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信息化 运用协同策略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47438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信息化 运用协同策略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信息化 运用协同策略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信息化 运用协同策略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信息化 运用协同策略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信息化 运用协同策略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信息化 运用协同策略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

《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信息化 运用协同策略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信息化 运用协同策略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信息化 运用协同策略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

2.2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流6

2.3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价值7

第三章供应链信息协同的概念以及技术条件8

3.1信息协同的含义8

3.2信息协同的层次9

3.3信息协同与信息共享的关系9

3.4供应链信息协同的技术条件10

第四章供应链信息协同策略研究11

4.1信息协同标准化11

4.2信息协同环境营建11

4.3信息协同可持续发展策略12

4.4信息生态系统下信息协同平台的构建13

第五章结论15

第一章概要

1.1背景介绍

自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产业模式也在不断升级。

20世纪末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传统模式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对原料的采购,产品制造,运输以及销售严格控制,这就是所谓的“纵向一体化”。

纵向一体化虽然能够使企业对各个过程的严格监管,实现生产成本最小化。

在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下,“纵向一体化”使许多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但是也增加了投资负担,而且延长了响应时间,增加了企业的市场风险和机会成本。

新世纪客户有了更加个性化的需求,原来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了,这就对企业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客户要求的时间地点把指定数量的合格产品交给消费者。

此时,“纵向一体化”已经不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

面对不同领域和不同类型的竞争对手,企业的负担越来越重,已经丧失了核心竞争力。

这就迫使企业寻找更为先进的管理方法,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能够迅速作出决策的新的管理模式——“横向一体化”。

“横向一体化”的核心思想是:

加强核心产品和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将非核心的产品和业务转包给其他企业。

横向一体化”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批发/零售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供应链。

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企业在供应链内部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突出核心竞争力,从而突出整体竞争优势。

供应链的四大驱动要素:

信息、库存、运输、设施。

信息是基础,是联系其他环节的纽带,它不仅为市场的预测提供依据,也同时反馈问题,为采购、生产、制造、销售的计划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例如:

在库存管理中,就有需求类型、库存成本、订货成本和出货成本等相关信息;

决定设施的布局,就要考虑区位、容量、以及生产结构;

在销售中,对客户的兴趣爱好以及类型的分类,都需要相关信息。

信息充斥在供应链的方方面面,就像人体内的神经脉络,一旦阻断,就有可能导致整个链条的瘫痪。

因此,供应链中的各种信息的集成和共享是供应链协调运行和绩效提高的保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信息的共享是很难的。

人们往往认为企业的核心秘密一旦丧失,就将失去竞争优势,被其他企业所击败。

但是在供应链中实现信息共享还是很有可能的,因为供应链中企业的盈利模式是共赢的,各个企业有义务保守同盟企业的商业秘密。

通过博弈论的分析,对比信息共享前后,供应链中一家企业的盈利,证明只有企业间精诚合作,才能降低风险,实现长久的共赢。

因此在互信互利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共享,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并建立一系列的激励和监督机制,才能使整个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实现长足地发展。

1.2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在与供应链信息共享的相关文献中,主要进行的是信息共享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如何实现信息共享的技术架构和对信息共享的激励的研究。

供应链中的可共享信息包括:

库存信息、需求信息、销售预测信息、生产/配送计划信息以及其它信息等。

信息的传递形成信息流,信息流是供应链管理中的关键要素。

通过建构信息流的分散控制、集中控制及综合协调控制三种控制模式实现对信息流的管理。

然后分析信息对供应链的价值:

能减少供应链企业间的不确定性与信息不对称,弱化信息传递的“牛鞭效应”,协调供应链的各种目标冲突。

信息共享将提高供应链中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度,促进合作,有利于结成更为紧密的联盟来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做出敏捷的反应;

有利于更好地集成供应链中的各种资源,实现聚合效应;

有利于在供应链中进行更好的计划、协调与控制。

通过对传统供应链与信息共享供应链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信息共享能减少供应链的总体成本。

