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室安全常识最新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5182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验室安全常识最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化验室安全常识最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化验室安全常识最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化验室安全常识最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化验室安全常识最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验室安全常识最新版.docx

《化验室安全常识最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验室安全常识最新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验室安全常识最新版.docx

化验室安全常识最新版

化验室安全常识(最新版)

Safetymanagementisanimportantpartofproductionmanagement.Safetyandproductionareintheimplementationprocess

(安全管理)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Word文档/文字可改

化验室安全常识(最新版)

备注说明:

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与生产在实施过程,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进行共同管理的基础。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作为一个分析化学工作者,必须不断提高安全意识。

掌握丰富的安全知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经常保持警惕,事故就可以避免。

如果预防措施可靠,发生事故处理得当,就可以使损害减低到最小程度。

  一、化验室危险性的种类

  1、火灾爆炸危险性

  化验室发生火灾的危险带有普遍性,这是因为分析化学实验室中经常使用易燃易爆物品。

高压气体钢瓶,低温液化气体,减压系统(真空干燥、蒸馏等),如果处理不当,操作失灵,再遇上高温、明火、撞击、容器破裂或没有遵守安全防止要求,往往酿成火灾爆炸事故,轻则造成人身伤害、仪器设备破损、重则造成多人伤亡、房屋破坏。

  2、有毒气体危险性

  在分析实验中经常要用到煤气,各种有机溶剂,不仅易燃易爆而且有毒。

在有些实验中由于化学反应也生产有毒气体。

如不注意都有引起中毒的可能性。

  3、触电危险性

  分析实验离不开电气设备,不仅常用220V的低电压,而且还要用几千及至上万伏的高电压,分析人员应懂得如何防止触电事故或由于使用非防暴电器产生电火花引起的爆炸事故。

  4、机械伤害危险性

  分析经常用到玻璃器皿,还要割断玻璃管胶塞打孔,用玻璃管连接胶管等操作。

操作者疏忽大意或者思想不集中造成皮肤与手指创伤、割伤也是常有发生。

  5、放射性危险

  从事放射性物质分析及X光衍射分析人员很可能受到放射性物质及X射线的伤害,必须认真防护,避免放射性物质侵入和污染人体。

  二、防火与防暴

  物质起火的三个条件是物质本身的可燃性,氧的供给和燃烧的起始温度。

一切可燃物的温度处于着火点以下时,即使供给氧气也不会燃烧。

因而控制可燃物的温度是防止起火的关键。

  1、实验室常见的易燃易爆物

  

(1)易燃液体:

如苯、甲苯、甲醇、乙醇、石油醚、丙酮等。

  

(2)燃烧爆炸性固体:

钾、钠等轻金属等。

  (3)强氧化剂:

硝酸铵、硝酸钾、高氯酸、过氧化钠、过氧化氢、过氧化二苯基甲酰等。

  (4)压缩及液化气体:

如H2、O2、C2H2、N2、液化石油气等。

  (5)可燃气体:

一些可燃气体与空气和氧气混合,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爆炸。

  2、起火和起爆的预防措施

  根据化验室着火和爆炸的起因,可采取下列方针对策预防措施。

  

(1)预防加热起火

  ①在火焰、电加热器或其他热源附近严禁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②加热用的酒精灯、喷灯、电炉等加热器使用完毕时,应立即关闭。

  ③灼热的物品不能直接放置在实验台上,各种电加热器及其他温度较高的加热器都应放置在石棉板上。

  ④倾注或使用易燃物时,附近不得有明火。

  ⑤蒸发、蒸馏和回流易燃物时,不许用明火直接加热或用明火加热水浴,应根据沸点高低分别用水浴、沙浴或油浴等加热。

  ⑥在蒸发、蒸馏或加热回流易燃液体过程中,分析人员绝不能擅自离开。

  ⑦实验室内不宜存放过多的易燃品。

  ⑧不应用具磨口塞的玻璃瓶贮存爆炸性物质,以免关闭或开启玻璃塞是因摩擦引起爆炸。

必须配用软木塞或橡皮塞,并保持清洁。

  ⑨不慎将易燃物倾倒在实验台或地板上时,必须:

  A、迅速断开附近的电炉、喷灯等加热源;

  B、立即用毛巾、抹布将流出的液体吸干;

  C、室内立即通风换气

  D、身上或手上沾有易燃物时,立即清洗干净,不得靠近火源。

  

