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90289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

《学年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

学年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2017-2018学年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考生注意:

1.本试题共分为四个大题,共10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填入相应位置内。

2.客观题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用黑色的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卷上。

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卷,试卷请妥善保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谓源远流长。

家训最早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

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

周公旦由于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

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曰:

‘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周公训子,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

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用文雅的词来说,就是“庭训”。

“庭训”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

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

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

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

中国的家训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的家训文化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指向:

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

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

前文说到周公训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二是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

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

它作为社会细胞、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社会控制。

这种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道德控制以及习俗控制。

同时,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调整和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将子女培养成人,使家庭得以承继和绵延,还必须要有家庭的内在控制及家庭的自我控制。

这种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各种形式的家训来体现,从而起到对子女、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约束的作用。

三是确立良好的家风。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传统风习,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和世代延传下来的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总和。

家风的形成,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诲的结果,而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

隋朝初年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治家篇》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家风引导和家庭中尊者、长者的表率作用的重要性。

在近现代,江南钱姓家族人才辈出,若星汉灿烂,这和其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子孙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摘自胡申生《中国家训家风中的文化传承》,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语·季氏》中讲述了孔子训诫儿子的事,后人归纳出了“庭训”“趋庭”“鲤对”“庭对”等词语,这些词语后来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

B.中国的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家训最早是古代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是以口头表达的形式来体现的,“周公训子”就是这种文化最早最可信的一段记载。

C.中国的家训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差不多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D.家训的体现形式在不断更替,从口头训诫发展到通过书信、训词、遗书等传递的形式,再后来又演变为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等准则性条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列举中国家训文化的三方面指向,论证了中国家训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

B.文章从中国家训的源头谈起,论述了中国家训的丰富形式和中国家训的内容指向,重点论述了后一个方面。

C.文章采用的是“总一分一总”式的论证结构,论述了中国家训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D.周公戒伯禽的训词,是论证“家训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观点的典型例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社会的细胞,家庭必须接受社会的控制,同时,家庭也必须要有内部的控制,这样家庭就能稳定并得以延续。

B.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中的尊长以身作则,同时又教育其他成员循规守矩,久而久之,良好的家风便逐渐形成并延传下来。

C.江南钱姓家族的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了良好的家风,故而其后代人才辈出,如星汉灿烂。

D.不管是在中国家训文化的萌芽期还是发展期、成熟期,乃至衰败期和蜕变期,确立良好的家风始终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尘埃里的上帝

李代金

威尔逊原本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每个月都能拿到一份不错的薪水,但是一场车祸却夺去他的双腿,从此,他不但失去工作,而且行动变得艰难。

成天无所事事的威尔逊总是闷闷不乐,妻子看在眼里,就建议他在自己家旁边开一家超市。

威尔逊想了想,同意了。

超市开起来了,没想到生意非常不错,附近的人都到他的超市购物。

一整天,超市人来人往,大家还跟威尔逊聊聊天,威尔逊的脸上成天都堆满了笑容。

威尔逊的生意做得风风火火,一家人过得开开心心,可是邻居蒂芬妮的丈夫却因为车祸去世了。

因为责任在蒂芬妮的丈夫,蒂芬妮为此需要支付对方一大笔赔偿金,为此她家顿时陷入了困境。

威尔逊决定出手帮他们。

他清楚,自己现在之所以过得开心,是因为大家照顾他的生意。

然而妻子说:

“我们要帮她,但这不能明帮,只能暗帮。

”威尔逊想了想,便有了主意。

威尔逊取出一笔钱,用一个袋子装好,然后交给了马克。

马克带着这笔钱,去了蒂芬妮家,并悄悄地藏在了一个角落里,然后,他跟蒂芬妮家的比尔和大卫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不一会儿,马克就叫了起来:

“哇,这里有好多钱!

”马克的叫声引来了比尔和大卫,他们见到那袋钱,不由得吃了一惊:

“这是我家的,这是我家的!

