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883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知识点整理.docx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知识点整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知识点整理.docx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

1.1坚持改革开放

一、改革开放历史原因?

(为什么)

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团结奠定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决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二、改革开放是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

(作用):

1、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3、改革开放使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三、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40年来,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对国家)

2、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对人民)

3、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对世界)

四、改革开放的地位与评价: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课前自测:

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极大解放和发展,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2、我国逐步确立了为主体、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新格局。

3、中国的腾飞证明,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

4、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和,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______力量

1.2走向共同富裕

一、为什么要开启全面深化改革?

1、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的依靠改革开放(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3、进入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二.如何进行全面深化改革?

(挑战和对策)

1、挑战: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对策:

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2、挑战: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等现实挑战。

对策: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将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总之,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

三、共享发展成果

1.为什么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2、如何共享发展成果?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3)只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实保障。

课前自测

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

2、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________阶段转向______________阶段

3、__________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坚持以_____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4、发展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党的奋斗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创新改变生活

一、什么是创新?

1、生活处处有创新。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可以是创造发明,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它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二、创新对我们的影响(作用)(对个人)

1、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2、创新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三、创新对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影响(对社会与国家的作用)(1-3对人类社会,4对我国)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

创新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3、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可以创新。

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4、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5、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6、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1)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2)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总之,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1.创新是一种。

它是个人,也是团队、集体。

2.创新改变我们的和,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

3、生活中每个领域都可以创新,知识的创新提供__________,技术的创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度的创新____________.

4、时代发展呼唤创新。

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5、创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

实施,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6、我国改革开故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的时代精神。

2.2创新永无止境(怎样创新?

一、创新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层面)

1.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原因?

(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我国的科技现状:

目前我国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从整体上看,我国还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2.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1)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

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2)、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调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二、万众创新(社会企业与个人层面)

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创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业,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

创业不分男女、不分城乡、不分行业,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贡献。

(1)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

(2)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3).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

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总之,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  的决定性因素。

2、我国科技现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  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  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4、 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  、培养  人才、进入  ___________的根本途径。

5、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 、重点跨越、支撑、  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6、  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提升创新能力是  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7、创新的时代,既要  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  自己的知识产权。

8、创新的目的是增进  ,让生活更美好。

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

3.1生活在民主国家(国家层面)

一、民主的足音

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百年中国追求民主价值的足音:

(追求民主价值的历史进程是什么?

(1)、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

(2)、1949年,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

(3)、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

(4)、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二、新型的民主(是什么?

1、本质: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

2、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人民民主的真谛: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三、社会主义民主的作用(为什么?

):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