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州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重庆市开州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开州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要使多数人能对同一象征具有同一意义,他们必须有着相同的经历,就是说在相似的环境中接触和使用同一象征,因而在象征上附着了同一意义。
因此在每个特殊的生活团体中,必有他们特殊的语言,有许多别种语言所无法翻译的字句.
语言像是个社会定下的筛子,如果我们有一种情意和这筛子的格子不同也就漏不过去。
我想大家必然有过“无言胜似有言”的经验,其实这个筛子虽则帮助了人和人间的了解,而同时也使人和人间的情意公式化了,使每一人、每一刻的实际情意都走了一点样。
我们永远在削足适履,使感觉敏锐的人怨恨语言的束缚。
唐朝诗人李贺要在这束缚中去求比较切近的表达,难怪他要呕尽心血了。
于是在熟人中,我们话也少了,我们“眉目传情"
,我们“指石相证”,我们抛开了比较间接的象征原料,而求更直接的会意了。
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达情意的惟一象征体系。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论文字下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字的“走样”,指的是文字所要传达的情意和当时当地的外局不完全符合的情形。
B.不合文法的字词常常引起他人的误会,这是从书本上学外国语的人常会感到的痛苦。
C.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会使人和人之间的情意公式化,从而束缚人们对情意的表达。
D.声音、表情、动作都是传情达意的象征体系,只是前者比较间接,后二者更直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文字的缺陷和乡土社会的特点两个方面,分析了乡土社会不采用文字的原因。
B.第二段将文字和语言作比较,证明了使用文字时讲究文法和艺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C.文章阐述乡土社会对待语言的态度,进一步论证了乡土社会不用文字的现实合理性。
D.第五段用李长吉呕心沥血苦吟的典故,为语言束缚人们传情达意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利用文字进行写作时,不管怎样讲究文法,讲究艺术,我们也不可能完全地传情达意。
B.只要传真技术还无法让人超越时空利用表情辅助语言来传情达意,文字就还会被人们使用。
C.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不是“愚”的表现,所以只教会乡下人识字并不能根治他们的“愚”。
D.在熟人中我们的话少,是因为大家彼此熟悉了解,心有灵犀一点通,不需要借助语言表达。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数绵羊
王溱
小戈桑没上过学,自然不知道什么潘多拉的盒子,只知道自己住的地方叫潘多拉草原,这里密密麻麻挤满了一捧捧青草,绿得要滴下来。
之所以说捧而不是棵,小戈桑每次都是蹦跳着把它们像鲜花一般捧到族里的羊圈外,恭恭敬敬摆好。
族长说,草原是神圣的!
小戈桑点点头;
族长又说,每棵草都是草原的恩赐!
咩——羊儿们一起仰头附和。
小戈桑常往族长家跑。
族长的帐篷里有厚厚的一摞书,还有美丽的小乌依。
小乌依笑起来的时候,碱草飘飘、针茅摇摇,苜蓿起舞,冰草低下了头……整个草原如沐春风。
小戈桑把笑声挂在风车上,绕着羊圈一圈又一圈地跑,才能甩掉脸上的红晕。
小乌依的牙很白很白,夜晚两人坐在羊圈边说着悄悄话的时候,小戈桑只看见两排比月光更光洁的牙,像极了天上那些发光的石头。
他们数星星,一颗,两……可是太多了,眼睛根本盯不过来,小乌依忽然狡黯地一眨眼,猛地扬起鞭,原本安然咀嚼着月光的羊群惊起,绕着羊圈内围奔跑起来,很快排成了一队。
快数羊啊戈桑!
小乌鸟依大喊,这可比数星星好玩多了。
戈桑瞪大了眼睛,看哪,雪白的绵羊居然在发光!
它们像一团团发光的云,在黑夜里疾走,戈桑赶紧开始数。
一只,两只,三……哦不对不对,这只数过了。
戈桑的眼睛被晃得发晕,好怕一个不小心它们就会长出翅膀来像天使--样飞走,
嘿!
你真没用!
乌依嘟起嘴,收起了鞭子。
绵羊身上的光淡了下来,乌依眼睛里的光也暗了下来。
戈桑讨好地说,我数了,数了,是五十三只!
乌依笑了,谁不知道族里一共有五十三只羊,你根本没数!
顿了顿,乌依忽然垂下了头,才五十三只。
怎么了?
戈桑问,
乌依揉着洗得发白的裙角,说,草原很美,可我们族太穷了,草丛里的蟋蟀都比我穿得风光。
戈桑把鞭子抽得啪啪响,说,等着,我们的羊会越来越多的,一定!
几天后,羊没有增多,反而少了一只。
戈桑慌了,他沿着羊群走过的路--路寻过去,他把手圈在嘴边喊:
咩——没有任何回应。
戈桑踏过一片无精打采的苜蓿地,绕过窸窸细语的蟋蟀群,戈桑差点掉进一个大坑。
大坑?
