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系统设计资料整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5042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政务系统设计资料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电子政务系统设计资料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电子政务系统设计资料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电子政务系统设计资料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电子政务系统设计资料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政务系统设计资料整理.docx

《电子政务系统设计资料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政务系统设计资料整理.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政务系统设计资料整理.docx

电子政务系统设计资料整理

第一章1.电子政务系统:

是指建立在计算机硬件设施和软件以及网络和通信设施基础之上的,在相关法律、制度约束和规则之下以实现政府电子政务活动为目标的一个人机系统。

2.电子政务的构成要素:

技术要素.信息要素.职能要素.制度规则要素.人员要素3.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基础设施不完备,地区差距大;相关法规滞后问题;缺乏统一规划,“信息孤岛”大量存在;电子政务标准化尚不完善;信息安全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4.电子政务系统应用的模式:

G2G、G2B、G2C、G2E5.电子政务系统构建的原则:

政务管理改革与面向用户服务相结合;可靠性与安全性相结合;实用性与稳定性相结合;兼容性与可扩充性相结合;符合国际标准6.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目标:

1电子政务系统是一个信息纵横畅通的系统2电子政务系统提供面向企业与公众的服务平台3使政府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社会和经济的第一手资料,及时了解国情、民情,公众也能够最快地得到政府答复4电子政务系统是一个协同工作环境,政府各部门能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5电子政务系统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辅助决策支持6电子政务系统能为政府人员提供学习条件,学习各类知识,最终实现知识型政府。

任务:

①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系统网络②确立互联互通机制③建立政府内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④建立统一安全机制⑤规范各政府单位的信息系统建设第二章1.信息系统建设的本质:

是一个社会过程。

信息系统是人机交互系统,其开发、维护都离不开人的参与.2.诺兰模型:

是一种规律,指一个行业或者是一个国家的某种行业计算机应用都遵循这种发展规律,那就是一开始发展很快,很快就被很多用户所了解,这时候没有法规往往很混乱必须出现规律对他进行制约,到后来在慢慢的朝正轨转变。

3.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是使用结构化编程、结构化分析和结构化设计技术的系统开发方法。

是最普遍的方法,最成熟的一种系统开发设计方法。

基本思想:

用系统工程的方法,采用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策略进行功能分解,通过数据流连接的处理网络来分析整个系统,把信息系统开发分为若干阶段,每阶段任务明确,每步工作成果标准化。

特点:

①用户至上观点②自顶向下③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变化④工作成果文献化、标准化⑤严格区分工作阶段优点:

①着眼于系统开发方法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自顶向下②严格区分阶段,按部就班缺点:

①系统开发周期过长,工作量大②要求用户对需求很明确③开发过程可见性差4.原型法基本思想:

先构造含有最终系统的主要特征的“软件原型”,用户在这个原型中得到启发,与开发人员一起修改和发展模型,纠正出错误,如此反复进行,产生用户认为较为理想的原型,以此来形成最终系统。

优点:

①加强了用户与系统分析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②系统开发周期短,见效快③通用性强④动态获取用户需求缺点:

①对软件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要求较高②需求频繁变化但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③不重视整体设计,在开发过程中易造成混乱④必须处理好原型的集成问题,系统支撑结构和共享数据库的规划。

5.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基本思想:

将客观世界看成是由一些联系的事务(即对象)组成设计步骤:

识别客观世界中的对象以及行为,设计出实体;分析对象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所传递的消息;对各个对象进行归并和整理,并确定它们之间的联系;特点:

抽象性;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优点:

①处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相一致,而结构化方法、原型法处理的是经过提炼的过程和事件②OO方法把数据和程序封装在独立的对象中,而结构化和原型法把数据和程序分离③OO方法把分析和设计结合起来考虑,而结构化和原型法分析和设计不一致缺点:

需要一定的软件基础支持,在大型开发中管理困难,需与结构化方法结合使用。

7.电子政务系统开发项目管理:

是指对电子政务系统的需求发现到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总结评价,以实现项目管理的目标。

