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数字运算解题方法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51304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数字运算解题方法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公务员考试数字运算解题方法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公务员考试数字运算解题方法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公务员考试数字运算解题方法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公务员考试数字运算解题方法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数字运算解题方法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公务员考试数字运算解题方法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数字运算解题方法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数字运算解题方法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又在两相邻柳树之间的堤,被分为2米一段,共分为:

8/2=4(段)。

在两柳树之间栽桃树,由于两端不需要再栽桃树了,所以,桃树的棵树比段数少1,也就是相邻两棵柳树之间栽桃树4-1=3(棵)。

因而,在整个大堤上共准备栽桃树为:

3X1005=3015(棵)。

  【例题3】广场上的大钟6时敲6下,15秒敲完,12时敲响12下,需要用多长时间?

  A.30秒B.33秒C.36秒D.39秒

  【答案】A。

  【解析】这是有植树问题延伸出来的敲钟问题。

解决这类题时,我们一定不

  要掉入考察者的陷阱中。

  敲6下钟,中间隔了5个间隔(两端植树);

  一个间隔需要的秒数为15÷

5=3秒;

  敲12下的间隔为12-1=11个;

  敲12时需要11×

3=33(秒)

  山东公务员网专家点评:

通过以上三个例题我们可以看出植树问题难度不是很大。

植树问题是我们应该把握的一类题型。

做植树问题必须仔细审题,确定棵树,段数和总长的关系。

对于植树问题的延伸题型,我们必须牢记,预防做题时走进考察者设计的陷阱中。

  下面是山东公务员网专家组为大家精选5道有关植树问题的练习题。

希望大家认真做题,掌握方法。

  1、某班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如果每人植树6棵,则能完成计划植树的3/4,如果每人提高植树效率的50%,可以比原计划多植树40棵.求该班参加植树的人数。

  A.40B.42C.45D.48

  2、小王要到高层建筑的11层,他走到5层用了100秒,照此速度计算,他还需走多少秒?

  A.140秒B.150秒C.155秒D.16秒

  3、甲乙两人一起攀登一个有300个台阶的山坡,甲每步上3个台阶,乙每步上2个台阶。

从起点处开始,甲乙走完这段路共踏了多少个台阶?

(重复踏的台阶只算一个)。

  A.190B.200C.210D.220

  4、在一条公路的两边植树,每隔3米种一棵树,从公路的东头种到西头还剩5棵树苗,如果改为每隔2.5米种一棵,还缺树苗115棵,则这条公路长多少米?

()

  A.700B.800C.900D.600

  5、为了把2008年北京奥运办成绿色奥运,全国各地都在加强环保,植树造林。

某单位计划在通往两个比赛场馆的两条路的(不相交)两旁栽上树,现运回一批树苗,已知一条路的长度是另一条路长度的两倍还多6000米,若每隔4米栽一棵,则少2754棵;

若每隔5米栽一棵,则多396棵,则共有树苗()。

  A.8500棵B.12500棵C.12596棵D.13000棵

  答案:

1-5、ABBCD

  解答:

  1、【解答】A.某班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如果每人植树6棵,则能完成计划植树的3/4,如果每人提高植树效率的50%,可以比原计划多植树40棵.求该班参加植树的人数。

40

  6除以3/4=8棵

  6乘以(1+50%)=9棵

  40除以(9-8)=40人

  2、【解答】B.因为1层不用走楼梯,走到5层走了4段楼梯,由此可求出走每段楼梯用100÷

(5-1)=25(秒)。

走到11层要走10段楼梯,还要走6段楼梯,所以还需25×

6=150(秒)。

  3、【解答】B.因为两端的台阶只有顶的台阶被踏过,根据已知条件,乙踏过的台阶数为300÷

2=150(个),甲踏过的台阶数为300÷

3=100(个)。

由于2×

3=6,所以甲乙两人每6个台阶要共同踏一个台阶,共重复踏了300÷

6=50(个)。

所以甲乙两人共踏了台阶150+100-50=200(个)。

  4、【解答】C.线型植树问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公路两边都要种树。

故总棵数=每边棵数×

2。

假设公路的长度为x米,则由题意可列方程:

