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审题立意师生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46394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作文审题立意师生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三作文审题立意师生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三作文审题立意师生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三作文审题立意师生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三作文审题立意师生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作文审题立意师生用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三作文审题立意师生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作文审题立意师生用Word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作文审题立意师生用Word文档格式.docx

【命题指导】这则寓言从整体上说,谈的是“大自然奥妙无穷,我们对它的认识永无止境”。

由此可立意为认知、成长、求索;

从局部看,可立意为高峻、辽阔、浩瀚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个人为大家奉献了毕生的力量,于是,人们在他老得不能行动的时候用尽所有能够称赞的词汇称赞他。

一个人对此感到肉麻,表示不满。

他吹灭了在他面前的蜡烛,说:

“一个人的生命不就像这样一根蜡烛,一吹就灭吗?

它怎么跟太阳永恒的光辉相比呢?

一个智者说:

“你太谦虚了。

一个人的肉体可以像蜡烛,一吹即灭,但是,一个伟人的思想和功绩,却可以像太阳的光辉,光耀万代啊!

【命题理由】价值观问题始终是高考命题的一个核心内容。

本题的命意在于引导考生思考人生价值在精神层面的意义,有一定的深度。

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深度。

【命题指导】这则寓言通过两个人的对话揭示了人生价值的意义。

审题时要注意“一个智者”的话,根据这句话可立意:

人的伟大来自奉献,世界上只有精神是永恒的;

伟大与平凡;

人生追求:

永恒。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好事者从小河里取了一些水,并把这些水装进高高的玻璃杯,放在豪华的桌子上。

水很高兴,得意洋洋地说:

“以前我总是匍匐在别人的脚下,现在我终于可以高高在上扬眉吐气了。

正说着,只听“啪”的一声,玻璃瓶跌倒在地板上,碎了。

水流了一地。

没等它叹息,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命题理由】

人生在世,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别人与这个世界,这是考生应该思考的问题。

它关系到考生步入社会后能否顺利融入社会,让自己的人生不断走向成功。

本题的这一命意很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命题指导】这则寓言比较简单,审题时注意“水”的态度和结果。

材料的核心思想是:

“那些自以为是,一心想高高在上的人,最终只会跌个大跟头,到头来悔之晚矣!

”由此可立意为:

高与低;

站得高未必看得远;

态度与成败;

狂妄与冷静;

位置,等等。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庄子送葬,经过他的好友惠子的坟墓,回头对随从讲了如下的故事:

有个楚国郢地人,鼻尖上沾了一层薄薄的白灰,像苍蝇翅膀一样薄,便让一个名叫石的工匠用斧子

把灰削去。

石便挥动斧子,呼呼作响,随手向下削掉了白灰。

郢人的鼻子毫无损伤,站在那里面不

改色。

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石召来说:

“给我试试。

”石说:

“我以前倒是能削,不过我的搭档

早已经死了,没有人能同我配合了。

”自从惠施死后,我也失去了对手,没法同人辩难与讨论问题

了。

要求: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命题理由】运用寓言故事作材料来命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形式之一,如:

2003年高考以《韩非子·

说难》中的寓言故事作话题材料,2004年广东卷根据《郁离子·

冯妇》改编的寓言故事作材料,2006年全国卷I的乌鸦学老鹰抓羊的寓言故事,等等。

上述材料中,庄子讲的故事能给人多角度的思考,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审题立意能力。

【命题指导】可以从多方面去立意,如:

从匠石“运斤成风”,用斧子把鼻尖上的灰削去的角度来思考,可以确定“获得成功,需要熟练的技艺”的立意;

从匠石不答应宋元君以及庄子说的几句话来思考,可以确定“没有恰当的对手,难以成就一番伟业”“默契的合作,方能把事情做到极致”“主客观相统一,才能创造美”等立意。

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片树叶从树枝向下跌落。

“我想落到大地上。

”树叶说。

西风刮起并改变了树叶的方向,树叶说:

“其实我正想向东飞翔。

”转眼东风刮起把西风压倒,树叶说:

“向西飞行其实更妙。

”,是势均力敌,西风对抗东风,树叶说:

“理智告诉我悬浮在空中。

”东风和西风都停了,树叶猝然跌落。

树叶说:

“我已决定径直走向地球。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以材料的寓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寓言往往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结构大多简朴,主人公可以是人、物,但都是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深刻的道理于简明的故事中。

本题着重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冷静思索,理性看待。

【命题指导】这则材料,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思考:

落叶的旅程给我们凸现了缺乏主见、没有抗争、随波逐流、没有原则等落叶意象。

飘零的落叶可以飘零出失意人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哀叹,飘零出夹缝中生存的人的无奈和辛酸,飘零出随遇而安者维护面子的“精神胜利法”,飘零出某些甘愿做奴隶者的媚骨丑态。

