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题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49357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题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题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题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题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题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题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题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题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题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根本原因:

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时间:

1856——1860年

3、结果:

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签订《北京条约》

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3、为什么说地二次鸦片战争时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

(1)根本目的: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掠夺工业原料

(2)性质: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扩大:

(1)侵略的国家:

从英国变为英法联军

(2)侵略的时间:

从2年扩大到(4年)

(3)开放的通商口岸:

南方沿海变为东南沿海并深入内地)

(4)签订的条约:

英、法、美3个条约变为(英、法、美、俄共7个条约)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爆发的原因:

1.鸦片战争,列强侵略中国,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导致家庭手工业破产,农民失去谋生手段。

2.清政府为了支付军费和赔款,加收赋税,加剧了阶级矛盾(根本原因)。

3.自然灾害,广西发生饥荒。

农民阶级同封建统治阶级的阶级矛盾尖锐是根本原因。

洪秀全在1843建立“拜上帝教”,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

1851年,金田村起义;

永安建制领袖:

洪秀全杨秀清。

1853年春,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与清朝对峙。

同时为巩固政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在进攻上海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失败原因:

主观上:

1.农民阶级拥有自身阶级局限性。

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知道,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2.战略失误:

偏师北伐

客观上:

遭到了封建政权和国外侵略势力的联合绞杀。

第4课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2)目的:

维护清朝统治

(3)学习对象:

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4)代表人物:

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口号:

前期“自强”,后期“求富”为口号

(6)主要内容:

①创办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是最大的军事工业)②创办新式学堂③派遣留学生④筹建新式陆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⑤创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开平煤矿)

(7)结果:

甲午战争(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8)性质:

封建统治者进行的一场失败的自救运动。

(9)评价:

消极:

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

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西方列强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0)失败根本原因:

只学西方技术,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

1、轮船招商局,经营沿海和内河新航线

2、唐胥铁路是中国第一条铁路(由英国人设计)

3、1880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改变了过去靠驿站和马匹传递消息的通讯方式。

三、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张实业救国大生纱厂

四、詹天佑京张铁路(北京——张家口),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与以前的手工作坊相比有什么不同?

 答:

洋务派创办的工业是大机器生产,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

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洋务派对西方的认识是有限的,未能涉及政治体制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又称日清战争

(1)起因:

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制定大陆政策,准备侵华;

列强对日本默许或支持态度。

清政府腐败无能,懦弱。

导火线:

朝鲜农民起义,中日两国军队交火开战。

(2)经过:

1894年,日本占领朝鲜,侵略中国,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抗敌,以身殉国,李鸿章的“避战保船”使中国失去了黄海制海权,

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同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

(4)影响:

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面临亡国灭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二、瓜分中国的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

俄、德、法(中国给日本白银3000万两)

(2)俄国在中国取得了铁路修筑权、矿山开采

(3)英国如何完全占领香港

①《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②《北京条约》割九龙

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

1895年,在北京城门贴出了一副对联: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慈禧挪用海军军费庆祝60大寿

三军败绩: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割地求和:

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公车上书

1、公车:

汉代用公家的马车接送被选拔的读书人赴京,后来作为进京应试举人的称谓。

2、公车上书:

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等1300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要求变法图强,称“公车上书”。

3、背景:

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

4、结果:

没成功.

5、影响:

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二、严复《天演论》——推动维新运动发展

1、公车上书失败以后,维新派在各地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制造变法舆论。

2、《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物竞天择)介绍到中国,认为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于器械、而在于制度,只有变法,才能“自强保种”。

3、康有为称赞严复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三、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维新变法的高潮(1898)

(1)背景:

《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时间:

1898年6月11日到1898年9月21日共103天,故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3)标志:

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4)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5)学习对象:

西方先进制度(君主立宪制)

(6)“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政治上:

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经济上:

发展农工商业.

文化教育上: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废除八股文。

军事上:

训练新式陆海军;

(7)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一场政治改良运动。

(8)失败原因:

①维新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大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

②采取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③脱离群众。

(9)历史意义: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倡导西方资产阶级学说,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代表人物:

谭嗣同,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第一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义和团运动

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2)兴起:

参加者多是农民和手工业者。

进行反清活动,1900年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号

2、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杨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阻击。

攻占天津,随后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1)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加上利息共9.8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

(2)在北京东郊民巷设立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3)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

(4)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

4、影响: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成为“洋人的朝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攻占北京:

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战争性质:

1、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就不会发生”,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为什么?

答:

不同意这种观点。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为此,它采用了三件武器:

商品、鸦片和炮舰。

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

英国处于不利地位,于是转向鸦片走,遭到中国人民抵制。

为了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不惜使出第三件武器——炮舰。

因此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

2、外国资本主义是怎样侵略中国,把中国一步步地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1)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3)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四次战争的比较:

战争名称

时间

条约及内容

影响

 

鸦片战争

1840年

《南京条约》其内容是: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白银;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协定关税。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

《北京条约》其内容是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甲午战争

1894年

《马关条约》其内容是: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军费2亿两白银;

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1900年

《辛丑条约》其内容是;

赔款4.5亿两白银;

严禁成立反帝组织;

允许各国在战略要地驻兵;

使馆驻兵。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世纪的侵略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0世纪的侵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攻占北京:

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中国战败最主要的原因:

清政府的腐朽(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小组长签字:

第8课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1、兴中会: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夏威夷成立,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2、中国同盟会:

(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孙中山为总理,

(2)性质: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要求推翻清政府统治)

(4)机关刊物:

民报>

(5)革命目标:

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6)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创立民国),民生(平均地权),简称三民主义.其中,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三民主义的意义(作用):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

(1)主力:

湖北新军

(2)经过:

1911年10月10日,熊秉坤率领,冲向楚望台军械库,当晚占武昌.

