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八大专题复习提纲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51440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8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八大专题复习提纲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八大专题复习提纲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八大专题复习提纲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八大专题复习提纲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八大专题复习提纲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八大专题复习提纲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八大专题复习提纲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八大专题复习提纲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八大专题复习提纲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②维护封建统治

2.目的:

(直接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根本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基础,巩固封建统治。

3.表现:

书P22-P23

4.评价:

积极:

把目的里的动词后加个“了”字,就是评价。

(保护了….维护了….巩固了….)

消极: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经济结构过于单一。

(二)海禁政策

1.时间:

明清时期。

2.经济基础: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免遭威胁。

4.后果:

阻碍中国向近代发展,使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

(三)资本主义萌芽

①本质:

雇佣关系

②标志:

材料里有“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佣”“募”等字眼,结合是不是明清时期可以判断为资本主义萌芽

③特点:

地区性、不平衡性、缓慢性→为什么发展缓慢?

(资金、劳动力、技术、市场、政策……自己对应起来)

纵向梳理古代中国经济

课时时间

一农业

二手工业

三商业

四经济政策

原始社会

①黄河流域-粟,长江流域-水稻,神农氏-耒耜

②刀耕火种

①麻、葛、人工育蚕丝织技术、陶纺轮、骨针骨梭

②小件铜器

③原始陶器(黑白彩)

早期商业交换

商周时期

①井田制

①指导蚕桑官员

②“妇功”③成熟的青铜器

①商业初步发展

②周,骨贝铜贝

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

①铁犁牛耕、都江堰,郑国渠,芍陂②土地私有制确立

铁器出现、炼钢淬火工艺

①富足的巨商和繁荣商业中心

②“市井”商业区

重农抑商

灵渠

商业明码标价、全面、严密、

 

牛耕普及;

(东汉)一牛挽犁;

王景理黄河

“丝国”“丝绸之路”

(东汉)水排、成熟青瓷

“市”专门的管理机构;

以“市”为标志全国性商业中心形成

盐铁官营;

商业收重税

南北朝

均田制

灌钢法

草市

曲辕犁;

前期为均田制

私营纺织兴起;

官营纺织规模大;

南青北白;

唐三彩

夜市;

辅助性经营场所;

俞大娘航船;

“扬一益二”

市的设立废置听命于官府

“不抑兼并”

棉花种植推广到闽粤;

歌、汝窑

交子;

市突破时空限制;

草市有了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

海外贸易发达

明清

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雇佣关系)粉彩瓷器【清】

商帮、会馆

“海禁政策”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前提-自然经济解体

原因

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②国内市场扩大

表现

①(标志)家庭棉纺织业衰落②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材料里出现,农产品成批种植,销售出口,依据市场需求种植体现②)③买办买办化商人出现④洋行出现

意义

为资本主义提供了市场、劳动力、原料等条件

(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阶段

影响/备注

产生时期(19C60S-19C70S)

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②洋务运动诱导

③外商企业刺激

贻来牟机器磨房、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

①促进了工业化

②培养了新的阶级力量(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初步发展(1895-1911)

①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②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③爱国人士推动

张謇-大生纱厂

荣氏兄弟-保兴面粉厂

①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成长②促进了经济近代化③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播④给中国社会带来新气息

短暂春天

(1912-1919)

①辛亥革命扫清了封建阻碍②南京临时政府推动③民众爱国运动④欧洲列强放松侵略

“双半”性质

①分布:

沿海沿江

②速度:

迅速

③体系:

轻多重少,比例失衡

④地位:

力量小,自然经济仍为主导⑤时间:

短暂

较快发展

(1927-1937)

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②币制改革[1935]③民众爱国运动

官僚资本登上历史舞台

此时期也可说成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日益萎缩

(1937-1945)

日本全面侵华;

国民党在国统区掠夺

民族工业大量内迁

陷入绝境(1945-1949)

①恶性通货膨胀政策②官僚资本压迫③苛捐杂税④战争破坏⑤美国经济侵略

(三)民族资本主义特点

外部:

①主要产生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②受双重压迫,夹缝中求生存

内部:

③两面性:

既斗争又妥协④“先天不足(投资少、规模小),后天畸形(无完整工业体系,分布不合理)”

(四)民族资产阶级为什么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民族工业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有一定依赖关系,这种妥协性依赖性决定了其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过渡时期

(1949-1956)

恢复时期

(1949-1952)

内部资料P110(了解即可,不用多看)

改造时期

(1953-1956)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

内容:

一化三改【P110】

(工业化是首位)

实质: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并举的路线,是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的路线。

“一五”计划

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初步基础;

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

农业-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

工商业-公私合营

评价:

积极(三个标志)

①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②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③标志着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消极:

后期工作过急躁过粗糙

十年建设时期

(1956-1966)

中共八大

(1956.9)

矛盾+任务(书P48)

大跃进运动

(1958)

原因:

左倾错误(最主要);

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国内外形势变化

表现:

夸张的宣传

启示:

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农村进行

特征:

一大[规模]二公[公有化]

生产关系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十年“文革”

(1966-1976)

1971周恩来

恢复各种规章制度;

重申按劳分配

1975邓小平

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对交通运输、国防科技、钢铁工业进行改革。

改革开放初期

(1978-1992)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做出改革开放决策。

详情见必修一专题四或者内部资料P114

对内改革

农村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形势面貌

城市

时间:

1984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措施:

承包经营责任制,厂长(经理)负责制

对外开放

1980四个特区→1984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85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开放浦东(进一步开放标志)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92年以后)

十四大(1992)

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

把原则具体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十五大(1997)

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关系

专题四近现代社会习俗的变迁

第一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传统:

(男)长袍马褂。

近代:

(男)西装、中山装(注意各个部位政治理念)

(女)改良旗袍

现代:

20C50S-60S中中山装、列宁装、连衣裙(布拉吉)20C60S中-70S末蓝绿黑白,军装,干部服改革开放后:

穿得好,时尚,个性过渡

中:

四大菜系西:

时间、特点、影响(书P64,别偷懒,自己看书)

北方-四合院,南方-吊脚楼

鸦片战争后,西式住房出现,

▲20C30S前后,京津地区出现完全欧化新式住宅;

住房名称变化,和西式家具出现

社会习俗

影响因素:

社会变革(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①婚俗:

反对包办婚姻、婚姻自主。

②丧礼:

简化、西式丧礼、殡仪馆,公墓③其他:

剪辩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握手、旧道德礼教得到批判,女子步入社会。

第二课交通通讯工具进步

交通工具

传统

轿子、马车、帆船

近代

人力:

自行车、人力车

机械牵引:

(地面)第一艘轮船-1865年、第一个航运企业-1872、第一个有轨电车-1906,天津、首次公共汽车运行-1924,上海、首条地铁-1969,北京

第一条商业化运行磁悬浮列车-2003,上海

(空中)▲民航事业起始于20C20S(易出选择题判断),30S形成覆盖半个中国航空网

邮电

邮局:

1866-海关试办、1896-“大清邮政局”、辛亥革命后-中华邮政

电报:

第一个有线电报-1877,台湾、第一个无线电报-1906、无线电国际业务-1932

电话:

1882传入中国、2003电话用户世界第一

第三课大众传播媒介更新

大众报业

1873《昭文新报》国人办报先例、政务报、通俗性报刊

广播影视

广播

书P734个第一

电影

1896,上海徐园又一村首次放映电影;

1905第一部自制影片《定军山》

电视

1958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1978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互联网

1993第一条互联网干线开通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阶段】

(注意时间和阶段特征)

时间

对应课时

历史事件

阶段特征

15C末~16C初

5-1

新航路的开辟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手工工场阶段

16C初~19C初

5-2

早期殖民掠夺

世界市场拓展;

殖民扩张,海外掠夺

19C中后期

5-3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自由主义;

大机器生产↔大工厂制度

19C末20C初

5-4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垄断资本主义

5-1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新航路的开辟】

①经济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②社会根源:

欧洲人对黄金和香料需求。

③直接原因:

传统商路受阻。

④技术条件:

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

⑤精神动力:

思想根源(文艺复兴强调挑战,冒险,追求现实幸福)和宗教根源(传教热情)⑥西葡王室支持

2.影响:

①“商业革命”“价格革命”→西欧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商业革命:

商品种类增多、商贸范围扩大、贸易中心转移|价格革命:

金银增多→货币贬值、社会分化)

②世界开始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

③西方国家开始对外殖民扩张,东方从属于西方

④冲击了封建神权理论

5-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一)殖民主体与殖民活动

国家

主要活动时间

活动及特点

西班牙、葡萄牙

15C、16C

重点在美洲

荷兰

17C

海上马车夫;

造船业、对外贸易发达;

忽视本国工业发展。

英国

17C-18C

以北美为主、注重发展海军

重商主义

殖民争霸过程

西、葡

荷兰法国英国

1588西班牙无敌舰队英荷三次英荷英法七年战争英国18世纪

被英打败战争建立起“日不落帝国”

(二)殖民掠夺评价(主体评价法)

①对殖民国家:

掠夺资本、原料。

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进一步对外扩张。

②对殖民地:

[破坏性(主要是破坏)]:

原料、资金、劳动力被掠夺,日益贫困落后。

[建设性(客观上)]:

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③对世界市场:

推进了世界市场形成,促进了世界一体化。

5-3“蒸汽”的力量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时间

18C60S~19C40S

2.原因

前提: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确立

条件:

①资本:

海外贸易、殖民掠夺②劳动力:

圈地运动③技术:

手工工场经验积累④市场:

圈地运动→国内市场、“日不落帝国”→国外市场

3.成就

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

瓦特-改良蒸汽机;

富尔顿-汽船;

史蒂芬孙-蒸汽机车

4.影响:

经济:

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世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

②促进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

(手工工场→资本主义大工厂)

政治:

①促进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扩展,资产阶级代议制普遍流行。

②社会分化成两大对立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工人运动蓬勃展开。

思想文化:

①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了人口素质。

②共产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

社会影响:

①促进了城市化进程,诞生了许多新兴的工业城市。

(英国曼彻斯特、利物浦,或者材料里有城市人口增多,城市数量增加之类的表述即为此意。

②促进了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从事第一产业人口数量下降,二、三产业人口增多。

全球影响:

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条件

①物质条件:

各国实力增强,各国生产的互补性使得交往更加频繁。

②技术条件: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技术传播和工业文明的扩展。

③市场条件: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为其提供了原料、劳动力、国际市场。

2.表现

①市场—“看不见的手”成为经济发展的工具。

②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逐渐取消关税保护,实行最惠国待遇。

③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5-4走向整体的世界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开始标志:

1866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全球范围普遍确立

资本:

“一工”积累。

劳动力:

“一工”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技术:

科技的突破市场:

“一工”促进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西门子-发电机、爱迪生-电灯、卡尔本茨-内燃机车、贝尔-电话☏

4.特点

①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②快(速度)、广(范围)、大(规模)③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④重工业为主⑤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5.影响

①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

②诞生了一系列新工业部门。

③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垄断组织出现

①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地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②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海外市场,矛盾加剧。

①进一步促进了教育普及,科学技术发展。

②人们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增强。

社会:

①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②环境污染问题。

③社会运动蓬勃展开(女权运动、维护工人权利、关注贫困,下层人民)

全球: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手段:

国际贸易、殖民主义。

2.表现:

①人口流动融合,动植物物种广泛交流。

②国际分工向广度、深度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

③全球性文化交流扩大。

③评价:

书P105

【补充】

1.高中常见的史观

全球史观

以全球演进,整个人类历史作为研究主体的观点。

(材料里有全球、地球村、全人类、全世界、世界之类的关键词,或者多次出现这些词可判断为全球史观)

文明史观

以人类向文明演进,开化作为研究主体的观点。

(材料里有文明、开化、愚昧无知向启蒙等关键词)

近代化史观

经济上:

工业化,城市化、政治:

法制化、民主化

思想文化:

科学自由平等博爱。

文明化(一般会一起出现,或者有近代化之类的词汇出现)

