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复习重点11 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51103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史复习重点11 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近代史复习重点11 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近代史复习重点11 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近代史复习重点11 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近代史复习重点11 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代史复习重点11 1文档格式.docx

《近代史复习重点11 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史复习重点11 1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代史复习重点11 1文档格式.docx

第一章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首当其冲的手段是什么?

军事侵略

2.简述资本帝国主义从哪几个方面侵略中国?

(1)军事侵略:

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2)政治控制:

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扶植、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

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4)文化渗透:

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3.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南京条约》

 

标志着中国彻底沦为半殖半封建的条约--《辛丑条约》

4.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1)消极影响: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阻碍作用,这是主要的。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的主权逐步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逐步确立,使中国近代化发展最终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治等方面完全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加剧了中短缺;

帝国主义国家贷款给中国军阀官僚,造成军阀混战,中国局势动荡不宁,使中国的经济建设缺乏和平安正常进行。

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开采矿产,修筑铁路,利用特权,与中国民族企业争夺市场,民族企业。

中国近代化趋势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下发展艰难。

2)积极影响: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推动作用。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使中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逐步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方的先进生产技术、经济制度、经营管理方法和科技人员,从而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条件和可能;

随着民族矛盾的尖锐,又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大力宣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并在实践上积极努力,客观上又推动了中国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进程.以上是经济的影响.

5.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三元里抗英运动

6.八国联军侵华的最初目的是什么?

7.粉碎帝国主义瓜分灭亡中国企图的是什么运动?

义和团运动

8.帝国主义列强为什么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

(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2)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9.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1)落后就要挨打,因此必须要努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2)落后不一定落败,落后加腐败则必定落败,因此反帝必然要反封。

10.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

11.近代中国普遍觉醒是在什么之后?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中国人才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者及著作

提出者:

魏源

著作:

《海国图志》

12.补充:

1839年,中英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海国图志》,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第二章

1.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颁布的两个纲领性文件、文件特色

《天朝田亩制度》:

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资政新篇》:

是中国最早,最完整的改革内政,发展资本主义方案。

2.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伟大意义、失败原因及教训

意义:

(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太平天国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3)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4)有力打击了西方侵略势力在亚洲的殖民统治。

失败原因:

(1)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2)主观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

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3.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简述洋务运动的内容、意义

内容:

(1)兴办近代企业;

(2)建立新式海陆军;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5.洋务派兴办民用企业的主要方式--官督商办

洋务派创建的规模最大的水师--北洋水师

6.洋务运动失败原因及教训

失败原因;

主观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客观原因:

外来侵略势力的阻挠;

本国封建势力的反对

教训:

不改变腐朽的制度是不可能实现国家的富强的!

7.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守旧派激烈论战的主要问题

(1)要不要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8.维新派宣扬变法思想的代表作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仁学》、《天演论》。

9.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及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2)根本原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戊戌维新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竟失败得这么快,这不但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集团的腐朽与顽固,“戊戌六君子”流血的教训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向革命的道路。

第三章

1.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兴中会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

2.资产阶级革命派宣扬革命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邹容《革命军》、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

3.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社会革命

4.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1)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伟大飞跃;

(2)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猛然地冲击了封建思想;

(3)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

(4)辛亥革命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大发展;

(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5.辛亥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挽救革命成果而进行的斗争

“二次革命”

6.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及教训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行不通,革命要想成功,就必须寻求新的领导阶级和新的理论武装。

中编综述

1.近代中国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

“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2.近代中国的三种主要政治力量及其建国方案

三种主要政治力量是:

(1)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2)民族资产阶级;

(3)工人阶级。

三种建国方案:

(1)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2)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

(3)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3.资本主义共和国方案为什么行不通?

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

第四章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阵地

主要内容:

(1)前期内容:

思想革命: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文学革命: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内容:

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

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

早期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及局限

主要阵地:

上海、北京

2.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的不同阶段

(1)器物:

地主阶级革命派鸦片战争——制夷

洋务运动——平中国、敌外国

(2)制度:

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改良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革命议会共和

(3)文化:

新文化前期——激进民主主义者——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后期——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

3.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及意义

导火索: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的三种主要类型

(1)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李大钊、陈独秀

(2)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毛泽东

(3)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董必武

5.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

6.近代中国先进中国人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

(1)从政治思想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抨击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秩序的思想特征,革命精神极强,极易引起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共鸣;

(2)一战是对传统西方文明的一次重大打击,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缺陷的一次大暴露,使相当一部分人开始探寻突破传统的新路;

(3)国内革命斗争的实践推动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

(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实践;

老师大学生的事实)

(4)革命前的俄国国情和中国非常相似,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激起了先进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的强烈兴趣;

(5)五四运动后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实践所取得的成功,使马克思主义在当时众多的外来西方思潮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枝独秀。

7.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论战

(1)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2)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3)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8.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9.中共二大的主要内容

1922年在上海召开中共二大,其主要内容是:

(1)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2)二大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3)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的概念;

(4)中共二大后,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斗争的新征途。

最低纲领:

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反封建

最高纲领:

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10.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使中国革命开始有了一个新的坚强的领导核心;

(2)使中国革命开始有了一个科学的理论武器(毛泽东思想);

(3)使中国革命开始有了一个新的革命方法(群众路线);

(4)为中国革命走上新的前途和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提供了可能(社会主义道路)。

11.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合作方式及合作的政治基础、统一战线构成

标志: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

合作方式: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代表。

共产党要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首先要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

关于建立统一战线的方式,1922年7月党的二大提出的设想原本是实行“党外合作”,但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却倡议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

这个倡议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赞同。

合作的政治基础:

新三民主义

统一战线构成: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

12.中共成立后,中国革命的新面貌是什么?