飞舞的落叶在跌落的欢歌中,舞起弱小卑微者探寻生存空间的勇气,舞起芸芸众生俯仰一世的交际艺术,舞起人们身处劣境的乐观豁达,舞起生命回归时的最后辉煌;

可悲可怜的落叶映衬出的更是不屈于压力的抗争者,不人云亦云的清醒者,不同流俗的革新者等的不凡……当我们不能改变世界的时候,要学会改变自己,并乐观地生存。

7、2012高考全国卷(新课标)作文题:

河南、黑龙江、吉林、宁夏、山西、新疆

材料:

有个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

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船上的漏洞补好了。

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

"

工钱已经给过了"

船主说:

这是感谢补船漏洞的钱。

漆工说:

那是顺便补的。

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

因为船上有漏洞,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

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800字作文。

从修船工的职业精神以及“举手之劳,帮助他人不求回报”的角度来写,最主要的是把重点放在修船工的身上,此外,关注细节,突出细节的重要性也可以写好这篇文章。

命题方式:

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

社会生活类(关注道德)

材料内容(关键词):

船主,修船工,“顺手”,补船,道谢,大红包,报酬,小事,拯救生命。

材料特点:

这是一篇给材料作文的命题,关注的是社会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在此种社会背景下出

这样的作文,这在意料之中。

补船工因为做了一件“顺手”的小事而拯救了人的生命,同时自己

也获得了应得的回报。

分析本材料,我认为可以从多个角度立意。

但无论是哪个立意,都必须做

到言之成理。

审题立意:

第一,可以从“关键语句”入手,抓住文中两次提到的“顺手”一词,看似不经意的“顺手”之

小为,却关乎性命之忧。

因此,顺手之为可成大善,举手之劳可铸大德。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出这样的举手之劳,我们就会补好很多生命的漏洞,成就生活的和谐和生命的顺畅。

第二,还可以从因果关系入手,莫要舍不得付出些举手之劳。

生活中只要是在自己的能力与实际允许的范围内不求回报地给人以关爱和帮助,收获将会是长远且喜人的!

与人尊重,于己尊重;

与人方便,于己方便;

与人关爱,于己关爱;

与人宽松,于己宽松;

与人愉悦,于己愉悦。

反之亦然……所谓:

善食善果,恶食恶果。

世间的事物无时无刻不是在“彼此照应”、“双向回馈”。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第三,我们还可以看到,修船工不仅做好了自己的“分内”之事,而且还做好了“分外”之事,如果我们这个社会的许多人都能在做好分内之事的基础上,再“顺便”关心关注一下“分外”之事,那么,我们就会把好多的事情都能做好。

做事,无关乎分内分外;

做人,才能无关乎利己利他。

第四,修船工的“顺手”之为,已化为一种职业的“习惯”,这当然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来源于良善的心念,——心存善念,必有良善之为;

心存恶念,必有凶暴之行。

道德的行为源于道德的意识,行关乎心源乎心。

让我们时刻激发起我们的善念的火花,时刻去泯灭心中不良之意,我们就会获得更多的意想不到的收获。

(1)漆工的角度可写性最强:

顺便补漏洞,干了职责以外的事,且不张扬,不求回报。

A、职责有内外的区别吗;

B、修补漏洞、杜绝不良人人有责任;

C、做好事不张扬、不求回报;

D、和谐社会需要人人尽力;

E、莫以善小而不为;

F、小漏洞和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必将危及整体发展。

等等。

(2)船主的角度:

懂得感恩,做好事者以应有回报。

这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

(3)船有象征意义:

船、漏洞、出海平安归来共同构成十分积极的象征意义。

肯定是写成议论文比较好。

8、2012年高考全国卷(贵州、云南、甘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

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

“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

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

“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

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所给材料展现了生活中的一个小场景,于现实中富有寓意。

而且材料末“妈妈”的一番话更是为材料的解读指明了方向。

“你不是没有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

在“妈妈”的这句话语中已经暗示是过多的顾虑,过重的包袱,过繁的牵挂,使我们不能专注不能全心投入,进而影响了我们自身能力的发挥,阻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虽然审题难度不大,但能否挖掘更深的内涵,选择更好的形式,运用更巧的材料则决定着文章分数的高低。

9、2012年天津高考作文题:

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800以上。

材料: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

“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

”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

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

“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 

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

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2年天津高考作文题依旧延续了给材料自命题作文的命题样式。

通过一则小寓言——老鱼和小鱼关于水的不同感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感知周围的世界,如何从身边平凡的生活中体味到丰富的情感,如何从司空见惯的事情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

材料中老鱼和小鱼关于水的对话,今人想起西方的一句名言“鱼儿对于它始终生活在其中的水却感之不多”。

其实我们人亦如此。

我们往往对身边朝夕相处的人、昼夜相伴的环境熟视无睹,无所动于衷,其实他们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

庄子“涸辙之鲋”的寓言中说:

“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意思是说一旦离开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就难以生存下去了。

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都是免费的,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

空气、阳光、水等等,人间至真无上的亲情。

这则寓言所表达的哲理也“看似寻常最奇崛”。

它提醒我们多去关注身边的那些平凡中的伟大、那些琐事中的感动。

其实,生活中从来不缺少感动,缺少的只是发现而已。

最近大江南北涌现出的那些“最美妈妈”“最美女孩”“最美教师”“最美司机”·

·

不都是实证吗?

