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表格式科教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9256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表格式科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表格式科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表格式科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表格式科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表格式科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表格式科教版文档格式.docx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表格式科教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表格式科教版文档格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表格式科教版文档格式.docx

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

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多样的。

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他方式的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的学习结果。

5.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

科学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和创造的空间。

科学课程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

提倡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加强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与整合。

三、设计思路

1、依据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趋势,以及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科学课程的现状,确立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重点: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

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2、小学科学课程从1年级至6年级开设。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与平行开设的相关科目的联系,也要考虑与7—9年级相关科目的衔接。

3、课程通过三条主线,即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融会贯通。

4、课程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领域选取了24个核心概念作为学习的科学知识。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核心概念螺旋建构的方式,由简单到复杂分级设计,即将每一个核心概念分解成若干具体概念,并对具体概念进行分级。

这些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能力培养和科学态度教育的载体。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总目标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键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

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理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具体目标(方案一)

1、理解科学知识

(1)学习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设计和技术四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物质科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

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基本食物和现象;

形成对一些生命活动,以及对人体和健康的初步认识。

(4)通过对地球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环境,知道太阳系的基本概况;

了解地球的运动及地球的圈层结构;

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懂得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道理。

(5)通过设计和技术有关知识的学习,初步掌握综合知识和经验进行设计的技能;

能够运用一些简单工具制造产品或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科学方法

(1)学会从生活经验中提出简单的科学问题。

(提出科学问题)

(2)学会对一些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实验,并且能够对观察和实验的过程、结果进行陈述。

(进行观察和实验)

(3)学会对一些自然现象的成因进行假设,运用科学知识对自然现象进行说明和解释。

(科学解释)

(4)学会对得到的科学结论进行验证。

(科学验证或检验)

3、弘扬科学精神(从科学精神的内涵:

理性、实证、分析、开放、民主、批判、革命等方面选点)

(1)敢于坚持真理,依据客观事实提出和坚持自己的见解。

(理性精神)

(2)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愿意为探索自然的奥秘付出艰辛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

(实证精神)

(3)善于思考和分析,追求准确和精细;

同时能听取不同意见,理解别人的观点和设计思路。

(分析精神和开放精神)

(4)敢于大胆质疑,具有开拓创新的勇气。

(批判精神)

具体目标(方案二)

(一)科学知识

1、学习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设计和技术四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物理科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

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

形成对一些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形成对人体和健康的初步认识。

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与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道理。

5、通过设计和技术方面的学习,能初步综合知识和经验进行设计;

运用工具制造产品或解决实际问题。

(二)科学能力

1、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小学生具有初步的比较、判断、归纳、分类、想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三)科学态度

1、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

2、有求真务实、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和坚持自己的见解,能听取与分析不同的意见,而且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勇于改变自己的观点。

3、有将自己的意见公开并与别人交流的愿望;

认识交流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对别人的情感和利益具有敏感性,并能理解别人的观点。

4、有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目标(方案三)

学习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设计和技术四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尝试解释各种各样跟科学有关的现实生活情景为背景的问题及现象。

1、通过对物质科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和力,了解能量具有不同的形式并且能够互相转换。

2、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认识多种生物及它们的种类,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生命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认识到人具有高级的脑,使得人成为能够劳动、进行发明和创造的高等动物。

3、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上可以分为不同的圈层,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了解太阳与地球、月球的相对运动关系,知道太阳是地球能源的主要供给者,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道理。

4、通过设计和技术方面的学习,知道不同的技术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

5、初步认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认识世界的好奇心而不断地探索着我们生存的世界。

我们周围的世界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因而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了解科学应用到技术中后,由于技术的运用不当会产生一些社会问题。

1、能够识别科学性问题,辨识由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各种技术问题,在回答问题时首先要考虑收集证据。

2、能够大胆猜想,有根据地进行假设,根据已有知识与条件进行实验设计,以便能够验证假设。

3、能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阅读等多种方式收集可观察和测量的资料。

4、能够运用表格、统计图表等形式分析整理数据资料。

5、能够在居于证据的基础上回答关于物体、事件或系统的特性和规律的问题,从自然现象中发现因果关系。

6、能够调动思维进行理性的思考,参与讨论和辩论,

7、了解科学探究使人们认识自然世界、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方法之一。

8、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包括科学研究中需要的工具、仪器,也包括技术工具,运用工具制造产品或解决实际问题。

