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6396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

(4)因腹腔肿瘤或门脉高压引起的混合痔。

(5)孕妇。

(6)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证、舌、脉特点。

注意证侯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3)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血清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检查。

(4)凝血功能。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6)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腹部超声、电子结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2.中药坐浴熏洗:

术后根据患者创面情况选用。

3.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4.中药外敷或中药塞药法:

根据患者病情及创面情况选择。

5.护理:

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手术结扎线脱落。

2.患者无发热,创面无渗出,无水肿。

3.肛门无狭窄、功能正常。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痔(混合痔)(TCD编码:

BWG000,ICD-10编码:

I84.90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发病时间:

年月日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14天实际住院日:

时间

(第1天)

(第2天)

(第3天,手术日)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下达医嘱、开出各项检查单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完成入院记录

□完成初步诊断

□实施各项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完成术前评估,确定手术方案

□向家属交代病情和手术事项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下达手术医嘱、提交手术通知单

□麻醉医生查看病人,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完成术前小结

□完成手术治疗

□24小时内完成手术记录

□完成术后首次病程记录

□观察术后生命体征及创面渗血情况

□了解术后首次排尿情况,必要时留置导尿

长期医嘱

□肛肠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乙肝五项、丙型肝炎抗体、血清梅毒抗体、艾滋病血清抗体检查

□凝血功能

□心电图

□胸部X线片

□对症处理

□术前医嘱

□术前饮食

□术区备皮

□术前肠道准备

□肛肠科术后护理常规

□流质饮食(鞍麻或腰麻禁食6小时后进流质饮食)

□预防感染

□入院介绍

□入院健康教育

□介绍入院各项检查前注意事项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完成各项入院检查的护理操作

□根据医嘱执行各项术前准备

□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

□交代术前注意事项

□术前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饮食指导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交接病人,检查生命体征及用药情况

□按医嘱进行治疗

□随时观察患者情况

□指导术后饮食

□协助安全下床

□告知注意事项

□指导术后首次排尿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第4日,术后第1日)

(第5日,术后第2日)

(第6-13日,术后第3-11日)

(第14日,出院日)

□上级医师查房,指导术后治疗

□观察术后局部情况

□医师查房,观察术后局部情况

□询问排便情况

□术后换药

□中药熏洗坐浴

□上级医师查房,观察局部情况

□观察手术结扎线脱落情况

□中医辨证施治

□理疗

□疗效评估,确定出院时间。

□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

□指导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预防常识

□开具出院诊断书

□完成出院记录

□通知住院

□半流质饮食

□预防感染

□分级护理

□普食

□相关疾病的治疗(必要时)

□辨证使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复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观察患者创面渗血及排便情况

□术后康复、健康教育

□术后饮食指导

□协助患者生活护理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进行术后卫生宣教

□指导出院带药的用法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送病人出院

肛裂病(肛裂)中医临床路径

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裂的患者。

一、肛裂病(肛裂)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第一诊断为肛裂病(TCD编码:

BWG030)。

第一诊断为肛裂(ICD-10编码:

K60.201)。

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慢性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裂病(肛裂)诊疗方案”。

肛裂病(肛裂)临床常见证候:

血热肠燥证

阴虚津亏证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裂病(肛裂)。

(四)标准住院日为≤11天。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裂病(TCD编码:

BWG030)和肛裂(ICD-10编码:

K60.201)的患者。

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意接收手术治疗。

5.由肛门皲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及结核等引起的肛门皮肤裂疮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6)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血清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检查。

(7)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电子直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等。

肛裂切除内括约肌松解术。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外用中成药。

中药汤剂:

(1)血热肠燥:

清热泻火,增液通便。

(2)阴虚津亏:

凉血养血,增液通便。

(3)气滞血瘀:

行气活血,润肠通便。

外用中成药:

(1)栓剂纳肛:

可选用马应龙麝香痔疮栓、普济痔疮栓、肛泰栓等。

(2)中药膏剂外用:

肛泰软膏、龙珠软膏、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等。

3.中药熏洗疗法:

可选用金玄洗剂等熏洗。

4.针灸疗法。

5.基础治疗:

感染、发热、疼痛、便秘等合并症的治疗。

6.护理:

1.创面愈合良好。

2.排便正常,肛门无疼痛、出血。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肛裂病(肛裂)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第一诊断为肛裂病(肛裂)(TCD编码:

BWG030、ICD-10编码:

K60.201)

年龄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标准住院日≤11天实际住院日:

(术后第1天,住院第3天)

主要诊疗工作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

□术前评估,确定手术方式

□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术前准备

□完成手术记录

□医师查房及病程记录

□观察术后生命体征、创面渗血情况

重点医嘱

□肛肠科护理常规

□中医辨证予以中药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感染性疾病筛查

□腹部超声

□根据麻醉确定饮食

主要

护理

工作

□术前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

□饮食指导

□交接病人,检查生命体征及用药情况

□告知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第2天,住院第4天)

(术后第3天,住院第5天)

(术后第4-7天,住院第6-10天)

(出院日,住院第11天)

□上级医师查房及病程记录

□观察术后生命体征、切口情况、创面渗血情况

□上级医师查房,确定出院时间。

□通知出院

□口服中药汤剂

□外用中成药

□中药熏洗

□对症处理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

□无

□有,原因: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

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一、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第一诊断为肛痈(TCD编码:

BWG040)。

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

K61.001)。

(2)成脓期

(3)溃破期

3.疾病分类

(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

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

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临床常见证候:

火毒蕴结证

热毒炽盛证

阴虚毒恋证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痈(TCD编码:

BWG040)和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

K61.001)的患者。

2.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3.有手术适应症。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由肛周外伤、肛周皮肤感染、结核病、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破溃、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6)感染性疾病筛查

(7)腹部超声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盆底肛门部CT或MRI、直肠腔内超声等。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切开挂线术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外用中成药

(1)火毒蕴结证:

清热泻火解毒

(2)热毒炽盛证:

清热败毒透脓

(3)阴虚毒恋证:

养阴清热解毒

中成药外用:

可选用马应龙麝香痔疮栓、肛泰栓、痔疮宁栓普济痔疮栓等。

可选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龙珠软膏、肛泰软膏等。

3.针灸疗法、理疗。

4.中药熏洗疗法:

根据病情辨证使用中药熏洗。

感染、发热、疼痛等合并症的治疗。

辨证施护

1.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病灶消失,切口无脓性分泌物,创面基本愈合。

2.肛门无疼痛,排便正常。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TCD编码:

BWG040,ICD-10编码:

K61.001)

性别:

门诊号:

标准住院日≤21天实际住院日:

第1天

第2天(术日)

第3-5天(术后第2-4天)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实施各项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案,完成术前小结

□进行手术前准备

□麻醉医生查病人,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评估疼痛程度,必要时镇痛治疗

□上级医师查房,制定术后治疗方案

□观察术后生命体征、创面情况

□换药

长期医嘱:

□肛肠科常规护理

临时医嘱:

□腔内超声

□盆底肛门CT或MRI

长期医嘱:

□半流质饮食(鞍麻或腰麻禁食6小时后进流质饮食)

□中医辨证予以中药口服

□辨证使用中药

□外用中药

□完成各项入院检查的护理操作。

□根据医嘱执行各项术前准备。

□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

□交代术前注意事项。

□术前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

□饮食指导。

□交接病人,检查生命体征及用药情况。

 

第6-12天

(术后第5-10天)

第13-20天

(术后第11-19天)

(第21天,出院日)

□上级医师查房,观察切口情况

□观察手术结扎线脱落情况,必要时紧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