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典型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7544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6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典型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典型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典型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典型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典型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典型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典型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典型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典型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NO、CO2,故答案为B。

考查常见气体的检验和性质,把握常见气体的化学性质及气体的溶解性是解题的关键,二氧化氮是红棕色的气体,浓硫酸可以和氨气反应,二氧化碳可以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一氧化氮无色,与氧气立即反应变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氮气不溶于水,将一定量的甲气体经过如图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说明无氮气。

4.下列关于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氨水显碱性,是因为氨水是一种弱碱

B.氨水和液氨成分相同

C.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

H2O(除水外)

D.氨水中共有五种粒子

【答案】C

A.氨水显碱,但氨水是混合物,所以一水合氨是弱碱,选项A错误;

B.氨水是混合物和液氨是纯净物,所以两者成分不相同,选项B错误;

C.氨水中有氨分子、水分子和一水合氨分子,除水外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H2O,选项C正确;

D.氨水有中性分子:

氨分子、水分子和一水合氨分子和离子有铵根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共六种粒子,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5.下列操作不能用于检验氨的是()

A.气体能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

B.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C.气体与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

D.气体与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

A.氨气通入酚酞溶液中发生反应NH3+H2O=NH3‧H2O,NH3‧H2O⇌NH4++OH-,溶液呈碱性,酚酞溶液变红,该操作可以能用于检验氨气的存在,A不符题意;

B.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用于检验氨气,B不符题意;

C.浓硫酸是难挥发性的酸,氨气与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不会产生白烟,此操作不能用于检验氨气,C符合题意;

D.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会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氯化铵的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产生白烟,该操作可以用来检验氨气,D不符题意。

6.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

难挥发性

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

强氧化性、酸性

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

吸水性

D.浓硫酸与少量胆矾晶体混合,晶体由蓝色变成白色

脱水性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则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的质量增大,表现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故A错误;

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和水,硫元素化合价部分变化,体现浓硫酸的强的氧化性和酸性,故B正确;

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故C错误;

D.硫酸与少量胆矾晶体混合,晶体由蓝色变成白色,体现浓硫酸的吸水性,故D错误。

答案选B。

7.某同学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某些离子,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最终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离子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离子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离子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离子

A.原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硝酸钡,如果其中含有亚硫酸根离子,则会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所以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离子,故A错误;

B.产生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氨气,所以原来溶液中一定含有铵根离子,故B正确;

C.原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硝酸钡,引进了氯离子,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的离子不一定是原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可能是加进去的盐酸中的,故C错误;

D.原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硝酸钡,如果其中含有亚铁离子,则亚铁离子会被氧化为铁离子,铁离子能使硫氰酸钾变为红色,所以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Fe3+离子,故D错误;

8.足量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O的混合气体2.24L(标准状况),这些气体与一定体积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4mol•L﹣1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50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硝酸是0.4molB.消耗氧气的体积为1.68L

C.此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0.3molD.混合气体中含NO21.12L

【答案】D

A.沉淀达到最大,溶液中溶质为NaNO3,故产物中的氮元素为硝酸钠和氮氧化物,2.24L氮氧化物的物质的量为0.1mol,根据N元素守恒,参加反应硝酸的物质的量为n(NaNO3)+n(NOx)=50×

10-3L×

4mol/L+0.1mol=0.3mol,故A错误;

B.Cu2++2OH-=Cu(OH)2↓,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求出参加n(OH-)=50×

4mol/L=0.2mol,n(Cu)=0.1mol,根据分析,铜失去得电子最终给了氧气,根据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即n(Cu)×

2=n(O2)×

4,即n(O2)=0.2mol

=0.05mol,即氧气的体积为0.05mol×

22.4L/mol=1.12L,故B错误;

C.铜和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物质的量为0.1×

2mol=0.2mol,故C错误;

D.2.24L氮氧化物的物质的量为0.1mol,令NO的物质的量为x,则N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x,根据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即3x+(0.1mol-x)=0.2mol,解得x=0.05mol,因此NO2体积为0.05mol×