接着通过对信息共享与否制造商对供应商定单分配模型分析以及实现信息共享能使制造商与零售商获得超额利润,用以论证信息共享的价值。

信息共享对供应链管理很重要,但实现信息共享具有阻力,包括:

传统供需关系的转变阻力、信息共享增大了企业的成本、信息共享可能泄露企业商业机密、信息共享可能降低企业间的讨价还价能力、信息共享活动难以监测、供应链动态联盟可能面临解体。

从而引出建立供应链企业信息共享的激励机制;

最后以制造商为核心企业,分别提出对上游供应商的激励策略和对下游零售商的激励策略。

供应链管理给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除运用传统管理方法控制企业内部成本,还应与同一供应链中的其他企业一起削减和降低非必要的供应链成本,当整个供应链的成本降低以后,企业必然会从作大的蛋糕中获得利润。

而这一目的的实现,需要供应链企业间良好的协作,做到充分的信息共享。

我们说对供应链信息共享的价值进行深入研究是为了:

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供应链管理提出的时间很短,其理论与方法还不够完善,这一点在供应链信息共享研究上显得尤为突出。

因此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供应链信息共享的价值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为建立符合时代特征的适合当今迅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的供应链系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指导企业更好地从供应链这种新的管理模式中获益。

21世纪,竞争不仅存在于企业与企业之间,更多的是存在于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我国企业要生存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与处于同一供应链中的其他企业一起实现信息共享。

1.3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本文主要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介绍供应链信息的内容与价值以及信息协同的概念,运用信息论、协同论等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解释信息协同的内涵层次以及它与信息共享的区别,从概念上使人们理解供应链的信息协同。

从而的出信息协同的策略,先进的技术支撑是保障,针对供应链的各个小的环节,总结归纳出信息协同策略,得出结论。

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结合供应链信息协同的理论体系对下企业信息协同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研究。

在具体研究中,还将采用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比较分析与创新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强化实证研究方法,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力求避免出现脱离实际的抽象而空洞的概念演绎。

第二章供应链中信息内容及价值的研究

2.1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内容

一切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有用的知识、消息都可以被称作信息。

然而在供应链中,由于企业间基本上是以协议联盟的方式合作、而不是互相持股。

这样就不可能交流一个企业的所有甚至是大部分信息。

把握供应链中的信息内容是对信息进行管理的前提,供应链企业间的流动信息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库存信息

库存作为采购与生产的缓冲区,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共享库存信息是供应链成员间最常用的协作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让供应商和生产商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尤其是“零库存”概念的提出,最大限度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和库存波动。

例如,考虑供应链中的两个厂商,零售商从制造商采购产品。

如果零售商和制造商没有共享库存水平信息,分别管理各自的库存,最终它们或者具有双倍的安全库存,或者双方同时缺货。

解决这种效率低下的方案是协调供应链中诸企业的库存管理。

实际上,在某些假设下,基于“级库存”的库存策略可使库存水平达到最优。

级库存是指本地库存与下游企业库存之和。

为了实施级库存控制策略,上游企业需跟踪下游企业的库存水平,因此,上游企业能够更好地确定何时生产、生产多少,下游企业能在降低库存的同时提高服务水平。

在实践中,共享库存信息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实施。

供应链成员之间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erManagementInventory,VMI)或者连续补充计划(ContinuousReplenishmentPrograms,CRP)是实现共享库存信息的主要途径。

最近,开始研讨竞争对手之间共享库存水平信息的可能性。

共享库存水平信息能够减轻由于波动的经营周期带来的不良影响。

如果主要制造商之间能够实施信息共享至少可以减轻这种信息扭曲,每个制造商能够更好地预测市场需求,制订更好的生产计划、能力计划和库存计划。

2.1.2需求信息

通常,供应链成员仅仅通过订单传递需求信息,事实上,下游企业的订货是供应商进行库存决策的关键信息源。

因为买方根据各种信息及其预测确定订货量,所以订货通常扭曲了实际的需求信息,订货的波动通常大于实际需求的波动,并沿供应链向上传播,逐级放大,其后果是出现“牛鞭效应”,即向供应商订货量的波动程度(方差)会大于向其顾客销售量的波动程度(方差)。

