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声音各节练习题及光的传播反射练习题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852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声音各节练习题及光的传播反射练习题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声音各节练习题及光的传播反射练习题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声音各节练习题及光的传播反射练习题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声音各节练习题及光的传播反射练习题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声音各节练习题及光的传播反射练习题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声音各节练习题及光的传播反射练习题人教版.docx

《八年级物理声音各节练习题及光的传播反射练习题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声音各节练习题及光的传播反射练习题人教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声音各节练习题及光的传播反射练习题人教版.docx

八年级物理声音各节练习题及光的传播反射练习题人教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中的人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铁制的管道,这种做法是利用铁管能:

 A.传声;      B.传热;      C.导电;       D.通风.

2、下列现象中属于由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的是:

A.讲话发声;        B.敲钟发声;   C.蝉发声;    D.吹竖笛发声.

3、如图所示,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

A.电铃逐渐停止振动;   B.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响;

C.听到的铃声越来越轻;    D.听到的铃声保持不变。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真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5、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6、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①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盆里看到溅出水花;

 ②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声就消失了;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④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

A.①②③ ;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填空题

7、在太空没有     所以无法传递    。

当宇航员跟压力舱外的其他太空人或地球上的控制人员讲话时,他必须使用     。

     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穿越太空到地球。

8、悠扬的琴声靠的是琴弦的;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表明能够传声。

9、二胡是靠     振动发声,军号是靠    振动发声,“黄河在咆哮”是     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10、击鼓时发出的声音是      的振动,用嘴对着笔套吹气发出的声音是    的振动。

经验丰富的检修工夜间用一根铁棒沿地面下水管排设处逐段细听,就能发现漏水的部位.这是因为         。

三、实验,探究题

11、小明同学为了探究“蜜蜂靠什么发声?

”她剪去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出“嗡嗡”的声音,结果表明:

蜜蜂并不是靠发声。

她用大头针捅破了蜜蜂翅膀下的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

小明认为蜜蜂的发声器官就是小黑点,不管小明的发现是否正确,我们应该学习她的。

12、小明、小花和小强一起在实验室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小明把手放在喉头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花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激起水花;小强在吊着的大钟下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敲响钟后,把纸在笔尖下迅速拖过,纸上便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1)他们在探究什么问题?

(2)分析上面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如果由你来设计一个类似的实验,你将怎样设计?

 

13、几们同学在一起做“土电话”实验:

(1)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若连接土电话的线是棉线,听者听到的声音小,而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一些。

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2)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其原因是。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用手按在自行车的铜铃上,无论怎样用力敲打,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

A.手按在铃上,声音传不出来;

B.手按在铃上,铃根本不振动;

C.手按在铃上,影响了铃的正常振动;

D.手按在铃上,周围没有介质。

2、玻璃鱼缸中盛有金鱼,若轻轻敲击鱼缸的上沿,则会看到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鱼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鱼缸-水-鱼;                   D.水-鱼.

3、有关人的耳廓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没有耳廓很难看,所以主要作用是美观;

B.耳廓是为人遮风挡雨的;

C.耳廓主要防止杂物进入耳道中;

D.耳廓主要是收集外界声波,使人听声音更加清楚.

4、对于人失去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只要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音;

B.如果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可以通过骨传导来感知声音;

C.对于因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的人,只要设法将外界产生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就可以感知声音;

D.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5、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大侠双目失明,还能判断出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A.他的眼睛根本就没有失明;

B.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

C.由于双耳效应,他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

D.是一种巧合.

6、当人用手指将双耳堵住后,可出现的情况是:

A.完全失去听觉;                         B.对听觉没有影响;

C.可以听见外界极微弱的声音;D.可以听见外界较强烈的声音.

二、填空题

7、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及其他组织传给,再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声音了

8、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他用一根棒来听取钢琴的演奏,他把棒的一端触在钢琴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当琴弦发出声音时,振动就经传至内耳

三、简答题9.间谍在偷听隔壁房间的主人说话时,总是把一个坚硬的物体放在耳朵边,使其听得更真切一些,这个现象说明:

《声音的特性》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使二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

A、把弦拉得紧些;           B、把弦放松些;  

C、增加发声部分的长度; D、用更大的力拉琴.

2、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管;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3、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

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

D、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4、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B.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5、下列的实验和实例: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其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7、如图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A.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声音的音调不同;                 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8、“随身听”播放英语磁带时,用“快放”比正常播放时:

A.音调提高;  B.响度变大;   C.音色变好;  D.没有区别.

9、妈妈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

她判断碗的好坏时主要的根据是声音的( )

二、填空题

10、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

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所发出声音的区别是不同

11、把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够比较早地听到远处开来的火车声音,这是因为.

12、声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响度、     和     .女同学的声音较尖细,是指她声音的     较高.

13、 用声音的三要素进行填空:

“震耳欲聋”表明声音的大;“悦耳动听”表明声音的好;“脆如银铃”表明声音的高;“男低音”是指低;

14、收音机音量开关开得越大,发现喇叭的纸盆振动得越厉害,说明响度的大小跟声源的有关;离收音机越近,感觉声音越响,这又说明响度跟离声源的有关.

15、声音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

频率的单位为    ,例如:

某音叉每分钟振动3000次,其频率为   Hz。

16、音调是指声音的   ,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    ,声源振动的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

17、音调高的声音其响度不一定大,同理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

即使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分辨出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靠的是    。

18、绷紧的橡皮筋会发声,若将橡皮筋蹦再紧一些,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橡皮筋则听到的声音的______会更高,这说明物体振动的越高,越高.

19、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其中在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   中最慢。

在一个充满水的长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   次声音,第一次是在传播的,最后一次是在传播的。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少噪声的是:

                          

A.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  

B.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

C.用手捂住耳朵;            

D.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

2、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

3、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B、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防止噪声产生;

C、道路旁植树是阻断噪声的传播;

 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防止噪声的产生.

4、下列是小明同学观察到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污染的是:

A.小明的邻居在晚上听音乐时,将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

B.某清洁工人为了减少垃圾的运送量,将垃圾就地焚烧;

C.某货车司机为了超车,不断地按喇叭;

D.在高考、中考复习和考试期间,居民区附近的建筑工地晚间停止施工.

5、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D.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

6、关于0d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dB 时物体没有振动;                 B.0dB 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