22.4L/mol=1.12L,故D正确;

答案选D。

9.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①中的物质

②中的物质

预测①中现象

A

淀粉碘化钾溶液

浓硝酸

无明显现象

B

酚酞溶液

浓盐酸

C

氯化铝溶液

浓氨水

有白色沉淀

D

湿润红纸条

饱和氯水

红纸条褪色

A.AB.BC.CD.D

A.硝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硝酸进入淀粉KI溶液,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KI氧化为I2,I2遇淀粉变蓝色,故A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进入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不变色,故B正确;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氯化铝溶液,一水合氨与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故C正确;

D.饱和氯水挥发出氯气,氯气与湿润红纸条接触,氯气水反应生成HClO,HClO具有漂白性,使湿润红纸条褪色,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0.将40mLNO2和NO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立于水槽且盛满水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20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

与NO的体积比为 

40mlNO2和NO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立于水槽中盛满水的试管中发生反应为3NO2+ 

H2O=2HNO3+NO,剩余20ml气体,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少20ml,根据化学反应3NO2+ 

H2O=2HNO3+NO△V 

(气体体积减少)计算V 

(NO2)=30mL,原气体中V 

( 

NO) 

=10mL,所以原混合气体的体积比为:

(NO2):

(NO)=3:

1,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

C。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盐溶液与NaOH溶液共热,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存在

B.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l-

C.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时,火焰呈黄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aCl

D.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

A.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气体,说明产生碱性气体氨气,则原溶液中存在铵根,故A正确;

B.白色沉淀也可能为硫酸银,所以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氯离子,故B错误;

C.火焰呈黄色说明含有钠元素,但不一定是NaCl,也可能是NaOH、NaBr等,故C错误;

D.白色沉淀也可能是氯化银、碳酸钡,所以原溶液中不一定有硫酸根,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2.在一定条件下,将6体积的NO2(不考虑NO2转化为N2O4)和一定体积的NO置于试管中,并将试管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待试管内液面不变后再通入4.5体积的O2充分反应后,剩余1.5体积气体,则原NO体积可能为()

①3体积②4体积③5体积④5.5体积⑤2体积

A.①③B.①⑤C.④或⑤D.②或③

【分析】

根据4NO2+O2+2H2O═4HNO3、4NO+3O2+2H2O═4HNO3,剩余1.5体积气体,可能为NO,也可能为氧气,以此来计算。

则一定体积的NO和3体积的氧气发生4NO+3O2+2H2O═4HNO3,①若剩余气体为NO,则由反应可知,消耗NO为4体积,则原NO的体积为1.5+4=5.5体积;

②若剩余气体为氧气,则4NO+3O2+2H2O═4HNO3中反应的氧气为1.5体积,则原NO的体积为

=2体积,故选C。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溶液与NaOH溶液共热,产生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存在NH

B.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Cl-

C.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时,火焰呈黄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Na+

D.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再加足量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存SO

A.某溶液与NaOH溶液共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可说明原溶液中存在

,故A错误;

B.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可能为碳酸银,原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根离子,不一定含Cl−,故B错误;

C.焰色反应的火焰呈黄色,可说明原溶液中含有Na+,故C正确;

D.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原溶液中不一定存

,应先加稀盐酸,无沉淀,再加氯化钡,产生沉淀,故D错误。

故答案选:

14.一种盐X与烧碱混合共热,可放出无色气体Y,Y经一系列氧化后再溶于水可得Z溶液,Y和Z反应又生成X,则X是()

A.(NH4)2SO4B.NH4NO3

C.NH4ClD.NH4HCO3

一种盐与烧碱混合共热,可放出无色气体Y,则Y为NH3,氨气经一系列氧化后的产物再溶于水可得Z溶液,Z溶液为HNO3溶液,Y和Z溶液反应又可生成X,则盐X是硝酸铵,故选B。

15.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

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

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肯定只有SO2B.肯定没有Cl2、O2和NO2

C.可能有Cl2和O2D.肯定只有NO

该气体无色,排除了Cl2、NO2气体;

