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属性之一文化属性.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677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属性之一文化属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学属性之一文化属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学属性之一文化属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学属性之一文化属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属性之一文化属性.docx

《文学属性之一文化属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属性之一文化属性.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学属性之一文化属性.docx

文学属性之一文化属性

第一章 文学属性之一:

文化属性(2009-12-2612:

13:

41)

从系统层次来看,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文学是一种审美形态,文学是语言艺术。

概括起来看,我们可以把文学定义为:

文学是一种用语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体审美意识的文化形态。

 

  

   一、 文学的文化属性

    文学观念是复杂多样并不断发展的。

但不论人们有多少探讨文学的方法,或者有多少对文学的不同定义,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即文学既是一种复杂的人文现象和文化现象,又是独特的艺术现象和审美现象,而从其所属的大的范畴来看,它首先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文化形态。

作为文化形态,文学既具有普遍的文化属性和文化品格,又植根于广泛的文化结构之中,与人类的文化精神、文化心理和文化人格密切相关,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广泛的文化意义。

 

(一)文学是一种文化形态

 

1、文化的定义 

   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合整体。

   泰勒是著名的文化进化论者,他从民族学的角度将文化视为一个包含范围很广的复合体。

   梁漱溟先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说:

所谓一家文化不过是一个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

总括起来看,不外三个方面:

(一)精神生活方面,如宗教、哲学、科学、艺术等是。

宗教、文艺是偏于情感的;哲学、科学,是偏于理智的。

(二)社会生活方面,我们对于周围的人——家庭、朋友、社会、国家、世界——之间的生活方法都属于社会生活一方面,如社会组织、伦理习惯、政治制度及经济关系是。

(三)物质生活方面,如饮食、起居种种享用。

 

2、文学是有符号意义的精神文化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总和,人类的历史就是自然的改造史和文化的创造史。

作为人类精神创造的文学,也理所当然的是文化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的理解,人类文化总体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在经济基础之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作为由经济基础影响和制约的各种制度及情感、信念、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两大层面,与政治、法律制度相比,文学和哲学、宗教、道德、艺术诸范畴都处在一种远离经济基础,更高地悬浮于空中这样一个特殊的意识形态的位置中。

在这一整体文化结构中,文学以其特殊的审美性质,保持它在文化创造方面的文化价值取向和突出的人文特质。

在整体文化结构系统中,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是人运用语言符号系统,展现人生的意义和精神追求,尤其是人的审美理想追求。

文学尽管也要描写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甚至本真的自然,但文学在描写这些文化对象的时候,作家必然要以自己的精神世界去把握、去拥抱它们,这些事物一旦被作家写进作品中去,它们就已经不是原本的物质文化或行为文化,而是已经属于观念形态或精神形态的东西,文学作为艺术世界,已经是一个符号的世界和意义的世界。

因此,可以说,文学是文化系统中具有符号意义的精神文化。

 

 

(二)文学活动的文化内涵

 

文学作为文化形态,它既隶属于大的文化系统,具有普遍的文化品格,又植根于文化结构之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学的文化内涵具体从文学活动的诸要素(作家、作品、读者)中体现出来。

 

   首先,文学创作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

    作为文学创作的主体,作家的主体性质具有突出的文化特性,任何作家都是在特殊的文化生成过程中培育起来的,其主体世界是在自我的文化习得和社会文化“濡化”的“合力”中形成的,其心理构成和创造行为中有突出的文化倾向。

作家作为个体的人,其行为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也必然要受到文化传统与文化环境的制约。

文学史的大量现象也已经证明,作家普遍的文化倾向的形成,总是处于一般的文化环境之中,文化传统、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对作家文化人格的生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处于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作家,往往受着不同的文化思想的影响,负载着不同的文化。

甚至处于同一时期的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追求的作家,也负载着不同的文化。

如中国现代文学巨匠沈从文,他所提供的“湘西文学世界”,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最具特色与光彩的文学景观之一。

我们可以发现,在沈从文身上,就汇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湘西乡土文化的种种因素,而且这种乡土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相碰撞、交汇,从而形成作为乡土作家的沈从文独特的文化个性。

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一个简单的事实:

沈从文的文学乡土世界并不是在湘西构造的,而是在远离本土的现代都市(主要是在北京与上海)构造的。

我们知道,湘西是中国边地,相对完整地保存了乡土中国的文化;北京自明清以来作为皇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中心,近代却艰难而缓慢地经历了向现代都市转化的过程,传统北京文化在衰落着又顽强地生存着,使变化中的北京依然保留着某种乡土性;而上海却是按照西方模式建立起来的现代都市,是现代中国的一个象征。

湘西、北京、上海,三个区域空间,几乎概括了转型期中国的主要文化形态,这些文化形态凝聚于沈从文一身,使他成为了转型期中国最为优秀的文化承载者、观察者与描述者。

如《边城》,就是他在北京目睹了让他醉心的博大而精致的北京文化的美,正在历史的变迁中逐渐消失,这同时又让他联想到他的湘西,让他醉心的淳朴而自然的美也无可避免地处于消失的过程中。

这样的文化体认,就使得他的乡村牧歌一方面渗入了哀歌的调子,另一方面又要展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体现了对原始文化所留下的古朴的民情民风民俗的深深的眷恋。

 

   其次,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学作品作为文化符号首先是由它使用的工具(语言)所决定的。

文化是以使用符号为基础的现象体系,美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怀特指出,“全部文化或文明都依赖于符号。

