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51122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2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A.孝文帝改革对北朝历史影响深远B.俸禄制与考绩制度形成相互配合

C.南朝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D.制度是影响吏治状况的重要因素

9.下列艺术作品中,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是

10.唐代,某中央机关位于长安皇城中央贯通南北的承天门大街东侧,因为其在□□、□□两省以南,故别称“南省”。

唐制规定,“南省”可以根据制敕精神拟定和执行具体方案。

这里的“南省”是指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户部

11.“惠遍农无乏,均输役不骚。

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色饕”赞扬的是

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D.戊戌变法

12.如下图所示,中国的教育制度经历了一个波浪式发展的过程,以下阐述正确的是

A.中国第一个统一帝国推行的文化政策导致①处出现高峰

B.②处出现高峰是因为此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政治制度创新及经济繁荣导致③处出现高峰

D.向少数民族学习是④处出现高峰的主要原因

13.在文化史家的眼中.宋诗是一个思虑精微的宇宙。

在这个宇宙中,宋人忘象得意,以意索理,冷静地对外在物象展开概念化思考,进而从凝思中省悟到人生和宇宙的底蕴。

宋诗的这一特色

A.受到了程朱理学的深刻影响B.表现了中国文人的精神气节

C.反映了宋加强专制集权统治D.满足了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

14.“街市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其中有不少被成为秦楼楚馆、瓦舍勾栏的娱乐场所。

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侑(佐助)洒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

”材料表明

A.词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发明B.词的格调不高,为士大夫不耻

C.词的繁荣与商业的发展有关D.词的出现标志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兴起

15.“朝会”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礼仪,元代也有“朝会”。

即位大典前,皇帝需要在忽里台大会上(古代蒙古负责推举部落可汗或其他长官的军政机构),先由蒙古宗王扶上宝座,再按朝仪受礼。

这可以佐证元朝政治上

A.统治集团拒绝中原文化B.政权内部体现民主制衡

C.君主专制受到有效制约D.蒙古旧制高于汉族制度

16.下列属于元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A.颁布“推恩令”B.设置节度使C.派文官担任知州D.开创行省制

17.右图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这反映了该地区

A.工场手工业占主导地位B.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普遍

C.商人群体社会地位降低D.自然经济丧失优势地位

18.廷寄是清代的一种官方文书。

到了雍正年间,皇帝的上谕先由军机处撰拟,再交给兵部捷报处寄往外省的总督和巡抚。

廷寄的内容大多是告诫臣工、核查政事、责问刑罚失当等。

封函的表而通常标注“某处某官开拆”的字样。

上述资料可以说明廷寄

A.不易保密,且办事效率较低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是清朝政情传达的唯一方式D.与内阁分别掌管文武决策

19.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下列表述,能反映古代政治家重视发展民族关系的是

A.秦王赢政招揽各国贤士B.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方针

C.王安石变法施行保马法D.康熙帝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

20.《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

“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

第一次是宋代,第二次是明清,第三次是近代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

”下列属于“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

①白银成为普遍的流通货币②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工商业市镇增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1.下列表述正确的

A.商代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原始文字

B.《离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C.文人画讲究惟妙惟肖地描摹绘画对象

D.京剧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演变而成

22.一部古代医书,对所载药物做了清晰分类,被译为日、英、法、俄等多国文字.被《四库全书》赞为“盖集本草之大成者.无过于此矣”。

这部医书是

A.《黄帝内经》B.《本草纲目》C.《伤寒杂病论》D.《齐民要术》

23.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①允许外国公使进京、②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③增开天津为商埠,分别对应的不平等条约是

A.《天津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B.《北京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C.《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南京条约》

24.史学家陈旭麓认为:

“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其中“中体西用”与“民主和科学”这两“步”分别指

A.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B.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D.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

25.有学者说《资政新篇》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该学者认为《资政新篇》

A.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B.仍缺少实施的有利环境

C.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D.获得了民众的普遍理解

2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最有可能被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采用的是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