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一定含有SO2气体;

将剩余气体排放到空气中,气体迅速变为红棕色,判断一定含有NO气体,则一定无O2,一定含有的气体是SO2、NO,一定没有的气体为Cl2、NO2、O2,答案选B。

16.将足量的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未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当通入下列气体后,仍然观察不到白色沉淀产生的是()

A.Cl2B.CO2C.NO2D.NH3

A.Cl2具有氧化性,在溶液中将SO2氧化为SO42-离子,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BaSO4,选项A不符合;

B.亚硫酸、碳酸的酸性都比盐酸弱,根据强酸制备弱酸规律可知,SO2与CO2都不与BaCl2反应,都不会生成沉淀,选项B符合;

C.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将SO2氧化为SO42-离子,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BaSO4,选项C不符合;

D.氨气具有碱性,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铵,亚硫酸铵与钡离子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选项D不符合;

17.下列各组离子在选项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溶液:

Na+、Cu2+、

、SO

B.含稀硫酸的溶液:

、Fe2+、Br−、NO

C.遇酚酞变红的溶液:

Ba2+、K+、SO

D.含烧碱的溶液:

K+、Ba2+、

、NO

A.铜离子在溶液中不是无色的,无色溶液不能大量存在Cu2+,A不选;

B.含稀硫酸的溶液中Fe2+、NO

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不选;

C.遇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Ba2+、SO

之间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不选;

D.含烧碱的溶液显强碱性,K+、Ba2+、

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选;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溶液和NaOH溶液共热,产生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H

B.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C.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火焰呈黄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Na+

D.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存在SO

A.氨气是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所以某溶液与NaOH溶液共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可说明原溶液中存在

B.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可能为碳酸银,原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根离子,不一定含Cl−,故B错误;

C.钠的焰色为黄色,若焰色试验的火焰呈黄色,可说明原溶液中含有Na+,故C正确;

D.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原溶液中不一定存在

,应先加稀盐酸,无沉淀,再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才能证明溶液中存在

,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19.下列是对某溶液进行离子检测的方法和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加入NaOH溶液后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NH

B.加入足量的HCl溶液,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CO

C.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SO

D.先加入适量的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Cl-

A.铵盐遇到强碱加热会产生碱性气体氨气,所以加入足量浓NaOH溶液,产生了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NH

,故A正确;

B.加入足量的HCl溶液,能产生无色无味气体的除了CO

,还有HCO

等,故B错误;

C.能和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有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银离子等,所以原溶液中也可能存在碳酸根离子或银离子等,故C错误;

D.加入稀盐酸酸化,引入Cl-,干扰其检验,应加硝酸酸化,故D错误;

故选A。

20.下列关于NO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红棕色气体

B.只有氧化性

C.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D.能溶于水生成HNO3

A.NO为无色气体,A项错误;

B.NO中的N为+2价,N的化合价既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故N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B项错误;

C.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C项正确;

D.NO是难溶于水的有毒气体,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二、非选择题

21.NaNO2是常用的一种防腐剂,其中+3价的N具有一定的氧化性。

某实验小组利用以下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制备NaNO2,并探究其性质。

I.制备NaNO2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B中选用漏斗替代长直导管的优点是______。

(3)为检验B中制得NaNO2,甲进行以下实验:

序号

试管

操作

现象

2mLB中溶液

加2mL0.1mol/LKI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不变蓝

滴加几滴H2SO4至pH=5,加2mL0.1mol/LKI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变蓝