”马克把钱交给他们,他们赶紧去把钱交给了蒂芬妮。

蒂芬妮拿着钱喜出望外,激动得掉下了泪水。

因为这笔钱,蒂芬妮的难题一下就解决了。

威尔逊脸上堆满了笑容:

这样真好,蒂芬妮对钱的来历没有丝毫怀疑,花得心安理得。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蒂芬妮的难题解决没多久,她自己却病倒了,一大笔医药费顿时吓傻了他们全家。

治吧,没钱;不治吧,只能病死。

蒂芬妮不怕死,可是她死了,两个孩子怎么办?

他们还小,难道就要因为她的死而成为孤儿吗?

蒂芬妮为此成天以泪洗面。

见此,威尔逊再一次同妻子商量,他说:

“我们跟蒂芬妮是邻居,我们手上还有不少钱,不如取点来帮帮她!

”妻子点头同意了,她也不忍心蒂芬妮有个三长两短,否则那两个孩子就太可怜了。

当然这次也不能明帮。

于是威尔逊再一次取出一笔钱,再一次装入一个袋子,再一次交给马克,再一次详细地交代一番,让他务必稳妥地把钱交到比尔和大卫手里。

马克点点头,带着这笔钱去了蒂芬妮家,并悄悄地藏在了一个角落里。

当然,马克又找比尔和大卫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当然,没过多久,马克又装着无意的样子,发现了那袋钱,并叫了起来:

“哇,这里有好多钱!

”马克的叫声引来了比尔和大卫,他们看到那袋钱,顿时就笑了起来,跳着说:

“这是我家的钱,这下好了,妈妈有救了!

”他们从马克手里接过钱,欢呼着跑去找蒂芬妮。

蒂芬妮从两个孩子手里接过钱,一问,得知是家里找出来的,愣了愣,不由得喜出望外,连忙带上钱去了医院。

十天后,蒂芬妮出院了,就去找了一份轻松的工作。

后来,她又换了辛苦的工作,努力地挣钱。

威尔逊见此非常高兴,心想这下好了,他们一家可以过上好日子了。

可是,蒂芬妮一家却省吃俭用,原来她把钱都存了起来。

两年后的一天,蒂芬妮走进了威尔逊的超市。

威尔逊以为她要买东西,可是她却将一袋钱放在柜台上,对他说道:

“威尔逊先生,谢谢你们对我们的帮助,我这是来还你们钱,请您收下!

威尔逊吃了一惊,却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说道:

“你这是干什么?

我们什么时候帮过你啊?

”蒂芬妮告诉他,她每次需要钱的时候,马克与她的孩子捉迷藏都找出一袋钱,而那个地方,她查过,她的丈夫根本不会藏钱在那里,不用说,是他们一家在帮她,才想出这样的办法给钱。

威尔逊说:

“不,你弄错了,我们从来没有帮过你什么。

倒是你,帮了我们。

你家周围栽满了花,大家闻到花香,就都喜欢来我的超市购物了!

蒂芬妮心想,也许那真是丈夫藏的钱。

他们帮了我,没理由不承认。

威尔逊说得有道理,卡尔森就曾开过超市,但生意却不好,最终关门了,现在他的生意这么好,真是我家的花帮了忙。

然后,蒂芬妮带上钱,开心地走了。

威尔逊脸上堆满了笑容,对妻子说:

“你看,我不承认,还说她帮了我们,她多开心。

大家总是照顾我们的生意,可他们却从不承认这是对我们的照顾。

上帝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上帝!

(选自2015年第2期《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威尔逊因车祸失去了双腿,就在家旁边开了一间超市,生意十分兴隆,这是因为附近的邻居们都很善良,为了帮助他,都到他那里购物。

B.邻居蒂芬妮的丈夫因车祸去世,为支付赔偿金陷入困境,威尔逊出手帮助她家渡过难关,因为他也遭遇过车祸,相同的境遇使他有“同病相怜”之感。

C.威尔逊为了帮助蒂芬妮,让儿子马克与比尔和大卫在家里玩捉迷藏游戏,并嘱咐他务必稳妥地把钱交到蒂芬妮手里。

D.作者两次写蒂芬妮儿子见到钱大叫“这是我家的”,又写蒂芬妮在威尔逊否认帮忙一事后就拿着钱走了,意在通过对比,突出威尔逊的无私。

5.为什么在邻居碰到困难时,威尔逊的妻子两次都说“不能明帮,只能暗帮”?

