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届中考化学信息卷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51188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7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届中考化学信息卷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届中考化学信息卷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届中考化学信息卷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届中考化学信息卷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届中考化学信息卷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届中考化学信息卷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届中考化学信息卷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届中考化学信息卷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届中考化学信息卷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6.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C.30℃时用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置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大于乙

D.30℃时,甲、乙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甲的质量大于乙

7.甜蜜素是一种常用食品添加剂,它的化学式C6H12NSO3Na.下列有关甜蜜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由六种元素组成

B.该化合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

1

C.甜蜜素是由24个原子构成

D.甜蜜素的燃烧产物可能有NO2

8.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用燃烧的方法鉴别涤纶和羊毛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用灼热的铜丝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C.用水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用无色酚酞鉴别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D.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紫色石蕊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9.下列溶液中加入(或通入)括号中的物质,溶液pH明显增大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水)B.稀盐酸(石灰石)

C.碳酸钠溶液(氯化钙)D.氯化钠溶液(稀硫酸)

10.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增加的是(  )

A.铁和硫酸铜溶液B.氧化铁固体和稀硫酸

C.盐酸和澄清石灰水D.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11.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相符合的是(  )

A.图①表示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盐酸

B.图②表示向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金属镁和锌

C.图③表示将一定质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晶体析出

D.图④表示向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12.能在pH为12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物质是(  )

A.FeCl3、CuSO4、HClB.BaCl2、NaNO3、NaOH

C.CaCl2、Na2CO3、AgNO3D.K2SO4、NaNO3、NH4Cl

13.如右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放入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甲装置中的气球明显胀大,乙装置中气球无变化(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则滴管和烧瓶中所用试剂可能是(  )

A

稀硫酸和铜片

水和CO2

B

双氧水和MnO2

NaOH溶液和CO2

C

稀盐酸和Na2CO3

硫酸铜溶液和铁粉

D

H2O和NH3

稀盐酸和锌粒

A.AB.BC.CD.D

14.天平两边的托盘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的烧杯,再将等质量的铝和铁分别加入两烧杯中,充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天平不平衡,则指针一定偏向铝的一侧

B.若天平不平衡,则两个烧杯中的酸一定有剩余

C.若反应后两烧杯中的金属均有剩余,则天平平衡

D.若反应后两烧杯中的酸均有剩余,则天平一定平衡

二、填空题

15.现有C、H、O、N、Cl、Na、K几种元素,选择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填空(填化学式).

(1)发酵粉主要成分之一的盐是  ;

(2)生活中常用作调味品的物质是  ;

(3)可做农作物的复合肥料,且不与酸、碱、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16.如图是治理汽车尾气反应的微观过程.图中单质是  (填名称);

化学方程式为  .

17.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

(1)由图可知,该实验中,与电源两个电极相连的a、b两支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

(2)该实验说明了  .

18.(4分)硝酸可发生反应:

4HNO3

4NO2↑+X+2H2O.据此回答:

(1)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反应.

(2)X的化学式为  ,推断的依据为  .

(3)硝酸的保存应注意  、  .

19.一定条件下,2.3g乙醇与4.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7g水、2.2g二氧化碳和物质X,则X的质量是  ,该反应中氧气与X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  .

20.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回答:

A.实验前要先除去铁丝和银丝表面的氧化物,操作方法是  ;

B.要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在烧杯中可加入  溶液(写化学式),观察到的现象是  .

三、简答题

21.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2的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实验.

(1)溶液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质?

(写化学式)

(2)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时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乙的组成时什么?

(3)不考虑过滤时滤液的损失,溶液甲和混合溶液相比,溶液质量增大还是减少?

2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就变硬了,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该现象  

(2)右图中,用滤纸做成的小花喷洒某溶液后放在烧杯上方,片刻后变成红色.请推测喷洒液和烧杯中溶液可能是什么?

(写出一组即可)  .

23.有三种白色粉末,分别是硝酸铵、硫酸铵和尿素,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把这三种物质区分开来.简要写出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

24.在实验室中可选择如图装置制取气体.

(1)若选择A、F组合一套装置制取了某气体,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制取CO2的发生装置最好选择  ;

(3)乙同学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在B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装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少别中,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填序号).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试液变红

B.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

C.产生的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

25.(10分)酸、碱、盐是初中化学学到的重要的化合物,它们之间能发生许多反应.

(1)酸的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在溶液中都含有  (用离子符号表示).

(2)氢氧化钠的俗名是  (写一种即可),其固体物质可用来做干燥剂,可干燥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氧气C.氯化氢气体D.二氧化硫

(3)食盐是一种常见的盐,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粗盐提纯”指除去NaCl中的泥沙和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除去三种可溶性杂质的实验方案:

先将固体溶解,然后向其中依次加入BaCl2、NaOH、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请回答:

①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中都用到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在蒸发操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②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4)为探究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是否放出热量,甲、乙两位同学选择一下试剂进行实验:

甲同学使用氢氧换固体与稀盐酸反应;

乙同学使用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设计不合理的同学的理由是  .

(5)50g稀盐酸与石灰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55.5g,则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考点】J4:

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分析】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根据各营养素的食物来源进行分析.

【解答】解:

粉条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的种类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考点】E3: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据此分析判断.

