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等五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51126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等五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等五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等五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等五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等五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等五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等五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等五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等五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

【解析】A、焰火是某些金属元素发生焰色反应,故A说法正确;

B、金属钠不与煤油反应,且密度大于煤油,因此少量的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故B说法正确;

C、KCl和KClO3都含有K元素,灼烧时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故C说法错误;

D、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时,需要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故D说法正确。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氯B.漂白粉C.氯水D.盐酸

【答案】A

【解析】A、液氯是把气态的氯气进行液化,液氯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

B、漂白粉成分是CaCl2和Ca(ClO)2,漂白粉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氯水是氯气溶于水,氯水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盐酸是HCl气体溶于水,盐酸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3.下列微粒不具有还原性的是:

A.H2B.H+C.Cl2D.Cl¯

【答案】B

【解析】A、H2中H的化合价显0价,处于中间价态,具有还原性,故A错误;

B、H+显+1价,处于最高价,只具有氧化性,故B正确;

C、Cl2中Cl显0价,处于中间价态,具有还原性,故C错误;

D、Cl-显-1价,处于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故D错误。

点睛:

化合价处于最高价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也具有还原性。

4.将一块铝箔用砂纸打磨表面后,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熔化的是铝B.熔化的是Al2O3C.熔化物迅速燃烧D.熔化物迅速滴落下来

【解析】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因为铝是活泼的金属,与空气中氧气反应,铝表面产生一层氧化铝,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金属铝,因此现象是熔化而不滴落,熔化的是内部的金属铝,故选项A正确。

5.下列实验操作与安全事故处理不正确的是:

A.用试管夹从试管底部由下往上夹住距试管口约1/3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

B.将CO中毒者移动到通风处抢救

C.不慎将浓H2SO4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NaOH稀溶液进行冲洗

D.眼睛里不慎溅入药液,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不可用手揉眼睛

【解析】A、加热试管时,应用试管夹从试管底部由下往上夹住距试管口约1/3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故A说法正确;

B、CO中毒者,需要把中毒者移动到通风处,降低CO在中毒者体内的含量,同时获得较多的氧气,故B说法正确;

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C说法错误;

D、眼睛里不慎溅入药液,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不可用手揉眼睛,然后找医生救治,故D说法正确。

6.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少量剩余时,才能停止加热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答案】D

【解析】A、蒸发时,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故A说法正确;

B、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需要测馏分的沸点,故B说法正确;

C、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倒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防止两种液体互相污染,故C说法正确;

D、萃取时,选择有机萃取剂,萃取剂的密度可以比水大,也可以比水小,不能与水互溶,故D说法错误。

萃取剂的选择遵循:

(1)被萃取的物质不能与萃取剂发生反应,

(2)被萃取的物质在萃取剂的溶解度远远大于在原溶剂中溶解度,(3)萃取剂不能与原溶剂互溶。

7.下列化合物中,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取的是:

A.FeCl3B.H2SiO3C.CuCl2D.FeCl2

【解析】A、铁与氯气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发生:

2Fe+3Cl2

2FeCl3,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

B、SiO2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H2SiO3,制备H2SiO3:

Na2SiO3+2HCl=H2SiO3↓+2NaCl,此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正确;

C、Cu和Cl2发生反应:

Cu+Cl2

CuCl2,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C错误;

D、可以由Fe+2FeCl3=3FeCl2,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D错误。

本题易错点时选项D,应为学生记着铁和氯气反应,无论氯气过量与否,都生成FeCl3,忽略Fe+2FeCl3=3FeCl2,造成错选,如果本题问的是单质之间化合而成,则FeCl2不可以。

8.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棕黄色烟

B.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烟

C.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在集气瓶口形成白色烟雾

D.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见光易分解

【解析】A、红热的铜与氯气发生Cu+Cl2

CuCl2,生成棕黄色的烟,故A说法正确;

B、钠和氯气反应:

2Na+Cl2

2NaCl,生成白色的烟,故B说法正确;

C、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HCl在瓶口形成白雾,故C说法错误;