,解得x=900,故选C。

  5、【解答】D.设两条路共长x米,共有树苗y棵,则x÷

4+4=y+2754,x÷

5+4=y-396,解出y=13000(棵)。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题目要求是在两条路上植树,每条路有两个边,故总棵数=段数+4。

(五)行测点睛算式题剖析及真题点拨

一、利用“巧算法”

  1.凑整法

  凑整法一般包括以下三种:

  加/减凑整法,通过交换运算次序,把可以通过加/减得到较整的数先进行运算的方法。

  乘/除凑整法,通过交换运算次序,把可以通过乘/除法得到较整的数先进行运算的方法。

  参照凑整法,将一个数看成与之接近的另外一个较整的数来计算,然后进行修正的方法。

  凑整法不仅仅是一种“运算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运算思想”,需要考生灵活应用并学会拓展。

  例题1.(2002年中央(A类)第9题)

  12.5×

0.76×

0.4×

2.5的值是(  )。

  A.7.6 

B.8

  C.76 

D.80

  【解析】本题采用乘数凑整法。

2.5=1,8×

12.5=100,则原式=100×

0.76=76。

故选C。

  例题2.(2002年中央(A类)第10题)

  3×

999+8×

99+4×

9+8+7的值是(  )。

  A.3840 

B.3855

  C.3866 

D.3877

  【解析】本题采用整数凑整法。

此题可变形为3×

(999+1)-3+8×

(99+1)-8+4×

(9+1)-4+8+7,抵消后为3000+800+40=3840。

故选A。

  例题3.(2003年黑龙江省第13题)

  求4.18+1.72+0.82+0.28的值。

(  )

  A.7 

  C.9 

D.10

  【解析】这是道小数凑整题,原式=(4.18+0.82)+(1.72+0.28),可先将4.18+0.82=5与1.72+0.28=2心算出来,然后再将5+2=7心算出来。

  例题4.(2003年广东省第10题)

  求1999+199+19的值。

  A.2220 

B.2218

  C.2217 

D.2216

  【解析】这是道整数凑整题。

可将各项加1,使算式变成2000+200+20=2220,再减去3后得到正确答案,即2220-3=2217。

  2.观察尾数法

  观察尾数法是解答算式选择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即当四个答案的尾数都不相同时,可采用观察尾数法,最后选择出正确答案。

自然数n次方的尾数变化情况如下:

  2n的尾数是以“4”为周期变化的,即21,25,29…24n+1的尾数都是相同的

  3n的尾数是以“4”为周期变化的,分别为3,9,7,1,…

  4n的尾数是以“2”为周期变化的,分别为4,6,…

  5n和6n的尾数不变

  7n的尾数是以“4”为周期变化的,分别为7,9,3,1,…

  8n的尾数是以“4”为周期变化的,分别为8,4,2,6,…

  9n的尾数是以“2”为周期变化的,分别为9,1,…

  例题1.(2007年浙江省第11题)

  12007+32007+52007+72007+92007的值的个位数是(  )。

  A.5 

B.6

  C.8 

D.9

  【解析】此题采用尾数法。

12007尾数为1,32007的尾数与33相同为7,52007尾数为5,72007尾数与73相同为3,92007尾数与93相同为9,1+7+5+3+9=25,即个位数为5。

  例题2.(2006年浙江省第31题)

  92006的个位数是(  )。

  A.1 

B.2

考查9的次幂变化周期规律,这些知识要记忆。

9的奇数次方尾数为9,偶数次方尾数为1。

  例题3.(2003年江苏省第11题)

  求12×

13×

14的值。

  A.2183 

B.2188

  C.2182 

D.未给出

  【解析】此题采用观察尾数法。

将2×

4=24,但前三个选项皆错,所以是未给出正确答案,故只有选项D为正确选项。

故选D。

  例题4.(2005年中央(一类)第38题)

