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地域环境特点整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5148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地域环境特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吉林省地域环境特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吉林省地域环境特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吉林省地域环境特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吉林省地域环境特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地域环境特点整理.docx

《吉林省地域环境特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地域环境特点整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地域环境特点整理.docx

吉林省地域环境特点整理

1.1.吉林省地域环境

1.1.1.吉林省

1.1.1.1.地形地貌

吉林省地貌形态差异明显。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

以中部大黑山为界,可分为东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两大地貌区。

东部山地分为长白山中山低山区和低山丘陵区,中西部平原分为中部台地平原区和西部草甸、湖泊、湿地、沙地区。

地貌类型种类主要由火山地貌、侵蚀剥蚀地貌、冲洪积地貌和冲积平原地貌构成。

吉林省主要山脉有大黑山、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老岭、牡丹岭等。

主要平原以松辽分水岭为界,以北为松嫩平原,以南为辽河平原。

1.1.1.2.气候

吉林省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

从东南向西北由湿润气候过渡到半湿润气候再到半干旱气候。

吉林省气温、降水、温度、风以及气象灾害等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地域差异。

冬季平均气温在-11℃以下。

夏季平原平均气温在23℃以上。

吉林省气温年较差在35~42℃,日较差一般为10~14℃。

1.1.1.3.水文

吉林省河流众多,主要为五大水系。

东部延边州主要为图们江水系,包括布尔哈通河、嘎呀河、海兰江和珲春河等;东南部鸭绿江水系,浑江流经白山和通化;西南部四平辽源一带为辽河水系,主要为东辽河和西辽河;延边州汪清和敦化一小部分是绥芬河水系;其余均为松花江水系,支流有辉发河、伊通河、牡丹江,拉林河、饮马河、洮儿河、嫩江等。

吉林省主要的湖泊有:

长白山天池、松花湖、雁鸣湖、查干湖和月亮泡。

1.1.1.4.

民族

吉林省是多民族省份,有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和锡伯族等55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96%。

其中,以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为主。

满族、蒙古族、回族和锡伯族为世居民族。

吉林省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延边、吉林、通化、白山等市州,蒙古族和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西部的白城市和松原市,满族、回族以长春、吉林、通化、四平、辽源市居多。

吉林省有4个民族自治地方,即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伊通满族自治县。

1.1.1.5.自然灾害

吉林省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有气象灾害、洪涝灾害、地震、干旱灾害、地质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和深林火灾等,其中较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以下几种。

1气象灾害

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冬季漫长而寒冷。

全省年平均气温3℃~5℃,气温受地形影响,由西、西北向东、东南气温逐渐降低。

因此、吉林省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大雾、大雪、大风沙尘、寒潮、低温冷害、雷击、高温、龙卷风等

2洪涝灾害

在每年夏季主汛期,吉林省局部地区暴雨和冰雹天气室友发生,降雨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南部,冬捕、西部降雨较少、由于吉林省河流众多,大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数不胜数,河堤决口、水库受损情况也屡见不鲜,造成大面积农作物受损、牲畜死亡,损坏铁路、公路、输电线路,造成大量直接经济损失。

3、干旱灾害

春季和秋季是吉林省旱情多发季节,中西部干旱易发区干旱持续时间长、连续多日无雨,使旱情持续加重,部分中小河流发生断流,中小型水库干涸、几万机电井出水不足或无水可抽,造成许多城市不同程度发生饮水困难。

4、地质灾害

吉林省东部山区属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地质条件复杂,是吉林省地质灾害多发地区,每年都有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发生,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建经济建设造成重大损失。

1.1.2.长春市

1.1.2.1.地形地貌

长春地势较为平坦,为东部山区与西部松辽平原过渡地带。

以富峰镇-上河湾一线为界,东南部属丘陵-低山区,海拔高程多为200-400m,最高山峰为双阳区东南部的老道洞山。

西北部为冲洪积台地,属高平原波状起伏地形;至农安-德惠-榆树一线进入松嫩平原,地形坡度多在5°以下。

1.1.2.2.气候条件

长春的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类型。

东部和南部虽距海洋不远,但由于长白山地的阻挡,削弱了夏季风的作用;西部和北部为地势平坦的松辽平原,西伯利亚极地大陆气团畅通无阻,故气候总的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暖短促,秋季晴朗温差大,冬季严寒漫长。