希望学子们能够擦亮观察生活的眼睛,培养一颗敏锐的心灵,多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多去观察周围的生活,学会从简单的事情中领悟深刻的道理,从身边的平凡世界步入诗意的人生。

二、片段类

阅读下面三句诗,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自定体裁,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①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②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同题1)

【命题指导】一句诗就是一个写作思路,一句诗就是一个联想对象。

第①句,侧重的是对人生之路的探索,表达的是一种执著与追求。

第②句,侧重的是对前途的自信与开朗,体现的是坦然面对前路的精神。

第③句,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不仅仅是指现实的路,更具有广泛性,可以运用到生活的各个层面。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报载,成都一妙龄女因感情问题跳楼,围观者起哄,并有吉他“伴奏”。

材料二:

一名动了轻生念头的青年男子,在海南省人民医院的一座楼上作生死抉择的时候,禁不住楼下围观看客们的起哄,“显然被激怒”后,纵身一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材料三:

广西柳州市一名有轻生念头的女子也因为围观者的“嘲讽挑逗而情绪激动”,从窗台上跳下身亡。

令人气愤的是,还有围观者打电话叫朋友“快来看”,有的干脆坐下“细细品味”,还有的小贩趁机叫卖望远镜……

【命题理由】本题的命制意在引导考生思考“生命”的内涵。

纵观当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情景,从事故频发的各地“煤窑爆炸”,到山西的“黑砖窑”,再到材料中列举的情景,都表现出当代社会人们漠视生命、不尊重生命的现状。

温网博客i%OvF[_k

【命题指导】三则材料极其相似,透过材料看内涵,我们要明白,那是人啊,那是一个血肉鲜活的生命,不是一具玩偶,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尊严是现代社会维持道义和良知的底线,越过它,恐怕也就越过了做人的底线。

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2007年9月28日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曲阜举行,“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征集活动结果也同时公布。

分别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德不孤,必有邻;

礼之用,和为贵。

这五句最能体现孔子思想精华的经典名句,将推荐给北京奥组委,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以体现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的理念,表达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人民对四海宾朋的热情欢迎。

可结合五个名句,也可任选其中的一个名句,根据你的感受和认识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命题理由】《论语》是中国人的圣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轫,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以《论语》中凝结了孔子思想精华的这五个句子为写作对象,意在引导考生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与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思考,既富浓厚的文化底蕴,又具鲜明的时代气息

【命题指导】写好这道作文题,首先要准确理解五个句子的语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加到别人身上,也就是说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

“德不孤,必有邻”的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温家宝总理在出访时,曾用这句话来形容我国有很多很好的邻邦,远处也有很多朋友。

“礼之用,和为贵”是说礼的运用,以和谐为最重要。

写作时,立意的范围比较宽泛,可以结合五个名句来写,也可以根据自己对其中体会最深的某一句或两句来写:

可以虚构一个引人入胜的具体故事,也可以就某一句子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4.阅读《两份名单》,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曾经把两份名单给十个人看,问他们对这些人是否熟悉,为什么熟悉,结果在我的意料之中.

第一份名单是:

傅以渐、王式丹、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沅、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是:

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

十个人对第一份名单一个都不知道的有7人。

十个人对第二份名单中的大多数人都知道。

我敢说,熟悉第二份名单的比熟悉第一份名单的肯定多得多。

可是,在当时,第一份名单中的人物是多么辉煌显赫啊!

他们被众星拱月,万人景仰,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把他们捧在手心里;

而第二份名单中的人物呢?

曾经是那样寂寞孤独,郁郁寡欢,门庭冷落,默默无闻。

因为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第二份里的呢?

全是清朝的落第秀才。

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理由】2007年高考,话题作文4道,命题作文9道,新材料作文5道。

也就是说,高考作文命题就形式而言,正在走向三足鼎立。

新材料作文应该有进一步递增的趋势。

因此,我们有必要给予以重视。

【命题指导】《两份名单》,告诉了我们什么?