(6分)

6.小说最后一段在情节结构上有何作用?

威尔逊说“上帝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上帝”你是怎么理解的?

(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络文学的发展,与中国社会文化消费需求的喷薄以及互联技术的发展几乎同频。

由最初的友自娱自乐,到如今由络小说转化出版图书,改编为影视作品、游戏、动漫及相关产品,进而带火大众娱乐市场,打造出“互联+”的庞大产业。

中国互联络信息中心不久前发布的《中国互联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3.53亿,其中手机络文学用户规模为3.27亿。

经过20年培育,中国络文学市场实现了内容和用户层面的双爆发。

与此同时,随着文IP对影视、游戏等行业的影响力不断加强,络文学已经进入融合发展时代。

络文学的异军突起,根植于文学的多元空间。

作为一种原创文学和大众文学,络文学表达比较自由、题材更加丰富,从其出现之日就吸引了为数众多的读者。

很多人是从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始,感受到络文学的魅力,此后又出现了诸如仙侠、盗墓、探险、玄幻、穿越等多种类型题材,诞生了《悟空传》《鬼吹灯》《甄嬛传》《诛仙》《步步惊心》等一批络爆款小说。

目前,络文学已经实现了多点输出,比如今年的超级剧集《春风十里不如你》《军师联盟》等,已经实现了影视作品和络文学的内容联动,观众在追剧的同时也能阅读原著小说,实现了以文IP为核心的全链路生态。

在大众化、商业化的背景下,读者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

创作者已经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塑造人物和故事走向;读者的阅读趣味能影响到文学站整体的创作风格,甚至络文学整体的创作趋向和类型革新。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与阅读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出现了新倾向,文学领域的拓展、文学观念的改变、创作方式的转换等,呈现出某种两难处境:

一方面,文学创作变得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容易,越来越轻松;另一方面,文学创作变得越来越随意,越来越粗俗,越来越浅薄。

文学创作向文学生产转换,文学接受向文学消费转换,络文学将文学推向一个狂欢的时代,文学的经典性被日益弱化、淡化了。

在新媒体时代文学阅读的自由化、自主化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否定文学阅读的浅泛化、图像化、游戏化,但是应该强调文学阅读的深阅读、精阅读,倡导阅读中外文学经典名著,倡导对于某些文学作品进行细致、有深度的阅读,让文学名著中的人文内涵、艺术光辉得到光大和传承。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材料三:

激发“络文学”的创新活力

实现“络文学”良性发展,需要建立起更为完善的评价体系,提升整个行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同时营造更为健康向上的互联环境、夯实自身的文化基因。

络文学出现在中国互联世界已有20个年头。

日前,首届中国“络文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吸引人们思考络文学的使命与未来。

而本届大会“络正能量、文学新高峰”的主题,也意图引导络文学正向发展,构建络文学发展生态圈。

作为一种商业模式,“络文学”的成功有赖于中国社会文化消费需求的水涨船高,以及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

尤其是近年来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拆除了横亘在写作者与读者之间无形的墙,扩大了供需两端的需求与空间。

2003年,起点中文率先创建了读者按章付费的商业模式,此后,打赏、月票等付费模式逐渐完善,并为各大文学站所借鉴,从而使络文学的读者也参与到作品创作过程中。

如今,络文学已经探索出成熟的商业模式,写手变现获利的途径愈发丰富,部分“大神”的年收入已远超传统文学作者;各个环节被重塑,分工明确,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条。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开拓“络文学”更为广阔的前景,依然任重道远。

目前很多络文学作品套路化严重,创作数量虽多但精品太少,抄袭、借鉴现象泛滥,侵权成本过低。

部分写手为了流量而打擦边球,低俗、色情等现象,亦有损络文学的形象。

而且,如今络文学整体热衷于架空、玄幻、穿越等幻想类型,缺乏对现实的观照,脱离现实社会基础,显得根基不稳,读起来虽然很过瘾,社会价值却很有限。

因此,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认识到,实现“络文学”良性发展,当务之急要建立起更为完善的评价体系,提升整个行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同时营造更为健康向上的互联环境、夯实自身的文化基因。

