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峰谈深入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51038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少峰谈深入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陈少峰谈深入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陈少峰谈深入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陈少峰谈深入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陈少峰谈深入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少峰谈深入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档格式.docx

《陈少峰谈深入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少峰谈深入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陈少峰谈深入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档格式.docx

转企改制利于行政瘦身中央应加大对地方的扶持

  访谈全文:

  [主持人]:

各位网友,上午好,欢迎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深入推进,全党全社会对文化的关注也越来越高,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推进,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文化体制改革问题进行第22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为进一步深化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邀请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教授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题进行访谈,与各位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

  [陈少峰]:

各位网友朋友,早上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做一个讨论和交流。

  文化体改获三个可喜进展文化建设已达新认识

第一个问题,还是从宏观一点来提出。

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

具有哪些有利的条件?

面临哪些挑战?

请您从宏观的层面来分析一下文化建设所面临的总体形势?

我觉得我们国家在这几年文化建设,包括体制改革方面取得最重要的成就就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同时也成为我们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事项。

大家都很关注文化以及文化对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所带来的积极的影响,包括国家软实力的提升等等。

也就是说形成了一种对文化的新的认识和新的热情。

从体制改革的角度来说,一个方面,我们转企改制取得了很重要的效果,特别是文化事业单位,有一些通过转企改制激发了活力,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成效。

第二个方面,文化产业在这个过程当中成为我们国家一种战略,在产业的发展中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第三个方面,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包括满足公民基本文化权益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当然,我们国家也注重文化走出去,在推动文化走出去方面,包括孔子学院的建设,以及很多文艺院团走出去,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在这个环境当中,我们同时还要考虑到我们接下来一方面面对着哪些问题和挑战,同时,我们下一步总体的趋向简单地说一下。

我把文化建设分为五个层次的问题。

一是从积累的角度来看文化发展,我们传统的文化是非常深厚的,在当代文化建设中,怎么样结合传统的文化,与时俱进,进行继承和弘扬,在这方面,必须要有一个更好的积累。

包括现在一些文化的积累,这方面我们去思考它。

二是提升型的文化。

包括主旋律,包括公民文化素质,包括学术研究等等,这种提升型的文化方面,我觉得我们现在一直在推动。

这个提升型的文化方面有一个问题我们今后需要考虑,就是怎么样把这种提升型的文化和大众文化能够进一步结合得更好,我觉得咱们人民网做了很多好的工作。

三是支撑型的文化。

就是怎么样支撑各种各样的行动和我们的生活方式等等,我觉得这方面有一部分需要进一步去思考,比如我们的商业文化和企业这种文化可能需要去思考,才能够给我们软实力的提升取得对应。

四是满足型文化。

包括满足公众文化基本权利和文化产业基本的娱乐需求等等,我觉得这几年在丰富市场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五是竞争型的文化。

各区域、各个机构怎么样通过自己的文化提升,包括我们国家怎么样在国际上提升文化的竞争力方面,一方面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另一方面,我们的基础还比较弱,要走出去,还是面临着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总体上来讲,我觉得我们这几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打好了基础,也面对着一些在国际竞争或者产业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

文化自觉已成战略认识文化自强需重方法转变

最近,《红旗文稿》刊登云杉的文章,这篇文章立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同时联系了国内外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战略的高度,就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三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做了一个阐述。

这三篇文章在网上发布以后,网友反响很强烈,有网友就想提问一下陈教授,您怎样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这三个概念?