草原竟然有个大坑!
咩——坑底传来微弱的叫声,果然,羊就在那里。
戈桑狂喜,连爬带滚扑进坑里。
可是当戈桑拽着羊往上蹬的时候,土一崩,掉了个四脚朝天。
戈桑的脚崴了,崴脚的戈桑试了很多办法都没法爬上去,渐渐地,没进食的戈桑力气越来越小,戈桑身上有刀,他可以把羊杀了,割羊肉,喝羊血,可戈桑不干,那是割自己的肉。
虚弱的戈桑紧紧抱着羊,仰头望着星空,满天乌依的眼睛在眨呀眨,他渐渐闭上了服。
酲来的戈桑发现自己躺在陌生的矿工家里,在羊奶的滋养下,身强力壮的戈桑很快恢复了体力。
那矿工原本也是牧民,他兴奋地对戈桑说,放什么羊啊,草原底下全是煤矿,全是宝啊!
戈桑可不管什么宝,他牵着羊匆勿赶回族里。
族里正在载歌载舞,乌依盛装打扮,坐在了家里有金酒壶和金酒杯的矿主身旁。
那天,戈桑喝了很多奶酒,他看见穿嫁衣的乌依特别美丽,他隐约听见乌依说:
我们族就要富起来了!
从那以后,戈桑代替乌依留在族长身边,还代替她照顾起了族里的羊群,戈桑也试过偷偷在夜里挥动鞭子,可是羊们再也没有发过光。
乌依走了,一切都黯淡了。
正如乌依所言,族里很快富起来了,草原上的大坑越来越多,可是羊的数量却越来越少。
戈桑开始失眠,一躺下就总觉得羊掉坑里了,少了一只,又少了一只。
戈桑只好每天深夜都到羊圈去数羊,一遍又一遍地数……
好了,孩子,现在你明白睡不着的时候为什么要数绵羊了吧?
睡吧,愿潘多拉草原上的小精灵们伴你入梦。
戈桑说。
可是爷爷,潘多拉草原在哪里呢?
绵羊又在哪里呢?
小孩问。
戈桑望向窗外,公路上呼啸移动的车灯连成一条长长的线。
戈桑开始数,一辆、两辆、三辆、四辆……终干,戈桑响起了轻轻的鼾声。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将草原命名为“潘多拉”,取自于“潘多拉的盒子”,暗示了草原消亡的结局,并使小说具有了浓厚的寓言色彩。
B.“碱草飘飘、针茅摇摇、苜蓿起舞、冰草低下了头”等景物描写,描绘了草原之美,也烘托男女主人公朦胧的情愫之美。
C.小乌依扬鞭绵羊发光,收鞭光淡下来,这样的描写颇有魔幻意味,很好地表现出人物心理的变化,推动了情节发展。
D.男女主人公对待草原、财富的态度迥异,体现了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矛盾与冲突,这也是他们爱情夭折的深层原因。
5.结合小说内容看,题目“数绵羊”有哪些含义?
(5分)
6.小说在结尾上有何特点?
这样结尾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简要赏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据多家媒体报道,多项研究显示近年来全世界的蜜蜂数量减少,甚至存在灭绝风险,蜜蜂数量锐减已是一个全球性的大问题。
在坊间传闻中,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
“蜜蜂消失后,人类只能活四年。
”这个假托爱因斯坦的说法虽然已被证实确实为“假托”,但却从一定程度上昭示了蜜蜂的特殊性。
在人类发现蔗糖和甜菜糖之前,是蜜蜂生产的蜂蜜开拓了人类舌头味蕾上最初的甜。
假如蜜蜂灭绝了,首先人类可能再享受不到蜂蜜的美味了。
其次,除了玉米,小麦、大米等风媒作物以外,全球约30%的农作物都依赖虫媒授粉,如果传粉昆虫消失,虫媒作物的产量就会显著下降,有些甚至会出现减产甚至绝收的危机,人口数量持续暴增的人类将面临严重的饥荒。
有研究表明,相比人工授粉,昆虫授粉可以使大多数作物的产量质量都得到提高。
而相比苍蝇、黄蜂、甲虫这些授粉昆虫,能够大规模家养的蜜蜂在授粉上更高效更专业。
(摘编自《假如蜜蜂灭绝人类只能活四年?
