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五市十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
《湖南省五市十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五市十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下列关于细胞内糖类和脂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糖类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也是生物体重要的结构物质
B.枯枝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
C.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还具有运输功能
D.脂质分子中H的含量多于糖类,同等质量的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多
【解析】糖类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生物体重要的结构物质是蛋白质,A错误;
纤维素是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的,故枯枝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B正确;
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还具有运输有机小分子的功能,C正确;
脂质分子中O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H的含量多于糖类,故同等质量的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需要更多的氧气与氢结合,产生的水更多,D正确,所以选A。
5.下列有关遗传信息携带者一一核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步骤是:
制作涂片→水解冲洗→染液染色→酒精速浸→晾干
B.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能得到6种小分子有机物
C.自然界中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D.DNA与RNA的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只有含氮碱基不同
【答案】B
【解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第一步是取材制片:
一般选择易获取的口腔上皮细胞,第二步是水解:
用盐酸处理使口腔上皮细胞膜通透性增大,染色质中DNA和蛋白质分离;
第三步是冲洗:
洗去盐酸;
第四步是染色:
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
第五步是观察:
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无需酒精速浸和晾干,A错误;
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A、T、G、C)共1+1+4=6种小分子有机物,B正确;
自然界中具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C错误;
DNA与RNA的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有含氮碱基不同和五碳糖不同,D错误,所以选B。
6.图示4种不同的细胞,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1、2、3、4四种细胞共有的细胞结构是核糖体、细胞膜
B.水绵是低等植物,其细胞一般同时具有中心体和叶绿体
C.图4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核
D.相同长度的丝状体中颤藻细胞数目比水绵多
【答案】C
【解析】图中1颤藻是原核生物,2水绵是真核低等植物,3细菌是原核生物,4变形虫是真核单细胞原生动物,这四种细胞共有的细胞结构是核糖体、细胞膜,A正确;
水绵是低等植物,其细胞一般同时具有中心体和叶绿体,B正确;
图4变形虫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线粒体和细胞核,无叶绿体,C错误;
颤藻细胞比水绵细胞体积小,故相同长度的丝状体中颤藻细胞数目比水绵多,D正确,所以选C。
7.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02+C5(即RuBP)→2C3。
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0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菠菜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B.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C.若RuBP羧化酶的活性降低,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H]的含量上升
D.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消耗的RuBP羧化酶越多
【解析】RuBP羧化酶能催化C02+C5(即RuBP)→2C3,是二氧化碳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A错误;
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都能进行,B错误;