B.“论君主专制与民主共和之区别”

C.“论法国革命对欧洲发展之贡献”D.“试论振兴中华之必要性与途径”

27.晚清时期,外国商品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严重滞销到逐渐打开市场的转变过程。

促成这一转变的因素有

①自然经济逐步瓦解②列强侵略不断加深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④近代运输业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8.国人曾这样评价一场战争:

“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

”这场战争结束以后

A.列强势力入侵长江流域重庆一带B.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被转移给日本

C.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人民D.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和领土主权

29.《现代化新论》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及体系的依附地位。

”在此以后的“此”是指

A.《南京条约》丧失关税自主权B.《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投资设厂D.《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30.甲午战后,清廷谕令“各省招商,多设织布、织绸等局,广为制造。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清政府力图挽救统治危局②将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③清政府着力发展资本主义④将促进洋务企业快速发展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31.中国近代曾有人指出:

“(人类)进化原则,与物种之进化原则不同,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

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这位国人最可能是

A.林则徐B.李鸿章C.严复D.孙中山

32.1920年同1913年比较,中国厂矿数和资本额分别增加了152%和51.3%。

促使这种增长的国内因素是

A.孙中山《实业计划》付诸实施B.清末“新政”成立农工商总局

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33.近代有学者撰文道:

“资本家的政府想靠着大战,把国家界限打破……俄、德等国的劳工社会,不惜在大战的时候,发起了社会革命……劳工主义的战胜,也是庶民的胜利。

”该文最有可能发表在

34.有人认为:

“政治影响着服装的发展,服装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政治的发展。

”以下材料可来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近代中国出现了中山装②废止缠足成为社会风气

③新中国列宁装一度流行④喇叭裤、踩脚裤在女性中盛行起来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35.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B.五四运动爆发

C.中国共产党诞生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6.1924年,孙中山说:

“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

”这承载“新希望”的办法是

A.进行武装斗争B.成立民主共和国

C.建立责任内阁D.实行新三民主义

37.语汇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

与下图相符合的语汇是

A.“外争主权,内惩国贼”B.“打倒列强,除军阀”

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8.读右图,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表述正确的是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A.②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所在地B.遵义会议在③召开

C.在④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D.三大红军主力在①会师

39.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

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国共在经济方面深度合作B.说明中国开始引进现代企业制度

C.目的是为赢得抗战胜利积聚力量D.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0.右图是一张纸币,上有“晋察冀边区银行”,“中华民国三十五年”等字样。

下列各项对该纸币分析正确的是

A.该纸币发行于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B.该纸币能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通

D.该纸币的发行流通有利于稳定边区货币市场

4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实现民族平等、促进国家统一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A.内蒙古自治区B.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西藏自治区

42.右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

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

43.1954年10月5日,董必武向中共中央递交的专题报告中提出:

应加紧在中科院设立法学研究机构,建议由中国政治法律学会担负具体筹备责任。

此报告的背景是

A.社会主义制度己经基本建立B.中共八大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C.社会主义建设急需法律保障D.民主法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44.1957年底到1960年,我国职工人数从3101万猛增至5969万。

这主要是因为

A.人口增长造成劳动力大量增加B.“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

C.公私合营后国营企业职工大增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

45.美国人曾说“钱学森无论放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下列选项最能反映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的是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

C.共和国三代领导人大阅兵D.香港回归中英交接场景

二、非选择题(共3道,共55分)

46.政治制度和政策必须顺应时代而变化,方能推动社会发展。

(共19分)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重要时期。

各国纷纷变法,其中商鞍变法“废分封,行县制”,改革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深远。

请结合所学,完善下面表格。

(4分)

