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全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886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全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全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全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全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全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全篇.docx

《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全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全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全篇.docx

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全篇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知识点总结

3.1.1、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1、能量来源:

太阳能和重力能

2、类型:

包括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海上内循环

3、主要环节:

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分地表和地下径流)等。

4、意义:

①联系四大圈层,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②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③更新陆地水资源。

5、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主要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见的形式。

3.1.2影响水循环各个环节的因素(见笔记本)

 

3.1.3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3.1.4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

3.2洋流

3.2.1洋流的分布

太平洋分布图

 

大西洋分布图

 

南印度洋分布图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分布图

冬季夏季

 

                

3.2.2寒暖流的判断:

等温线弯曲方向即洋流流向

3.2.3洋流的影响

1、气候

2、航行

3、污染

4、渔场(成因--过程)

 

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3.3.1水资源紧张的原因

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

3.3.2水资源紧张的解决措施

1、开源

2、节流

3.3.3中国水资源分布特征

 

3.3.4世界水资源分布特征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总结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4.1.1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

2、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3、地壳运动的、类型和影响

4.1.2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

2、表现形式: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

3、流水侵蚀、流水溶蚀、了、流水堆积

4、风力侵蚀、风力堆积

4.2.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浆岩:

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形式,典型的侵入岩:

花岗岩;喷出岩:

玄武岩

沉积岩:

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

变质岩:

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

2、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描述

3、四种作用

4、1个箭头、2个箭头、三个箭头指向

5、四个空、五个空、了、六个空做法

6、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 沉积岩越靠下层,越老;越接近地表越新

2 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 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4 海底岩石,离海岭越近越新;离海沟越近越老

 

 

7、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边界类型

地区

交界处板块

生长边界

(板块张裂)

东非大裂谷

非洲板块内部

红海

印度洋-非洲

大西洋

亚欧、非洲-美洲

冰岛(属大西洋海岭)

亚欧-美洲

消亡边界

(板块碰撞)

喜马拉雅山脉

印度-亚欧

阿尔卑斯山脉、地中海

非洲-亚欧

西太平洋海沟-岛弧链

太平洋-亚欧

落基山脉

太平洋-美洲

安第斯山脉

南极洲-美洲

4.2山地的形成

(1)地质构造:

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

(变形一褶皱,变位一断层)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褶皱

岩层形态

未侵蚀的地表形态

 (一般状况)

地形倒置现象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与人类生产关系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中心老,两翼新

成为山岭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储油气构造

建隧道

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

中心新,两翼老

成为谷地

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储存地下水

断层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

地垒:

华山、庐山、泰山、峨眉山等;地堑: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东非大裂谷等。

工程建设遇断层须加固或避开

【特别注意】

v背斜成谷原因:

v向斜成山原因:

v判断背斜向斜的根本依据:

v地质构造与地形的区别:

v背斜应用:

隧道、油、气

v向斜储水

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

  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也是内力作用的具体表现,火山爆发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出现断裂和错动。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布 局

形 态

走 向

平 原

密度高

网状

限制少,造价低

山 区

密度低

线状(山区呈“之”字形)

多沿河谷延伸

科技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限制不断降低。

总之:

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形,尽量降低工程造价,少占好地,注意保护生态。

第3节河流的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1)形成: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而形成的地貌。

(2)河流的不同发育阶段,河流侵蚀作用和地貌特点

发育阶段

外力作用特点

河流地貌特点

初期

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

中期

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后期

继续向河谷两岸侵蚀

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

2.河流堆积地貌

(1)形成:

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堆积而成。

(2)冲积平原三种地貌类型的位置和形成

类型

位置

形成

洪积—冲积平原

山前

由洪(冲)积扇不断扩大,彼此相互联合而成

河漫滩平原

河流中下游

由多个被废弃的⑥河漫滩连接而成

三角洲平原

河流⑦入海处

泥沙堆积而成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聚落形成

(1)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

(3)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2.聚落规模

3.聚落分布

(1)平原低地:

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中:

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地带。

【特别提醒】

河流在凹岸侵蚀(港口建设),凸岸堆积(淘金、沙滩)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

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如下图)

 

【成因类】

冲积扇地貌:

河漫滩平原:

河口三角洲:

 

 

高中地理必修一必背考点

第一单元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

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

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

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

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

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

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

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

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

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

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

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征分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

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

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

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

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

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

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

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

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

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

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

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

取决于纬度和地势③地形平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

技术力量强;②酒泉:

大陆性气候,晴天多;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

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19、公转速度:

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③四季的更替④五带的形成

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

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