》2018年4月3日《中国妇女报》)
材料二
蜂蜜的主要成份是果糖和葡萄糖,在自然界中是非常珍贵的能量来源,是许多动物都无法拒绝的诱感,通过法国及西班牙岩画上的证据推测,人类大约从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在野外获得蜂蜜了。
为了获得秘密的蜂蜜来源,古埃及人最早对蜜蜂进行驯养。
作为最早被人类驯养的昆虫之一,西方蜜蜂随着人类活动被带到世界各地。
目前除南极洲外,每个大陆均有西方蜜蜂分布。
但毕竞西方蜜蜂对于许多地区来说是一种人为引入的外来物种。
由于它们强大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一些本土的野生蜜蜂种群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
以中国为例。
西方蜜蜂于1896年被引入,由于它们体型较大,竞争能力强,造成我国野外分布的原生种类中华蜜蜂的分布区域迅速缩小,而一些本土生态系统中依赖中华蜜蜂传粉的植物,西方蜜蜂很少拜访,进而也影响到植物授粉量。
(摘编自《“竈蜂消失后,人类只能活四年”》,2018年5月1日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
材料三
为了防患于未然,科学家们也开始着手研究“机器蜂”或其他替代品,来实现蜜蜂的授粉功能,以应对未来蜜蜂可能消亡的糟糕情况。
但从目前來看,短期内都无法代替蜜蜂。
想要生产1千克的蜂蜜,辛勤的蜜蜂必须要完成200万朵花以上的巨大“工作量”,90万英亩(约3642.1平方千米)的杏仁树,需要蜜蜂为3万亿朵花来投粉。
像无人机授粉这种方式需要远程操控,指挥整个蜂群那样的一大群无人机似乎不切实际。
只能寄希望于未来某日,通过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和人工智能,无人机有一天“学会”自己飞行。
机器蜂无法像真正蜜蜂-一样“酿造”香甜的蜜,因为蜂产品内部有蜜蜂自身携带的生物活性物质,这点是机器蜂完全不可能取代的。
另外,在传粉昆虫和开花植物的协同进化过程中,蜜蜂等昆虫逐渐形成了高效传播花粉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这也是机器蜂难以具备的。
(摘编自《假如蜜蜂灭绝,人类只能活四年?
并非耸人听闻》2017年4月24日新浪科技)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蜜蜂消失后,人类只能活四年”虽然不是爱因斯组所言,但蜜蜂消亡会造成人类毁灭的观点却并非绝对荒诞。
B.人类驯养蜜蜂的历史非常悠久,相关证据显示,大约在旧石器时代古埃及人就开始对蜜蜂进行驯养以获取蜂蜜。
C.蜂蜜除果糖、葡萄糖外,还含有蜜蜂自身携带的生物活性物质,这正是真正的蜂蜜与“人工蜂蜜”最大的差异。
D.蜂蜜不仅给人提供珍贵的能量,而且在人类发现蔗糖和甜菜糖之前,还是唯一的甜味剂,带给人味觉上的享受。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假如蜜蜂真的灭绝,最大的问题是会对人类农业生产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出现全球性的饥荒,引发全人类的生存危机。
B.蜜蜂在授粉上更高效更专业,是因为苍蝇、黄蜂、甲虫等其他传粉昆虫不具备高效传播花粉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C.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不管是家养蜜蜂还是野生蜜蜂,其数量都在急剧减少,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蜜蜂已经刻不容缓。
D.西方蜜蜂的引入扩大了蜜蜂总量,但也挤占了本土蜜蜂的生存空间,本地蜜蜂以及依赖本土蜜蜂授粉的植物前最堪忧。
E.科学家为了防患于未然,想用机器蜂替代蜜蜂的所有功能,出发点和设计意图是很美好的,但短期内还难以成为现实。
9.在蜜蜂数量锐减的现实面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虫媒作物的授粉问题?
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育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其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钢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杨,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B.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曾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C.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D.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六艺,儒家的六种经书——《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者称为“孝廉”。
C.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D.乞骸骨,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辞的委婉说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衡聪颖明慧,善于广泛学习。
他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游学到“三辅”之地,并进入洛阳到太学参观、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
B.张衡品格高尚,不慕世俗虚荣。
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
屡次被三公的公署征召,都没有就任;
皇帝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为郎中,他也没去。
C.张衡“善机巧”,造候风地动仪。
候风地动仪的质地、尺寸、形状、文饰以至整个结构的“巧制”、测定时的效验都体现了他高超的制作水平。
D.张衡不畏权贵,为政机智果断。
河间王和很多豪族大户,胡作非为;
张衡担任河间相后严厉治理,先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然后一下子同时逮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清诗,完成14~15题。
苔
袁枚
其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其二
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
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注]袁枚,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
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14.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白日不到处”点明了青苔的生长环境,这是一个不利于生命成长的地方。
B.“青春恰自来”是说人的成长是自然的过程,耐心等待,青春自然会绽放。
C.“也学牡丹开”运用比拟手法,表现出苔花虽小,却勇于绽放自己的精神。
D.“随渠爱暖凉”描写了青苔长在水渠边,既喜欢温暖,也喜欢阴凉的习性。
E.青苔之“问”,正是因为它生长于“白日不到处”,不知道“斜阳”为何物。
15.第二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5分)
(1)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对赤壁下的江水进行了描写。
(2)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总经理走进会议室,严肃地说:
“看看你们的业绩!