(2)预防化学反应起火和起爆

  ①分析人员对于要进行的实验,须了解其反应和所有化学试剂的特性。

对有危险的实验,要准备应有的防护措施及发生事故处理方法。

  ②易燃易爆物的实验操作应在通风橱内进行,操作人员应戴橡皮手套、防护眼镜。

  ③在未了解实验反应之前,试料用量要从最小开始。

  ④及时销毁残存的易燃易爆物。

  (3)预防容器内外压力差引起爆炸

  ①预防减压装置爆炸,减压容器的内外压差不得超过一个大气压。

  ②预防容器内压力增大引起爆炸的措施。

  A、低沸点和易分解的物质可保存在厚壁瓶中,放置在阴凉处。

  B、所有操作应按操作规章进行。

反应太猛烈时,一定要采取适当措施以减缓反应速度。

  C、不能将仪器装错,使加热过程中形成密闭系统。

  D、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的实验一定要小心谨慎,严加管理、严格遵守操作规章,绝对不允许不了解实验的人员进行操作,并严禁一人单独在实验室工作。

  3、实验室灭火

  灭火原则是:

移去或隔绝燃料的来源,隔绝空气(氧)、降低温度。

对不同物质引起的火灾,采取不同的扑救方法。

  

(1)实验室灭火的紧急措施

  ①防止火势蔓延,首先切断电源、熄灭所有加热设备;快速移去附近的可燃物,关闭通风装置、减少空气流通。

  ②立即扑灭火焰、设法隔断空气,是温度下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③火势较大时,可用灭火器扑救。

常用的灭火器有以下4种:

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以扑救电器、油类和酸类火灾,不能扑救钾、钠、镁、铝等物质火灾,应为这些物质会与二氧化碳发生作用;泡沫灭火器,适用于有机溶剂、油类着火。

不宜扑救电器火灾;干粉灭火器。

适用于偶家油类、有机物、遇水燃烧物质的火灾;1211灭火器。

适用于扑救油类、有机溶剂、精密仪器、文物档案等火灾。

  

(2)实验室灭火注意事项

  ①用水灭火注意事项:

能与水发生猛烈作用的物质失火时,不能用水灭火。

如金属钠、电石、浓硫酸、五氧化二磷、过氧化物等。

对于这些小面积范围燃烧可用防火砂覆盖;

  比水轻、不溶于水的易燃与可燃液体,如石油烃类化合物和苯类等芳香族化合物失火燃烧事故,禁止用水扑灭;

  溶于水或稍溶于水的易燃物与可燃液体,如醇类、醚类、酯类、酮类等失火时,如数量不多可用雾状水、化学泡沫、皂化泡沫等;

  不溶于水、比重大于水的易燃与可燃液体如二硫化碳等引起的火灾,可用睡扑救,因为水能浮在液面上将空气隔绝。

禁止使用四氯化碳灭火器。

  ②电气设备及电线着火时,首先用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电源切开后才能用水扑救。

严禁在未切断电源前用水或泡沫灭火器扑救。

  ③回流加热时,如因冷凝效果不好,易燃蒸汽在冷凝器顶端着火,应先切断加热源,再行扑救。

绝对不可用塞子或其他物品堵住冷凝管口。

  ④若敞开的器皿中发生燃烧,应尽快先切断加热源,设法盖住器皿口,隔绝空气,扑灭火焰。

  (3)灭火器的维护

  ①灭火器要定期检测,并按规定更换药液。

使用后应彻底清洗,并更换损坏的零件。

  ②使用前须检查喷嘴是否畅通,如有阻塞,应用铁丝疏通后再使用,以免造成爆炸。

  ③灭火器一定要固定放置在明显的地方,不得任意移动。

  4、高压气瓶的安全使用

  

(1)气体钢瓶使用规则气体钢瓶的安全使用,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①高压钢瓶必须分类保管,远离明火、热源,距离不小于10m。

避免暴晒及强烈震动。

必须与爆炸物品、氧化剂、易燃物、自燃物及腐蚀性物品隔离。

  ②搬运钢瓶应有专用小车、严禁滚、撞、扔、摔。

为了保护开关阀,避免偶然转动,要旋紧钢瓶上的安全帽,移动钢瓶是不能用手执着开关阀。

  ③钢瓶使用的减压器要专用,氧气钢瓶使用的减压器可用在氮气或空气钢瓶上,用于氮气钢瓶的减压器如要用在氧气钢瓶上,必须将油脂充分洗净。

  ④装减压器前要清除开关阀接口处的污垢,安装时螺扣要上紧。

使用是要先打开钢瓶阀,观察减压阀高压端压力表指针动作,待到适当压力后在缓缓开启减压阀,至低压端压力表指针到需要压力时为止。

并用捡漏剂检查是否漏气。

  ⑤钢瓶要直立固定,开启钢瓶时,人必须站于侧面,以免高速气流或阀件射伤人体。

开阀要缓慢。

使用后先关闭岗阀放尽减压器进出口气体,在松开减压器螺杆。

  ⑥钢瓶内气体不能用尽,以防其他气体倒灌。

其剩余残气不应小于9.8×105Pa。

  ⑦钢瓶必须专瓶专用,不得擅自改装,以免性质相抵触的气体相混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爆炸。

