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黄柏与关黄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46229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黄柏与关黄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黄柏与关黄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黄柏与关黄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黄柏与关黄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黄柏与关黄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黄柏与关黄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黄柏与关黄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黄柏与关黄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本品有抗菌,抗真菌,抗心律失常,兴奋心肌,增强心肌收缩力,抗溃疡,抗滴虫,抗肝炎,抗血小板聚集,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镇咳,祛痰,解热,抑制胃液分泌,抑制细胞免疫,降血糖,降压和抗肾上腺素样作用等。

 

其它药用部位:

黄波罗果,为黄檗的果实。

功能止咳祛痰,中医临床用于慢性气管炎。

关黄柏:

为芸香科植物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 

的干燥树皮,又名关柏、东黄柏。

原植物黄檗又名黄波罗、黄波椤、黄伯栗,分布于东北及河北,浙江有栽培,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本品药材性状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寛不一,厚2~4mm。

外表面黄绿色或淡棕黄色,较平坦,有不规则的纵裂纹,皮孔痕小而少见,偶有灰白色的粗皮残留;

内表面黄色或黄棕色。

体轻,质较硬,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有的呈裂片状分层,鲜黄色或黄绿色。

粉末遇水即带黏性,并使水染成黄色。

本品药性功效同黄柏。

黄柏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檗木。

谓“味苦,寒。

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

”《本草图经》曰:

“檗木,黄檗也。

生汉中山谷及永昌,今处处有之,以蜀中者为佳。

木高数丈,叶类茱萸及椿、楸叶,经冬不凋。

皮外白,里深黄色。

根如松下茯苓作结块。

五月、六月采皮,去皱粗,暴干用。

其根名檀桓。

以上本草记载当指川黄柏而言。

原称黄檗,黄柏乃后有简写之名,也有说是省写之谬也。

黄郑爽等认为,本草学中的“黄檗”与中国药典中的“黄檗”为两种植物,前者即为药典中的黄皮树,其树皮入药者为“川黄柏”,而后者的树皮入药即为“关黄柏”。

关黄柏历代本草无记载,1941年《朝鲜药局方》有记载,1957年《辽宁药材》有记载。

196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药材学》一书中将黄柏商品分为黄柏和川黄柏,其对黄柏的原植物也命名为黄柏。

市场上的黄柏种类在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与《中药鉴定学》(任仁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等书籍是一致的。

在黄柏的来源方面,认为历代古本草学中“黄檗”乃是现在商品上的川黄柏,与《中国药典》所载川黄柏的来源是同科不同种的植物。

经过产地取样、显微鉴别,含量测定证明:

市场上的川黄柏和关黄柏与中国药典和多本教科书记载的性状有差别,主要在外表、厚度、颜色方面。

《中国药典》2005年版以后各版本已将关黄柏另列。

目前国产黄柏分关黄柏和川黄柏两大类。

关黄柏主产辽宁、吉林、河北,以辽宁产量最大,此外黑龙江、内蒙古亦产;

川黄柏主产四川、贵州、湖北、云南,以四川、贵州产量最大,此外湖南、甘肃、广西亦产。

全国商品黄柏的调查及鉴定表明,大多数来源于上述两类。

两大类大致以山西吕梁山及黄河为界,以北者为关黄柏,以南者为川黄柏。

而台湾所产黄柏,取自台湾黄檗P.wilsonii,但数量甚小。

黄柏含多种生物碱,主为小檗碱,并含少量黄柏碱、木兰碱、药根碱、掌叶防己碱、白栝楼碱等,另含苦味质黄柏酮、黄柏内酯、白鲜内酯、青荧光酸等;