(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2)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13.北伐的对象及作战方针

对象:

北洋军阀

作战方针:

各个击破

第五章

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面对敌人的屠杀政策作出的反应

探索革命新道路

2.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毛泽东的论断

总方针: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毛泽东的论断:

在会议上着重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获得的”。

3.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原因:

政治不平衡,中国有多种政权存在

条件:

(1)客观条件: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

良好的群众基础;

继续发展革命形势

(2)主观条件: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共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

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方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思想,三者密切结合,是红色政权建设的总概念。

(1)土地革命是这一思想的中心内容。

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才能充分地调动起来,红军和革命战争才能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2)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斗争形式。

建立革命武装,才能保卫根据地和土地革命的成果。

没有红军战争的胜利,根据地就不能得到发展壮大,土地革命也没有保障。

?

(3)建立相对巩固的根据地,是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战略依托;

没有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就会成为流寇主义,土地革命也无法深入开展。

以上三者密切联系,缺一不可。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实际上是回答如何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问题,是毛泽东等人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

5.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

中共历史上的第一部土地法---1928年12月,《井冈山土地法》

6.长征的原因及伟大意义

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

中央苏区历时一年多的反“围剿”战争,由于“左”倾教条主义者的错误指导,进攻中搞冒险主义,防御中搞保守主义,退却时搞逃跑主义,最终只能被迫长征。

伟大意义:

(1)宣传意义;

(宣传书——北上抗日;

宣传队——共产党+红军;

播种机——革命思想的传播)

(2)保存实力,锻炼骨干;

(在极端艰险的条件下,保存并锻炼了党和红军的领导、战斗才能)

(3)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标志。

7.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

(1)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2)取消博古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3)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4)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1)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解决自己问题的会议,标志着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

8.遵义会议后确定的新三人团

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9.中共七大正式确定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第六章

1.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

2.正确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重点是防御阶段:

(1)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迷梦,使日本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

(2)客观上为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挺近战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3)为沿海工业的内迁,为西南大后方的奠定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4)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同时扩大了抗日战争的影响,唤醒了国际舆论的支持

3.国民党正面战场失败原因

防御阶段:

(1)敌强我弱和敌人的突然袭击;

(2)片面抗战路线;

(3)单纯的阵地防御战略;

(4)部分将领畏敌如虎,内部派系斗争复杂;

(5)敌后战场处于开辟阶段,不能有力支持正面战场的开战。

相持阶段:

(1)国民党内部腐败成风;

(2)曲线救国战略;

(3)许多将领想保存实力,留在将来和共产党打。

4.《论持久战》中分析的抗日战争的进程及关键阶段

抗战进程:

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

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5.瓦窑堡会议确定的方针及对蒋介石的态度

方针:

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对蒋介石的态度:

反蒋

中共对蒋介石态度的变化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7.统一战线中与顽固势力做斗争的原则

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8.洛川会议确定的方针---持久抗战

9.如何理解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1)形成了振奋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2)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进程中的重要过渡阶段;

(3)加快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改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起的转折点;

(4)打破了当时中国各主要党派严重对立的局面和力量对比,为中国社会未来根本走向的变化奠定了基础;

(5)推动了中国民主运动,为中国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

10.为什么说中共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旗帜;

(2)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发动人民战争,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使得民众无组织状态大大改善;

(3)提出持久的战略方针,积极广泛地开展敌后游击战,承担巨大的抗战任务并重创日伪;

(4)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坚持、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保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5)组织和推动国民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对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过民主意识,推动国民蒋介石继续抗日起到重大作用。

11.两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和影响表明合则双赢,分则两伤。

12.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壮大

1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及原因

(1)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对世界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胜利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14.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纪念日---9月3日

第七章

1.1945年8月,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的口号

“和平、民主、团结”

2.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什么会迅速陷入全民的包围终至崩溃?

/为什么会形成第二个反蒋战线?

(1)国民党的卖国政策激化了国统区的民族矛盾;

(2)国民党实行内战独裁政策激化了国统区的政治矛盾;

(3)国统区经济危机加重了国统区人民的苦难;

(军费开支巨大,财政金融破产;

沉重的徭役;

官僚资本控制整个社会的经济命脉;

民族工商业大批倒闭,农业生产大量下降)

3.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

1946年6月底,国民党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4.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区域

陕北(毛泽东在这里)、山东(占领了山东就能独立东北)

5.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

6.1946年,中共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重要文件---《五四指示》

7.刘、邓大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济南战役)

8.1948年秋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

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9.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和经验分别是什么?

(1)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经验:

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它所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的理论、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指引下,经过长期的艰苦、曲折的斗争,逐步取得胜利的。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下编综述

1.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什么?

(1)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