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篇》文档格式.docx
《《如何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篇》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怎么办。
教师不能等这边学生发完言再说那边的事儿,而必须根据冲突的大小,使用语言、眼神或手势,或制止其冲突行为,让发言的学生继续发言;
或让发言的学生暂停发言,对冲突事件进行简易处理(正式处理应在课下进行,这也是一种兼顾)。
3、明确课堂上分段活动的安排程序。
有时教学活动必须分段进行,教师讲解,再分组讨论,最后各组报告;
先在教室上课,后到其他功能室上课。
遇到这类情况,教师应周密计划、提前安排,现场指挥学生既要动作敏捷,节省时间,又要秩序井然,保持课堂状态。
否则的话,学生对下一步做什么、怎么做没有预见性,乱作一团,工作既耗时又费力,还打破了前面建立起来的情绪场,教学效果就得打折扣。
提出明确要求、控制好时间,是分段活动顺利运作的根本。
4、维持课堂上全体学生的热情。
课堂上,要使全班学生始终参与学习活动是件相当困难的事。
一是出其不意。
别让学生摸透老师的脾气。
教师向全班学生发问后,要先停顿数秒,让突然降临的安静“唤醒”某些走神的学生,然后指定某一学生回答。
指定的顺序或习惯,要绝对避免任何规律性,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随时有可能被叫到,必须时刻注意老师或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话。
二是因材施教。
避免眼中只有好学生的情况。
对学习能力较差或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最好提出较为容易的问题请他们回答,增强这些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与自信心。
三是都有任务。
老师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算问题时,也应要求其他学生在座位上同时演算;
完毕后,随机指定学生核对结果,指出黑板上演算的正确与否。
学生朗读课文时,若课文篇幅较长,就可以安排几位学生接力朗读。
5、营造课堂上多样的情境。
知识教学要取得良好效果,除了教师讲解清楚外,采用新颖性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喜好新奇是小学生的特点。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采用多种组织形式,如小组比赛、角色扮演、合作学习、个人发言等形式;
使用多种教学设施,如在黑板、小黑板的基础上,辅以实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参与,通过音乐、色彩、图片、影音资料等,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避免课堂上责罚的负效应。
教师当着全班责罚某一学生是免不了的。
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尽量避免产生涟漪效应,也就是避免因为批评这个同学而对其他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二、认真备好课。
如何备好小学语文课呢。
可以从以下六方面进行。
1、将课文熟读成诵。
2、结合课后练习题将课文用一条线串起来。
注意生字词语一定要落到实处
3、将自己的思维整理一下,对照教学参考书看看重难点和教学目标是否拿准了。
4、看一下教学建议。
5、网上浏览一下视频或者教案,会对你有所帮助。
结合学生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6、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中记忆巩固知识。
语文课就是要书声琅琅。
要将读这条线贯穿始终,读字,读词,读句子,读段落,多重难点。
在读中学习方法,记住知识。
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备方法。
三、课文尽量讲的生动形象,简单易懂。
1、利用教材本身力,调动学生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力的方法很多。
如果教师在教学时既能讲清文章的理、又能讲出文章的情,即挖掘出文章的力所在,充分把握教材中的这些情感因素,用美好的情感来教育学生,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让学生自己录音朗读课文让每个学生备一盘磁带作为语文预习之用,每上新课则布置预习,要求是将所规定课文段落制成朗读录音交教师,每节课用几分钟在全班同学面前抽查
一、二个学生的录音,当堂播放,评论、打分,学生听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我的声音”,其乐趣无穷。
此时学生又俨然成一个欣赏者,自己去体会作者语言的感情色彩及分寸,去鉴别自己的朗读与作品原意符合不符合,去评判自己的劳动成果,而老师给的成绩是与付出的劳动成正比,且是学生本人早已可估的,学生劳动收获的欢愉可想而知了。
用录音训练朗读的方法,可以达到的效果计有:
①熟悉课文;
②引起对语文的兴趣;
③进入课文的意境;
④加深理解;
⑤产生疑问,引起思考;
⑥养成认真读书、勤的良好学习习惯;
⑦培养了学生自己安排学习环节,自己检查学习质量,自己品尝学习成果,自己决定成功标准的自理自制能力。
3、引导学生看电视、听广播模仿心目中的最佳播音员的朗读,让每个学生留心播音员的讲话、姿态、声调等,让其模仿,然后课余让学生各自表演一位心目中播音员形象,这样学生在看电视时自然而然地就会去注意播音员的朗读,揣摩他们是如何把握住文章内容,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的,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模仿起来,以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当然听广播同样也能收到其效果。
4、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和电影
三、凭借教师的语言力,像蜜牢牢粘住学生首先,教师的语言要讲求“精”。
这个课堂用语的“精”,包括语言上精炼,讲授上的精当,知识上的精要。
语言上的精炼,就是在课堂上不说空话,不讲套话和闲话,用经过精心设计、反复提炼的课堂语言,变深奥为浅易,用准确简约的话语,讲述有较大容量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反复修改教案,越精炼越好,在课堂表达时要注意恰如其分,这就是讲授上要精当,在设计教学语言时,要能抓住精华,突出重点.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有“变化”,高明的教师能从文章的具体特点出发,寻求恰当的教学形式和采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力求做到因文而异,灵活多样。
对不同教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避开千篇一律的模式,而采用多样化的语言风格,如讲郭沫若的诗文可用气势磅礴的语言,讲茅盾的小说用细致入微的语言,讲巴金的散文则用犹如耳边絮语的语言,而同样是小说,有的可以突出讲述“心理描写”,有的可以重点讲述“景物描写”。
总之教学语言是随课文的变化而变的,教记叙文则运用叙述和描写的语言为主;
教抒情散文和诗歌,则以运用描写和抒情的语言为主;
教说明文,则运用说明性语言;
而教议论文,则运用逻辑严密的论证性语言。
同时再随着语言基调的不同变化,急与缓、轻与重、长与短、快与慢等,力求使变化的语言去真实、清晰、明白、亲切地表达好课文的思想内容。
第三,教师的语言要注重“启发”,想方设法“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如可以设计课文的导入语,用激疑问难的启发性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打开学生的思维门户。
再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机地联系课文的相关知识,得心应手地穿插背诵有关的诗词、警句、启发学生课后去多读书,或有意识地联系学生过去背诵的篇目、启发生学生去记忆巩固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被教师广闻博记的学识所“粘住”就能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不由自主地迷恋教师讲课而喜欢上这门课了。