近年来,一大批中国络小说走出国门,贏得了世界各地的拥趸,仅英文翻译站Wuxiaworld就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读者跟读,点击量超过5亿。

这一巨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是当代中国文化创造力的一个侧影,同时也启示我们,面对“络文学”的无限可能,我们更应树立文化自信,释放出更多文化创造力,让络文学拥有我们时代的使命感,多出精品,为文化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络文学因表达比较自由,题材更加丰富,从其出现之日就吸引了为数众多的读者。

B.络文学已进入融合发展时代,实现了以文PP为核心的全链路生态。

C.络文学的作者为了提高流量,创作粗俗、浅薄,套路化严重,大大损害了络文学的形象。

D.近年来,一大批中国络小说走出国门,我们应树立文化自信,让络文学拥有我们时代的使命感。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络文学是一种原创文学和大众文学,它伴随着互联的产生而产生,并受到社会文化消费需求的影响。

B.我国络文学由于写作门槛低、无制约、速度快,许多作品文学价值不高,文学的经典性被日益弱化、淡化了。

C.随着络文学的大众化和商业化,创作者已经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人物和故事走向。

D.新媒体文学创作应表现得更认真、高雅、深刻,有助于产生经典的文学作品。

E.络文学的发表是“零门]槛”的,任何络作者都可以成为职业或半职业化写作者。

9.根据上述材料,对于我国络文学的未来发展,你有何建议?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与友人论师书

钱大昕

日者,足下枉过仆,仆以事他出,未得见。

顷遇某舍人云,足下欲以仆为师,仆弗敢闻也。

师道之废久矣,古之所谓师者,曰经师,曰人师;今之所谓师者,曰童子之师,曰乡、会试之师,曰投拜之师。

人生五六岁,始能识字。

稍长则习业之文,父兄皆延师教之。

父兄曰:

“汝师之。

”吾从而师之。

非必道德之可师也,巫医百工之人皆有师。

童子之师,犹巫医百工之师,称之曰师可也。

乡、会试主司同考之于士子,朝廷未尝许其为师,而相沿师之者,三百余年。

然甲令①又有外官、官小者回避之例,则固明予以师之称矣。

汉人于主有为之制服者,而门生之名,唐宋以来有之。

语其辈行,则先达也;语其交谊,则知己也。

因其一日之知,而奉之以先生长者之号,称之曰师,亦可也。

今之最无谓者,其投拜之师乎!

外雅而内俗,名公而实私。

师之所求于弟子者,利也,传道解惑,无有也,束修之问,朝至而夕忘之矣;弟子之所藉于师者,势也,质疑问难无有也,今日得志,而明日背其师矣。

是故一命以上,皆可抗颜而为师,而横目二足贩脂卖浆之子,皆引而为弟子。

士习由此而偷,官方由此而隳,师道由此而坏。

孟子曰: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古之好为师也以名,今之好为师也以利。

好名之心,仆少时不免,迄今方以为戒,而惟利是视,则仆弗敢出也。

足下于仆,非有一日之好,而遽欲师之。

仆自量文章道德,不足以为足下师,而势力又不足以引拔足下。

若欲藉仆以纳交一二巨公,俾少为援手,则仆之硁硁②自守,不干人以私,友朋所共知。

仆固不欲自误,而亦何忍以误足下乎?

如以仆粗通经史,可备刍荛之询,他日以平交往还足矣。

直谅多闻,谓之三益。

不识仆之戆直,得附足下益友之一否?