12日武汉三镇全部光复。

史称辛亥革命

(3)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4)历史意义: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最大功绩)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消极方面:

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三、中华民国的建立

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同时成立了参议院。

1912年为民国元年。

2、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四、其他知识点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2、计算民国的方法:

年份—1911(1949年是民国38年)

3、洋务派:

“师夷长技以自强。

资产阶级维新派:

“变者,天下之公理。

资产阶级革命派: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4、孙中山:

人们称他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0世纪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人。

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上海——北京)

标志——陈独秀1915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

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

两大旗帜口号——“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

性质:

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封建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激发了广大新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二、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1、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2、陈独秀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以白话文运动为发端的文学革命

三、文学巨匠)——鲁迅

1、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对封建统治和封建道德进行深刻批判。

3、鲁迅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四、中国近代化历程

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请列举这三个阶段中的重大事件。

1、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器物: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军事生产技术(奕李鸿章、左宗棠)

2、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维新变法,宣传维新思想;

(康有为、梁启超)辛亥革命,推翻帝制(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3、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

第10课清末明初的文化与教育

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1)1898年戊戌变法,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

(2)梁启超起草京师大学堂的学堂章程,其办学原则:

以中国的传统学科为主体,引进一些西方学科,构成中西结合的课程内容。

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废科举、兴学堂

1、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此后,各地建立各级新式学堂。

2、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考试,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三、《申报》的创办

在上海创办,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质的报纸。

是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

四、商务印书馆的兴办

1897年在上海创办,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1、照相术于19世纪30年代末在法国产生,40年代以后传入中国。

2、1895年,电影诞生于法国,1896年,传入中国,当时称为“西洋影戏”,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20世纪初由无声影片到有声电影。

剪发辫、改称呼(辛亥革命以后)

1912年3月孙中山发布剪发辫令,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

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服饰的变化

西服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服装;

中山装是这一时期最有特色的服装;

在女士服饰方面,高领服装开始流行。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一、五四爱国运动(北京——上海)

(1)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山东权利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

说明或启示: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2)根本原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强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必然举措。

(3)斗争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4)经过:

重心

主力

斗争方式

5.4---6。

北京

学生

集会、游行

6.5—6月底 

上海

工人 

工人罢工

商人罢市 

(5)结果:

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性质:

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7)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8)意义:

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在五四运动中,先锋是学生,主力是工人。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标志:

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

(1)时间:

1921年7月

(2)七一党的生日:

1921.7中共一大的召开

(2)地点:

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八一建军节:

1927.8.1南昌起义

(3)代表: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五四青年节:

1919.5.4五四运动

(4)内容:

名称

奋斗目标

当前任务

领导机构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组织工人阶级,

开展工人运动

中央局;

陈独秀为书记

(5)成立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各地建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6)意义:

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三、工人运动的高潮

中共成立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从1922年到1923年2月,相继爆发了:

香港海员大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滦五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3年2月,吴佩孚疯狂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制造了二七惨案,林祥谦和施洋被杀害

1、三个卖国贼:

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2、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有什么不同?

(1)指导思想不同: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2)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

(3)奋斗目标不同: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中共创建时期的“南陈北李”指:

陈独秀、李大钊

4、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的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5、之所以说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无产阶级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6、5月4日后来成为“中国青年节”主要是因为

D、中国青年发扬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7、中国提出的正义要求:

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废除“二十一条”;

反对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旧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

黄埔军校的创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1、时间:

1924.5(在中共的建议下创建)2、创立者:

孙中山

3、地点:

广州黄埔

4、目的:

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5、性质:

国共合作后创立的一所革命军校。

6、领导机构:

孙中山任总理;

蒋介石为校长;

廖仲恺为党代表;

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

7、特点:

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8、作用:

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北伐战争1、时间:

1926.7,国民革命军10万人从广州出师北伐

2、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目的: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4、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

5、方针:

集中兵力,各个歼敌

6、北伐军总司令:

蒋介石

7、先锋:

叶挺独立团,取得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胜利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7、结果:

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北伐的目的有没有达到?

原因是什么?

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而最后的结果是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没有消灭张作霖的统治,没有打倒帝国主义和统一全国。

原因在于: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背叛了革命。

北伐成功了,但为何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蒋介石等人背叛革命,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政府;

旧军阀被打败,但出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直接原因:

军事实力急速膨胀

(2)事件:

1927.4.12,在蒋介石的指示下,大批青红帮武装流氓,冒充工人,向上海工人纠察队发动突然袭击。

借口“工人内讧”,打死打伤300人

2、南京国民政府:

1927年4月,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