我个人认为,这几个概念提得很好,这几个概念正好是一个组合,需要我们同时回答几个方面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这种文化自觉应该考虑到我们国家整个发展的时代性和未来性,我们去如何为我们国家,包括这个产业转型,包括软实力的提升,包括国际竞争等等各个方面更全面地去认识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在我们国家发展当中起的重要的作用。

我想这里面一个重要的点就是,我们国家现在不管经济的发展还是社会发展,还是公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文化,包括国际竞争更离不开文化。

我想,文化自觉,我们国家已经把它提升到一个战略高度来认识,不管是文化产业还是文化事业,还是价值观的引导等等。

这是在自觉这方面我们这几年的文化自觉从战略的角度,从自发的意识到战略性的自觉,我觉得这是很突出的一个方面。

从自信的方面来说,我们相信我们通过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能够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包括我们的传统文化也特别的优秀,这方面都足够让我们以这种自信去把握和看待我们现在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和未来的走向。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我认为我们的文化自信还要建立在我们当代文化的建设上面。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认为文化自强就是用一种更科学的方法或者说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文化建设,实现文化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和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我想这方面需要考虑一些方法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比如现在中央很明确地意识到我们国家的文化要在国际上竞争离不开文化产业,所以我们就重视发展文化产业,但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时候,我们也要考虑到,我们现在发展文化产业和传统的制造业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它可能是一种方法的区别,所以,我觉得在文化自强方面,我们不仅要强调我们要想办法通过文化来提升国家的实力,就是软实力或者是改善我们国家的形象,同时,我觉得也要考虑一些方法和观念的转变等等这方面的问题。

确实像您提到的,文化产业这个概念,原来作为文化,这个经济、社会都发展了,文化也要发展,现在上升到什么层次呢?

就在这篇文章里面提到了,经济发展从一靠改革,二靠科技的两驾马车,到了也靠文化这样三驾马车共同推进经济发展,确实也是观念上一个很大的变化。

我们看下一个问题。

8月13日至14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青岛举行,李长春同志对会议作出了批示,强调当前文化体制改革正处于全面推开,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学习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您怎样看文化体制改革会议和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的意义?

据我的了解,我们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一个重大的阶段性的成果,试点的工作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全面铺开的阶段。

在全面铺开这个重要的时刻,中央政治局进行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集体学习,一方面要总结文化体制改革这么多年,2003年以来所取得的成效和成果,另一方面要布置或者说研究下一步的改革发展的路线图或者说重点任务。

这个学习对我们来讲很有启发,正好是在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

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实际上是对胡锦涛同志在会上的讲话精神的一种贯彻落实,同时也是一种动员,大会式的一种工作会议。

我想,一方面它预示着我们国家的发展文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个事情已经作为我们的一个国策正在持续、深入地推进。

另一方面,预示着我们的文化体制改革迎来了一个关键的阶段,就是要全面展开的时候遇到很多的挑战,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是,这个事情一定要认真地做好,才能够形成今后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并轨发展,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机制改革和创新,最后释放出文化发展的活力。

  文化产业是友好型朝阳产业

近期国家九部委联合发布了一个指导意见,就是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

您怎样看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这个意义?

另外,网友还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文化在推动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有什么特殊的作用?

另外,文化与民生之间是怎样一个关系?

我觉得中央很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其中有一块就是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来释放文化产业的活力。

我们这几年,文化产业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每年发展速度都是高于国家的GDP的增加值大概6个百分点以上,这是一个发展速度比较快。

但是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当中,金融这方面没有经验,也没有一个完整的政策系统,所以,九部委又出台了这个政策,主要就是要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服务。

要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有金融支持,因为文化产业和传统的制造业还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它的回报期可能更长一点,虽然它如果做好的话,回报率可能更高,但是它的投资回报的前期投入持续的时间更长,而且有好多企业都没有抵押物,就必须在金融上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针对文化产业的创新。

但是金融行业要创新,必须有更高一层的政策意见指导才能够去实施,所以,实际上国家在一种更高的层面上为文化产业发展扫清障碍的一个重要的举措,这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另一方面,为什么国家要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实际上有很多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提升我们国家的国际文化竞争力,另一方面,满足老百姓的精神需求,同时,它还是一个友好型的朝阳产业。

它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很大的。

所以,我这里着重地讲它有两块对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重大的作用。

一个方面,文化产业当中的内容产业本身就是最好的服务业,我们知道,迪斯尼乐园这样一种企业,这个企业的成效是非常非常显著的。

它本身是作为一种经济的门类或者产业门类,它本身就是一个经济当中的重要的支柱,像经济发达国家,一般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大概是占到8%到12%,我们国家大概占2.8%,我个人的测算大概现在占4%,我个人的测算和国家的统计有一定的出入。