一个人的成就,决定于后天的发展;

一次考试定终身,弊端多多,应该改革;

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识别人材的机制;

仅凭一次笔试或一次面试给人下断语,是以偏概全,等等。

我们在作文时,一定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如此,才会激情澎湃,才会更有说服力。

5.阅读下面关于“清醒”的警句,根据要求作文。

(1)错误和真理的关系,就像睡梦和清醒的关系一样。

(德-歌德)

(2)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屈原)

(3)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

(富兰克林)

(4)在对生活存在理智的清醒的态度的情况下,人们就能够战胜他们过去认为不能解决的悲剧。

(车尔尼雪夫斯基)

(5)希望是一种清醒的梦境。

(亚里士多德)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

题;

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少于800字。

【命题理由】这道题强调人文精神,触及人的道德修养,目的是为考生提供更广泛的自由发挥空间,充分展现自我认识、自我追求。

【命题指导】

这些名言警句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谈“清醒”的。

一个人,只有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那他的一生也就无所遗憾与牵挂,能够清醒自己,这也是最难得的一种清醒。

因为这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完善自己,实现人生的全部意义。

特别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纷繁的生活和自我的言行都有清醒的认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

从这一点说,这是一道展现自我追求、凸现进取精神的作文题。

 

6、2012年江西省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

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

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必须写议论文。

(2)不少于700字。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因为材料简单,内容明确,作文体裁明确,所以江西的作文题写作关键是写出明确的议论文观点。

依据材料的引导,可以写出下列观点:

(1)将第一个“有人说”作为靶子:

在物质需求方面要“知足常乐”,批判被物欲扭曲种种现象。

(2)将第二个“有人说”作为靶子:

在精神需求方面要“永不知足”,树立积极探求、学习上进的人生态度。

说透了,作文命题人是想通过这样的题目来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对待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等方面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议论类

请以下面一句话为开头续写文章。

有时一种力量会很可怕,有时看起来很可怕的东西其实没什么力量。

标题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命题理由】给出文章的第一句话,然后续写文章,这样的命题会在高考出现吗?

实际上,这种题目已经在中考中得到验证了。

这种题目的优点在于:

一是可以有效地防止抄袭、宿构;

二是可以充分考查考生的联想想像‘能力;

三是可以考查考生迅速审题立意的能力。

有这三条,足以让命题人眼前一亮了。

所以,在未来的高考中,这种题目完全有可能出现。

【命题指导】一般来说,这种文题的审题重点就是所给出的一句话,这句作为“开头”句的话,往往暗含了文章的关键词,我们需要找出关键词,并对关键词的含义进行分析。

比如给出的题目,他的关键词就是“力量”,围绕这一关键词我们可以分析一下,题目的态度是什么(实际上是命题人的态度),这一点同样要从句中寻找。

我们看到,这句话前后给了两个观点:

“力量很可怕”“看起来可怕的东西没什么力量”。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什么样的力量很可怕?

什么东西看起来可怕其实没有什么力量?

这时候就需要联想了,要联想到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历史上的种种事例,以及个人的经历,等等。

这样就找到了主题与材料,然后再确定文体与写法,就可以顺利完成写作任务了。

2.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永恒,是大浪淘沙,留下了真金在那里闪烁。

瞬间,是小河的细流,沉下了冲刷的碎石。

永恒是绝对的,有如真理是永恒存在的。

瞬间只是对事物表面的认识,容易受到感情的冲击。

当春暖花开、春风和煦的时候你有好的心情出去游玩。

在这时候,你就会发现生命的涌动,时光的轮回。

这些永恒存在的东西,往往都必须是在一瞬间产生的。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什么感悟呢?

根据下面的要求,开拓你的思路,驰骋你的想像,展示你的才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

【命题理由】追求永恒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但是世上很多事情都是瞬间即逝,而且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所谓的永恒也只是瞬间,这种思辩其实是对人生的思考,能够让考生重构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命题指导】根据材料的提示进行审题立意。

“永恒,是大浪淘沙,留下了真金在那里闪烁。

瞬间,是小河的细流,沉下了冲刷的碎石”,据此,就可以想出这样的立意:

大浪淘沙与小河的细流;

闪烁的真金与沉默的碎石;

永恒与瞬间,等等;

根据“永恒是绝对的,有如真理是永恒存在的。

瞬间只是对事物表面的认识,容易受到感情的冲击”,我们可以这样立意:

绝对的永恒;

脆弱的瞬间;

用永恒和瞬间量化感情,等等。

四、时政新闻类

24岁的辽宁省大洼县农民工刘明明,在暴风雪中遭遇车祸,造成多处骨折。

同行者为救其性命,12次向人下跪求救,却屡遭冷遇,刘明明最终命丧狂风暴雪之中。

此事前不久经媒体披露后,舆论一片哗然。

12次下跪又能如何?

居民拒绝,警车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