若RuBP羧化酶的活性降低,固定产生的C3减少,C3的还原减弱,消耗的[H]减少,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H]的含量上升,C正确;
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的活性越高,D错误,所以选C。
8.图a和图b是某细胞结构不同放大倍数时的示意图,图b中的①-⑧是细胞内的相关结构。
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a可能是洋葱的叶肉细胞
B.细胞的渗透吸水能力与细胞内体积最大的细胞器内的溶液浓度有关
C.③与核糖体和某种RNA的合成有关,有双层膜
D.②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有差异
【解析】图a有大液泡、叶绿体,可能是洋葱的叶肉细胞,A正确;
细胞的渗透吸水能力与细胞内体积最大的细胞器液泡中细胞液的浓度和外界溶液浓度差有关,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渗透吸水;
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渗透失水;
细胞液的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时,保持平衡,B正确;
③是核仁,与核糖体和某种RNA的合成有关,无膜结构,C错误;
②是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在高尔基体作用下会在细胞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构成细胞壁,D正确,所以选C。
9.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的部分结构,图中A、B、C、D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物质D比正常细胞多
B.若是线粒体膜,则b、c运输的气体分别是C02、02
C.若是胰腺细胞膜,则胰蛋白酶以d方式分泌
D.若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则甘油以b方式进入细胞
【解析】若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物质D糖蛋白比正常细胞少,黏着性降低,容易扩散,A错误;
若是线粒体膜,由于糖蛋白在上面一侧,故上面一侧为外侧,则b、c运输的气体分别是02、C02,B错误;
若是胰腺细胞膜,则胰蛋白酶以胞吐的方式分泌,而不是d主动运输,C错误;
若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则甘油以b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D正确,所以选D。
10.扩散作用实验装置如图,甲、乙两管的口径相同,半透膜只允许葡萄糖分子通过,淀粉分子无法通过,当达到扩散平衡时,下列有关甲、乙两管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管中液面高度低于乙管
B.甲管中的葡萄糖浓度高于乙管
C.甲管中的淀粉浓度高于乙管
D.两管的葡萄糖浓度皆为8%,淀粉皆为4%
【解析】因为半透膜只允许葡萄糖分子通过,而淀粉不能通过半透膜,因甲侧淀粉浓度高于乙,水分渗透进入甲多,甲管液面高度高于乙,A错误;
因为半透膜只允许葡萄糖分子通过,两侧的葡萄糖通过扩散作用达到平衡,两管的葡萄糖含量均相等,B错误;
淀粉不能通过,所以两侧的淀粉依然保持原甲高于乙,C正确;
两侧的葡萄糖通过扩散作用达到平衡,两管的葡萄糖含量均相等.但淀粉不能通过,所以淀粉的浓度不同,D错误,所以选C。
11.下列关于影响酶反应速率(v)因素的研究中,条件控制和预期结果的关系合理的是
A.有足够的底物,温度、pH等条件适宜且恒定一一v与酶浓度成正比
B.酶浓度恒定,温度、pH等条件适宜且恒定——v与底物浓度成正比
C.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pH适宜的条件下一一v与温度成反比
D.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一一v与pH成正比
【解析】试题分析:
酶是生物体内活细胞产生的生物催化剂,在体内的化学反应中能够加快反应速度;
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酶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有些酶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有些酶在细胞外也能起催化作用,由于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而失去活性,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pH值的影响.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
A、在有足够的底物时,且温度、pH值等条件适宜且恒定,则酶反应速率V与酶浓度成正比,即酶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A正确;
B、当酶浓度、温度和pH恒定时,在底物浓度很低的范围内,反应初速与底物浓度成正比;
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的增加量逐渐减少;
当底物浓度增加到一定量时,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也不能使反应速率再增加,B错误;
C、在酶浓度和底物一定,pH的适宜的条件下,适宜温度时反应速率最大;
低于适宜温度时,V与温度成正比;
高于适宜温度时,V与温度成反比,C错误;
D、在酶浓度和底物一定,温度适宜的条件下,适宜pH时反应速率最大;
低于适宜pH时,V与pH成正比;
高于适宜pH时,V与pH成反比,D错误.
故选:
A.