总之,要想让语文课吸引学生,教师就必须结合自己的个人风格,采用多种方法,让语文课堂更生动形象,真正做到让语文课堂洋溢着人文色彩。
四、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多鼓励孩子们,给孩子们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鼓励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方法,你不要因为他的不细心而老是批评他,当他有了成绩哪怕是很不起眼的,改正或者成绩好的时候你就夸奖他,时间久了他会有让你意想不到的成绩的。
五、作业不必太多,针对性强的题目带领孩子们多做做。
(一)布置分层次作业,让学生自选题型传统的作业,让不同“发展区域”的学生做同一内容同一要求的作业,这势必产生“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情况,不利于因人施教,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解决不了教育的普遍性与学生个体差异的矛盾。
“分层”是承认差异,因人施教,就是有意识地根据学生智力水平、心理素质、学习基础、认知差异的不同为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作业,学生有选择的自主权。
这样,能使所有学生随时看到自己学习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布置“超市型”作业,让学生自选内容“超市型”作业是指像购物超市一样,让学生在所列的作业中选取一种或几种自己喜欢做的,而且认为有能力完成的作业。
这样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学习发展空间和自主选择的权利,有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享受到“做作业主人的快乐”,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学了寓言故事、童话故事之后,可让学生自选寓言、童话故事阅读和欣赏,数量自定、内容自选,然后举行读书汇报会,定期评比等。
这种作业有弹性,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可自主选择类型,也可各种类型自由搭配,做到因人而异、各取所需,切实做到了因材施“作”。
(三)合作探究性实践作业教师首先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践,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然后指导学生分工合作,把自己探索的过程记录下来,共同探讨并形成结论。
在整个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们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业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作业设计应该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增强目标意识,把握文本特色,凸现人的教育,联系生活实际,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针对性和实效性,克服作业设计的主观性、随意性和盲目性。
总之,教师只有设计科学、合理的作业,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才能让学生真正从“题海”里解脱出来,享受语文作业的乐趣。
综上,我认为,学生的积极性是可以提高的,最主要的是教师要有足够的事业心,做个有心人,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提高。
我相信,通过我们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班的学习成绩一定可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怎样上好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
2、《如何备课》
3、《如何有效布置小学生作业》
第二篇:
怎样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怎样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
孩子们的积极性一定是要建立在自信上的。
当一个人自信时就可以很好的发挥出其潜在的能量。
所以说一定要多多鼓励夸奖小学生。
这样他们会觉得自己很棒,很优秀。
就不会故意去
让老师失望,或积极性不高的。
谢谢。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学生是从师学习的受教育者,但学生的头脑绝不是一个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而是活生生的有着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体。
有人说“学生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教师的职责就是让它燃烧”。
的确,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只是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能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可以说: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
主动积极地参与,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在参与性活动中向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迈进。
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
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只有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教育才可能是有效和成功的教育。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已经不可能为每个人准备好够他终享用的知识和技能。
当今教育的着力点是让学生能自学、乐学、学会终身学习,锐
意进取、永不满足,因此教师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真正把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从小就成为学习的主人。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在课堂中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下面,我从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寓教于“乐”,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
积极的课堂氛围的基本特征是课堂情境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正常和谐,因而学生产生满意、愉快、羡慕、互谅、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
反之,消极的课堂氛围的基本特征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脱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师生之间不融洽,学生之间不友好,由此而产生不满、烦闷、厌恶、恐惧、紧张、焦虑等消极的态度和体验。
人们常说儿童是情绪的“俘虏”,他们的喜怒哀乐通常是最真实的,也是最强烈的,往往直接支配他的行为。