惟足下裁察。

注:

①甲令:

法令。

②硁硁:

固执。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者,足下枉过仆,仆以事他出。

过:

拜访

B.父兄曰:

“汝师之。

”吾从而师之师:

老师

C.士习由此而偷,官方由此而隳。

隳:

毁坏

D.直谅多闻,谓之三益。

谅:

诚信

1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的“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是旧时汉族的交际用语,下称上或者同辈相称的敬词。

文中的“仆”,旧时是谦辞,译为“我”。

B.“如何四纪为天子”中“纪”是记年代的方式,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即为四十八年。

C.“庠序”,古代地方上的学校,后泛指学校。

商代的学校叫“序”,周代的学校叫“庠”

D.文中“曰乡、会试之师”一句,提到古代科举考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

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

一等进土及第,二等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钱大昕认为现在所称的老师与古代所称的老师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提出自己从师的主张,明确告诫友人如何择师。

B.友人前来拜访钱大昕,希望拜他为师,却没有遇到。

不久,钱大昕从他人那里听说这件事,于是写信表达拒绝之意。

C.在文中的第三段,作者阐述了拒绝做“友人”老师的原因。

原因如下:

①自己的才学品德不足为师;②自己的能力不能引荐友人;③自己性格固执,不愿求人;④不忍心看到友人被世风迷惑。

D.自古以来,都有投师拜师之风,然而不同时代投师者和为师者的动机不尽相同,作者对当时不良的投师之风进行了批判。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外雅而内俗,名公而实私。

师之所求于弟子者,利也,传道解惑,无有也,束修之问,朝至而夕忘之矣。

(5分)

译文:

(2)如以仆粗通经史,可备刍荛之询,他日以平交往还足矣。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东溪

宋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句写诗人行到之地和到此之由,诗人是为了“看水”而“行到”,开篇“闲意”就已暗含其中。

B.诗歌中的第三句与杜甫《漫兴》中有“沙上凫雏傍母眠”意象相同,诗人用笔墨略作勾勒,意象生动,跃然纸上。

C.诗的五、六句写水旁岸边,沙滩经过河水的无数次冲洗,像筛过似的洁净,表现了溪水急速的特点。

D.结以“情虽不厌”,总括了中间四句,并回应了第二句的“发船迟”,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使全篇结构严密。

E.这首诗歌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体现了“造语绮丽而意在言外”的风格。

15.本诗颔联历来为后人所称道,请任选一角度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

“,。

(2)《赤壁赋》中把人生与长江相对照的句子是:

“,。

(3)《过秦论》中,贾谊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包弟一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就不住地点头哈腰,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细想起来,我不禁潸然泪下。

②这个走私团伙人数众多,犯罪头目广有羽翼,但也正是因为这样,警方才掌握了大量线索,各个击破,迅速破案。

③苏轼深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一生经历了多次起起落落,但他面对厄运,始终能够安之若素,并在诗、词、散文、书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④2017年3月26日,林郑月娥女士获得777张有效选票,当选为香港特区第五区行政长官。

电视画面显示,竞选现场沸反盈天,林郑月娥女士的支持者们有序地提手拥抱,庆祝她成为香港第一位女特首。

⑤在百无聊赖中,我随手抓过一本书来,科学也好,文学也好,横竖什么都一样。

⑥4月4日是圣彼得堡地铁爆炸后的第一个哀悼日,在受爆炸波及的地铁站出入口处,前来献花的民众敛声屏气,将康乃馨、洋甘菊、玫瑰、百合等花摆满了整个台阶。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朗诵的行列。

B.刘慈欣在《三体》中近乎完美地把中国五千年历史与宇宙一百五十亿年现实融合在了一起,以他那超越时代的宏伟叙事和深邃构想,把科幻小说这种逻辑严密而感情丰沛的文学样式展示在众多普通人面前。

C.为配合“骏马快递”的业务,威尔斯公司当时发行了一枚专门用于快递的邮票。

邮票发行于1861年初,面值一美元,票面有“骏马快递”的字样和一位邮递骑手驾驭一匹四蹄飞奔的骏马的图案组成。

D.完善食品药品监督机制,应坚持“严”字当头、“实”处发力,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督、最严厉的处罚,不断加大药品安全监管的力度、水平和效率。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曹雪芹对于他笔下的悲剧性的青年女性无论着墨多少,都是一笔不苟地写出了她作为“人”的价值。

,,。

,,。

只有这样来理解才懂得他为什么走上决绝的“却尘缘”的道路。

①贾宝玉看来,大观园里一切有价值的人都毁灭了

②可见,被毁灭的人的价值越高,悲剧的价值也就越高

③这样的世界也就毫无价值了

④鲁迅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⑤《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