考点: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2.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分化、衰老、死亡和癌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有
①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
②个体发育中细胞的衰老对机体是有害的
③现代医学中利用人体干细胞培育人造器官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④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
⑤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是因为细胞形态发生了改变
⑥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⑦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是细胞癌变的内因
⑧低温引起的细胞冻伤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A.1项B.2项C.3项D.4项
【解析】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①正确;
个体发育中细胞的衰老对机体是有利的,②错误;
现代医学中利用人体干细胞培育人造器官,并没有培育出完整的个体,没体现细胞的全能性,③错误;
细胞分化一般是不可逆的,④错误;
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是因为细胞膜的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容易扩散,⑤错误;
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⑥正确;
细胞癌变的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⑦正确;
低温引起的细胞冻伤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是不利因素影响下造成的细胞损伤和死亡,⑧正确,共有4项正确,所以选D。
13.下列与教材相关的观察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②观察线粒体
③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④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A.以上实验均需使用高倍镜观察
B.均需要进行染色处理
C.实验①③均需使用盐酸,但浓度不同
D.实验①③均需使用酒精,前者作用为漂洗,后者改变膜的通透性并分开DNA与蛋白质
【解析】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不需要高倍镜观察,不需要染色,A、B错误;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均需使用盐酸,前者是15%,后者是8%,前者需要95%酒精作用是解离,后者不需要酒精,C正确,D错误,所以选C。
14.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个周期可表示为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b+c为一个细胞周期②c、d两段都要消耗ATP
③b段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④d段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⑤若该细胞为植物细胞,则在b段末期高尔基体活动增强
A.①②④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③⑤
【解析】应为a+b或c+d为一个细胞周期,①错误;
c、d两段表示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都要消耗ATP,②正确;
应该是a或c段间期,其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③错误;
d段是分裂期,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④正确;
若该细胞为植物细胞,则在b段末期高尔基体活动增强,形成细胞板,构成细胞壁,⑤正确,所以选C。
15.下图1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情况,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CD段形成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
B.处于图1中BC段的细胞是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
C.图2中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
D.图2中细胞不存在染色单体,有同源染色体
16.下列以豌豆进行遗传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杂交实验中,须在开花时除去母本的雄蕊,人工授粉后应套袋处理
B.孟德尔在豌豆遗传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并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测交、自交和杂交
C.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杂种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D.豌豆种子的黄色和圆粒是一对相对性状
【解析】杂交实验中,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人工授粉后应套袋处理,A错误;
孟德尔在豌豆遗传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并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杂交、自交和测交,B错误;
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杂种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C正确;
豌豆种子的黄色和绿色,圆粒和皱粒各是一对相对性状,D错误,所以选C。
17.采用以下哪一组方法,可以最简便地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水稻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一只红眼雌果蝇是否是纯种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自交、杂交、自交、测交
D.自交、测交、杂交、自交
【解析】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用自交;
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用杂交;
不断提高水稻抗病品种的纯合度用自交;
检验一只红眼雌果蝇是否是纯种用测交,所以选C。
18.在科学史上许多科学家分别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取得了重大科技成就,在下列生物领域的发现中,科学发现、科学家与其使用的技术或方法对应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科学发现
科学家
研究方法
A
基因在染色体上
摩尔根
类比推理法
B
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沃森、克里克
同位素标记法
C
DNA是遗传物质
艾弗里
D
基因分离定律
孟德尔
假说一演绎法
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
【解析】发现基因在染色体上是假说一演绎法,A错误;
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是模型构建法,B错误;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是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C错误;
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是孟德尔利用假说一演绎法完成的,D正确,所以选D。
19.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变形虫也能进行减数分裂
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的有性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③减数分裂的特点是细胞中的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④若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其细胞质均等分裂,则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
⑤减数分裂的细胞周期比有丝分裂长,因为细胞要连续分裂两次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③④⑤
【解析】①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不能进行减数分裂,①错误;