诚然,这种现象将给企业造成严重的后果,如产品库存积压严重,服务水平不高,产品成本过高及质量低劣等。

供应链成员之间共享需求信息,避免了多级预测。

例如P&G公司定期接受主要分销商的销售数据以及某些零售商的销售点(PointOfSales)数据。

采用POS数据,供应链成员可以通过销售数据来分析销售趋势,顾客偏好和顾客分布等,从而决定库存水平、货架布置和新产品开发,制定更好的生产计划,从而降低平均成本[。

2.1.3销售预测信息

如前所述,通过避免多个独立的预测,能够弱化牛鞭效应以及牛鞭效应带来的低效率。

实际上,供应商管理库存就是买方将补充决策委托给供应商。

但是委托的程度非常有限。

在典型的VMI中,当买方的库存水平降低到某一数值时,供应商便向买方运送预先确定好的订货数量。

在某些情况下,供应商可向买方运送任意数量的产品,但要确保买方的库存水平不超过某一预先确定的库存最大值。

存在此约束的原因是买方担心不受约束的供应商可能将过多的产品运送给它。

当供应商比买方更能够对市场销售做出准确的预测时,这个约束条件限制了供应商与买方共享销售预测信息。

例如,Warner-Lambert药品制造商,根据其专业知识,了解天气条件对其产品销售的影响,零售商包括Wall-Mart为了与其共享销售预测信息,制定了一个合作预测与补充方案,采用该方案,零售商和供应商能够交换信息,联合设计预测和补给计划。

越是靠近市场的供应链成员越是了解市场,越是可以准确预测市场需求。

他们将这些信息与上游的供应链成员共享,使其设计更准确的生产计划。

共享销售预测信息的通用形式是下游企业与供应商共享其预测信息,这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下游企业更接近市场,越是靠近市场的供应链成员越是了解市场,越是可以准确预测市场需求。

例如SUN、HP和德州仪器公司采用数量柔性(QuantityFlexible,QF)合同与其供应商共享需求预测信息。

公司根据预测向其供应商提交将来的订货,其供应商利用该信息确定生产计划。

然而,因为买方可通过销售预测信息影响供应商库存决策,在QF合同的后面存在潜在的激励问题,即买方通过夸大需求使供应商保持较高的库存,考虑到这种策略行为,供应商并没有对预测信息予以重视。

因此在均衡的情况下,没有与供应商进行信息共享。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QF合同限制了买方对将来各个周期的需求预测数量的修改范围,因此称为“数量柔性”合同。

2.1.4生产/配送计划信息

共享生产、配送计划信息,一方面制造商可以利用供应商的生产/配送计划来提高自己的计划水准;

另一方面,供应商可以根据制造商的生产计划来为制造商提供可靠的补给。

例如美国汽车公司与其钢铁供应商共享关于其订货的生产计划。

与此类似,制造商的生产计划对供应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以保证再供应。

例如摩托罗拉公司利用“共享计划”,使得其用户,计算机制造商和外围设备制造商与摩托罗拉芯片部门共享生产计划,这样摩托罗拉公司就能够准确地确定自己的生产计划,尽可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2.1.5其它信息

在供应链中其它的信息包括绩效尺度和生产能力。

绩效尺度包括产品质量数据、提前期、加工中心的排队延迟以及服务绩效。

通过共享这类信息,能够识别出供应链中的瓶颈,改善供应链的绩效。

例如,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与其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共享质量和准时交货信息,每个供应商都能够登录系统查看自己的绩效以及它在同类产品供应商中的相对位置。

采用这种方式,供应链伙伴可联合开发绩效尺度标准以便衡量整个供应链的绩效。

共享能力信息能减轻潜在的短缺博弈行为,因此弱化了牛鞭效应。

通过与下游企业共享能力信息,能够协调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关系,预防可能存在的短缺。

2.2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流

2.2.1供应链与信息流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崭新的管理模式快速发展,已经逐步成为企业改善整体效益和提高整体竞争优势的主要战略内容。