特点:

对象特性、过程特性、临时性、不确定性、多层次性、项目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

第三章1.电子政务系统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1)技术可行性分析2)经济可行性分析:

估计项目的成本和效益,分析项目经济上是否合理。

3)社会可行性分析:

包括对电子政务系统内部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分析。

2.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的依据:

1)电子政务系统的规划要支持机构发展的总体目标2)整体上着眼于高层管理,兼顾各管理层的要求3)摆脱电子政务系统对组织机构的依从性

3.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的任务:

1)改革政府管理模式,优化业务工作流程2)根据需要加快建设宽带高速政务网络系统3)尽快建设一批重点信息化应用项目,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办事效率4.电子政务系统规划内容的制订原则:

全局性、政务绩效主导、前瞻性、突出重点、整合资源5.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的内容:

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6.电子政务系统规划方法:

1)关键成功因素法:

指对机构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在不同类型的职能活动中,关键成功因素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即使在同一类型的活动中,不同时间内,其关键成功因素也会不同。

实施步骤:

了解政府机构的战略目标识别所有的成功因素确定关键成功因素④识别性能指标与标准2)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总体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确定电子政务系统的战略目标,并保证它们与机构总体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从而实现这些信息系统对机构长久战略的支持。

电子政务系统战略规划过程是把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变为系统战略目标的过程。

机构战略集。

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性的组织属性等组成。

政务系统战略集。

由系统目标、系统约束和系统发展战略机构构成。

实施步骤:

1)机构战略集的获取2)从机构战略集向政务系统战略集的转换第四章1.系统分析的重要性分析阶段的重点在于,通过全面细致的调研,分析原有系统的问题和不足,理解与表达用户的需求,完成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的设计。

防止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工期拖延,系统分析是决定系统质量的关键因素。

2.系统分析的任务:

1)了解现有系统的工作方式2)考虑如何对现有系统进行改进和扩充。

3)把以上结果用恰当的工具表达出来,作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3.系统分析的困难:

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对问题的不同理解以及环境的不断变化。

二、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原则:

1)政府指导,市场运作,联合共建,整合发展。

2)突出重点,追求实效,以服务为宗旨,以民为本。

3)技术创新,跨越发展,国际合作。

4)带动信息产业发展。

5)分阶段实施,试点探索,逐步推广。

6)软硬结合,重视需求,流程先行,充分保护用户的前期投资。

三、电子政务系统的构成要素信息交换接口;政府内部信息处理机制;信息管理者;信息利用者;信息源和信息资源库四、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框架:

基础层、应用层和综合决策层1.基础层—公用信息平台:

为各种信息应用系统提供资源共享的良好运行环境,避免分散和重复建设,并提供安全保障,它开展有关业务和公众信息服务,成为公用信息集散的枢纽,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集散、交换、共享、服务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环境。

2.应用层—重大信息工程:

按照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基础层主要解决电子政务系统的运行基础环境和条件,而应用层则是建设重大信息系统,为提高政府内部办公效率、更好地服务公众而提供支持。

注意:

1)重视“一站式”政府网上办公和为民服务2)优化业务工作流程3.综合决策层—信息共享、资源整合五、电子政务系统功能分析的任务:

1)具体描述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2)确定系统范围、系统和其他元素之间的接口3)定义系统的其他需求六、业务流程图作用1)制做流程图的过程是全面了解业务处理的过程,是进行系统分析的依据

2)它是系统分析员、管理人员、业务操作人员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3)系统分析员可直接在业务流程图上拟出可以实现计算机处理的部分4)用它可分析出业务流程的合理性七、数据流程图的特征:

抽象性和概括性(三)数据流程图的画法数据流程图总的来说是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法。

顶层的数据流程图描述的是系统总体和外部实体之间的关系,下面的每一层数据流程图都是对上一层数据流程图中的某个处理逻辑进行分解得到的,这种分解的过程一直进行到得到的处理逻辑和数据存储可以直接使用计算机处理为止。

