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50653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一、文体常识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两篇文章的体裁是,作者是。

2.《“飞天”凌空》《一着惊海天》两篇文章的体裁是。

3.消息是、地报道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极为常见,运用广泛。

4.消息的正文一般哪四个部分?

5.新闻的“六要素”是哪些?

6.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

7.诺贝尔,(国籍)家,工程师,1867年发明了。

活动二:

字音字意梳理

注音

溃()退泄()气督()战要塞()业已()

摧枯拉朽()锐不可当()凌()空翘()首酷似()轻盈()悄()然由衷()新秀()屏息敛()声眼花缭()乱如梦初醒()颁()发遗嘱()建()树仲()裁巨额()桅()杆浩瀚()娴()熟咆哮()紧绷()镌()刻一丝不苟()白手起家()殚()精竭虑

活动三:

分享学习成果。

1.小组成员之间分享自己探究上述问题的成果。

2.班级交流分享。

活动四:

课文内容概括,并分组交流

了解文章内容大意,并展示自己认为的精彩片段。

本单元课文都是新闻体裁的文章。

1.《消息二则》报道我我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势如破竹的事实,提示出人心向背是我军胜利、敌军溃败的原因所在,极大地鼓舞了全军将士和广大人民群众。

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战略阶段具有关键意义胜利的战役,由最高军事统帅亲自撰写的这两则消息,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报道了1901年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情况,一一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及颁奖机构、时间、地点,也补充交代了诺贝尔奖的由来,及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分享的情况。

3.《“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

从“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的过程,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让人获得美的艺术享受。

文字清新优美,调动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

4.《一着惊海天》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展现了我国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的巨大进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单元教学第二环节(1课时)

《消息两则》

【课题类型】品读赏析课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二、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目标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一、导入新课,了解新闻知识

1.新闻的概念:

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2.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结构由五部分构成,即标题(分为:

正标题、副标题、引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

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

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一般包括主标题、副标题、引标题。

主标题:

概括和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标题:

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标题:

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导语:

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导语的要求:

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主体:

是新闻的主干部分。

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新闻的主题思想。

背景:

是新闻的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

是新闻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3.新闻的要素

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两则消息的新闻要素。

(一)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标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电头)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导语)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主体)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结语)

(二)新闻的电头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

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答:

是新闻的电头。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

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五个要素:

时间:

二十一日。

地点:

长江前线。

人物:

敌我双方。

事件起因:

解放军渡江解放全中国。

事件结果:

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

(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新闻的结构: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课文最后。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

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

写东路军渡江的情况。

2.新闻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解放军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

经过——分三路横渡长江;

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渡过35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三、合作探究,精品赏析

(一)研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字斟句酌,体会新闻特点。

1.据了解,渡江战役要有百万大军渡江,那么,标题中的“三十万大军”改为“百万大军”行不行?

不行。

因为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

2.那么,等所有大军渡江胜利以后再写新闻发表,不可以吗?

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告诉给全国人民。

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

3.从文中找出带有感情倾向的词语,体会蕴含的情感。

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等词语描绘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防线崩溃。

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地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等描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英勇”流露出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之情。

(二)朗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回答问题。

1.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百万是实数。

其中东路军、西路军各35万,中路军30万。

可见新闻的真实性很重要。

2.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从渡江的作战兵力、详细区域和战役的全局情况三个方面来总领了全文。

3.三路大军为何不以地点为序从东往西或从西往东?

采用现在的顺序有什么考虑?

本文依时叙事,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

最后详说东路激战,文势涌起高潮:

东路军的战况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

因此在报道我东路军进展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

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4.本文中的议论句(此种情况……都很泄气)有何作用?

这处议论透彻、精辟地分析了我军胜利南渡的两方面原因,揭示了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发展趋势的关键,深化了新闻的思想性。

四、展示交流,拓展延伸

如果你来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新闻的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如何处理?

全文的朗读基调为慷慨激昂、豪情万丈。

“冲破、横渡、均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应重读,读出一种胜利的喜悦。

“控制”“封锁”“切断”应干脆利落地重读,读出一种自豪与骄傲。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应读出奚落、嘲讽的语气。

单元教学第三环节

阅读新闻关注生活

【课题类型】1+X课型

【教学内容】

阅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我军横渡长江情景》《诺贝尔奖6日起陆续揭晓》

【学习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2.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

【学习过程】

活动一、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

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

导语为课文第一段话。

导语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颁奖机构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奖项。

2.速读主体部分,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我获取的信息有:

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所获奖项;

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

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

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是分离的。

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本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称新闻佳作,那语言自然富有表现力。

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揣摩以下加点字的含义。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发现是已有的事物、现象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状态到为众人所知的状态的过程。

而X线波长是介于紫外线和Y射线之间的一种电磁辐射,它是本来就存在的。

所以此处用“发现”,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2.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卓有成就指贝林在血清疗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突出,用在这里表明对贝林在医学方面取得成就的认可和肯定。

3.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颇有建树的“颇”在这里指“很,相当”的意思,在文中指普吕多姆在诗歌创作方面造诣很深,成果丰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理所应当的。

二、 精读课文 深层探究

1.课文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呢?

