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实习报告范文精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8092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学实习报告范文精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测量学实习报告范文精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测量学实习报告范文精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测量学实习报告范文精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测量学实习报告范文精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学实习报告范文精Word下载.docx

《测量学实习报告范文精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学实习报告范文精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学实习报告范文精Word下载.docx

组员:

辛悦、孙军、朱令、刘超、崔永国、屈超

组员分工:

选点与跑尺:

朱令、崔永国

观测与读数:

屈超

记录与计算:

辛悦、孙军

描点与绘图:

江晓斌、刘超

特说说明:

因12月18日武汉大雾,无法进行测绘工作,故原定于18日进行的测绘实习改为识图实习,19日继续进行测绘实习。

实际日程安排为16、17、19三日进行测绘实习,18日进行识图实习。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测量学实习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使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会认识地形图,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本次实习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经纬仪、视距尺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2.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能够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3.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

4.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增强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二、实习任务及内容:

(一)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1.测区: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绘区域

2.任务:

通过3天的地形图测绘实习,每小组要取得200个左右的测点数据,并根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比例尺1:

1000,等高距2m的20cm*20cm的地形图。

3.内容:

(1)校正仪器(经纬仪),工具及用品的准备(包括测量记录计算手簿、2h绘图铅笔、三棱尺、半圆仪、图板、胶带等基本物品);

(2)按照使测绘更加方便、有效、快捷的原则,根据测区位置,在图板上布设控制点;

(3)过程:

为期3天的测绘实习是在江夏区的龙泉山进行。

这里的山算不得山,站在这山测那山,高差不过几米,地形图居然可以用等高距为2米的等高线来描绘。

山上的植物只有三种--枯草、高矮不同的树和最难缠的荆棘。

对于我们的测绘而言,草是极具积极作用的,它们可以为我们的休息提供软垫。

而树具有极强的阻挡视线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手机信号也受到树儿们的强烈阻挡,以致于山间回荡着彼此声嘶力竭的呼喊。

至于万人的荆棘,它不仅刮坏了弟兄们的衣服裤子,划伤了同志们的手,还严重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

控制点是已知高程(海拔)的点,我们需要在这些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以它们为基准来测它与其他位置点的高差,进而推算位置点的高程(海拔)。

因为控制点的个数有限,尤其是位置好的控制点更是稀少,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抢占有利控制点的意识与冲动。

只有如此,我们的测绘才会更加高效。

实习的前一天,所有人都在抢占有利控制点上做了充分准备。

第一天,大家都没有一点经验。

到达指定区域后,各组杀向各方,去寻找前一日展在图上的控制点。

不论是基地班、地质一班还是地质二班,绝大部分的人都在基地班的位置寻找控制点,而基地班的点对于我们是没有意义的。

我延着似乎有人走过的小路独自前行。

在路边发现了“地大i17”,短暂的兴奋后,我继续前行,i17并不是我们要找的点。

走了大约80米,“地大i15”的桩子又一次吸引了我,但它同样不是我的目标。

旁边的山上似乎有片草丛,那里或许有控制点吧。

看了看周边,还没有人跟上我,略加思索,我决定上山。

拿着图板,穿过了一片荆棘,累得满头大汗,终于到了山顶。

这里果然有点,“地大i05”,这不是我们的点。

又一次抬头时,我已经看不到地大的人了,判断了一下方向,下山。

可是我找不到上山时的路了。

没路了怎么办,开路呗。

戴好手套后,我用20分钟开了一条路下了山,到了主路。

“地大i40”也是这样找到的,它在i15对面的山坡上。

估计这座山上还会有控制点,我就爬了上去。

这时的我已有些疲惫。

站在山腰上休息了一下。

突然,下面的一片草丛里的一块大石头吸引了我。

经过一番与荆棘的斗争,我到了那个地方。

这里果然有控制点,“地大i13”,它依然不是我们6组展在图上的点。

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做成的,就连召集全组的同志都是如此的困难。

在几乎喊哑了大家的嗓子后,我们7个人总算凑齐了。

对前一段的寻点做了短暂总结,我们决定在控制点旁边架设支点,代替控制点。

实际证明,这是多么英名而伟大的决定啊!

这次会议成为了6组测绘全程的转折。

一切就绪后,已经10点多了,离当日结束测绘时间还有2个半小时。

经过我组同志的全力奋战,我们后来居上,当日测得50个点,为后两日测绘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组对困难预计不足,导致全组成员在当日的实习中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找控制点上。

当日测绘工作结束后,我们6组成员聚在一起交流了经验,并对第二天的测量做了更加具体的安排。

大家相互鼓励,要在后两日的测绘工作中发扬今天我组在找控制点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高质量地完成测绘任务。

12月17日早,大家吃过饭后坐中国地质大学校车又一次前往龙泉山。

沿途的景物已经变得熟悉,大家都没有了前一天的好奇,各自拿着图板和记录本为即将开始的工作做着积极的准备。

40分钟后,我们到达龙泉山。

一下车,我们测量6组按照事先的安排不跟随大部队,直接前往我们的控制点--“地大i06”。

i06的位置是在两个山之间的鞍部,周围高树较多,短暂地商量后,我们果断地放弃了它,决定在其附近视野更加开阔地地方建立支点i06-1。

将经纬仪对中整平、消除视差后,我组的测绘工作正式开始,大家立即投入工作状态。

负责选点跑尺的朱令和崔永国同学先是围绕着i06-1树立视距尺。

我读取的数据经检验出现多次出现“零误差”。

负责计算的辛悦和孙军同学也加快了步伐,一组组数据很快传递给负责绘图的江晓斌和刘超同学手里。

整个小组紧张而忙碌。

i06-1的支点位置之优越,视野之开阔很快得到验证。

我们在这里所能测到的最远的点就是011081班测绘区域的边缘。

在中午补给的时间,组长召集全组交流上午工作经验,负责各项工作的组员都提出了相应建议,决定接下来先继续在i06-1进行测绘,结合上午描出的图上点的位置,在测区边缘进行补点,然后转到“地大i16”控制点。