社会史观

关注贫困、下层人民、人类居住环境、生活保障之类词汇

生态史观

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可持续发展

2.三种生产组织形式比较

组织形式

比较项

工场制度

工厂制度

垄断组织

时期

16C中叶~18C中叶

工业革命之后

生产方式

手工劳动

机器大生产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规模

规模较小

规模大,集中

规模巨大强强联合

影响

资本主义生产最初形式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容

①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资产阶级代议制普遍确立。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③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

6-1“自由放任”的美国

经济大危机

1929~1933

特点

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力强

①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

②直接原因:

社会贫富悬殊,生产和销售存在矛盾。

③其他原因:

投机过热、过度信贷造成虚假繁荣,自由放任加剧了矛盾。

①极大地破坏了生产力,浪费了社会资源。

②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生活陷入困境。

③资本主义经济秩序被破坏。

①资本主义政治制度遭遇严重挑战,处于防御地位。

②社会矛盾加剧,农民运动,工人罢工此起彼伏。

③一些国家开始走上法西斯道路摆脱危机。

④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矛盾加剧。

①自由主义思想逐渐被凯恩斯主义所取代。

②现实主义艺术进一步发展,影视娱乐有了新的突破

6-2罗斯福新政

措施

①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紧急银行法》

②恢复工农业生产-《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

③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联邦紧急救济法》

④保护劳工权利-《全国劳动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

⑤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法》

最大特点:

国家干预经济(也是本质)

阶段:

应急与长期相结合目的:

经济复兴与关注民生相结合

手段:

立法与行政相结合理念:

维护自由制度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①直接影响:

减轻了危机破坏,促进了生产发展。

②间接影响:

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扩展,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③深远影响: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6-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战后美国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项目

阶段

理论

效果

20C50S~60S

经济发展

黄金时期

凯恩斯主义

①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②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③“三科”成果

①运用财政、金融手段干预资本主义再生产②补贴出口,维持高出口水平

③投资科研教育,福利主义

进入黄金时期,发展迅速

20C70S

“滞涨”时期

五六十年代经济繁荣

交替使用财政紧缩与赤字政策

“滞涨”

凯恩斯主义失灵

20C80S

恢复发展时期

供给学派

货币学派

七十年代“滞涨”;

世界私有化主义流行

削减政府开支,紧缩货币;

减税,加大国防开支

经济开始复苏发展,但形成“四高”局面

20C90S

新经济时代

宏观调控

微观自主

内部资料P145

三、3.

同原因(>﹏<)

十年高速发展

模式

混合市场经济

3个结合(私人企业和国有企业、国家计划和市场经济、国家干预和自由竞争)

国有化→私有化

法国

计划指导型经济

唯一明确有经济发展计划国家;

提高国有企业比重;

制定经济计划

联邦德国

社会市场经济

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秩序;

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

收入调节社会公平

日本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政府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政府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决策权力

(二)战后西欧、日本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七知识点

1—1个模式:

斯大林模式

2—2个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2—2条道路:

工业化道路、农业集体化道路

3—3次改革: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

7-1社会主义初期的道路探索(2—2个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政策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固定粮食税,农民可自由支配剩余粮食

工业

全部国有

经济核算、国家资本主义(租借制)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允许自由贸易

分配

义务劳动制

按劳取酬工资制

评价

适应了战时需要,高度集中了全国资源,使苏维埃经受住考验,站稳脚跟。

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触犯了广大农民工人利益,引发了经济政治危机

在落后的俄国基础上向社会主义过渡正确途径

俄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益探索

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1种模式;

2-2条道路)

(一)两条道路

工业化道路

农业集体化道路

①工业化是文明发展的必经之路。

②苏联当时有帝国主义包围,需发展重工业摆脱落后局面。

2.方针要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追求高速度,依靠本国力量积累资金。

3.过程:

1925-提出方针→1926进入工业化建设→1928~1932一五计划→1933~1937二五计划

积:

苏联初步形成了工业化基础

消:

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不合理结构。

落后的小农经济无法为工业化提供大量原料。

2.过程:

1927十五大提出方针→1929大规模开展→1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