从产业的角度来讲,我们需要把它作为一个最好的产业之一来对待的一个角度。

还有一个角度就是文化产业能够拉动制造业,比如文化产业当中的创意、设计服务,我们知道生产型的产业当中有一些生产型的服务业,服务业里面有一些高附加值的部分,这高附加价值的部分很多是和文化产业相关的。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美国的苹果公司出台的IPHONE,它之所以那么热销,是因为这个产品的设计本身就非常时尚,然后又有很多的软件来支持它,而这个软件里面很多都是娱乐软件,都是和文化产业有关系的,换句话说,它可能以前是一个制造业企业,但是现在它已经变成了一个纯粹服务型的企业,而且它的附加价值非常高。

这个和我们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对比起来,就发现实际上我们可能生产了一百部手机,它只要一部手机的纯利润可能和我们一百部手机的纯利润是一样的。

这就是通过文化产业带动制造业的转变,促进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或者说让我们去重视服务业当中的生产型的服务业,它和文化产业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这是从经济的角度来说。

从民生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这么说:

文化产业,我把它叫做快乐的产业。

我们80%以上的娱乐的消费就是文化产业贡献的,或者说我们平时大多数和文化打交道当中很多快乐的来源可能是因为我们消费了文化产品,这个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当然,在这个当中也存在着一个文化在繁荣当中怎么样能够提升的问题。

这是我们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够探索到的一种方法。

文化竞争中强势文化不存在文化安全问题

我们说文化不仅有世界性、普遍性,也有民族性和国家性,这两个是相补充的,相对应的。

在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今天,出现了意识形态文化化和生活化的趋势,网友就想问一下您,如何正确处理借鉴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和保证国家文化安全的关系,大力借鉴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如何增强国家文化的安全意识?

这就涉及到文化安全的问题。

我觉得,文化的普遍性和世界性主要的特点就是它在一些和人性有关的价值观方面。

比如,我们大家都要遵守道德,生命的尊严等等,这是一种普世的文化。

另一方面,它又有民族性的差异,我个人的看法可能和有一些人不太一样,我个人的看法是,我们过去强调文化多样性的时候,强调它的民族性,但是在文化产业当中,如果你的文化产品想走到国际上去,你不能够仅仅关注你的文化自身的特色和民族性,你要考虑怎么样才能够被人家所理解和接受,所以,这个时候,这个所谓的世界性和普遍性有时候是一种方法,就是我把文化走向全球市场的时候,我不能仅仅局限在我的民族性,包括在方式和内容上都要有一些提升和转变,形成一种能够让大家可接受的内容和方式,我想这就是好莱坞成功的经验。

也就是说,好莱坞里面既贯穿了美国式的价值观,但是它又是一个全球的很多受众都能够接受的一种文化表现形态,我觉得这就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或者国际的竞争力也是在这方面。

从国际的竞争力反过来说,没有竞争力的国家,它的文化就处于弱势地位。

这个不安全体现在什么地方?

不安全,我认为最主要体现在你的文化没有竞争力,你处于弱势地位,人家不接受你。

比如两个国家当中,比如你这个国家的国民,如果喜欢别国的文化,而不是喜欢你自己的文化,当然这个国家的文化是属于一种不安全,这种所谓不安全是和国家的一种实力是有关系的,不是那种一般被侵略的概念,而是说你本身处于弱势,很大的弱势。

另外一个是真正意义上的不安全,就是说我们的未成年人受到了别人的全面的洗脑,而我们没有办法去对别人的未成年人进行洗脑,处于不对等的位置的话,对我们来讲,我们的文化可能处在一种断裂,但是未成年人又接受了太多国外的文化,这时候就出现了我们的文化空缺,这时候我们国家就存在着文化的安全问题。