  ⑧钢瓶是专用的压力容器,必须定期进行技术检验。

一般气体钢瓶,三年检验一次。

腐蚀性气体钢瓶两年检验一次。

  ⑨气瓶失火,应根据不同气体采取不同的灭火措施。

如水流、二氧化碳、1211等。

  

(2)氧气钢瓶

  氧气是强烈的助燃气体,纯氧在高温下活泼。

温度不变而压力增加时,氧气可与油类强烈反应而引起爆炸。

因此氧气钢瓶严禁同油脂接触。

氧气钢瓶中绝对不能混入其他可燃气体。

  (3)氢气钢瓶

  氢气单独存在时比较稳定,但它易与其他气体混合。

氢气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是:

爆炸下限为4.1%,爆炸上限为74.2%。

要经常检查氢气导管是否漏气。

氢气钢瓶不得与氧、压缩空气等助燃气体混合贮存,也不能与剧毒气体及其他化学危险品混合贮存。

  (4)乙炔钢瓶

  乙炔钢瓶内填充有颗粒状的活性炭、石棉或硅藻土等多孔性物质,再摻入丙酮,使通入的乙炔溶解于丙酮中,15℃时压力达1.5×106Pa。

所以乙炔钢瓶不得卧放,用气速度也不能过快,以防带出丙酮。

乙炔为高度不饱和易燃气体,含有乙炔7%~13%的乙炔空气混合气体和含有乙炔30%左右乙炔-氧气混合气体最易爆炸。

乙炔和铜、银、汞等金属及其盐类长期接触,会形成乙炔铜、乙炔银等易燃物质。

因此,乙炔用的器材不能使用含银或含铜量70%以上的合金。

乙炔和氯、次氯酸盐等化合会发生爆炸燃烧。

充装后的乙炔铜瓶要静止24h后使用。

钢瓶内乙炔压力降至2.9×105~4.9×105Pa时停止使用。

一旦燃烧发生火灾、严禁用水或泡沫灭火器,要使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干砂扑灭。

  三、防止烧伤、割伤、腐蚀和烫伤

  实验室中的烧伤,主要是由于接触到高温物质和腐蚀性化学物质以及由火焰、爆炸、电及放射性物质所引起的烧伤。

  1.化学烧伤

  化学烧伤是由于操作者的皮肤触及腐蚀性化学试剂所致。

这些试剂包括:

强酸性、特别是氢氟酸及其盐。

强碱类、如碱金属的氢化物、浓氨水、氢氧化物等。

氧化剂、如浓的过氧化氢、过硫酸盐等。

某些单质、如溴、钾、钠等。

  化学烧伤的预防措施:

取用危险药品及强酸、强碱和氨水时,必须带橡皮手套和防护眼镜;酸类滴到身上,不管是在哪一部分,都应立即用水冲洗;稀释硫酸时必须在烧杯等内耐热容器中进行。

在不断搅拌下把浓酸加入水中,绝不能把水加入浓硫酸中,在溶解NaOH、KOH等能产生大量热的物质时,也必须在耐热容器中进行。

如需将浓硫酸碱液中和,则必须先稀释后中和。

  2.烫伤和烧伤

  烫伤是操作者身体直接触及火焰及高温、过冷物品(低温引起的冻伤,其性质与烫伤类似)所造成。

  3.割伤的防护与处理

  

(1)安装能发生破裂的玻璃仪器时,要用布片包裹。

  

(2)往玻璃管上套橡皮管时,最好用水或甘油浸湿橡皮管的内口,一手带线手套慢慢转动玻璃管。

不能用力过猛。

  (3)容器内装有0.5L以上溶液时,应托扶瓶底移取。

  四、常见化学毒物及中毒预防和急救

  实验室中引起的中毒现象有两种情况。

一是急性中毒。

二十慢性中毒,如经常接触某些有毒物质的蒸气。

  1.有毒气体

  ①CO(一氧化碳)

  CO是无色无臭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967,毒性大。

  CO进入血液后,与血色素的结合力比O2大200~300倍,因而很快形成碳氧血色素,是血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