2mLH2O

实验③的目的是_______。

(4)乙认为上述3组实验无法证明B中一定含NaNO2,还需补充实验,理由是______。

II.探究NaNO2的性质

装置

取10mL1mol/LNaNO2溶液于试剂瓶中,加入几滴H2SO4酸化,再加入10mL1mol·

L-1FeSO4溶液,迅速塞上橡胶塞,缓缓通入足量O2。

i.溶液迅速变为棕色;

ii.溶液逐渐变浅,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上方为浅红棕色。

iii.最终形成棕褐色溶液。

资料:

i.Fe2+遇NO会形成[Fe(NO)]2+,该离子在溶液中呈棕色。

ii.HNO2在溶液中不稳定,易分解产生NO和NO2气体。

(5)现象i溶液变为棕色的原因是______。

(6)已知现象ii棕色溶液变浅是由于生成了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答案】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扩大了气体与NaOH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快速发生,同时又可防止由于气体溶解而产生的倒吸现象的发生溶液中c(I-)和c(H+)相同时,前者溶液变为蓝色,后者不变蓝色,证明空气中O2不会氧化I-的目的若NO2的物质的量比NO多,还会发生反应:

2NO2+2NaOH=NaNO3+NaNO2+H2O,这样得到的溶液中含有NaNO3,酸性条件下NO3-可能也会氧化I-产生I2而产生干扰NaNO2与稀硫酸反应产生HNO2,离子方程式为:

NO2-+H+⇌HNO2,HNO2不稳定,分解产生NO,NO与FeSO4溶液中的Fe2+结合形成[Fe(NO)]2+,使溶液呈棕色4[Fe(NO)]2++4H++O2=4NO+4Fe3++2H2O

Cu与稀硝酸反应产生Cu(NO3)2、NO、H2O,NO与O2反应产生NO2,NO、NO2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得到NaNO2和水,为防止倒吸现象,在导气管末端安装了一个倒扣的漏斗,NaNO2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将KI氧化为I2而使淀粉溶液变为蓝色,据此检验NaNO2的存在,若气体中NO2过量,与碱反应产生NaNO3,在酸性条件下NO3-也可以氧化I-为I2而会产生干扰;

根据[Fe(NO)]2+在溶液中呈棕色分析溶液颜色变化;

[Fe(NO)]2+具有还原性,会被氧气氧化产生Fe3+使溶液颜色变浅。

(1)A中Cu与稀硝酸反应产生Cu(NO3)2、NO、H2O,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2)B中选用漏斗替代长直导管的优点是:

扩大了气体与NaOH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快速发生,同时又可防止由于气体溶解而产生的倒吸现象的发生;

(3)实验③和实验②比较,溶液中c(I-)和c(H+)相同时,前者溶液变为蓝色,后者不变蓝色,证明空气中O2不会氧化I-的目的;

(4)在装置A中反应产生NO,有一部分NO与通入的O2反应产生NO2,若通入NaOH溶液中NO、NO2的物质的量相等,就会发生反应:

NO+NO2+2NaOH=NaNO2+H2O,若NO2的物质的量比NO多,还会发生反应:

2NO2+2NaOH=NaNO3+NaNO2+H2O,这样得到的溶液中含有NaNO3,酸性条件下NO3-可能也会氧化I-产生I2而产生干扰,因此需要补做实验;

(5)NaNO2与稀硫酸反应产生HNO2,离子方程式为:

NO2-+H+⇌HNO2,HNO2不稳定,分解产生NO,NO与FeSO4溶液中的Fe2+结合形成[Fe(NO)]2+,使溶液呈棕色;

(6)[Fe(NO)]2+具有还原性,会被溶解在酸性溶液中O2氧化产生Fe3+,同时得到NO,导致溶液逐渐变浅,有无色气泡产生,在溶液上方变为浅红棕色气体,根据元素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离子反应为:

4[Fe(NO)]2++4H++O2=4NO+4Fe3++2H2O。

要结合题目已知信息,利用元素守恒和电子守恒配平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是易错点,探究亚硝酸钠的性质是难点。

22.某学习小组为验证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

(查阅资料):

NO与NaOH溶液不反应,NO2与NaOH溶液能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2NaOH

NaNO3+NaNO2+H2O)。

备选药品:

浓硝酸、3mol·

L-1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NaOH溶液及CO2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好装置,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依次是:

____________,加入药品,打开装置①中的弹簧夹后通入CO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④中导管末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