D、氯气与水反应Cl2+H2O

HCl+HClO,HClO见光或受热易分解,2HClO

2HCl+O2↑,故D说法正确。

易混淆的是烟和雾,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氯化氢在空气遇冷形成小液滴。

9.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Fe(OH)3胶体与食盐溶液混合将产生聚沉现象

B.Fe(OH)3胶体粒子在电场影响下将向阳极移动

C.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不停地作布朗运动

D.光线通过Fe(OH)3胶体时会发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A、食盐的成分是NaCl,属于电解质,胶体中加入少量电解质,造成胶体聚沉,因此氢氧化铁胶体与食盐溶液混合将产生聚沉现象,故A说法正确;

B、氢氧化铁胶体吸附带有阳离子,氢氧化铁胶粒带有正电荷,在电场影响下将向阴极移动,故B说法错误;

C、胶体的性质之一胶体能做布朗运动,故C说法正确;

D、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D说法正确。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3.01×

1023个氮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

B.1molH2O分子的质量与NA个H2O分子的质量相等

C.标准状况下,22.4L氨水含有NA个NH3分子

D.1molOH-含10NA个电子

【解析】A、根据n=N/NA,氮气物质的量为3.01×

1023/6.02×

1023mol=0.5mol,氮气是双原子分子,即氮原子物质的量为0.5×

2mol=1mol,故A说法正确;

B、1molH2O的质量为18g,NA个H2O分子物质的量为1mol,其质量为18g,即1molH2O分子的质量与NA个H2O分子的质量相等,故B说法正确;

C、氨水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因此不能用22.4L/mol,根据题中信息,无法计算氨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故C说法错误;

D、1molOH-中含有电子物质的量10mol,即含有电子数为10NA个,故D说法正确。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NaHCO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H++OH-═H2O

B.过氧化钠加入水中:

2O22-+2H2O═4OH-+O2↑

C.向AlC1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13++3NH3•H2O═Al(OH)3↓+3NH4+

D.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Ba2++S042-═BaS04↓

..................

12.下列化学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NH4)2SO4→NH3B.C→CO2C.Cl2→HClOD.HCl→AgCl

【解析】A、硫酸铵生成NH3,没有化合价的变化,此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C→CO2,C的化合价由0价→+4价,化合价升高,因此C转化成CO2需要氧化剂,故B正确;

C、氯气生成HClO,发生Cl2+H2O=HCl+HClO,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因此不需要加入氧化剂,故C错误;

D、HCl→AgCl,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13.下列物质性质和应用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84消毒液具有碱性,可用作消毒剂和漂白剂

B.氢氟酸具有酸性,可用于玻璃的腐蚀剂

C.过氧化钠具有漂白性,可作航空和潜水的供氧剂

D.活性铁粉具有还原性,在食品袋中可用作除氧剂

【解析】试题分析:

A、次氯酸钠溶液显碱性,与消毒、漂白无关;

次氯酸钠水解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性质与用途没有相关性,A错误;

B、氢氟酸与二氧化硅反应,属于特殊性质,不是利用HF电离出来的氢离子反应,B错误;

C、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释放O2,所以它作供氧剂,与漂白性无关,C错误;

D、铁粉具有还原性,能吸收食品袋内O2,作除氧剂,性质与用途一致,D正确。

答案选D。

考点:

考查物质性质和用途的正误判断

14.下列各组离子在强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透明的是:

A.CO32-、Na+、Ca2+、Cl-B.MnO4-、H+、K+、SO42-

C.Fe2+、K+、NO3-、Cl-D.NO3-、SO42-、K+、H+

【解析】A、Ca2+和CO32-反应发生Ca2++CO32-=CaCO3↓,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MnO4-显紫红色,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把Fe2+氧化成Fe3+,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C错误;

D、这些离子能够大量共存,且均为无色,故D正确。

15.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已知氯化锰可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吸收实验过程中制取的多余的氯气

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D.用装置丁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解析】A、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需要加热,题中所给装置没有加热装置,故A错误;

B、除去氯气应用氢氧化钠吸收,且应是长进短出,故B错误;

C、二氧化锰是不溶于水的固体,氯化锰溶于水,因此可以采用过滤方法进行分离,故C正确;

D、洗气应是长进短出,故D错误。

16.同温同压,相同体积的CO和C2H4具有相同的:

①分子数 

 

②原子总数 

③碳原子数 

④质量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④

【解析】①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故①正确;