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准确性;

另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翔实;

还因为“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奖项和所做贡献”是新闻的重点,所以要详写。

2.课文的主体部分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主体部分写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略写了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还略写了资金来源和两权分离。

因为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这些情况是整篇新闻要报道的重点,能更好地突出中心,所以要一一列举,进行详写;

而其他方面,如颁奖机构、时间、地点和资金来源不是新闻的重点,只需交代清楚无需详写,这样安排详略能更好地突出中心。

3.最后一段交代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评奖的分离。

你觉得作者有什么用意?

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来源,目的是让我们读者更清楚明白地了解,诺贝尔奖的巨额资金来源于诺贝尔发明的多种炸药所获得的巨额收入,消除了读者心中的疑问;

补充说明两权分离,是为了表明诺贝尔奖的公正、公平性。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按照以活动一至三的流程,学习新闻《我军横渡长江情景》《诺贝尔奖6日起陆续揭晓》。

活动五:

盘点收获

单元教学第四环节

集中笔力新闻特写

群文阅读

【课题类型】群文阅读

阅读《“飞天”凌空》《一着惊海天》《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世》《惊心动魄35分钟》

【设计说明】

阅读四篇课文,了解新闻特写的相关知识,揣摩文章写作手法,品味文章语言特色。

1.继续学习新闻相关知识。

2.揣摩新闻特写的写作手法,品味文章语言特色。

了解新闻内容

PPT出示文章:

《“飞天”凌空》《一着惊海天》《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世》《惊心动魄35分钟》

1.略读文章,尽量在10分钟内读完。

2.说说新闻内容。

读新闻,了解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

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PPT出示)

PPT出示要求:

1.精读文章,尽量在10分钟内读完。

2.读完后,揣摩新闻特写的写作手法,品味文章语言特色

参考以下句式交流:

(文章题目)运用写作手法,表现了。

(第几页第几段)运用了修辞,地表达了。

例:

(文章题目)运用写作手法,展示了。

《“飞天”凌空》(文章题目)运用侧面烘托写作手法,表现了跳水姑娘跳水动作的完美。

拓展提升

1.根据校园生活,来一段新闻特写。

2.小组推优示。

推荐阅读

1.主题学习4“新闻万花筒”

2.养成读新闻习惯,学会读新闻。

单元教学第五环节(3课时)

化瞬间为永恒

【学习环节】

第一课时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及“丛书”之“风流传千古”

自读要求

1.概括新闻事件;

2.比较新闻体裁的不同。

第二课时

合作阅读、交流展示

1.组内交流,各抒己见;

2.班级展示,各组代表发言。

第三课时

活动准备:

1.对第一单元语文主题学习效果的反馈。

2.课堂自主积累阅读。

师生共读八上〈语文主题学习丛书》1——“风流传千古”的篇目。

活动目标:

1.通过共读,培养读新闻的兴趣。

2.通过交流,比较不同体裁新闻的特点。

活动流程:

一、书中内容知多少

1.读新闻,了解天下事?

自主阅读丛书1——新闻万花筒

2.捕捉细节,烘托环境气氛

自主阅读丛书1——通讯面面观

3.阅读报告文学,聆听故事,领略历史

自主阅读丛书1——文学轻骑兵

4.让和平的橄榄枝永远枝繁叶茂

自主阅读丛书1——铸剑为犁

5.让和平的橄榄枝永远枝繁叶茂

6.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自主阅读丛书1——锐笔写春秋4

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小组交流。

结合生活实际,为自己的采访与着手写新闻备素材。

2.班内交流。

可一人代表展示也可小组合作展示。

单元教学第五环节(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什么是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采访与写作的关系,采访前的准备和采访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采访,了解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通过范文学习,掌握新闻写作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新闻采访与写作活动,培养学生关心国家时事,明辨是非,爱憎分明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学法:

活动法,采访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任务一新闻采访

一、什么是新闻采访

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

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过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交流。

采访的手段

用眼睛观察 

用嘴巴问 

用耳朵听 

用笔记录 

借助音像设备

二、什么是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就是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写作。

用文字或者声音、影像纪录资讯、表达意向

真实的 

新鲜的 

有价值的

三、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1)只有采访没有报道,新闻活动就没有意义。

(2)只有写作没有采访就是杜撰。

(3)十份的新闻,七份靠采访,三份靠写作。

新闻采写,有句行话叫“成在写作,功在采访”。

即采访是第一位的,写作是第二位的。

采访是写作的基础。

记者就好比是工厂的采购员,要到社会上去“采购”大量优质的“原材料”——新闻素材,经过“加工”——写作,才能制造出“产品——新闻稿。

可见,采访的重要性。

所以说:

想当好一名小记者,首先就要学会采访,然后写出真实的新闻报道。

四、采访前的准备和采访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

1.采访前要精心准备:

(1)明确报道思想

(2) 

搜集好资料了再去采访

(3)拟好了提纲再去采访

2.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

(1)和采访对象平等对话,“平等对话”,要求记者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主动交流,不把自己看得过高或过低,在采访中不加入自己对于采访对象的主观臆断。

(2)说服与获得采访机会

提问:

被采访对象有没有拒绝采访的权利?