此外,还有γ-、β-谷甾醇、豆甾醇等。

薄层色谱比较,它们的成分大致相同。

化学分析结果,小檗碱的含量,川黄柏(1.37%~5.88%)明显地高于关黄柏(0.60%~1.64%)。

虽然关黄柏中巴马丁含量一般要稍高于川黄柏,但原小檗型生物碱的总含量川黄柏明显地要比关黄柏高。

中药界传统经验也认为川黄柏质优于关黄柏。

据邹昭明等对不同年生秃叶黄皮树的生物碱含量测定表明,20年生的比10年生的显著增高,但与30年生的差别不大。

说明秃叶黄皮树的采收年龄应在20年以上。

通过不同季节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秋季含量较高,故秋季采收为好。

郝书文报道,黄柏树之树皮和根皮含有相同的化学成分,而主要生物碱(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根皮比树皮高出约一倍。

故建议根皮可以和树皮一起入药,供临床应用,用量可酌情减少。

黄柏树根皮也可以作为提取盐酸小檗碱的原料。

黄柏商品中的掺杂品主要为植株较大的小檗属(Berberis)植物的茎皮,常称为刺黄檗、山黄檗、小黄檗。

呈片状,外表面灰棕色,凹凸不平,有深陷的不规则的沟纹。

内表面蟹黄色,较薄,有细纵条纹,嚼之无黏性。

断面蟹黄色,分层不明显。

根据小檗属植物大都均含较多的小檗胺等双苄基异喹啉型生物碱而黄柏基本不含的特点,可用检查小檗胺的方法予以区别。

国外报道,以前在采集黄柏时,其叶废弃。

从黄柏(Phellodendronjaponicum 

Maxim,Rutaceae)的叶中分离出6种新的黄酮类糖苷,它们的结构分别为8-双苯-3,4’,5-三羟基黄酮7-O-β-D-(6-O-丙二酰基)吡喃型葡萄糖苷、(2R,3R)-8-双苯-3,4’,5-三羟基黄酮7-O-β-D-(6-O-丙二酰基)吡喃型葡萄糖苷、8-[(S)-2,3-二羟基-3-甲丁基]-3,4’,5-三羟基黄酮7-O-β-D-吡喃型葡萄糖苷、8-[(R)-2,3-二羟基-3-甲丁基]-3,4’,5-三羟基黄酮7-O-β-D-吡喃型葡萄糖苷、(2R,3R)8-[(S)-2,3-二羟基-3-甲丁基]-3,4’,5-三羟基黄酮7-O-β-D-吡喃型葡萄糖苷、(2R,3R)8-[(R)-2,3-二羟基-3-甲丁基]-3,4’,5-三羟基黄酮7-O-β-D-吡喃型葡萄糖苷。

同属植物及易混品:

(1)镰叶黄皮树,分布于云南;

(2)秃叶黄皮树,分布于湖北、四川及陕西南部;

(3)峨嵋黄皮树,分布于四川;

(4)云南黄皮树,分布于云南;

(5)法氏黄柏,分布于四川;

(6)大叶黄柏,干皮在四川城口作黄柏入药;

(7)辛氏黄柏,分布于贵州;

(8)台湾黄柏,分布于台湾,品质亦佳,当地已开发利用;

(9)锥花小檗(小檗科),干燥根皮呈不规则片状,略卷曲,大小不一,皮较薄,外表面及内表面均呈黄棕色,光滑,气微,味苦;

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贵州,根、茎皮清热解毒,利湿,散瘀;

民间代黄檗药用,甘肃称其为黄檗刺;

(10)黄栌木,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山东、江苏、河南、四川、贵州;

山西、陕西称其为刺黄檗,宁夏称黄柏皮,内蒙古称山黄柏,东北及陕西以其代黄檗和黄连药用;

(11)刺黄柏,又名安徽小檗、黄柏、细叶黄柏,分布于安徽、浙江、湖北;

根用于黄疸,小儿疳积,目疾,热痢下血,淋浊带下,疮疡热毒,毒蛇咬伤;

(12)硬齿小檗,分布于湖北,称其为土黄柏;

(13)短柄小檗,又名毛叶小檗,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河南、湖北、四川、西藏,茎皮用于痢疾,咽喉痛,口疮,湿疹,疖肿;

陕西、甘肃、宁夏称其为小黄檗;

(14)鄂尔多斯小檗,分布于内蒙古、甘肃、宁夏,根皮、茎皮清热,解毒,燥湿,泻火,明目,健胃;