年平均气温4.6℃。

年降水量600-700毫米,全年无霜期为140-150天,全年冰冻期为5个月。

1.1.2.3.水文特征

长春的地表水属松花江水系,松花江、饮马河、伊通河的中下游,还有沐石河、双阳河、雾开河、新开河及卡岔河等流经境内,有波罗泡子、敖宝吐泡子、元宝泡子等主要泡子湖泊7处;市区的地表水,较大的河流为松花江的支流,也是饮马河的支流——伊通河及其支流——新开河等。

1.1.2.4.民族

长春市有50个少数民族成份,占全市总人口的4.2%。

有满族、回族、朝鲜族、蒙古族、锡伯族5个世居民族。

有4个民族乡:

双阳区双营子回族乡、九台区胡家回族乡、九台区莽卡满族乡、榆树市延和朝鲜族乡。

43个少数民族聚居村。

市级少数民族社团6个;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7家;市级朝鲜族群众艺术馆1所;乡级少数民族文化站4所。

民族中小学13所;民族医院1所,民族乡医院4所,少数民族聚居村合作医疗点43个。

1.1.2.5.自然灾害

长春市地势较为平坦,为东部山区与西部松辽平原过渡地带。

春季伴有大风天气,夏季容易产生洪涝灾害。

1.1.3.吉林市

1.1.3.1.地貌

吉林市位于长白山区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自然环境优越,地貌类型复杂,有“远迎长白,近绕松花”之势。

由于不同时期的大地构造运动,以及江河的侵蚀、剥蚀和堆积形成的流水地貌,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形成中山山区—低山丘陵区—峡谷湖泊区—河谷平原区四大地貌景观。

中心城市四面环山,三面环水,松花江呈倒“S”形穿城而过,整个城市由江而来,沿江而走,依江而展,为江而美,具有山水园林城市特有的魅力。

中山山区,在位于吉林地区中、东部和东南部。

南有长白山地龙岗山脉,东南有龙岗山脉的余脉富尔岭。

东北部有呼兰岭。

松花湖有老爷岭,湖西有摩天岭、南楼山、肇大鸡山,皆为中山山群。

中山山区中有1000米以上高峰110座。

中山山区是全市主要林区和特产区域。

低山丘陵区、分布在蛟河、桦甸盆地和舒兰、永吉县的中部。

山岭海拔300~400米,少数山峰高达600~700米。

峡谷湖泊区,从丰满大坝到白山水库上游金银别,沿湖、沿江区域,是丰满、红石、白山三大梯级电站兴建后形成的人为地貌区域。

河谷平原区,分布在松花江中游、永吉县北部、舒兰市中部及松花江支流的局部地段,是全市重要的农业经济区。

1.1.3.2.水文

吉林市境内水系发达,由松花江、拉林河、牡丹江3个水系的部分河段和支流组成。

10公里长以上河流277条,20公里以上的73条。

松花江水系在吉林市境内流域面积为2233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4%,拉林河占15%,牡丹江支流威虎河仅占1%。

还有小流域沟溪1327个,多分布在丘陵山区及盆谷地。

1.1.3.3.气候

吉林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受地形影响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年平均气温3.9℃,一月平均气温最低,一般在零下18℃~20℃;七月平均气温最高,一般在21℃~23℃。

全年平均降水量650~750毫米。

1.1.3.4.民族

吉林市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满族人口居全市少数民族之首。

明代女真扈伦四部包括叶赫、哈达、辉发、乌拉,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为明代女真扈伦部的“乌拉国”所在地,被誉为“中国满族第一镇”;2008年,该镇以绝对的优势荣获了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桂冠。