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的关系是:

尊重自愿、不强制。

2.采访是“交谈”,是真情对话,而不仅仅是“提问” 

被采访者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才会有最强烈的表达欲望。

3.采访一件事或者一个人,不能只采访一个人。

4、提问的四种方法:

(1)正面问:

——提问时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绕圈子,这就是正面问。

(2)侧面问:

——换一个角度问问题,帮助采访对象回忆、联想,问出真实、具体的新闻材料。

(3)反面问:

——有时候,采访对象会不太情愿接受记者采访,有的因为谦虚不愿谈,有的因为有想法不敢谈等等。

对于这些情况,记者可以采取一种反面问的方法,有意刺激一下采访对象,引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从“要我谈”变为“我要谈”。

(4)追问法:

——就是根据采访对象回答的一个情节、一件事情或其他材料,紧追不舍地问下去,一层层地挖掘出最真实的新闻材料。

5.提问时的注意事项:

(1)一次只问一个问题。

连续问问题被采访者反映不过来。

(2)提问要短不要长。

口头交流记不住。

(3)提问要多问“为什么” 

追问提问是采访的关键,方法和技巧都不难掌握。

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实践和总结,就能练就一个敏感的“新闻脑”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挖”出我们想要知道的信息和材料,提高采访的质量。

当场做笔记:

(1)记要点。

(2)记疑问点。

(3)记录下采访对象的有特点、有个性的语言。

(4)记录下观察到的情景。

(5)记想到的。

采访后要及时整理:

(1)整理要及时:

——采访一结束,就要抓住印象最深的“记忆的黄金时段”立刻整理记录。

(2)整理的内容:

——整理笔记、整理录音、核实材料。

(3)充分发挥笔记的作用:

——写好新闻搞、积累新资料。

五、模拟采访 

学生相互采访,5分钟内采访身边的同学。

每个小组推选名2名同学发言,口采访内容,每位同学限时2分钟。

(以介绍采访对象为主)。

 

此环节用时是20分钟左右,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任务二新闻写作

六、话题指导

消息,是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事件。

要写好这样的事件,你需要尽可能全面、准确、深入地掌握第一手材料。

最基本的材料,一般包含“六要素”,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为何、结果如何。

你可以通过调查,了解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

观察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

采访相关的人员,了解他们的观点、感受;

收集主要的背景资料等。

有时候,还需要利用录音、拍照等方式,增强信息的准确性。

动笔写作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新颖、醒目的标题,以吸引读者的眼球。

如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百万”“横渡”,这些字眼的使用,极大地调动了人们了解具体内容的渴望。

其次,要合理安排结构。

消息的结构比较特殊。

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四部分。

消息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其中导语是新闻的核心,他是用简洁的语言,突出最重要、最富有吸引力的新闻事实;

之后的内容是事件的展开,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减弱;

如果有关的背景材料,则放在事实之后。

消息的语言要准确、简明。

在此基础上,可追求具体、生动。

《新闻两则》后的第二题就是有关消息语言的练习,同学们可以再从文中找一些语句,体会消息的语言特色。

七、作文题目

写一则消息。

每位同学都要根据“任务二”中自己搜集的新闻素材,参考“技巧点拨”,写一则消息。

写完后,组内同学互相交流,修改完善。

八、范文赏析

思路指导

1.根据“任务二”所提供的素材,选取自己喜欢并有相关素材可以进行写作的角度。

2.所选取的报道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正能量,具有一定的启发与教育意义。

3.新闻报道的一般要求是:

一用事实说话;

二是文字应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写得繁杂冗长;

三是层次要清晰,使读者听众能清楚地了解事件的过程或来龙去脉。

4.新闻报道的结构,大体有四部分:

(1)标题,往往是一句完整的话,概括了所报道事件的主要内容。

(2)导语,是标题下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是对标题的简要说明,简要介绍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

(3)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是用充足的、典型的,或者有说服力的材料,具体展开导语所强调的核心事件。

(4)结尾,一般是对背景、有关资料的来源的介绍,或对有关内容的补充。

它不是必有的,需要与否,当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调查显示我校师生课外阅读量逐年提升

我校教学处4月28日公布的“2015—2016年全校师生课外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与前两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我校师生课外阅读量逐年稳步提升。

据“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师生2016年人均课外图书阅读量为9本,比2015年人均增长1.25本,比2014年人均增长1.8本。

调查结果还显示,随着年级的增高,师生的课业压力也同步增加,但在日益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和学生的阅读热情不减。

各年级人均课外阅读量均高于上一年,课外阅读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教师所阅读的书籍,已经由原来的主题分散,变为主题日趋集中。

主要以专业书籍为主,其中还包含了工具书、哲理类书籍等等。

尤其是有关教师个人成长类的书籍,更是得到了老师们的青睐,人均为2-3本,有的会更多。

这表明了老师们越来越重视自我的成长与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