②根据①的分析,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1molCO中含有2mol原子,1molC2H4中含有6mol原子,因此这两种气体的原子总数不相等,故②错误;

③1molCO中含有1mol碳原子,1molC2H4中含有2mol碳原子,故③错误;

④1molCO的质量为28g,1molC2H4的质量为28g,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选项D正确。

17.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为:

①加入足量氯水 

②加入足量KMnO4溶液 

③加入少量NH4SCN溶液

A.①③B.③②C.③①D.①②③

【解析】因为NH4SCN与Fe3+作用使溶液显红色,与Fe2+作用无此现象,可以先滴加NH4SCN溶液,不显红色,说明原溶液不含有Fe3+,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说明滴加氯水后溶液中有Fe3+,证明原溶液含有Fe2+,即进行如下实验的最佳顺序为③①,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检验,注意滴加氧化剂、KSCN溶液的顺序不能颠倒,如果颠倒,无法确定溶原液将中是否含有Fe3+,题目难度不大.

18.下列各组物质有关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

NaHCO3>

Na2CO3B.酸性:

H2SiO3>

H2CO3

C.熔点:

SiO2>

CO2(干冰)D.硬度:

SiO2<

CO2(干冰)

【解析】A、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

Na2CO3+CO2↑+H2O,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因此热稳定性:

Na2CO3>

NaHCO3,故A错误;

B、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故B错误;

C、SiO2常温下是固体,CO2常温下是气体,因此SiO2的熔点高于干冰,故C正确;

D、SiO2的硬度强于CO2,故D错误。

19.根据反应①2FeCl3+2KI===2FeCl2+2KCl+I2,②2FeCl2+Cl2=2FeCl3,判断下列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中,正确的是:

A.Fe3+>

Cl2>

I2B.Cl2>

I2>

Fe3+

C.I2>

Fe3+D.Cl2>

Fe3+>

I2

考查氧化性强弱比较

20.在Al2(SO4)3、K2SO4和明矾的混合溶液中,如果c(SO

)等于0.2mol·

L-1,当加入等体积的0.2mol·

L-1的KOH溶液时,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则原混合溶液中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2mol·

L-1B.0.25mol·

L-1

C.0.45mol·

L-1D.0.225mol·

Al2(SO4)3、K2SO4和明矾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2mol/L的KOH溶液时,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发生反应Al3++4OH-=AlO2-+2H2O,可知原溶液中c(Al3+)=

×

0.2mol/L=0.05mol/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原溶液中c(K+)+3c(Al3+)=2c(SO42-),即c(K+)=2c(SO42-)-3c(Al3+)=2×

0.2mol/L-0.05mol/L×

3=0.25mol/L,故选B。

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的相关知识。

第Ⅱ卷

三.填空题(本题共包括4小题,共50分)

21.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永远值得炎黄子孙骄傲,也永远会激励着我们去奋发图强。

黑火药在发生爆炸时,发生如下的反应:

2KNO3+3C+S===K2S+N2↑+3CO2↑。

(1)其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氧化剂是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

(2)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KNO3+3C+S═K2S+N2↑+3CO2↑________。

(3)当0.1molCO2生成时,则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_个。

【答案】

(1).N、S

(2).C(3).S、KNO3(4).C(5).CO2(6).N2、K2S(7).

(8).0.4NA或者2.408×

1023

【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几组概念、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方向以及电子转移数目,

(1)氧化剂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根据反应方程式,N的化合价由+5价→0价,被还原,S的化合价由0价→-2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因此被还原的元素是N和S,还原剂是化合价升高,被氧化,C的化合价由0价→+4价,化合价升高,因此被氧化的元素是C,氧化剂是S和KNO3,还原剂是C,氧化产物是还原剂被氧化得到,因此氧化产物是CO2,还原产物是氧化剂被还原得到物质,因此还原产物是K2S和N2;

(2)用双线桥表示此反应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即为

(3)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1×

4mol=0.4mol,即转移电子个数为0.4NA或者2.408×

1023。

氧化剂→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还原反应→还原产物;

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氧化反应→氧化产物。

22.有下列物质:

①氢氧化钠固体 ②铜丝 ③氯化氢气体 ④稀硫酸 ⑤二氧化碳气体 ⑥氨水 ⑦碳酸钠粉末 ⑧蔗糖晶体 ⑨熔融氯化钠 ⑩CuSO4•5H2O晶体。

请用序号填空:

(1)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________。

(2)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

(4)上述状态下的电解质不能导电的是________。

【答案】

(1).②④⑥⑨

(2).①③⑦⑨⑩(3).⑤⑧(4).①③⑦⑩

【解析】本题考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能够导电物质是金属单质、石墨、电解质的水溶液、熔融状态的多数盐和多数金属氧化物、多数的碱,电解质包括酸、碱、多数的盐、多数的金属氧化物,以及水,因此能够导电的物质是②④⑥⑨;

(2)电解质包括酸、碱、多数的盐和多数的金属氧化物、水以及部分有机物,因此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③⑦⑨⑩;

(3)非电解质是电解质外的化合物,因此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⑤⑧;

(4)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水溶液和熔融状态,因此上述状态不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是①③⑦⑩。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电解质一般包括酸、碱、多数的盐、多数的金属氧化物、水以及部分有机物,注意盐酸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

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水溶液或熔融状态,注意酸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

23.某次实验需用80mL、3mol/L的稀H2SO4溶液,某同学用98%的浓H2SO4(ρ=1.84g/cm3)进行配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98%的浓H2SO4(ρ=1.84g/cm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需要80mL、3mol/L的稀H2SO4溶液,则需取________ 

mL(保留一位有效数字)的该硫酸,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的规格是________(从下列中选用)。

A.10mLB.25mL 

C.50mL 

D.100mL

(2)将下列步骤中的空格内所用仪器补充填写完整

①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硫酸

②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________mL的容量瓶中

③将浓硫酸缓缓注入盛有适量蒸馏水的烧杯中,边加边搅拌

④将溶液冷却,恢复至室温

⑤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在距离刻度1~2cm时,改用________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⑥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⑦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3)实验中上述步骤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填序号)。

(4)下列各种情况对所配制溶液浓度有何影响(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A.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________。

B.未经冷却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

________。

C.所用过的烧杯、玻璃棒未洗涤________。

D.定容时俯视液面读数:

(5)取用任意体积的所配3mol/L硫酸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__(填字母)

A、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B、溶液的浓度

C、溶液中SO42¯

的数目D、溶液的密度

【答案】

(1).18.4mol/L

(2).16.3ml(3).B(4).100(5).胶头滴管(6).①③④②⑦⑤⑥(7).偏低(8).偏高(9).偏低(10).偏高(11).BD

【解析】本题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根据c=1000ρw%/M=1000×

1.84×

98%/98mol·

L-1=18.4mol·

L-1;

实验室没有80mL的容量瓶,因此需要用100mL的容量瓶,稀释过程中,溶质物质的量不变,因此有100×

10-3×

3=V(H2SO4)×

18.4,解得V(H2SO4)=16.3mL;

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应是大而接近的,即量筒的量程为25mL,故选项B正确;

(2)②根据

(1)的分析,需要的容量瓶的规格是100mL,即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100mL的容量瓶中;

定容时,当距离刻度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是称量→溶解→恢复室温→移液→洗涤→振荡→定容→摇匀→移入试剂瓶,因此本题的步骤是①③④②⑦⑤⑥;

(4)根据c=n/V=m/MV,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浓度降低,造成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即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

B、未经冷却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恢复到室温下,容量瓶中溶液的液面低于刻度线,即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

C、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造成容量瓶中溶质物质的量偏少,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

(5)A、取用任何体积的3mol·

L-1的硫酸,硫酸的浓度相同,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故A错误;

B、溶液是均一透明的分散系,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故B正确;

C、根据A选项分析,硫酸物质的量不同,SO42-物质的量不同,即SO42-数目不同,故C正确;

D、溶液是均一透明的分散系,即密度相同,故D正确。

本题的易错点是

(1)的第二空,学生往往用80mL进行计算,忽略了实验室容量瓶的规格,实验室容量瓶的规格是100mL、250mL、500mL、1000mL,因此本题需要用100mL的容量瓶。

24.A、B、C、D、E、F六种物质有如下变化关系,E是淡黄色粉末,判断:

(1)写出A、B、C、D、E、F的化学式: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E.__________;

F.____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直接写出离子方程式)

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