1、保持对科学以及与科学有关事件的好奇心,具有一定的想象力,敢于创新。

2、对科学与技术感兴趣,有参与科学和技术事务的愿望,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

3、能够实事求是,尊重证据,基于证据进行判断推理、解决问题和进行质疑。

4、能够与人合作,形成良好的相互尊重的热人际关系,参与到科学小组中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5、能够开放地接纳他人的观点,认识到考虑不同科学视角和论点的重要性。

6、具有对资源和环境的责任心,对维护环境的可持续性表现出责任感,对个人行为产生的环境和更有意识表现出采取行动保护自然资源的意愿。

第一章(单元)第一课(节)1课时

课题

1.我们知道的植物

备课日期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资料,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难点

怎样观察、描述植物。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植物,使学生初步具有研究植物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搜集资料的能力。

板书设计示意图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学法指导、突破重难点的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认识书上图上的植物。

1.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中生长着许许多多的植物,人类已经发现的植

物有30多万种。

2.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知道的植物,展示自己的

小成果)。

3.找找课本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个别同学说说,其他同学补充。

4.塑料花是植物吗?

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明白:

塑料花不是

植物。

二.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1.课前同学们采集了一些植物,搜集里一些有关植物的资料,下面在

组内给同学介绍一下。

2.选择组内你认为最有趣的资料或采集的植物介绍给大家。

三.认识校园中的一些植物。

1.我们校园中也有各式各样的植物,看一看你们认识哪些?

2.校园中的植物,在冬天哪些是落叶的?

哪些是不落叶的?

四.拓展活动

课外选择一种方法种植一种植物,通过画画或拍照的方法记录它的生

长情况。

老师引导学生掌握步骤方法,学生分组交流自己准备种什么,打

算如何去做。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第一章(单元)第二课(节)1课时

2.观察一棵植物

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知识与技能:

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情感、态度:

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2.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一、聚焦

1.教师导语:

星期天,维尼熊去植物园游玩,植物园里的植物真多啊!

(板书:

植物)小朋友,我们跟维尼熊一起去看看,他看到了哪些植物?

2.在游玩中,维尼发现了一种不认识的植物,怎么办呢?

小熊维尼决

定好好观察这棵植物,回去问问见多识广的跳跳虎。

二、观察一棵植物

1.整体观察植物。

拿出教师准备的一盆大的凤仙花,学生观察说说看到的情况。

在学生

的交流中呈现植物的结构:

根、茎、叶。

2.观察植物的茎和叶。

(1)为了观察得更仔细,小熊维尼决定走近这棵植物的茎和叶。

走近

了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观察,还可以用什么来观察?

(在交流中板书:

子、手,同时强调要轻轻摸)

(2)学生观察茎和叶。

(3)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在交流中强调说的习惯和听的习惯。

三、画一棵植物

过渡:

听了大家的观察交流,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很厉害。

如果把这

棵植物画下来,再去问跳跳虎,肯定能认出这是什么植物。

怎么画呢?

们先来看看科学记录单吧!

1.教师示范科学记录单的使用。

1)请学生拿出科学记录单,教师在展台显示科学记录单。

2)老师指导学生填写姓名、日期。

2.指导画一棵植物。

1)教师示范画植物的顺序、方法。

在示范的过程中,强调边观察边画,

顺序是:

茎——叶——根。

2)观察植物的根,指导画根。

3.交流评价画的植物。

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围绕科学记录的真实性进行研讨和评价。

四、小结

你的介绍,看了你们画得画,认出了这棵植物,原来它是凤仙

花!

(PPT出示)

发现大家这么厉害,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考考大家,你们能接受挑

战吗?

(投影逐块展示拼图)

1.请两位学生分别来拼两种植物的拼图,并找出根、茎、叶。

2.这是两棵大树,如果我们要去观察拼图中这样的大树,我们可以怎样

去观察呢?

(PPT播放其中一棵树的远景、近景、茎叶的特写。

3.结束:

今天小朋友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我们一起认识了植物上

有根、茎、叶,我们还学习了科学的观察。

课后大家去校园里找找植物,

用今天的方法去观察它。

画一株植物,要具有根茎叶结构

第一章(单元)第三课(节)课时

3观察叶

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知道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

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2引导学生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

进行描述。

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

3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新课导入:

1.出示几片叶柄、叶片、叶脉都比较清晰完整的叶的图片,让学生说

说图上是什么叶,学生能说出最好,说不出时可直接告诉学生。

2.提问“这些叶是什么样的?