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的有性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②正确;
③减数分裂的特点是细胞中的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③正确;
④若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其细胞质均等分裂,则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极体,④错误;
⑤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⑤错误,所以选B。
【点睛】减数分裂有两次分裂,误以为细胞周期比有丝分裂长。
要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20.下列关于DNA,染色体,基因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毎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取决于4种碱基配对方式的多样性
B.毎个DNA分子上有一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对生物界的丰富多彩起决定作用的是DNA的多样性
D.基因在DNA分子双链上成对存在
【解析】毎条染色体上在没有复制时含有一个DNA分子,在复制后,染色单体分开前含有两个DNA分子,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取决于4种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A错误;
毎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错误;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对生物界的丰富多彩起决定作用的是DNA的多样性,C正确;
基因在染色体上成对存在,在DNA分子双链的某一位置只存在一个基因,D错误,所以选C。
21.下列关于DNA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形成的
C.洋葱根尖细胞合成DNA的场所肯定是在细胞核
D.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并且游离的磷酸基位于同一端
【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形成的,内侧碱基互补成对,构成双螺旋结构,B正确;
洋葱根尖细胞合成DNA的场所在细胞核和线粒体,C错误;
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游离的磷酸基位于相对的一端,D错误,所以选B。
22.下图为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部分结构示意图,G占全部碱基的2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基因的组成元素是C、H、0、N、P
B.该基因的碱基(C+G)/(A+T)为13:
12
C.DNA分子中G/C碱基对的比例越高,越耐高温
D.由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因而该基因具有多样性
【解析】基因的组成元素只有C、H、0、N、P,A正确;
因G占全部碱基的26%,则C也占26%,A等于T各占24%,该基因的碱基(C+G)/(A+T)=52%/48%=13:
12,B正确;
DNA分子中G/C碱基对的氢键为3个,A/T碱基对的氢键为2个,故G/C比例越高,结构越稳定,就越耐高温,C正确;
该基因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特定的,D错误,所以选D。
23.某一个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中,鸟嘌呤为300个,连续复制n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含鸟嘌呤的脱氧核苷酸9300个,该DNA分子已经复制了几次
A.三次B.四次C.五次D.六次
【解析】复制n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的碱基G=(2n-1)×
300=9300,n=5,即已复制了5次,C正确,所以选C。
24.某人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利用肺炎双球菌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A.该实验是格里菲斯进行的实验
B.该实验证明了S型菌体内的DNA是遗传物质
C.1、2、3组实验是该实验的对照组,培养基上能长出R型菌落的是1
D.第3组与第4组对照说明了S型菌体内有某种物质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
【解析】该实验是艾弗里进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A错误;
该实验证明了S型菌体内的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B错误;
1、2、3组实验是该实验的对照组,培养基上能长出R型菌落的是1和4,C错误;
第3组没有细菌出现,第4组加入了S型死细菌和R型活细菌,则出现了S型活细菌和R型活细菌,两者对照说明了S型菌体内有某种物质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D正确,所以选D。
25.已知某DNA分子中,A与T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5.6%,其中一条链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2.8%和27.1%,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A.54.4%和22.8%B.18.5%和31.6%
C.22.8%和27.3%D.22.8%和31.6%
【解析】A与T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5.6%,则A=T=1/2×
45.6%=22.8%,G=C=(1-45.6%)/2=27.2%,T占一条链碱基数的比例为22.8%×
2=45.6%,C占一条链碱基数的比例为27.2%×
2=54.4%;
其中一条链中T1=22.8%、C1=27.1%,则T2=T-T1=45.6%-22.8%=22.8%,C2=C-C1=54.4%-27.1%=27.3%,所以选C。
二、简答题
26.下面左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体内物质的转变情况,图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④表示相关过程。
图甲表示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中M和N代表两种气体)(注:
不考虑无氧呼吸)。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左图中②④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是___________过程。
(2)①过程中产生的[H]用于③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m1=n1=m4=n4时,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_______点。
(4)图甲中E点以后,图乙中n4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值太低(填字母)。
图甲中A、B、C、D、E任意一点,图乙中都有____________>0(用字母回答)。
【答案】
(1).②
(2).C3的还原(3).C(4).m3(5).m1=n1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及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左图a是H2O,b是CO2,①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③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④是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阶段;
甲图中A表示的是有氧呼吸的强度,因为当光照为0时没有光合作用,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由线粒体产生;
B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此时线粒体还需从外界环境中吸收氧气;
C为光补偿点,此时呼吸作用的强度=光合作用强度;
D时刻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需从外界环境中吸收二氧化碳;
E为光的饱和点。
乙图中m1是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m2是指释放到外界环境的二氧化碳;
m3是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的二氧化碳;
m4是指光合作用利用的二氧化碳;
n1是指呼吸作用利用的氧气;
n2是指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的氧气;
n3是指释放的外界环境中的氧气;
n4是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当只进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