  19991998的末位数字是(  )。

B.3

  C.7 

  【解析】这是一道比较复杂的观察尾数题。

此题只需求91998的末位数字即可。

9的奇数次方的末位数为9,9的偶数次方的末位数为1,正确答案是1。

  例题5.(2005年中央(二类)第38题)

  173×

173×

173-162×

162×

162=(  )。

  A.926183 

B.936185

  C.926187 

D.926189

  【解析】此题可用观察尾数的方法。

观察四个选项可知不需计算出精确结果,只要能推知结果的个位数的值即可。

173的值的个位数是7,而162×

162的值的个位数是8,则两者之差的值为9。

  例题6.(2002年中央(A类)第11题,(B类)第15题)

  (1.1)2+(1.2)2+(1.3)2+(1.4)2的值是(  )。

  A.5.04 

B.5.49

  C.6.06 

D.6.30

  【解析】各选项小数点后第二位数均不相同,只需考虑尾数即可知道答案。

由各项平方后最末一位数相加,即1+4+9+6=20,可知尾数是0,正确答案是6.30。

  二、利用公式法

  常见的数学公式有:

  第一类: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b)2=a2+2ab+b2;

  (a-b)2=a2-2ab+b2;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ba(a+b)=1a-1a+b

  第二类:

求和

  1+2+3+4+5+6+7+8+9+…+n=n(n+1)(n为自然数);

  2+4+6+8+10+12+14+…+2n=n(n+1)(n为自然数);

  1+3+5+7+9+11+13+15+…+(2n-1)=n2(n为自然数);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n为自然数);

  13+23+33+43+53+63+…+n3=n2(n+1)24(n为自然数);

  1×

2+2×

3+3×

4+4×

5+5×

6+6×

7+…+n(n+1)=n(n+1)(n+2)3(n为自然数);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Sn=na1+n(n-1)2×

d=n(a1+an)2(n为自然数);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Sn=na1(q=1)(n为自然数);

  Sn=a1(1-qn)1-q(q≠1,an≠0)(n为自然数)。

  例题1.(2007年福建省第31题)

  12-22+32-42+52-62+……+92-102=(  )。

  A.-55 

B.-45

  C.45 

D.55

  【解析】本题考查平方差公式的运用。

原式=(1+2)(1-2)+(3+4)(3-4)+……+(9+10)(9-10)=-(3+7+11…+19)=-(3+19)×

52=-55。

  例题2.(2005年江苏省第11题)

  12+34+78+1516+…(2100-1)2100=(  )。

  A.99 

B.98.8

  C.97.6 

D.95

  【解析】本题可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原式=1-12+1-14+1-18+…+1-12100

  =100-12+14+18+…+12100

  =100-12×

1-121001-12

  ≈99

  故选A。

  例题3.(2004年山东省第15题)

  782+222+2×

78×

22的值是(  )。

  A.10000 

B.1000 

  C.1500 

D.20000

  【解析】本题可用公式(a+b)2=a2+2ab+b2,原式=(78+22)2=10000。

  例题4.(2003年四川省第10题)

  求1+2+3…98+99+100的和。

  A.5030 

B.5040 

  C.5050 

D.5060

  【解析】该题利用求等差数列之和的公式。

和=(首项+末项)÷

项数,项数=(末项-首项)÷

公差+1。

根据该公式,此题的项数是(100-1)÷

1+1=99+1=100,该数列之和=(1+100)÷

100=5050。

  三、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是进行复杂四则运算的基本方法,而公因数的选择问题则是因式分解的关键。

因式分解法以数字构造具有一定规律和特点为基础(即数字可以变换成因式相乘的形式),在进行“大数”的四则运算时要有“因式分解的意识”。

  例题1.(2005年中央(二类)第36题)