都有什么特点?

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学

生会发现叶都有叶片、叶脉和叶柄。

(具体名称不作要求)

3.提问:

“是不是只是一片叶是这样的呢?

你们有没有在其他叶上见

过这些部分?

”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为后面的“画一

片叶”打基础。

二、观察各种各样的叶

1.出示需要观察的各种叶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这些叶,知道它

们的名称。

2.接着出示各种叶,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字,和图片做比较,判断这些是

什么叶。

3.知道了叶的名称后,让学生观察、比较各类叶的不同之处。

在观察之

前,教师应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通过看、摸、闻等方法比较叶在颜

色、大小、硬度、形状、厚度、气味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4.观察之后,全班交流,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整理。

交流过程可以围

绕“叶是什么颜色的?

”“叶的大小如何?

”“叶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等问题

进行。

5.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叶排序来认识叶的大小。

过比较、描述,学生发现叶的颜色大多数是绿色的,但也有其他颜色。

学生

通过发现叶的大小不同,形状多种多样,从而感受到叶的多样性。

叶的形状

只要求学生能用“像什么”来表述即可。

6.教师组织“猜叶子”的游戏。

教师或者学生描述叶的特点,让其他同

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叶。

比如描述“这个叶的形状是椭圆形的,轮廓像锯一样,

这是什么叶呢?

”游戏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我们能猜对叶子,是因为不

同的叶的形状和其他许多方面是不同的”,帮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叶。

三、观察同一棵植物的叶

1.先出示采自同一根植物枝条上的嫩叶和老叶,让学生比一比,判断

它们是不是同一种树叶。

2.提出观察任务“它们有哪些不同?

”给每个小组提供一根枝条,让学

生对这根枝条上不同生长阶段的叶进行比较。

(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关注到颜

色浅、比较小的是“小时候”的叶,颜色深且比较大的是“长大后”的叶,

教师可以顺势告诉学生,“我们通常把这样的叶分别称为嫩叶和老叶”。

叶是有生命的,从叶芽开始,会长大、会死亡。

四、画一片叶(活动手册)

1.先让学生说说需要画出叶的哪些部分。

2.画法需要教师指导,先画叶片、再画叶柄,最后画叶片上的叶脉。

师在示范时,可以手持一片叶,边观察边画,学生跟随模仿。

学生画完后,教

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让其他同学来猜猜画的是哪一片叶。

五、拓展

做叶画。

在课堂上展示几幅叶画图片,最好是实物作品。

让学生在课

后进行。

作品可做展示。

第一章(单元)第课(节)课时

4这是谁的叶

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1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2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叶具有的特征。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

2能用简单的图画描述叶的外部特征。

3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4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完成任务并表达。

科学态度目标

1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产生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中观察植物的兴趣。

3提高到室外开展活动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游戏导入:

它们是哪些植物的叶?

“猜叶”的游戏。

教师把课前收集的叶分类,选出有特点的展示在实

物投影仪下,请同学们猜。

还可以由学生出题,说出某一片叶的特征,邀请

其他同学来猜。

二、到校园里去找一找

1.在寻找前,组织学生适当交流并引导全班达成共识。

即要到哪里去

找?

怎样才算是找到了?

活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2.到教室附近的树木旁寻找,只有手中的叶和教科书上的叶颜色、形

状、边缘等特征匹配的时候才算是找到了。

“寻找是哪种植物的叶”是本节课的主要探究活动,建议用15分钟及

以上的时间。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醒学生,“我们是根据叶的什

么特征找到植物的?

”引导学生对手中的叶反复观察、比对。

同一片叶,往

往能够找到不止一棵或者一处的树木。

这边找到了,可以追问其他地方还有

吗?

给学生在后面的交流环节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三、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围绕“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

”“在哪里找到的?

”两

个问题进行,教师还可以补充“除了这个地方,找的过程中还在哪里也发现

了这种植物?

”请学生面向全体同学说,其他学生补充。

1.学产生分小组畅所欲言。

2.全班交流,老师总结发言。

5植物是“活”的吗

植物是有生命的,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证明植物是“活”的。

教学准备

学生自己种养的植物、学生活动手册,以及有关植物是“活”

的照片、图画等相关资料。

1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2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

2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

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

3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爱护身边的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