A、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火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蚕丝织布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冶炼金属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考点】J6:

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A5: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AC: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I7: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A.根据混合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C.根据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与常量元素来分析;

D.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A.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B.羊毛属于天然材料,橡胶有合成橡胶和天然橡胶,故错误;

C.钠元素属于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故错误;

D.甲烷、乙醇和乙酸均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微量元素与常量元素的辨别,难度不大.

【考点】8G: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85:

金属的化学性质;

BA: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H2: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分析】A.湿衣服晾干是因为水分子不断运动;

B.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

C.根据铝化学性质活泼,表面易形成稳定的致密氧化物膜,阻止铝反应解答;

D.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解答.

A.湿衣服晾干因为衣服里的水分子不断运动,跑到空气中的缘故,故正确;

B.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故正确;

C.铝化学性质活泼,表面易形成稳定的致密氧化物膜,阻止铝反应,铝制品的耐腐蚀性强,故错误;

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得更旺是因为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故正确.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性质、金属的性质、金属腐蚀与防护以及促进燃料燃烧的方法,是中考常考的知识点,很重要,要求同学们准确掌握.

【考点】62:

空气组成的测定;

6Q: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G1: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H1: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A、红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从而得到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B、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能证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C、稀硫酸和小苏打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逃逸到空气中,因此使得天平不平衡,但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乒乓球片和滤纸片都是可燃物,都与氧气接触,而乒乓球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因此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红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从而得到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结论正确;

B、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能证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故结论正确;

C、稀硫酸和小苏打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逃逸到空气中,因此使得天平不平衡,但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结论不正确;

D、乒乓球片和滤纸片都是可燃物,都与氧气接触,而乒乓球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因此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结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的能力,不但要会做实验,更要学会观察,分析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考点】7N: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7P: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A、在一定温度下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没有提温度,错误;

B、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但是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错误;

C、30℃时用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乙需要的水多,故所得溶液质量甲小于乙,错误;

D、3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故甲、乙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甲的质量大于乙,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点】D1: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D9: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

C.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A.甜蜜素由碳、氢、氮、硫、氧、钠6种元素组成,故错误;

B.甜蜜素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

6):

(1×

12)=6:

1,故错误;

C.甜蜜素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可推断甜蜜素完全燃烧的产物中可能含有NO2气体,故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点】34: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4Q: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62:

77:

硬水与软水;

9U:

酸、碱、盐的鉴别;

IB:

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分析】A、利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羊毛中含有蛋白质,灼烧时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高温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D、点燃条件下,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A、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因此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羊毛中含有蛋白质,灼烧时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点燃时,能够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的是羊毛,另一种是涤纶,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因此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高温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因此可以用灼热的铜丝除去氮气中的氧气,该选项不能全部达到实验目的;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因此可以用水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

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色,因此可以用无色酚酞鉴别氯化钠和氢氧化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点燃条件下,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因此可以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因此可以用紫色石蕊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考点】9H:

盐的化学性质;

93:

酸的化学性质;

98:

酸碱溶液的稀释;

99: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

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

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

加入物质后能使溶液的pH明显增大,则反应后应有强碱性物质生成或酸性减弱,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A、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稀释了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碱性变弱,溶液pH减小,故选项错误.

B、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溶液的酸性变弱,溶液pH明显增大,故选项正确.

C、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的碱性变弱,溶液pH减小,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溶液显中性,加入稀硫酸,两者不反应,溶液的酸性增强,溶液pH减小,故选项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能使溶液的pH明显增大的条件(反应后有强碱性物质生成或酸性减弱)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考点】9I:

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如果是置换反应关键看置换出来的是什么,根据进入溶液中的质量与置换出来的质量之差考虑,如果不是置换反应就看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变化.

A.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物是铜和硫酸亚铁,进入溶液中的是铁相对原子质量为56,置换出来的是铜,相对原子质量为64,则进入的少,出来得多,所以溶液质量减少了;

B.氧化铁固体和硫酸反应中,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溶液质量增加;

C.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溶液和水,溶液质量不变;

D.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钾溶液不反应,故溶液质量不变.

【点评】解答本题的主要方法是看进入溶液中的物质是什么,被置换出来的物质是什么,根据二者的差值来分析溶液的质量变化情况.

【考点】7P: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86: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97: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此题是关于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进行考查,结合图象分析相关的反应过程是解题的根本.

A、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中和反应.

B、镁与锌是镁的活动性较强一些,加入盐酸时应该是镁反应较快.

C、一定质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晶体析出的过程,是溶液由不饱和变成饱和的过程,饱和后再蒸发水分时溶液会一直是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D、向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硫酸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A、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中性物质,碱性不断减弱至恰好反应时PH=7,再滴加盐酸酸性会不断增强,但不可能达到PH=1,故此选项正确.

B、镁与锌是镁的活动性较强一些,加入盐酸时应该是镁反应较快,而图象是体现锌的速度快一些,故此选项错误.

C、一定质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晶体析出的过程,是溶液由不饱和变成饱和的过程,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变大,达到饱和时再恒温蒸发时溶液一直是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图象上反映的最后图象上升,故此答案错误.

D、向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一开始就会有沉淀生成,而图象反映的是一开始滴加时无沉淀生成,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是一道涉及知识点较多的图象分析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较好的帮助.

【考点】9R: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分析】pH为12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