商鞅变法中对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

西周分封制

秦国县制

国家对地方管理方式

王畿地区王室直接管辖,其他地区分封诸侯

①l分

基层管理

没有严格的基层组织机构。

居民分为国人(周部族成员)和野人(被征服部族或流民)。

按血缘亲疏对国家承担不同义务。

②1分

作用及影响

最初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后来由于血缘松弛,受封诸侯势力壮大,西周后期王权衰微。

③2分

材料一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新纪元。

从此,“人民”、“民主”、“共和”、“科学”、“自由”、“解放”等等词汇开始写入历史的新篇章。

然而,这一切并不是在二十世纪初的几年里突然迸发出来的。

它在中国出现或形成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在清代的最后几十年里已经开始。

虽然民国的政治制度与清末改制所形成的政制还有很大的不同,但前者是后者的一种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着递变关系。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2)作者认为:

“虽然民国的政治制度与清末改制所形成的政制还有很大的不同,但前者是后者的一种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着递变关系”。

请从民主宪政发展的角度论述这一观点。

(10分)

(要求:

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二

图1:

1943:

年1月11日外交部长宋子文和英国驻华大使薛穆在签约仪式

1943年1月11日,重庆国民政府和英国、美国分别签订了条约,取消英美两个国家在华的治外法权。

图2: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左)和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右)。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由阿尔巴尼亚和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的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

(3)阅读材料二图文资料,分别说明两个事件的历史背景。

(5分)

47.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共l8分)

材料一先秦时期,黄河、长江流域的人们曾长期使用海贝、青铜块等生产或生活资料的实物作为交换的媒介。

到春秋时代,诞生了最早的铸币。

秦始皇用秦国的半两钱统一全国的货币。

汉承秦制,但钱的实际重量越来越轻。

汉武帝时期,政府正式推行五铢钱,之后不允许各地自由铸造钱币。

五铢钱仍是一种纪重钱币(注:

钱体上铸有标明钱币重量文字的钱币),其纪重体系历经700多年。

唐高祖时期,唐朝铸行了‘开元通宝”铜钱,成为名副其实的计数钱币,被后世看做钱币的标准。

唐朝以后,“通宝、元宝”等各种以“宝”为文的钱币一直延续使用。

宋朝,首创了纸币,形成以铜为主,多元化的钱币。

元朝推行纸币,不再允许使用铜钱。

明朝初年推行钱钞并行制度,到中期以后,改为银钱并行制度,成为近代银两制度的源起。

清承明制,实行银钱并行制度,不准使用纸币。

——摘编自中国钱币博物馆介绍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的特点。

(8分)

材料二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盛宣怀在《条陈自强大计折》中,提出设立“商办银行”的主张:

“臣帷银行者,商家之事……请简派大臣,遴选各省公正殷实之绅商,举为总董,号召华商,招集股本五百万两,现在京都、上海设立中国银行,其余各省会口岸,以次添设分行,照泰西商例,悉由商董自行经理……各省官司向银行借贷,应照西例,由,总行禀明户部批准,以何款抵还,方能议定合同。

”1897年,华资新式银行中国通商银行设立。

民国成立后,北京政府明令“凡有设立银行号者,仰即转饬遵照办理可也”。

从1912年至1927年,新设银行总数达185家。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新设华资银行达128家。

虽然商业银行在数量上占据绝大多数,但在资产和市场业务方面,政府银行占据明显的优势,它享有其他银行不具备的特权,又得以经营一般银行业务。

新中国成立后“限制私营行庄的信用扩张,禁止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经济合作组织、学校、人民团体等到私营行庄(银行、钱庄)存款,以控制其资金来源;

禁止行庄发行本票以控制其信用创造”。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王春宇《我国民间借贷研究》

(2)阅读材料二,概括我国近现代政府对商办银行的政策,结合所学分析其相同原因。

(10分)

48.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是人类社会进步需不断回答的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共18分)

材料一陈独秀晚年称赞孔子的“有教无类”和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可见他心中仍主张以中国儒家的思想和现代价值互相沟通。