我们知道在文化安全问题上我们现在还面临着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因为我们现在文化走出去虽然在增加,但是我们走出去的内容当中,针对国外未成年人的部分还是偏少,针对成年人的部分偏多。

这是一个问题。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什么样的文化能够对青少年进行洗脑,基本上95%以上都是文化产业,所以,文化产业是和国家的文化安全密切相关的。

国外的经验就是你只要文化产业,你的企业强大,你的产品是精品,你这个文化有影响力,有竞争力,你的国家的文化安全就没有任何问题,或者说你是很强大的,你不存在安全的问题,文化竞争当中弱势的人会存在着安全问题,强势的是不存在安全问题的。

  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文化大发展

在中央外宣办举行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中央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有这样一个表述,引导广大工作者和文化企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

公益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性质相对混淆,事业职能和企业功能相混淆,这是制约文化发展的一个体制弊端的重要表现。

我们如何解决这一个体制上的弊端,把文化的经营性和社会的公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地提升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怎么解决这个核心的问题?

我想这里面有两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一个角度就是说,我们的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如何发展,因为公益性的文化事业是体现社会效益最集中的表现。

另外,我觉得我们要看一个问题在文化产业发展当中如何能够兼顾公益性,或者我们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文化产业当中怎么体现。

我想这两个体现是不一样的。

我们知道事业单位,凡是可做经营的事业单位都要转企改制,剩下的就是由政府来投资的,由公共财政支出的文化事业单位,主要是要满足公益型的文化,包括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这样的功能。

这个时候,我认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现在所最需要做的一个事情就是说要把它的界限和产业的界限分清楚了以后,我们知道,它下一步的目标,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目标就是要不断地提升效率,现在的效率是很不够,我们建了很多场馆,我们有很多设施,但是这些设施怎么使用,怎么保管,怎么发挥它的作用,怎么样通过公益性的文化事业的平台来做一些公益性的大众的教育讲座、交流、文化交流、艺术展示等等这些活动,甚至通过公益性的平台动员民间的力量来参与、来发挥公益性文化服务体系的作用。

我觉得这也是下一步要做的一个事情。

我觉得改革过后对公益性的文化事业来说,只是走出了第一步。

下一步恐怕还有很艰巨的任务,我觉得是需要去提升、充实、丰富,更多地为老百姓做出服务和贡献。

这是一个角度。

还有一个角度,我个人觉得,从文化产业的角度来讲,文化产业要注重社会效益,就是因为它的产品有特殊性,它是和人们的精神生活相关的产品。

但是,文化产业要注重社会效益,甚至是社会效益优先,我想这是在讲文化里面的一种内涵是从最低的标准的角度上来说,它不能够具有反社会核心价值这样的一种内涵,以及对青少年而言,未成年人而言,它是不是有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精神健康的内容,或者说有和这个精神健康相对立的负面的内容,这两个东西作为标准。

第一个标准就是你不能反主流价值,或者说反社会的核心价值,比如我们社会核心价值提倡和平、提倡和谐,你去推崇暴力,这是不对的,这是违背社会效益。

第二个标准就是对未成年人,这个很重要,比如我觉得二人转,二人转应该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未成年人可以看,一个是只有成年人才可以看。

虽然二人转是一个文化特色,或者说是一个区域文化,你不能说它怎么样,但是它里面有一些内容对未成年人来讲是不适宜的,我一直讲二人转应该两个版本,一个版本就是传统的,一个版本就是针对它要做这种推广或者让未成年人能够接受的部分,应该做一些改良。

我想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我们怎么样能够在通俗文化,因为文化产业都是通俗文化,就是我刚才讲的满足型的文化,通俗文化和低俗之间,或者说很不好的低俗之间怎么样分开一个界限,这恐怕就是文化产业里面的生产者、经营者需要认真去对待的事情。