  2004×

(2.3×

47+2.4)÷

(2.4×

47-2.3)的值为(  )。

  A.2003 

B.2004 

  C.2005 

D.2006

  【解析】此题考查对数字敏感度。

利用因式分解原式可变形为原式=2004×

47+4.7-2.3)=2004×

47+2.4)=2004。

故选B。

  例题2.(2001年中央第6题)

  1235×

6788与1234×

6789的差值是(  )。

  A.5444 

B.5454 

  C.5544 

D.5554

  【解析】此题利用因式分解。

即ab+ac=a(b+c)。

原式=1235×

6788-1234×

6788-1234=6788×

(1235-1234)-1234=6788-1234=5554。

  例题3.(2004年江西省第13题)

35+12×

45的值。

  A.955 

B.960 

  C.965 

D.970

即ab+ac=a(b+c)。

根据该公式,12×

(35+45)=12×

80=960。

  例题4.(2003年浙江省第15题)

  如果Q=3×

242,则下列哪一项可能是整数?

  A.45Q30 

B.97Q31 

  C.125Q34 

D.167Q47

  【解析】此题是道因式分解题。

所使用的解题方法是,将分母分解为被Q的因数所包含之数,抵消之后分母变成1了,该数当然就是整数了。

请注意,此类题千万不要计算其实际值,只要将分子、分母约分,使分母为1。

根据该原理,此题的四个选项,B、C、D三选项的分母不能分解成与分子Q完全抵消或约分的因式。

只有A选项的分母30可分解为3×

2,与分子中的3×

5抵消,而2与分子中的8约分后8变成4,而分母中的2变成1了,这样整个分母就变成1了。

(六)数学运算解题方法之浓度问题

溶度问题包括以下几种基本题型∶

  1、溶剂的增加或减少引起浓度变化。

面对这种问题,不论溶剂增加或减少,溶质是始终不变的,据此便可解题。

  2、溶质的增加引起浓度变化。

面对这种问题,溶质和浓度都增大了,但溶剂是不变的,据此便可解题。

  3、两种或几种不同溶度的溶液配比问题。

面对这种问题,要抓住混合前各溶液的溶质和与混合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据此便可解题。

  溶质、溶剂、溶液和浓度具有如下基本关系式∶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浓度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浓度

  下面是山东公务员网专家组为各位考生精解的两道例题,请大家认真学习:

  【例题1】甲容器中有浓度为4%的盐水250克,乙容器中有某种浓度的盐水若干克。

现从乙中取出750克盐水,放入甲容器中混合成浓度为8%的盐水。

问乙容器中的盐水浓度约是多少?

  A.9.78%B.10.14%C.9.33%D.11.27%

  【答案及解析】C。

这是一道传统的不同浓度溶液混合产生新浓度溶液的问题。

解此类题传统的方法就是根据混合前后的各溶液的溶质、溶剂的变化,然后按照解浓度问题公式求解就可。

  解:

甲容器中盐水溶液中含盐量=250×

4%=10克;

  混合后的盐水溶液的总重量=250+750=1000克;

  混合后的盐水溶液中含盐量=1000×

8%=80克;

  乙容器中盐水溶液中含盐量=80-10=70克;

  乙容器中盐水溶液的浓度=(70/750)×

100%≈9.33%。

选择C。

  【例题2】浓度为70%的酒精溶液100克与浓度为20%的酒精溶液400克混合后得到的酒精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A.30%B.32%C.40%D.45%

  【答案及解析】A。

解法一:

这道题我们依旧可以按照传统的公式法来解:

  100克70%的酒精溶液中含酒精100×

70%=70克;

  400克20%的酒精溶液中含酒精400×

20%=80克;

  混合后的酒精溶液中含酒精的量=70+80=150克;

  混合后的酒精溶液的总重量=100+400=500克;

混合后的酒精溶液的浓度=150/500×

100%=30%,选择A。

  然而在行测考试中我们必须保证做题效率。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道题的比较简单的算法。

  解法二:

十字相乘法:

混合后酒精溶液的浓度为X%,运用十字交叉法:

  溶液Ⅰ70 X-20100

  \/

  X

  /\

  溶液Ⅱ2070-X 400

  因此x=30此时,我们可以采用带入法,把答案选项带入,结果就会一目了然。

选A。

  山东公务员网专家点评:

在解决浓度问题时,十字交叉法的应用可以帮助考生,准确迅速的求出问题的答案。

因此我们必须掌握这种方法。

  十字相乘法在溶液问题中的应用

  一种溶液浓度取值为A,另一种溶液浓度取值为B。

混合后浓度为C。

(C-B):

(A-C)就是求取值为A的溶液质量与浓度为B的溶液质量的比例。

计算过程可以抽象为:

  A………C-B

  ……C

  B………A-C

  这就是所谓的十字相乘法。

  【例题3】在浓度为40%的酒精中加入4千克水,浓度变为30%,再加入M千克纯酒精,浓度变为50%,则M为多少千克?

D(2009江西)

  A.8B.12C.4.6D.6.4

  【解答】D。

  解法一:

方程法。

设原有溶液x千克,,解得M=6.4千克。

十字相乘法。

第一次混合,相当于浓度为40%与0的溶液混合。

  4030

  30

  010

  所以40%的酒精与水的比例为30:

10=3:

1。

水4千克,40%的酒精12千克,混合后共16千克。

  第二次混合,相当于浓度为30%与100%的溶液混合。

  3050

  50

  10020

  所以30%的酒精与纯酒精的比例为50:

20=5:

2,即16:

M=5:

2,M=6.4千克

  浓度问题是数学运算中一种比较常见的题型,希望大家解此次类题时能掌握其中的要点,做到灵活运用。

无论是传统的公式法还是灵活的十字交叉法,我们都要掌握,从而在做题中快速分析出最合适你的解题方法。

做到既快又准。

  下面是山东公务员网专家组为大家精选十道有关浓度问题的练习题。

  1、现有浓度为20%的糖水300克,要把它变为浓度为40%的糖水,需要加糖多少克?

  A.80gB.90gC.100gD.120g

  2、在浓度为40%的酒精溶液中加入5千克水,浓度变为30%,再加入多少千克酒精,浓度变为50%?

  A.6kgB7kgC.8kgD.9kg

  3、甲乙两只装有糖水的桶,甲桶有糖水60千克,含糖率为4%,乙桶有糖水40千克,含糖率为20%,两桶互相交换多少千克才能使两桶水的含糖率相等.()

  A.21kgB.22kgC.23kgD.24kg

  4、取甲种硫酸300克和乙种硫酸250克,再加水200克,可混合成浓度为50%的硫酸;

而取甲种硫酸200克和乙种硫酸150克,再加上纯硫酸200克,可混合成浓度为80%的硫酸。

那么,甲、乙两种硫酸的浓度各是多少?

  A.75%,60%  B.68%,63%  C.71%,73%  D.59%,65%

  5、两个要同的瓶子装满酒精溶液,一个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3:

1,另一个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4:

1,若把两瓶酒精溶液混合,则混合后的酒精和水的体积之比是多少?

  A.31:

9  B.7:

2  C.31:

40  D.20:

11

  6、现有一种预防禽流感药物配置成的甲、乙两种不同浓度的消毒溶液。

若从甲中取2100克,乙中取700克混合而成的消毒溶液的浓度为3%,若从甲中取900克,乙中取2700克,则混合而成的消毒溶液的浓度为5%,则甲、乙两种消毒溶液的浓度分别为()

  A.3%,6%  B.3%,4%  C.2%,6%  D.4%,6%

  7、一容器内有浓度为25%的糖水,若再加入20千克水,则糖水的浓度变为15%,问这个容器内原来含有糖多少千克?

( )

  A.7kgB.7.5kgC.8kgD.8.5kg

  8、甲、乙两只装满硫酸溶液的容器,甲容器中装有浓度为8%的硫酸溶液600千克,乙容器中装有浓度为40%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