“五四”时打倒孔家店是针对现实而发。

在这一点上他和胡适很近。

胡适晚年在《中国传统及其未来》的演讲词中断言:

人文与理性的中国传统不会为外来的文化精神所摧毁。

——陈致《余英时访谈录》

(1)请根据材料,指出晚年陈独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所持的主张。

(不得照抄原文)(2分)请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有“人文与理性”的传统,且不会为外来的文化精神所摧毁。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共产党宣言》与中国有三次结合。

第一次结合涉及要不要选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问题;

第二次结合则关系到怎样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怎样把唯物史观具体地运用于中国实际的问题。

毛泽东读《宣言》读了一百多遍,但是没有拘泥书本的字句和国外的经验,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

——摘编自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

十年研究述评》

(2)文中所说的“第二次结合”主要出现在20世纪20、30年代,请结合所学指出这次结合的背景。

材料中的省略号部分涉及这一时期毛泽东的实践探索与基于实践得到的理论成果,请指出它们各是什么?

(6分)

l--10

B

D

C

11--20

A

21--30

31--40

41--45

46.

(1)①分全国为几十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l分);

②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户籍什伍制与连坐法);

(l分)③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任答一点得l分)这些制度长期得到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l分)

(2)答题要素:

答案示例:

①民国政治制度与清末改制的不同:

清末改制(预备立宪)颁布《钦定宪法大纲》,预备立宪,实质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维护君上大权),加重了社会危机;

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用法律的形式否定了专制君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反映人民的民主要求,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4分)

②继承与递变:

两者都学习了西方的政治制度:

清末钦定宪注大纲》是宪法性质的文献,清政府“预备立宪”具有近代化的意义:

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主权在民的原则,给予人民权利,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③史论:

面对外国侵略和民族危机,清末预备立宪、辛亥革命是不同阶层对民族危机的应对;

改革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政治近代化已成为趋势。

(2分)

观点涉及民初政治制度与清末改革(戊戌变法-预备立宪)的差异,民初政治制度与清末改制的继承发展关系。

涉及的史实(民主宪政角度):

预备立宪(钦定宪法大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涉及的史论:

改革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政治近代化己成为趋势。

其他答案:

也可以不同意作者观点,但须先解释作者的观点,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史实论证自己的观点(史论结合,多角度论证)

(3)答案要点:

背景:

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中,中美英等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共同抵御日本侵略(或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3分)

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美国采取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

(任答两点得2分)

47.

(1)8分

演变长期性:

从(先秦)实物货币--(春秋开始)铸币--(宋朝)钱钞并行--(元朝)单一纸币--(明清)银钱并行

货币标准:

从纪重钱币到计数钱币

货币发行:

由私铸到官铸

应用范围:

地区性到全国性

货币形态:

实物型到符号型

货币质地:

金属货币为主,间或有纸币(任意4点)

(2)10分

政策及原因:

晚清:

鼓励商办银行的设立,但须得清廷批准。

民国:

较为宽松的商办银行准入政策,但不享有政府银行的一些权力。

新中国初期:

限制并逐步改造商办银行。

共同原因:

增加财政收入,稳定、恢复和发展经济(2分);

各时期经济政策的变化;

(2分)

48.答案要点:

主张:

要批问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人文传统(3分):

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如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以爱人之心协调人际关心;

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表现对人生价值的追求等。

(能用以上任一史实进行说明得三分)

理性传统(3分):

如“理学”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体现理性等。

(李贽批判正统思想,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

否认孔子和儒家经典的神圣地位,主张是非标准依时代变化而变化,可以由个人判断。

对外来文化(4分):

挑战(2分):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中国传统文化遭遇挑战。

应对(2分):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宋朝时儒学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理学”。

(任答一点应对得2分)

(2)背景:

大革命失败(或国共对峙、国共分裂),中共需独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2分)

实践:

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或答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具体史实)(2分)

理论成果: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或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