。

受PCs领域增速较快的影响,CPU和Microperipheral(计算机外围器件)的所占比例上升,而ASSP和ASIC则由于受到手机等通信领域产品产量增长率大幅下降的影响而出现相对较低的增长,所占比例下降。

此外,逻辑器件、模拟器件、MCU和嵌入式CPU等产品则相对平稳。

四、2008年集成电路行业全球市场现状分析

(一)全球销售量

在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的冲击下,2008年全球集成电路行业增长停滞,又陷入了新的衰退。

根据iSuppli公司的初步市场统计,2008年全球集成电路销售额将下降2%。

,几乎所有供应商的营业收入均出现下降,导致产业总体萎缩。

在全球前10大集成电路厂商中,预计有6家2008年营业收入下降。

在集成电路各领域中,内存IC下滑地最厉害,继2007年下降3.9%之后,2008年全球内存IC营业收入连续第二年萎缩。

2008年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市场销售额预计增长7.6%,实现比较健康的增长。

以英特尔为首的全球微处理器市场2008年营业收入预计增长5.7%。

在其它领域中,微控制器预计增长3.3%,专用逻辑IC预计增长3%。

(二)我国集成电路行业进出口状况分析

1.进口状况

2008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量为1353.8亿块,进口额为1292.6亿美元,同比仅增长1.2%,集成电路进口额占全年进口总值的11.4%,集成电路是我国进口额最大的单一商品之一,与原油进口额不相上下。

2008年增速大幅下降,从历史趋势看,集成电路进口增长也呈下降趋势。

预计,2009年集成电路进口仍将保持低速增长,2010以后增速将逐步回升。

但随着集成电路产业向我国转移和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生产能力的扩大,集成电路进口增速将很难再现20%以上的高速增长。

在进口国别上,我国集成电路主要自东盟、台湾省、韩国进口,自这三个市场的进口额占集成电路总进口额的65%以上。

2.出口状况

2008年我国集成电路出口量为484.8亿块,出口额为243.2亿美元,分别增长19.1%、3.3%。

出口量增长速度高于出口额增长速度15.8个百分点,说明我国集成电路企业为扩大出口增强竞争力采取了降价策略。

预计,与进口变化趋势类似,2009年集成电路出口仍将保持低速增长,2010以后增速将逐步回升,并且集成电路出口增速将快于进口增速,我国集成电路贸易逆差将逐步缩小。

在出口国别上,我国集成电路主要出口至香港、东盟,出口至这两个市场的出口额占集成电路总出口额的60%以上。

五、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一)行业进入壁垒不断提高

集成电路行业是一个典型的资本/技术双密集型行业,且随着技术进步,行业进入壁垒一直在不断的提高。

迄今为止,集成电路技术进步主要遵循摩尔定律,即集成电路芯片上的晶体管数目,约每18个月增加1倍,性能也提升1倍,而价格降低一半。

目前,能够实现量产IC芯片特征尺寸已经达到45nm,并且32nm制造工艺已经研发成功;晶圆尺寸也从100mm不断扩大至300mm(12英寸),并向450mm(18英寸)进军。

集成电路行业是需要不断投入巨额资金的行业,设备费用和研发费用都非常大。

特别是集成电路制造业对工艺和环境要求很高,堪称“吞金业”。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深化,以及电路结构的越来越复杂,加工工艺也将越来越复杂。

新一代生产线所需的投资额成倍甚至数十倍的增加。

一条12英寸生产线所需投资额就高达20亿美元。

(二)上游行业垄断程度高

集成电路行业的上游行业主要是硅材料行业和集成电路设备制造业。

由于种种原因,到2008年底,我国的本土企业并没有实现12英寸硅抛光片的批量生产销售,国内企业所需的8英寸和12英寸硅片大部分需要进口。

全球8英寸和12英寸硅片主要由德国的Siltronic、日本的信越和SUMCO、美国的MEMC四大硅材料生产商生产,这些大公司具有很大的市场占有率和很强的技术优势。

制造设备市场也呈高度垄断的局面,高端设备往往只有几家制造商有能力生产,如全球浸润式光刻机仅有3家企业能供应:

荷兰ASML、日本佳能与美国尼康,中国本土企业还无法提供类似产品,而一台浸润式光刻机价格高达4-5亿元。

在这种高度垄断的市场格局下,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

(三)行业内竞争将加剧

集成电路行业规模经济特征明显,企业规模越大越能节约单位生产成本,越有助于增强竞争力。

集成电路国际巨头的规模一直在不断增大。

而我国集成电路企业普遍产能偏低规模偏小,因此,国内众多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在努力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纷纷制定产能扩张计划,规划新建生产线,以提高产能,扩大生产规模。

虽然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集成电路陷入了低谷,迫于资金压力,集成电路不得不暂停在建项目,取消扩张计划,降低产能。

但行业的低迷也带来了行业重组的机会,我国集成电路企业正在酝酿着大规模的兼并重组。

在经济复苏后,将形成新的产业格局,企业规模将得到提升。

同时,随着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商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内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四)下游需求疲软

在过去的几年内,下游的计算机、手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行业的高速增长支撑了集成电路行业迅速发展。

但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的经济的不景气对下游市场造成了不利影响,手机、MP3/MP4等销售量出现大幅下滑。

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呈明显的逐月回落趋势,10月增速比2007年同期下降了18.4个百分点。

2008年1到10月份手机、微型机、笔记本增速分别比2007年同期下降18.%、19.5、11.3百分点。

六、2008年集成电路行业区域发展分析

我国集成电路业主要集中在华东、中南和华北地区,有百分之九十多的集成电路企业都分布在这三个地区,其中是华东地区集中了我国一半的集成电路企业;中南地区仅次于华东地区,集成电路企业数约占全国总数的30%多;华北地区则占7%多。

从销售收入看,华东、中南和华北三个地区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比重高达97.5%。

从变化趋势来看,华东地区先降后升;中南地区则先升后降;华北地区销售收入比重相对较为稳定,变化不大;西北、西南地区的比重逐渐增大;东北地区则出现下降趋势。

数据来源:

世经未来分析整理

2004-2008年各区域销售收入在全国所占比重变化情况

从盈利能力看,2008年前11个月,行业销售利润率普遍偏低,只有西北地区“一枝独秀”,其销售利润率仍保持较高水平,高达15.45%。

东北地区销售利润率位居第二,为5.36%。

而华北地区销售利润率为负值,是各区中的最低值。

资料来源:

世经未来分析整理

2008年1-11月各区域集成电路行业销售利润率对比

从资产负债率看,2008年前11个月,西南区的资产负债率最高,为68.50%。

其次是中南区的55.71%。

西北区的资产负债率最低,为37.78%。

华北、东北和华东区处于中等水平。

资料来源:

世经未来分析整理

2008年1-11月各区域集成电路行业资产负债率对比

从流动资产周转率看,中南区的流动资产周转率是最高的,为2.82次,华北区的流动资产周转速度也较快,周转率为2.31,仅次于中南区,位居全国第二。

然后是华东区和西南区,而西北区和东北区流动资产周转率最低。

资料来源:

世经未来分析整理

2008年1-11月各区域集成电路行业流动资产周转率对比

七、集成电路行业产业链分析

集成电路行业内部可分为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等子行业。

上游是原材料和设备制造业,按照国民经济分类标准,它们分别归属于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和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下游则是计算机制造、消费电子制造、通信设备制造、工业控制、卡类制造(智能卡等)等众多行业。

集成电路行业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资料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