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修五第 5 课 《滕王阁序》导学案设计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1358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 5 课 《滕王阁序》导学案设计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 5 课 《滕王阁序》导学案设计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 5 课 《滕王阁序》导学案设计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 5 课 《滕王阁序》导学案设计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 5 课 《滕王阁序》导学案设计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 5 课 《滕王阁序》导学案设计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 5 课 《滕王阁序》导学案设计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必修五第 5 课 《滕王阁序》导学案设计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 5 课 《滕王阁序》导学案设计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王勃坐于阁楼东南一隅,看到如此胜景,早己陶醉其中,三杯酒着肚,已是微醺,一瞬间忽而悲从心来。

想想李元婴终生怀才不遇,与自己何其相似!

天耶?

人耶?

他抓起身旁的毛笔挥毫写下如许文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风雨飘摇的滕王阁历经歌舞升平的昌盛年代,也备尝满目疮痍的艰难岁月,迭经兴废。

而今,赣江之滨的滕王阁,伴着迷茫的烟雨仍旧日以继夜地翘首以待,等待那位从风雨中匆匆而去的大唐才子王勃归来。

——节选自孙守名《流泪的滕王阁》

阁的忧伤无声息地让我追随。

每一寸楼板、每一抹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

想为流泪的滕王阁序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

流泪的滕王阁日日孤寂地走入我梦中,独自徘徊复徘徊。

我找不到王勃的诗句,无数醒着的黑暗的夜里,枕着阁影到天明。

“物是人非事事休”,游人仍在阁上徘徊流连,眺望阁外水云间,心似江水茫茫,欲拍阑干。

浅云灰灰地衬着阁,如一双饱蓄泪水的眼睑。

扁舟载着一截悠悠的阁影,忧郁地前行,涌起的江浪层层间依稀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

这个自幼饱读诗书,贯通九经的青年,彳亍于线装书中陶陶然的青年,瑟缩在蜀地的乡居里,不再想读书之外的事情。

蜀地去长安已遥遥又遥矣。

无人识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纵文字:

《蜀中九日》《盛泉宴》……“每有一文,海内惊瞻。

”(杨炯语)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

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

王勃若一心为文,历史也许重新改写吧。

可惜,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三年,终究不甘寂寞,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军。

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小命。

人生沉浮反复,王勃心冷了。

“一片阁/ 

躲在云层下/ 

疲倦和黄昏的鸟一样/ 

面对江水恸哭。

”江水缓缓流,终有温柔得叫人落泪的时候。

一介书生咬文嚼字,终有让人品错味的时候。

该张皇?

迷惘?

失落?

还是愤懑?

毕竟人生不是“ 

数点扁舟向斜阳”那样诗意、简单而又直观。

———人无语,唯有惆怅地醉去。

滕王阁不在出产帝王将相的长安,站在这玲珑典雅的阁上,赣江无限风情一览无余,王勃的梦魂可以与阁相依偎至永远了。

——节选自潘碧秀《流泪的滕王阁》

二十六岁,你的人生定格在了那样一个气宇轩昂的年纪。

子安,那海水也不愿见你容颜老去啊!

但我不相信那是个意外,不相信你如书中所说,“不幸落水惊悸而死”,只因不愿去想你痛苦挣扎的模样。

我宁愿相信你以一道美丽的弧线落入水中,面容沉静地沉入水底。

那个世道,容不下你。

世俗,如一把锋利的剑,死,或许是你不背叛灵魂的最好方式。

那样,你遍永远都是心中的自己,那个无拘无束,桀傲不驯的王子安。

关于唐朝,从此后便只有一个王子安,什么帝王将相,或是侯门府院,也敌不过你身后一抹残云,脚下一方土地……

不知你在踏上小舟那一刻,有没有想过这一去便是千年,那滕王阁成了你留给世人最后一丝记忆。

那日的学士将军,满座宾朋,也都随往事风干了吧。

惟有你,连同你笔下的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穿越千年也未曾老去。

——节选自《子安,安否?

诗词赏析

滕王阁诗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

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

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

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

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

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

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

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

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

“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

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

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

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

“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词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

属于时间的词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汇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

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自主研习案

一、读准字音

(1)控蛮荆而引瓯()越

(2)台隍()枕夷夏之交

(3)棨()戟遥临(4)宇文新州之懿()范

(5)襜()帷暂驻(6)潦()水尽而寒潭清

(7)俨骖()騑()于上路(8)披绣闼()

(9)鹤汀()凫()渚(10)川泽纡()其骇瞩

(11)俯雕甍()(12)响穷彭蠡()之滨

(13)逸兴遄()飞(14)睢()园绿竹

(15)穷睇()眄()于中天(16)怀帝阍()而不见

(17)北海虽赊()(18)慕宗悫()之长风

(19)舍簪()笏()于百龄(20)今兹捧袂()二、通假字

(1)俨骖騑于上路“”通“”,

(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通“”,

(3)所赖君子见机“”通“”,

三、一词多义

1.尽:

(1)宾主尽东南之美 

(2)潦水尽而寒潭清 

(3)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 

(4)一肌一容,尽态极妍(《阿房宫赋》) 

2.胜:

(1)胜友如云 

(2)躬逢胜饯 

(3)胜地不常 

(4)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5)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并序》) 

(6)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 

3.穷:

(1)响穷彭蠢之滨 

(2)穷睇眄于中天 

(3)穷且益坚 

(4)岂效穷途之哭 

(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6)穷岛屿之萦回 

(7)日暮途穷 

(8)不忍穷竟其事 

4.属:

(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5.引:

(1)控蛮荆而引瓯越 

(2)恭疏短引 

(3)司马懿引二十万军 

(4)引次江北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2)上出重宵,下临无地 

2.名词作动词

(1)目吴会于云间

(2)梓泽丘墟 

(3)青雀黄龙之舳 

3.名词的意动

(1)襟三江而带五湖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1)徐孺下陈蕃之榻 

(2)腾蛟起凤 

(3)川泽纡其骇瞩 

(4)屈贾谊于长沙 

(5)窜梁鸿于海曲 

(6)敢竭鄙怀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四美具,二难并 

(2)宾主尽东南之美 

(四)数量词作名词

(1)千里逢迎 

五、古今异义

(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古义:

 

今义:

常用来指学位。

(2)阮籍猖狂

指狂妄而放肆。

(3)千里逢迎

指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4)童子何知

指儿童。

六、文言句式

(一)倒装句

1.定语后置句

都督阎公之雅望(“之雅望”作定语,后置) 

2.宾语前置句

(1)童子何知(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何知”即“知何”)

(2)奏流水以何惭(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何惭”即“惭何”)

3.状语后置句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于上路”“于崇阿”是介词“于”加宾语“上路”“崇阿”作状语,后置) 

(二)被动句

(1)纤歌凝而白云遏(“遏”被歌声阻止,表被动)

(2)怀帝阍而不见(“见”被召见,表被动)

(三)省略句

(1)物(有)华天(有)宝 

(2)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

(3)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 

(4)所赖君子安(于)贫

互动探究案

教师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认真聆听,然后由学生集体与个别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握句子的节奏。

本文句式整齐,多用四、六、七言,朗读起来节奏感极强。

四字句的读法有 

“二二式”。

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

“三三式”;

“一五式”;

“二二二式”;

“二四式”;

“一二三式”。

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

“三四式”;

“二一四式”;

“二三二式”;

“二二三式”。

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共同探究以下问题:

1.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

请同学们为本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

2.本文第二、三段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

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3.本文第二、三段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4.本文在集中写景之后转入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

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

细读文本,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资料积累案

作者简介

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

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援朝散郎。

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

后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径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

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

两个月后,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文主要是骈文,重辞采而有气势,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著有《王子安集》。

写法借鉴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

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启承转合。

一般来说,二字句用于抒情(文中有两处:

“嗟乎”“呜呼”),三字句、四字句用于一个话题的开始或转折。

六字句或七字句连用,为平实的叙述;

四六句或六四句连用,为叙述或抒情的展开部分。

仅有一个一字句“勃”,是自指兼表提顿。

这样,全篇的行文。

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转。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骈是“两马并驾”的意思,俪是“男女成对”之意,骈俪就是使用对偶句,是骈文的共同特点,但这篇序文尤为突出。

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

即一句之中,平节和仄节交替;

上下联之间,平节与仄节相对。

前面分析了四字句对偶的情况,下面举几个别的句式。

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为:

平平仄仄,仄仄仄(之)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之)仄仄。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为:

“仄仄仄(于)平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于)仄仄,仄仄平平。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为:

平仄仄(于)平平,仄平平(于)仄仄。

(以上“觉”“识”“屈”“曲”“乏”“落”“一”“色”“极”“日”为入声字,算仄声;

“共”古代为平声字,“暇”古代为去声字。

)如此讲求音律,又不影响意义表达,写出来的句子当然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

藻饰是指运用色彩浓艳、华丽典雅的词语,来装饰文句。

这篇序文,如“物华天宝”“俊采星驰”“紫电清霜”“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睢园绿竹”“邺水朱华”等,都是讲求辞采的典型例子。

这样,使文章辞采华美,赏心悦目。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用典除了有加强论证的作用外,还能以古比今、借古写怀,可以使文章内容充实,联想丰富。

语言简练,风格典雅。

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

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知识链接

1.“序”

序,文体的一种。

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骈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

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

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

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

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3.《滕王阁序》中的21个成语 

【物华天宝】华:

精华。

宝:

宝贝。

原指万物的光华,天上的宝气。

形容各种珍贵的物品。

【人杰地灵】人杰:

杰出的人。

灵:

特别好。

意指人使地增色,地因人而著名。

即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便成为名胜之地,或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胜友如云】胜:

指才智出众。

才智出众的朋友们云集一处。

【高朋满座】高:

高贵,高尚。

座:

座位。

满座尽是高贵的宾朋。

【腾蛟起凤】腾:

腾越。

起:

起舞。

象蛟龙腾越,凤凰起舞。

比喻文辞奇巧优美,才华横溢。

【钟鸣鼎食】钟:

古代乐器。

鼎:

古代炊具。

鼎食:

吃饭时,排列好几个鼎盛食物。

吃饭时,奏乐列鼎。

形容贵族和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

最早见于《史记》。

【云销雨霁】云消雨散。

指满天的云雨顿时消散,形容已经逝去的一切都不会再回来了。

【响遏行云】遏:

阻止。

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

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

最早见于《列子·

汤问》。

【天高地迥】迥:

遥远。

形容天地之间广阔无边。

【兴尽悲来】高兴的劲儿过去了,使人悲苦的事又来了。

【萍水相逢】萍:

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种蕨类植物,随水漂泊,聚散不定。

浮萍在水里偶然相遇。

比喻从来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冯唐易老】比喻仕宦不得志。

出处是《史记·

冯唐列传》。

【老当益壮】当:

应当。

益:

更加。

原指年纪老而志气应当更壮。

出处是《后汉书·

马援传》。

【穷且益坚】也作“穷当益坚”。

穷:

不得志。

处境困难而意志应当更加坚定。

【涸辙之鲋】涸:

水干,枯竭。

辙:

车辙。

鲋:

鲫鱼。

干枯的车辙里的鲫鱼。

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救援的人。

出处是《庄子·

外物》。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

东方,日出处,指早上。

桑榆:

西方;

日落时,余光落在桑树和榆树之间;

指晚上。

早上有所失,晚上则有所得。

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补偿。

冯异传》。

【一介书生】一介:

一个。

旧时读书人自称。

或对一般读书人的雅称。

【投笔从戎】投:

扔掉,放弃。

笔:

笔杆子,指文墨生涯。

从戎:

参军。

指弃文就武,放弃文墨生涯去参加军队。

班超传》。

【高山流水】原指含蓄在古琴曲里的两种喻意。

后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

也用以形容乐曲的高雅精妙。

出处是《列子·

【盛筵难再】盛:

盛大。

筵:

筵席。

盛大的筵席难以再得。

【陆海潘江】陆、潘:

晋朝的文学家陆机、潘岳。

本是称颂陆机和潘岳文才很高。

后用以称颂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1)ōu

(2)huá

ng(3)qǐ(4)yì

(5)chān(6)lǎo(7)cānfēi(8)tà

(9)tīngfú

(10)yū(11)mé

ng(12)lǐ(13)chuá

n(14)suī(15)dì

miǎn(16)hūn(17)shē(18)què

(19)zānhù

(20)mè

i

二、通假字

(1)“俨”通“严”,整治。

句意:

驾着车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

(2)“销”通“消”,消散。

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明朗。

(3)“机”通“几”,预兆。

不过由于君子看到细微的预兆。

①副词,全、都。

②形容词,完了、没有。

③动词,死、死亡。

④副词,最。

①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②形容词,盛大的。

③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④动词,能承受、能胜任。

⑤动词,超过。

⑥形容词,尽、完。

①副词,尽。

②副词,尽。

③名词,因厄、处境艰难。

④形容词,走到头的。

⑤形容词,穷困。

⑥动词,穷尽

⑦动词,阻塞不通

⑧动词,穷究,追究到底

①动词,是,属于

②名词,类

③动词,在,掌管

①动词,连接

②名词,序

③动词,带领

④动词,后退,退却

(一)1.①“雾”“星”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②“上”“下” 

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上”“向下”。

2.①“赋”,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铺陈”。

②“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③“紫”,呈现出紫色

④“丘墟”,成为荒丘废墟

⑤“青雀黄龙”,名词作动词,雕有青雀黄龙头形

3.①“襟”“带”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以……为衣襟”和“以……为束带”。

(二)①下,使……放下

②腾,使……腾空;

起,使……起飞

③骇,使……吃惊

④屈,使……受屈

⑤窜,使……逃匿

⑥竭:

使……完全表露出来

(三)①“美” 

“难”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美”指“美好的事物”,“难”指“难得的人”。

②“美”指俊杰

(四)①千里:

远道而来的客人

①学士,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文坛上众望所归的孟学士,文章的辞采有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样灿烂夺目。

②猖狂,狂放,不拘礼节;

③逢迎,迎接;

④童子,谦辞,晚辈,后生。

一、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

(1)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游玩的时间、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

第2段(2—3)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出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

第3段(4—5)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

最后一段(6—7)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

由此看来,全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

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

二、1.色彩变化之美——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

如“流丹”,“耸翠”,“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

“潦水尽寒潭清,烟光凝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写尽九月之景”。

这句是因果性的推论。

作者抓住了“秋水”和“秋色”两个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写秋天,写水写山,动静结合,如诗如画。

2.远近变化之美——作者用电影手法,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

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作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

“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