宁夏称其为黄柏;

(15)秦岭小檗,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河南、湖北、四川,根、茎内皮用于痢疾;

青海称其为黄檗,陕西称刺黄檗,太白山地区以茎皮代黄柏入药;

(16)直穗小檗,分布于河北、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河南伏牛山、湖北、四川阿坝,根皮、茎内皮用于泄泻,痢疾,黄疸,带下病,关节痛;

陕西、河南称其为山黄檗、刺黄檗、黄檗,河南西部农民以其茎干内皮作山黄柏或黄柏入药;

(17)鲜黄小檗,分布于陕西太白山、甘肃、宁夏、青海、四川、云南、西藏,根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青海称其为黄檗;

(18)首阳小檗,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河南、四川,根皮清热降火,解毒;

陕西称其为黄檗,河南、陕西称山黄柏,陕北地区常代黄檗药用;

(19)长穗小檗,分布于陕西、河南、四川,树皮用于痢疾,带下病,关节痛,口疮;

陕西称其为黄檗;

(20)置疑小檗,分布于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四川、西藏,树皮用于目赤,咽喉痛,泄泻,痢疾,痈疽肿毒;

青海称其为黄檗,民间用本品代黄柏药用,西藏昌都地区用于提取小檗碱;

(21)大黄檗,分布于甘肃、四川、西藏,根清热解毒,为提取小檗碱的原料植物;

(22)崂峪小檗,分布于陕西秦岭南北坡、河南,根皮清热降火,解毒;

陕西称其为小叶黄檗;

(23)巴东小檗,分布于陕西、河南伏牛山区、湖北、四川,根皮用于痢疾,泄泻,外用于目赤;

(24)黑果小檗,分布于新疆乌鲁木齐,称其为刺黄檗、刺黄柏,根、根皮清热解毒,泻火;

(25)豪猪刺,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江苏有栽培;

茎皮清热解毒,杀虫,止泻,在一些地区混称黄柏;

(26)甘肃小檗,分布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根皮、茎皮用于泄泻,痢疾,肝炎,胆囊炎,目赤;

甘肃称其为黄檗,宁夏部分地区以本品作黄檗药用,自产自销;

(27)长柱小檗,分布于安徽、浙江,根用于吐泻,目赤,口疮,咽喉痛,痢疾,丹毒,无名肿毒,湿疹,烧、烫伤,劳伤吐血,跌打损伤;

浙江称其为黄檗、土黄檗,民间用根皮及茎内皮代黄檗药用;

(28)显脉小檗,分布于陕西华山、太白山,陕西称其为黄檗刺,根清热解毒,为提取小檗碱的原料;

(29)细叶小檗,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宁夏、新疆、山东、河南,陕西称其为刺黄柏;

根皮用于吐泻,消化不良,痢疾,咳嗽,胆囊炎,目赤,口疮,无名肿毒,湿疹,烧、烫伤,高血压症;

(30)普氏小檗,又名延安小檗,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根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在一些地区混称黄柏;

(31)假豪猪刺,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根皮、茎皮清热泻火;

甘肃称其为土黄柏,陕西称刺黄檗;

(32)日本小檗,原产日本,全国部分地区庭院有栽培,全株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陕西称其为刺黄柏;

(33)匙叶小檗,分布于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根用于痢疾;

新疆称其为黄檗;

(34)庐山小檗,又名长叶小檗,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根、茎清热解毒,利湿,健胃;

浙江、江西称其为土黄檗、刺黄柏;

(35)阔叶十大功劳,又名刺黄柏、黄柏树、大叶黄柏,分布于华东、中南及北京、陕西、甘肃、四川、贵州,根、茎清热解毒,除湿消肿;

江西、福建称其为土黄柏;

(36)湖北十大功劳,四川草药医称其为刺黄柏;

(37)大叶刺黄柏,分布于湖北、贵州,根、全草清热解毒;

(38)黄十大功劳,分布于贵州、云南,全株清热解毒,止泻,滋阴;

云南称其为刺黄柏、大黄连,玉溪称土黄柏;