1.1.3.5.自然灾害

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中部,东北腹地长白山脉。

春季伴有大风天气,夏季容易产生洪涝灾害部分地区伴有山体滑坡。

1.1.4.延吉市

1.1.4.1.地形地貌

延吉市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开阔,中间平坦,呈马蹄状盆地。

平均海拔高度150米。

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为丘陵状起伏。

境内河流皆图们江支流,主要有布尔哈通河、烟集河和海兰江。

1.1.4.2.气候特点

延吉呈大陆性气候。

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少雨,冬季漫长寒冷,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5.5℃,全年无霜期160天,结冰日164天。

1.1.4.3.水文

延吉市境内河流皆为图们江支流,主要有布尔哈通河、海兰江、朝阳河和烟集河。

1.1.4.4.民族

延边有朝、汉、满、回等20多个民族。

朝鲜族人口,占37.7%,汉族占59.29%,其他少数民族包括满族和回族等占3.01%。

1.1.4.5.自然灾害

延吉市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脉北麓。

春季伴有大风天气,夏季容易产生洪涝灾害部分地区伴有山体滑坡。

1.1.5.四平市

1.1.5.1.地形地貌

四平市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郊区为低山丘陵地带。

西北部郊区波状平原地带。

城区被北、东、南丘陵环绕,形成箕形盆地,“簸箕口”朝西。

城区地势有两个倾斜带:

一为从东向西倾斜,以道东一马路为界向西渐低。

另一倾斜走向是北南倾斜,道东一马路至八马路之间均北高南低,从北山南麓至中央东路轻度倾斜,中央东路以南倾斜度较大,南四纬路与北山下地势比较,。

平原、山地、丘陵是四平市区地貌形态的主体,其次是面积较小的台地、砂滩。

1.1.5.2.气候

四平市属于中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主要特点是大陆性明显,四季虽然分明,时段却不均匀,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漫长寒冷,降水稀少。

四平市区月平均气温最低值出现在隆冬季节的1月份,为零下14.8℃。

7月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3.6℃。

四平多大风,历年一般在30天至60天之间。

1.1.5.3.水文

四平市区境内无大河,仅有6条小河,属辽河水系,招苏太河流域。

各条河流的共同点,流程短,流量小,河道窄,水位浅,旱季近于干涸。

但因其上游或全河处于低山丘陵区。

市区的地表径流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6-9月降水较多,径流量随之增大,约占年径流总量的80%左右。

1.1.5.4.民族

四平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36个民族,汉族人口约占91.6%。

在35个少数民族中,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人口较多。

全市有1个民族自治县、即伊通满族自治县;有4个民族乡镇,即铁东区叶赫满族镇、公主岭市二十家子满族乡、公主岭市放马沟满族乡、双辽市那木斯蒙古族乡

1.1.5.5.自然灾害

四平市位于东北中部、吉林省的西南部、东辽河下游,辽宁省与吉林省的交界处,地处吉东低山丘陵与辽河平原过渡地带。

春季伴有大风天气,夏季容易产生洪涝灾害。

1.1.6.通化市

1.1.6.1.地形地貌

通化市三分之二以上面积为山区,属长白山系。

南部是鸭绿江与浑江之间的老岭山区,中部是浑江与辉发河之间的龙岗山脉,北部为低山丘陵区,是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地带。

地势由南向北沉降,形成南高北低的地势地貌。

1.1.6.2.气候

通化市属中温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5.5℃,一月份平均气温最低,常年平均在零下14℃左右;七月份平均气温最高,在22℃左右。

通化的多年平均降水量有87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三个月的降水量占年总降水量的60%以上。

1.1.6.3.水文

通化市境内有河流千余条,分归鸭绿江、松花江水系。

最大河流有鸭绿江、浑江、辉发河。

中朝界河鸭绿江流经通化市至辽宁省丹东市入黄海。

浑江流经白山、通化、桓仁、集安汇入鸭绿江。

辉发河系属松花江水系主要支流,沿龙岗山脉东北流向,经柳河、梅河口、辉南、桦甸入第二松花江。

1.1.6.4.民族

通化市有汉族、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等二十四个民族。

1.1.6.5.自然灾害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南部,通化市三分之二以上面积为山区,属长白山系。

春季伴有大风天气,夏季容易产生洪涝灾害,部分地区伴有山体落石。

1.1.7.松原市

1.1.7.1.位置境域

松原市处位于吉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