自己不努力,还怪别人运气好,这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吗?
希望大家找出差距,迎头赶上!
”
②如果不创新,那我们就如同无家可归者:
检人家科技发明的残羹冷炙充饥,用人家技术穿烂的旧衣御塞,套人家换代产品丢弃的烂鞋跛行。
③老张的误会让你受了很大的委屈,现在事情水落石出了,老张很内疚,但又不好意思来,要我替他说声对不起,算是负荆请罪。
④薇薇说:
“你对他和颜悦色,春天般温暖,他却不懂得礼尚往来,对你冷若冰霜,秋风扫落叶,看着都让人心痛,我得好好说说他。
⑤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⑥我们把理想信念和职责使命这两颗扣子扣好了,就会有“无功便是过“的价值判断,干事就会冠冕堂皇,不干事就会如坐针毡。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大到联合国关于国际事务的争辩,小到生活中买东西时的讨价还价,甚至工作中出现分歧时的争执,都涉及辩论。
B.我们在欣赏中国古代戏曲作品时,那种用词曲和说白相结合表演故事的形式多少能够让我们领略到古代戏曲迷人的艺术魅力。
C.当今世界,大幅的电影海报随处可见,每日攝出的电视连续剧成为街谈巷议,影枧明星提供者娱乐新闻,引领流行时尚。
D.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老梁,上次多亏你内人帮助,我才找回了丢失已久的东西,今天特意登门致谢。
B.你既然身体抱恙,那就不要勉强,给刘厂长打个电话请半天假,回家好好休息。
C.欧阳老师,总算找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有关古诗词阅读的问题,请多多指教。
D.本人昨日在操场不慎丢失一副黑色眼镜,希望拾得者能够及时璧还,定当重谢。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意义。
②。
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
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相当于6万亿英里)的空间,这个长度单位——光在一年里所通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
③,而是度量距离的极大单位。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必须从阅读空间的打造开始。
一些家长往往将幼儿的卧室与阅读空间混为一谈,其实,卧室是提供幼儿休息的地方,却不是一个适宜的阅读空间。
真正的阅读空间,要有绝对安静的空间环境、舒适便利的阅读配置、浓厚的阅读气氛。
只有在这样的空间里阅读,幼儿的内心才会平静,沉入书中。
①儿阅读兴趣的培养,不一定要从阅读空间的打造开始。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近年来,很多书法名家走进校园,俯下身来教幼童习字;
各种中小学生书法比赛次第进行,产生了众多小小书法家;
有的学校以书法为特色,将德育、美育贯穿其中。
与此同时,也有人认为,现代社会提笔书写的时间很少,练习书法占用了学生太多课内外时间,得不偿失。
对这样的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C(A指的是所能传达的情意和所要传达的情意不完全符合。
B张冠李戴,让人感到痛苦的是说话时用完整的句子,显得迂阔可笑。
D从“语言本是用声音来表达的象征体系”“抛开了比较间接的象征原料”等处可知,语言等才是象征体系,声音、表情、动作是象征原料。
)
2.B(证明的是乡土社会表情达意时选择语言舍弃文字的合理性。
3.D(是因为有表情、动作等更直接的象征原料可以会意。
4.B(烘托小乌依笑容之美。
5.①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游戏,象征着爱情的美好;
②对族里羊群数目的确认,表明物质上的贫穷;
③戈桑失眠后的举动,暗示传统的草原生活方式在现代工业文明前的溃败与萎缩;
④戈桑无绵羊可数而数汽车,包含着对草原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和其消逝的无奈。
(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四点5分。
只答出事实而没有内涵不给分。
6.特点:
①时间的突然跳转。
由讲述少年戈桑的故事,突然转到老年戈桑的画面。
②片段化。
只撷取爷孙睡前的细节进行描写。
(每点1分,共2分)
表达效果:
①时间跳转,交代草原毁灭的结局,使情节完整。
②用戈桑老年生活的片段与少年生活场景形成照应和对比,渲染忧伤的气氛,深化了主题。
③时间的突然跳转,打破了之前的线性叙事结构,带来一种新奇的阅读体验。
④片段化的描写,节省大量笔墨,言简义丰,耐人寻味。
(每点2分,时间的跳转和片段化的表达效果各任答1点即可,共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7.B(“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在野外获得蜂蜜的时间,埃及人养蜂的时间文中没有交代。
8.CD(答对1项给2分,2项给5分。
A“毁灭性的打击”“全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