正是使用符号的能力使文化得以产生,也正是对符号的使用使文化延续成为可能。

没有符号就不会有文化,人也只能是一种动物,而不是人类。

”而在所有的人类符号类型中,语言又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符号表达的最重要的形式是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意味着思想的交流;交流意味着保存,即传统;而保存意味着积累和进步。

”[21]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不仅是文学作品生成的基础和条件,而且更是构成文学这一人类文化现象的基础。

每一种语言除一般性的概念意义外,都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学内涵。

严格地说,每一个民族语言中的许多语词是不能对译的,如汉语中的“师”字就不是英语中的teacher所能对译的,“师”决不仅指“教书的人”或“教师”,它至少还含有“师法”、“师承”、“师表”、“师长”等多重文化内涵。

而像汉语中的“冰清玉洁”、“苍松翠柏”之类,更是含有比德的象征意义与诗化的情绪意味,更是无法翻译的。

可见,语言的词义中积淀着一个民族久远而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显示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它本身就是一套发音的文化风俗系统。

文学语言作为文化符号,也必然会承载丰富的文化蕴含。

季羡林先生曾这样分析朱自清的《背影》:

“《背影》所表现的就是三纲之一的父子这一纲的真精神。

中国一向主张父慈子孝,在社会上孝是一种美德……然而在西方呢?

拿英文来说,根本就没有一个与‘孝’字相当的单词,要想翻译中国的‘孝’字,必须绕一个弯子,译作Filialriety,直译就是‘子女的虔诚’。

”这一个“孝”字就可见出语言在文化系统中的重要性。

文学作品作为文化符号还从它所反映的对象中体现出来。

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文学作品既包含着共时性的文化转换,又凝聚着历时性的文化积淀。

所谓共时性的文化转换,是指文学作品要受到诸如哲学、经济、政治、科学和宗教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它总是能见出一个时代的文化印迹。

摩尔根在研究古代社会时,就从荷马史诗中得到大量的有关古代社会的信息。

他认为:

“荷马诗篇的产生差不多可以作为希腊人进入文明的标志”,“在人类学方面很有价值。

”“其中有关人类进步过程的记载是现存材料中最古老、最详细的。

”确实,荷马史诗详细记载了有关古希腊人的艺术、习俗、发明和发现、生活方式等许多方面的文化信息,给后代留下了极为重要的东西。

所谓历时性的文化积淀,是指在文学作品的表层文化征象背后,总是沉淀着某种深层的文化内核,残留着一个民族进化历程中所遗传下来的文化基因,潜藏着文化系统中最稳定、最丰富的东西。

譬如在中国古代有很多“怨妇诗”,如谢朓的《玉阶怨》: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相思此何极。

”再如李白的《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这两首诗写的都是思妇之情,谢朓的诗写漫漫长夜,妇女将对丈夫的等待和思念缝进“罗衣”里,表现了达到极致的思念之情。

李白的诗则更是用一系列的形象,将怨妇的思念之情含蓄而生动地传达了出来。

这些怨妇诗就隐含着相当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妇女是没有地位的,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所谓“夫为妻纲”,强调的就是妇女的依附地位。

丈夫是妻子的依靠,丈夫外出,唯有苦苦地思念才是妇女美德的体现。

但妇女往往又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怀,所以诗人以怨妇诗、思妇诗替妇女代言。

而怨妇诗的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在于,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经常怀才不遇,怀着满腔的热情和一身的本事却不被赏识,不能得到重用。

这样,妇女思夫就成为他们自身希望效忠朝廷的一种比喻和象征。

    最后,文学接受具有特殊的文化属性。

    在文学接受中,读者总是要由对艺术形象和情感状态的解析,进入到对于作品所蕴含的广泛的文化涵义的领悟。

文学接受是一种性质特殊、含义丰富的文化沟通活动,它是把文学作品的个性化、具体化的话语形态转化为具有普遍的社会语义内容的过程,这种交流过程有利于恢复与拓展文学的历史文化维度和现实文化品格。

英国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学者们将文学阅读分为“品质阅读”和“价值阅读”。

所谓“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24]。

而所谓“价值阅读”则表示阅读者“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这里所说的价值首先就是文化价值,发现文学所负载的文化意义,也可以说,“价值阅读”是发现文学文本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的阅读。

譬如对鲁迅小说的阅读,我们都能从其艺术形象,领悟到对中国国民性的批判,而通过更进一步的价值阅读,我们可以更为深刻地体认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劣根性。

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实际上就是原始文化心态的再现,在原始文化心态中,主客观是混淆不清并且是神秘互渗的,阿Q将主观的情感、愿望投射于外在世界,认为它们具有客观的真实性,并把它们当作实在来感受,这实际上就是对主客不分的愚昧的原始文化的体现。

 文学接受作为一种文化再生产活动,还具有文化累积和文化增值的属性。

接受者往往站在自己的文化立场与文化话语体系中,不断充实、完善和建构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从这种意义上看,文学接受是一种无穷累积的文化再发现的过程。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后世接受活动的不断展开,某些经典文本的影响甚至会纵贯古今、横跨东西,成为本民族、本国乃至全人类的历史文化整体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这种联系的延伸和积累,又使得经典文本的内涵无限扩展,从而增大了文学作品的文化含量。

古希腊的神话与悲剧、莎士比亚的戏剧、托尔斯泰的小说、《诗经》、《红楼梦》、《阿Q正传》等经典文本都是如此。

对有些经典文本的文化“再发现”,甚至会形成一个学科,如“莎学”、“红学”等等,就是如此。

 

 

XX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