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学海无涯苦作舟”观念,要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变苦学为乐学,为孩子创造幸福的童年生活,这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而且具有深远的意义。
情感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
当一个人情绪高涨时,情感趋于发挥增力作用,而情绪低落时,则趋于减力作用。
寓教于“乐”,正在于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学,饶有兴趣地学,这无疑有利于发挥情感的增力作用。
我们从教学实践中也能看到:
当学生充溢着快乐学习时,往往能使注意力保持高度的集中和长时间的稳定。
观察、记忆和思维等活动也会朝着
教学需要的方向积极发展,出现全身心投入的热情和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困难的勇气。
我在任教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时曾做过统计:
全班40位学生,当大家情绪高涨时,一节课中的课堂提问数多达27个,举手发言多达126人次;
而情绪低落时,课堂提问数只有2个,举手发言仅9人次。
这正如南斯拉夫教学论专家弗.鲍良克所说:
“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
”
通过寓教于“乐”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做法,也是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相一致的。
我们可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
给成人上课,哪怕内容枯燥一些,他们也能通过意志努力支持着耐心听下去(当然效果不会很好),但是给小学生上课时,一旦他们觉得乏味,便会骚动、混乱,无法自制。
而另一方面,当学生感到快乐时,则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忱甚至连小学生也能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和坚持性。
我班有个学生,语文课总是坐不住,但他在美术课上却异常专注,常常为了画好某一幅画而忘了下课,这就告诉我们:
孩子愿做的事、喜欢学的知识,哪怕时间再多,他也会认为是一件乐事。
从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上看,寓教于“乐”在小学生中实施更能显示出它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的独特作用。
二、寓教于“趣”,满足学生娱乐、求知的需要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世界500位成功人士做调查,当问及他们成功的根源时,80%的人回答是“兴趣”。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理性认知过程还不成熟,一切都凭感觉、凭兴趣。
小学生学不进去的原因,往往是因为他对学习的过程和
所学的内容没有兴趣,他感到是被迫去做一些别人要他做的事。
其实,要使一个健康的有好奇心的人对新鲜知识产生兴趣并不是非常困难的事,因为探索未知本来就是最引人入胜、最具诱感力的过程。
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才能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集中注意,积极思维。
学习兴趣是教学过程中培养能力的起点。
那么,“寓教于趣”的秘密何在。
我归纳为如下两点:
(一)“诱发”兴趣
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由学生在规定时间、规定场所、按规定程序、接受规定内容、进行规定的智能操作的活动。
这一系列的“规定”,客观上使这种学习活动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这会使学生因缺乏学习准备状态而难以完全适应由各种“规定”所限制的学习情境,从而产生枯燥感或厌烦情绪。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呈现和教学组织形式上进行趣味化处理。
上课伊始,趣味化的出现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惊奇感,兴奋思维;
趣味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则有利于引起学生兴致,不知不觉地融入学习活动之中,从而发挥兴趣的诱发功能,真正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苏版小语教材第八册《黄山奇石》一文时,老师一开始说了这样一段话:
“同学们,你们游览过以‘奇石’而闻名于世的黄山吗。
今天,‘金色假日’旅行社打算带你们去欣赏‘奇石’一但主要是为了从你们当中选一批小导游,谁能胜任呢。
”听了老师的话,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怎么这节课变成了导游招聘会。
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有趣的学习情境,整个课堂,学生积极性很高。
三、寓教于“爱”,争取学生喜欢自己的学科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深厚的爱生感情,能促进教师愉快地去接近和理解学生,增多与学生对话的机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要成为孩子们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寓教于“爱”,符合小学生依恋的需要,它可以消除学生初入校门的陌生感,避免师生间由于不熟悉造成的隔阂,减少由于误会造成的抵触对抗,降低学生焦虑、压抑等不良情感的影响。
“你的心中有学生,学生的心中就有你”。
教师自身的真挚情感能孕育师生间良好的情感状态。
而儿童又很容易因为对老师的信任与热爱而入迷地喜欢这位老师所任教的学科。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爱心就是点燃学生对自己任教学科热爱的火花。
无数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在这样一个开放的信息社会里,在这样一个需要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社会里,“棍棒”只能造就奴隶,不能造就人才,传统教育思想中的“不打不成才”等阵腐观念,今天非改不可。
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喜爱前者,学生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
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它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受教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如果师生能够真正平等相处,以诚相待,教师给学生的总是亲切感、安全感和信赖感,教学时,学生的积极性怎么能不高呢。
四、寓教于“精”,努力使学生的智力生活丰富多彩
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其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而且要尽可能大大超出学生的预期,
让学生怀着由惊奇所引起的理智感上的震动进行认知活动方面的探索。
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
思维是从惊奇开始的。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告诫我们:
“只有在我们自己的学生积极地看见世界的情况下,才能防止儿童眼睛里那种好奇的火花熄灭下去。
”那么,教师如何组织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被学生接受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尝试。
(一)精心利用教学手段,优化学生感性认识效果