在17日的测绘中,我们补齐了东边的未知区域并利用i16点居于测区中心的位置优势向四周大量辐射测点,进一步完善了东北、西北和东南方向的数据,并测得3条山脊线和2条山谷线。

考虑到控制点周围的地形给跑尺人员带来的巨大难度,虽然测点个数与前日相近,但我组的测绘实习最艰难的部分已经完成,三个方向的地形图已具雏形。

测绘结束的时间又一次到来,两日的工作已使大家变得比较疲惫。

12月19日,我们继续到龙泉山地区进行测绘。

分析之前两天所描绘的测点位置,我们发现在测区的西南方向我组缺乏足够数据。

因此决定在地大“地大i32”附近建立支点i32-1,对测区西南方向展开广阔的测量工作,并对东北、西北、东南三个方向补充适当数量的测点。

经过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测量6组在12点之前完成了全部测量工作,负责绘图的同学开始了最后的绘制等高线的工作。

13:

20我们完成了在测区的全部工作,乘坐中巴返回中国地质大学,结束了4天的测量学实习。

(二)持图实地跑点实习:

1.地点: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花山地区测量6组路线

到达图上表示的9个指定地点中的至少5个,将实地编号标注到地图上

(1)全组成员集中分析地图,确定初始路线;

(2)按照初始路线寻找指定点;

201X年12月18日晨,我们接到临时变更通知。

由于武汉今日大雾,不便于观测,原定于18日进行的测绘实习更改为识图实习。

这样我们就要前往花山地区进行实地的跑点了。

今天,我们从测量工程系拿到的不是经纬仪、三角架和视距尺,而是一张花山地区的地图。

这是一张已经泛黄的,1973年绘成的地图,上面采用的最接近成图时间的数据是1969年的。

图上画了9个框框,它们标注的就是我们组今天要到的地方。

虽然每个小组的地图是一样的,但上面被标注的点却是不一样的。

也就是说,我们的目的地可能有重合,但不会是每个目的地都一样。

因此,各组之间几乎独立的,合作被限定在了组内。

老师告诉我们,图上表示的一个池塘已经填掉了,变成了农田,图上表示的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已经更改了地址。

这加重了我们对这张地图的怀疑,其他的地方就没有变化吗?

我们要找的点在实地被标注在电线杆、石板桥、池塘壁等地方,而且这些点上是有编号的,我们只有真正到过这些点才能知道它们的编号。

按照要求,我们要把这些编号标注在地图上。

9个图上的点,我们要至少找到5个。

今天下车的地方与前两日不同,这里是花山地区。

组员们捧着这张地图走向了一片未知区域。

地图成了我们不会迷路的唯一保障。

跟着大部队,我们翻过了第一座山,山的背后是公墓。

很快我们到了第一个路口,我们要找的一个点在向东的方向,其他点在向西的方向,而且那个独立的点要翻过一座高山才会到达。

分析了利弊后,我们决定放弃它。

放弃它就意味着放弃大部队,我们组成了少数走向西道路的小组。

对比了图上池塘的位置,我们终于找到了它,地图告诉我们,这里有地大的点。

在一个田边的电线杆上,我们看到了“地大s97”。

这是我们的第一个成果。

沿着池塘边的公路,我们继续前行,过了1个比较大的村子。

重新看了一遍地图,对比了实地,我们很快看到了远方我们要找的村子。

为了抄近路,我们进了稻田。

秋天的稻田已是十分空旷,但湖北多湖的特点注定这里是泥泞的。

选择了走农田,那么可能出现的点就只能在电线杆上。

直到走出稻田,我们也没有发现要找的点。

小组马上调整策略,提出要坚信手中的地图,要找的点不会特别难找。

很快这个点被我们在村西边的马路上的电线杆上找到了。

接着我们在石洞村找到了第三个点。

使我们陷入困境的是在大杨村附近的点。

我们沿着路一直前进去寻找大杨村,而岔路口的方向选择错误让我们到了下刘村,这个村子在大杨村的正北方。

又是一次穿越稻田,路上还看到很多水牛。

这次穿越是被迫的,因为大杨村就在前方。

费尽了周折我们找到了第四个点。

眼看着时间要到11:

30了,加快步伐到达制定的水库。

找到了最后一个点后,我们就很快找到了图上表示的公路,但是图上表示的公路似乎是一条小路,我们认真地做了对比,做了确定后便沿着它走下去。

沿路的很多地方图上都没有表示,而且图上表示的在实际中很多也没有看到。

不过,我们反复核对后,找到了“老林业科学研究所”,这让我们放心大胆地沿着它走到了九峰山革命烈士陵园。

到达了一条大的公路后,我们实际上已经取得了当日跑点的成功。

走到指定终点--加油站的时候,12:

43分,我们是011081班第一个到达的小组。

大家的鞋已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