(39)十大功劳,又名细叶十大功劳,分布于中南及北京、内蒙古、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四川、贵州,全株清热解毒,止痢;

根称刺黄柏,福建福州称其为土黄柏;

(40)甘平十大功劳,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根用于痢疾,目赤肿痛,痈肿疮毒;

四川称其为刺黄柏;

(41)细梗十大功劳,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根用于痢疾,目赤肿痛,痈肿疮毒;

四川、湖北称其为刺黄柏;

(42)刺黄连,分布于湖北,称其为刺黄柏;

(43)华南十大功劳,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湖北、四川、贵州;

福建、广东称其为土黄柏,福建称黄刺柏,广东称土黄连;

(44)长苞十大功劳,云南称其为小黄柏;

(45)滇刺黄连,又名滇刺黄柏,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全株清热补虚,止咳化痰;

云南称其为刺黄柏;

(46)光叶十大功劳,又名无刺十大功劳,分布于江西、广东、广西;

广西金秀称其为黄柏;

(47)长阳十大功劳,分布于湖北长阳,根、茎清热泻火,止泻,明目;

湖北称其为刺黄柏;

(48)湖北吴萸(芸香科),干燥树皮呈浅槽状、单卷筒、板片状或反卷,大小不等,长4~15cm,厚2~6cm,外表面土黄色、灰黄色或局部灰褐色(老皮),粗糙,具不规则纵向短凹纹及少数横向浅裂纹,嫩枝皮的皮孔多见,呈圆形或扁圆形,横向排列,稀疏,老树皮皮孔不明显,皮孔棕褐色,边缘微唇形凸起,中央微凹,内表面黄棕色,偶尔红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体轻质硬,易折断,断面外围黄棕色,颗粒性,内棕褐色,久存者现暗绿色,呈片状分层,纤维性,气微,味微苦;

本品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在四川北部通江、南汇等县伪充川黄柏,俗称“水黄柏”,80年代中后期,在贵州等西南省份中,也发现此种伪品;

本品色淡,味不甚苦,栓皮形态等与川黄柏也不相同,但切作饮片就不易区别;

(49)番薯片:

为旋花科植物番薯的块根加工品,多切成丝状,表面及切面均染成黄色,有时可见形成层环,质脆,易折断,断面白色,显粉性,气微,味淡,具明显的番薯味;

全国各地广泛栽培,根、茎补中,生津,止血,排脓;

(50) 

木蝴蝶(紫葳科),干燥树皮呈卷筒状或不规则片状,厚3~11cm,外表面灰色或灰黄白色,粗糙不平,栓皮甚厚,有的呈鳞片状,内表面淡黄色或红棕色,断面淡黄色或暗棕黄色,气微,味微苦,嚼之渣甚多,水浸出液显棕黄色至棕红色(川黄柏显黄色至深黄色);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树皮用于肝炎,小便涩痛,咽喉肿痛,湿疹,痈疮溃烂;

南宁称其为土黄柏;

据温尚开报道,在广西的崇左、玉林、博白等地,某些基层医药部门或个体户将本树皮误作正品黄柏收购,并销往四川、湖南、湖北等省区;

(51)山杨(杨柳科),干燥树皮经加工成微卷曲的丝状,厚0.2~0.5cm,全体被染成鲜黄色,外表面粗糙,内表面细密,切面纤维性,裂片分层,体轻,质硬,气微,味淡,嚼之稍有麻舌感;

据吴云燕等报道,一些地区发现将本品加工染色后掺入黄柏中伪充;

(52)长叶冻绿(鼠李科),分布于华东、中南及陕西、四川、贵州、云南,根或根皮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湖南称其为土黄柏;

(53)薄叶鼠李,分布于中南、西南及陕西、山东、安徽、浙江、福建,根用于食积饱胀,水肿,经闭;

云南玉溪曾称其根与茎的内皮为土黄柏;

(54)药材市场造假:

用秦皮切成条状,然后用姜黄水染色即成;

鉴别:

黄柏折断内外面均呈黄色,而伪品内面呈黄白色,黄柏味苦,伪品味苦较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