供应链中的信息是用于描述组织之间连接点的特性的,信息的传递形成信息流,信息流是供应链管理中的关键要素,供应链系统中各成员的操作之间会相互影响,这些在信息流中都有所表现。

普通的信息流往往是在顾客和补给部门的订货、库存管理、收货、发货和配送等过程中产生的。

过去,对信息流并没进行充分管理,一方面供应链各个成员之间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商业信息,另一方面信息的处理方式仍然以手工和半自动化为主,因而导致了效率的低下,信息的不可靠性增强、以及由于信息的误导而导致的预测的不精确,从而增加了库存、运输、退货等成本,降低了顾客满意度。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突破了国与国的范围而日趋剧烈,同时顾客的消费需求也在朝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包括基于时间的竞争、快速产品开发、JIT生产、成本领先、跨企业系统、全球竞争)已经将企业的关心重点从企业内部转移到企业外部。

同时,在数字经济时代,B2B电子商务的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当今世界、企业要通过与最杰出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来满足市场需求。

2.2.2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流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崭新的管理模式快速发展,已经逐步成为企业改善整体效益和提高整体竞争优势的主要战略内容。

同时,信息流也是供应链中流动最频繁,流量最大,变动最快的一支。

管理好信息流,才能为物流和资金流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才能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所以,在信息时代,信息流的基础性地位是勿庸置疑的。

2.3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价值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中存在许多影响供应链运作效率的问题,特别是在企业的信息管理方面,如:

企业的信息化进程缓慢,企业自身的各种生产、成本、销售以及会计信息无法得到及时地处理;

我国的许多企业不愿意与其他企业进行信息共享,不愿意把自己的信息完全公开给自己的合作伙伴,通常只是公布一些采购信息等。

这是因为一些企业存在观念上的制约,总觉得那些信息是自己的商业秘密,不愿与他入共享;

此外还有很多其他原因,例如在国内不大规范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有很多不规范的做法,这是不能让上下游企业知道的。

这种情况也许是我国应用供应链管理最大的瓶颈。

供应链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就是供应链中各企业必须做到企业本身的信息化和企业间的信息共享。

如果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分别管理自己的库存和生产计划,就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为了满足下游企业的需要,每个环节的企业都会增加库存,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整体库存的结余和浪费;

同时,由于企业内部与外部处于相互隔离的状况,供应、生产和需求缺乏必要的沟通,企业决策者在进行生产计划安排时无法快速获得有效数据,使企业的生产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

对于外部信息,也缺少快速有效的顾客信息反馈机制、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下,这种闭关自守的弊病还没有充分暴露出来,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经营方式则己经行不通了。

因为企业面临的对手可能不只是一个经营单位,而是一些企业集团或相互关联的竞争者群。

企业遇到多点竞争时它必须走出竞争者单位的范围来看待自己的对手。

供应链运作的理想的状态是,生产企业需要采购什么,供应商马上能得到信息,立即把原材料送到生产线上去,而供货商的生产计划或库存和下游的需求也刚好契合。

而如果没有信息共享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原材料供应商必须知道下游的采购计划,甚至有可能应该知道其生产计划的安排;

制造商也应该了解供货商的排产计划、生产周期以及下游零售商的订货计划、库存等;

零售商同样也要及时得到生产企业的生产计划,订单的执行情况等等。

国外的很多企业己经建立了这样的联盟,他们己经看到这种合作给他们带来的益处。

所以,解决企业的信息化和供应链信息的共享是供应链管理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在电子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Internet/Intranet的普及为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和供应链信息共享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第三章供应链信息协同的概念以及技术条件

3.1信息协同的含义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知,供应链协同包括组织、业务流程、信息三个层面的协同,那么怎么样才能称得上信息层面的协同,即信息协同呢?