尽可能以鲜明、生动的直观化形式展现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感知,这既符合小学儿童的认知特点,又能满足他们对丰富的感官刺激的需要,有利于优化学生感性认识的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手段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
(二)精心组织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接触教学内容
小学生活泼好动,采用小学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尤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具体的教学形式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年段有所区分。
低年级可以将教学内容融于各项游戏之中,以满足孩子强烈的娱乐需要。
比如一年级拼音教学就可以进行“开火车”、“摘苹果”、“找朋友”、“游拼音动物园”等多种游戏形式。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也可以采用猜字谜、编故事、编顺口溜、编儿歌等多种方法帮助识记。
中年级可以采用竞赛形式满足儿童成功的需要,激发学习热情,竞赛方式可以分为集体擂台赛、小组对抗赛、男女生竞赛、师生较量赛等。
在比赛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特点给予一定的获胜目标,如“夺红旗”等。
高年段可以结合动手操作满足儿童在动中求乐的需要。
(一)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失败成功之母”,但屡遭失败容易导致学生的自我否定。
实践中,相信“成功是成功之母”更加符合孩子的实际。
成功者的行为模式往往是创造机会,追求卓越,继而走向更大的成功。
体验成功是培植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当学生取得成功后,因成功而产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形成追求新目标、
(二)合理运用鼓励性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成长需要激励,面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和鼓励,学生最期待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教师拿起表扬的武器,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
在前进道路上,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可能成为沉重的负担,也都可能成为新的动力,评价在这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很好,再试试”,恳切的激励能让失败孕育成功.教师的责任是尽可能多地运用表扬的武器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念。
以往,受应试教育影响,我们的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成功机会实在是太少了,一些教师只把眼光牢牢地盯在分数上,成功变为少数学生的“专利”,大部分学生则得不到教师的关注,许多孩子甚至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点——“老师从不就没有夸谈过我”,相反,却时时面对着老师有意无意的暗示——“你们不是好学生”。
没有表扬,没有成功,也就没有了自信,没有了希望。
其实,每一个学生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望
着收获肯定和赞誉。
作为教师应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不断地让学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
(三)成功教育能够引起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成功教育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改变了学生消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形象,使他们恢复了自尊心,增强了自信心,树立了积极的理想目标,有了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勇气和力量。
也许,有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他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有了这样的信心和勇气,就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挫折,最后成为一个成功者。
它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让我们想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增强自信心。
从成功教育的经验中我们已经看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于学生能够产生多大的影响作用,实际上,每位教师都应该意识到,教师评价的作用,不仅影响学生的行为,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内心,不仅会影响学生的一时,有时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创设成功的机会,对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
“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
请记住: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
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为此,我们在对小学儿童进行评价时应以鼓励为原则。
我们要时刻牢记,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
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
是每个教师的基本功,教师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必须能正确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使学生在科学评价的引导下,全面素质得到均衡协调的发展,走向成熟,迈向成功。
我相信,只要教师带着一颗爱心,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下满怀兴趣地投入学习,并常常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学生的积极性就一定能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就一定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
谈谈如何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谈谈如何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与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通过几年的教学工作,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在教学工作中,也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比如说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有时是这样的,你越是强迫他学习,他的逆反心理越大,越是不想学习。
如果你给他一定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