(四)数据流程图的注意事项1)数据守恒2)对于数据存储,也应该具有输入的数据流和输出的数据流,如果缺少读操作或者写操作,可能是遗漏了3)对于父图中某处理逻辑相关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也应该出现在子图中,否则就是不平衡。

4)任何一个数据流应该至少有一端是处理逻辑(五)数据流程图的作用1)系统分析员可以借助它自顶向下地分析信息流程2)可以在图上标出计算机处理的部分3)数据的逻辑存储作为数据库设计的依据4)根据数据流向,定义存取方式5)对应处理逻辑,定义实现方法。

第五章一、系统设计的任务1.总体设计:

(1)将系统划分为模块,并确定每个模块的功能

(2)决定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和模块之间的信息传递关系(3)信息系统平台设计,包括计算机处理方式、网络结构设计、软件及硬件平台设计2.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就是为总体设计中提出的具体任务选择适当的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包括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等。

二、系统设计的要求1)系统功能。

这是系统设计最根本的要求,主要是保证系统满足用户需要,是系统设计的中心任务2)系统的工作效率3)系统的可靠性。

(4)系统的工作质量。

(5)系统的可变更性。

(6)系统的经济性。

三、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的主要思想:

认为一个程序、系统无非是由一组功能操作构成的,而任何程序都可以用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组成。

因此系统设计者首先无需知道模块的内部,而只是将系统看作是功能模块的集合,对其模块间的关系进行设计。

四、模块:

是用一个名字就可以调用的一段程序,包括输入输出、逻辑功能、内部数据、运行程序4个部分。

模块最主要的特点是抽象性和信息隐藏性。

五、聚合:

模块的聚合程度取决于内部各元素的紧凑程度。

按照强度分为如下7种类型:

弱聚合:

偶然聚合、逻辑聚合、时间聚合强聚合:

过程聚合、通信聚合、顺序聚合、功能聚合六、系统功能模块结构设计原则:

①系统分解应有层次。

②适宜的系统深度和宽度比例。

③模块大小要适中。

④适度控制模块的扇出和扇入。

⑤模块分解的结果应使数据冗余较小。

⑥模块的设置应考虑今后管理发展的需要。

要考虑管理的特殊要求,系统必须适应机构管理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模块设置上也应该预留一些必要的接口。

⑦模块的分解应便于分阶段实施。

七、如何将系统分析的结果转换为系统结构图

(1)将分层DFD映射为初始结构图。

(2)细化叶子模块。

(3)将叶子模块的结构图合并到初始结构图,得到扩展后的结构图。

(4)优化扩展后的结构图。

八、结构图和数据流程图的区别结构图表现的是层次、上下级模块的调用和控制关系;数据流程图表现的是逻辑处理功能的顺序和数据在系统内的流向,但并不表示各级控制关系和调用关系。

结构图的设计就是根据系统的数据流,定义一组不同的映射,对系统功能模块进行分解和扩展,合理地将数据流程图转换为系统的结构图。

九、电子政务系统网络环境设计中网络界限的形式有:

政务内部网Intranet、政务专用外部网Extranet、社会公众网Internet。

十、数据库设计方法

(1)用户需求分析:

在政务信息系统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机关各部门职能及政务流程,确定各部门、使用者对数据及其处理、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的要求。

涉及3方面①系统应用环境分析。

②用户数据需求和加工分析。

③系统约束条件分析。

(2)概念结构设计:

描述概念结构的常用工具是E-R图,即实体-联系模型。

E-R图中包含3类元素:

实体、联系、属性。

实体是现实世界中被描述的客观事物或事物间的联系,属性是实体的特征,联系是实体间的关系,有3种类型:

一对一,记做1∶1;一对多,记做1∶N;多对多,记做M∶N。

(3)逻辑结构设计:

由于关系型数据库应用最广泛,是数据库的主流,所以这里只简单介绍由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的规则。

(4)物理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工作:

①确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

②存取路径的选择和调整。

③确定数据的存放位置。

④确定存储分配。

⑤确定数据的完整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