本文认为:

“信息协同”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成员间信息系统的集成,实现运营数据、市场数据等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交流,从而实现供应链伙伴间更快、更好地协同响应终端客户需求。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信息协同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是充分利用当代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信息系统集成。

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协同只能停留在口号上,信息技术是供应链实现信息协同的硬件基础。

有了好的硬件,信息就有了好的交流平台。

2)是各种数据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交流。

硬件再好,也需要软件给与实现,这里的软件指的就是诸如运营数据、市场数据得供应链中各种信息,只有这些信息能在供应链伙伴间进行畅通无阻的实时传递和交流,信息协同也有实现的可能。

3)是供应链伙伴间的协调、合作,为达到同一目标而努力。

信息协同并不以信息的充分共享为终点,更需要供应链伙伴间在信息充分共享的基础上更快、更好的协调相互关系,统一目标,协同一致的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

这有这三个方面都有所建树的供应链,才能称得上信息协同的供应链,才能最终实现供应链协同的宏伟目标。

3.2信息协同的层次

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供应链管理系统提供统一的、协作的基础平台,实现供应链系统中各企业间的充分的信息协同。

从信息技术的利用角度,本文将信息协同程度由低到高划分成三个层次:

信息传送、信息共享、信息集成。

一、信息传送

利用POS、EDI等技术加快数据处理速度,降低处理成本等方法都属于数据传送一级上的信息协调。

这一级上的协调程度是比较低的,原因在于依赖数据传送协调时供应链上游企业是被动的,上游企业依据的仅仅是下游企业发出的信息,而下游的其余信息对上游是不透明的。

二、信息共享

对于需要更加紧密协调联系,反复信息交换的过程,协调的双方或多方需要能够自由地、主动地进行数据访问,群件、共享数据库、高速专线连接等就是满足这方面需求的技术。

共享数据可以增加各业务单元相互之间的了解,增加预测及计划的整体客观性,也可以减少多次数据重复传递带来的错误。

三、信息集成

有了共享的数据,但如果对数据处理的原则、方法不一致,则同样可能给协调带来困难。

如制造方和销售方同时获得市场历史数据,但如果预测的方法不统一,则预测结果可能完全不同,这样双方各自依靠各自的数据执行业务,则仍会出现冲突。

应用集成使得协调各方可以将各自的业务处理逻辑联系起来,这样在工作步调上保持一致使得供应关系更为合理。

如基于开放式协议的Intemet及认陌基于网络的计算技术等都是实现应用集成的手段。

3.3信息协同与信息共享的关系

目前关于供应链信息管理研究使用比较多的一个概念是信息共享,信息共享就是指供应链节点企业可以实现共享一些诸如市场、运营等数据信息。

也有一些文献引用信息协同的概念,指出通过信息共享实现信息协同。

那么,是不是实现了信息共享就等于实现了信息协同,信息协同与信息共享两个概念之间有何关系?

本文认为,信息协同不等同于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是实现信息协同的充分条件和重要内容之一,但实现信息共享并不意味着就实现了信息协同。

信息协同是信息共享的最终目的,它不仅强调通过信息共享加强供应链成员间的协作,而且强调共享信息的价值。

这些信息的运作机制以及通过信息技术和信息集成加速供应链上的信息流动,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从而推动物流和资金流的快速流动,最终提高供应链整体运作的绩效。

因此,信息协同更明确地表述了供应链信息流研究的目的。

3.4供应链信息协同的技术条件

目前,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主要是指WebServices技术。

WebServices技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提供更为高效的企业间合作和动态的集成。

1)支持供应链成员快速动态集成系统

在供应链系统中,核心的研究问题之一是随着供应链的组成和解散如何快速的完成系统的重构,这样不可避免的要求各联盟企业的信息系统也进行重构。

在当前的企业中,各个信息系统应用要么是自行开发,要么是购买的成品软件,几乎很难再定制。

当需要融入新的业务流程以为用户提供更完整的增值服务时,所有的一切不得不从最初的系统设计开始做起。

通过跨应用集成的方式实现企业

应用系统的集成、重用变得异常地困难。

随着供应链集成企业数目得增加,需要进行整合得工作量也会随之增加,这样势极大提高系统集成的难度。

WebServices技术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它的使用将改变目前的开发模式与应用部署的费用规模。

WebServices能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