我觉得这个态度本身是最最重要的。

如果简单地概括一下就是对于公益性的文化事业来讲,你可以不追求经济效益,但是你一定要讲效率,你要更能够教育老百姓,让大家享受,让这个社会多享受到文化。

对于企业来讲,你也不能失去社会的本位,不能一味地赚钱。

你要有社会责任,包括为未成年人的责任感。

你刚才的提问给我一个启发,如果我们把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看成是并轨发展的话,公益性文化事业应该向文化产业学习效率,文化产业应该向公益性的事业学习责任感。

我觉得这样之间就不会冲突,就像两轮一样,两轮驱动,就能够走得很好。

共同的目的还是为了搞好文化。

共同的目的就是为了繁荣文化,让文化丰富多彩,有竞争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需要系统的战略规划

这是网友提出的,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和交融、交锋可以说更加地明显了,如何增强国家舆论与舆论引导话语权和传播力,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其实这个概念之前谈了很多,网友们想听一下您的意见。

其实我们国家的考虑和国外的人考虑有点不一样,我们国家的考虑是,因为我们国家在很长时间里面是被误解,或者说别人对我们的了解不够。

应该是这样讲。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要有一个很好的心态,就是我们这个大国在发展或者成为大国的过程当中,我们怎么样去表达自己,怎么样让人家信任我们,这恐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事情就能解决的。

所以我认为,我们国家可能在经济大国的发展过程当中,但是在国家形象的表达,文化的发展和国际文化竞争力方面,恐怕要有一个战略规划,我一直认为战略规划必须是一个整体的,不能仅仅讲话语权,还要考虑我们怎么样影响国外的未成年人,比如怎么样让我们的生活方式也被人家所理解,等等有很多需要考虑的事情。

这个事情当中,最好是在对话当中去表达是比较好的,如果它是对抗性的表达就不是很好。

但是,你的表达和别人表达之间总存在着一个被接受的问题,我想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我们当然需要掌握很多通路和渠道,比如媒体,比如一些交流机构,甚至是对大学等等的影响力。

所以,我个人认为,应该把对外的文化交流上升为对外的一个文化的影响力的提升,这个提升应该怎么提升?

怎么增加这个影响力?

我觉得应该有一套系统的方案。

我个人认为,网友提到的引导话语权和传播力,这里面分两个部分:

一个部分,在国内的话语权,国家舆论,另一个方面,在外面的话语权,难度就比较大。

可能和你的传播力有关,但是恐怕也不仅仅局限于传播力。

因为你传播力只是一个平台,关键是你的内容是不是被人家所接收,或者所接受。

比如我们媒体全覆盖了以后,我们什么节目被人家看得非常认真,甚至影响到他们,如果他不看,他就不会影响到他们。

要影响他们,首先这个内容要好,然后才能够影响到他们。

所以,我认为,我们现在如果要推动在国际上取得文化的主导权或者话语权,我觉得传播的覆盖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包括机构的覆盖。

但是我认为,内容的生产更重要。

特别是能够被普遍接受的,又包含着我们一些文化特色的内容,我觉得是最最重要的。

我认为在这方面,我们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任务还比较艰巨。

就是说要说话。

但是你说话人家还要听。

注意说话方式的问题。

对。

还有比如媒体传播上有很多节目要制作,就是文化产业的内容必须跟上,就是我们现在这个平台已经在想办法覆盖到全世界,媒体通路已经通了,或者正在全面地打通,但是这个里面跑什么车,这里面是什么样的内容能够吸引人们,这就是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比如我们传统文化当中比较强调的那种润物细无声,比较周到的方式。

因为你的谈话不可能太极端,你的内容不可能和别人有对抗性,有对抗性可能就把别人吓跑了,要让人们愿意来听你说话,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高的艺术。

就是说说话的艺术如果讲得非常好的话,可以推动交流,可以扩大传播力,如果反之,效果就会差一些。

是啊,因为你影响别人,就是你的软实力,你要影响别人,要别人认可你,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网络文化的社会效益需要正确监督和引导

网友提到,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文化形态,而且成为各种思想文化交融的平台,也是意识形态较量的战场。

如何看待网络文化,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