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评析Word下载.docx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评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评析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组建教师团队,注重教学和科研相结合
教师是建设精品课程最关键的因素。
之所以突出强调教师的作用,是因为一流的教学内容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组织和实施,一流的教材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编撰并运用,一流的教学方法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探索和创新,一流的教学管理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支持和参和。
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在建设中,基本上形成了课程组学科带头人水平高,成员学历、知识、年龄结构较合理,团队精神较强,专业学科背景多样化的教师队伍。
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而且在业务上注重教学和科研的结合,积极以“教学推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
一方面,教学实践为教师提供了研究课题。
同时,科研的成果,有力地支撑了教学,提高了教学水平和质量,增强了教学效果。
如武汉大学在建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国家精品课程(2005)中,组建了一支优良的教师团队,其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层次较高,在17名教师中,博士3人,在读博士8人。
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年龄结构和梯队层次合理,在17名主讲教师中,35岁以下者2人,35~45岁者9人,45~60岁者5人,60岁以上者1人。
教师团队的学科背景交叉,学术风格相互碰撞。
通过课题研究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通过教学实践提出理论研究的课题,产生理论研究的成果,从而长期以来形成了围绕教学开展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的良好风气。
可以看出各高校在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中,注重组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但部分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和建设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由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观念的深入影响,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未实现彻底转变:
二是教师队伍持续性差,梯队建设有待加强,从而使得精品课程的高质量难以得到持续。
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只有好的教师才能教出好的学生。
精品课程就是向课程要效果,必须把精品课程建设和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利用精品课程建设这一契机,在推进课程建设中寻求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坚持“以生为本”,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
教师在建设国家精品课程的过程中要做到“顶天立地”,即踏踏实实从事教学为“立地”,重视教育教学观念的指导为“顶天”。
教师要做到“项天立地”需要观念上的升华,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飞跃。
其次,加强梯队建设,构建立体化教师队伍。
既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的带头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大力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青年教师,造就大批教学名师梯队,保证优质课程教学的持续性。
再次,注重教研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要通过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稳固的科研平台和学术研究基地,健全管理体制、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机构为进行科研提供良好的保障。
并始终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将研究成果运用于课程的教育教学之中,以教学引领科研,实现教学和科研的互动。
二、改革教学内容,注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
教学内容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
和其他学科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大特色就在于其内容的和时俱进。
在38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各校的课程建设部门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科学的课程观,采用了专题教学的形式,将课程涉及的基本内容和理论观点结合实际讲解,将历史、理论和现实相结合。
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既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又补充新知识、新成果、从而正确处理了学科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
以中山大学建设“思想道德修养”课程(2003)为例,该课程的内容以人生发展为主线,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为背景,以现代人生成长中的重要问题和困惑为针对性建构课程体系,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将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围绕人和自然、个人和他人、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展开,放在自我认识、群体交往、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把握。
使教学内容既符合历史要求,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学生的成长联系起来;
既注意内容的针对性,又注意内在的逻辑性。
虽然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在建设中都坚持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原则,但综观这些课程,自被评为精品课程以后,却很少有课程开发单位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如2005年被评的国家精品课程,其使用的教材、参考资料、学习文献等都是2005年以前的,到2009年,其精品课程网站的资料还是原样,未加更新,新的知识、观点和方法等并未充实到已建的精品课程之中。
因此,为进一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的示范和推广作用,增强其吸引力,各高校应在实际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根据课程知识的不断丰富及学生对网络精品课程的使用情况,及时更新、优化教学内容。
在具体地改革教学内容的过程时,可以借鉴美国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专家小威廉姆·
E·
多尔提出了设计后现代课程的4R标准,即Rich、Recursive、Relational、Rigorous,其中丰富性(Rich)指课程的深度、意义的层次、多种可能性或多重解释。
回归性(Recursive)是指人类将思想回转到自身的能力,即通过反思自己的思想从而以某种方式将自身和自己所知道的区分开来。
关联性(Relational)指赋予课程以丰富的模体或网络。
严密性(Rigorous)指不确定性和解释性的组合。
这种理论极具建构性和系统性,对建设精品课程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三、编写新型教材,注重内容和形式相结合
教材是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思想和技能的渠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建设好国家精品课程需要好的教材。
在2006年中央要求实现“一本通”前,各高校在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中,都采用了教育部示范教材或各省的规划教材,并以示范教材和教学大纲为参考,编写了适合课程建设需要和学生需要的辅导资料。
在纸质教材的基础上,各高校还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了网络课程和多媒体教学课件,这些课件既突出了教材的核心内容,还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图表、视频等,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形象。
尤其是网络课程,更是集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课堂录像、学习文献等于一体,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为学生自学提供了方便。
如武汉大学在建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国家精品课程(2008)中,除了使用全国统编教材外,还编印了教学大纲和教案文本,编写并出版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本教学要求》,制作了多套多媒体课件,提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套教学录像资料供全体主讲教师使用。
教材既注重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又注重形式的多样和丰富性。
教材作为学习的载体,在课程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今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应进一步改变传统教材的深奥、单调、枯燥等特点,坚持内容和形式相结合,构建立体化的新型教材,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加强纸质教材的建设。
纸质教材仍是当前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主要组成部分。
因此,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学习指导书、实践课教材,及其和该科学相关的基础课程教材和专业课程教材的纸质教材的建设,并在内容的选择上做到基础性、先进性、科学性及使用性等相结合,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良好的指导材料。
二要加强电子教材的建设。
应积极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建设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网络精品教程和精品课程学习网络平台等举措,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的教材成为和多媒体有机结合的、动态立体化电子教材,以提高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三要加强辅助教材的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材的不足,根据学生的层次自行搜集、编写、制作相关教材和习题集等教学材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供有效的文献资料。
四、创新教学方法,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和学相统一的纽带和桥梁,只有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教和学的统一,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运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灌输式教育,由于理论性强,意识形态色彩浓厚,所以这种方式不仅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易使学生产生反感。
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倡导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湖南大学在“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2004)教学中,注意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切实改革创新教学方法,通过运用“五结合”教学法(即学生读书和教师讲授相结合、校内教育和基地教育相结合、书本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课程内容学习和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各高校都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制订了比较完整的实践教学方案。
但问题在于这些实践方案在实际教学中却往往难以得到持续的贯彻实旌。
究其原因,一是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地位未得到充分正确的认识。
二是由于实践教学具有综合性、现场性、开放性、规范性、先进性等特点,因此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的课时较多,组织起来难度较大。
三是实践教学缺乏保障措施。
因此,为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增强课程教学效果,要从树立观念入手,从制度上予以保证,并为其提供基本物质条件。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
它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有组织的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能将所学使用于实际当中,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应牢固树立实践教学观念,将其和理论教学放到同等的位置,并使两者紧密结合起来。
其次,各高校的教育管理部门应将实践教学列入培养方案,从制度上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通过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包括制定实践教学大纲,编写授课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要求、内容、方式,建立实践教学的考核标准等,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再次,还需大力优化实践教学环境,学校应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积极主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同时为实践教学提供持续性的经费保障。
缺乏经费保障,即使有实践教学的意识观念,制订的教学计划也是无法付诸实施,更实现不了教学目标。
五、改进教学手段,注重传统和现代相结合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将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使用于教学领域,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必然要求。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一大特色。
由于多媒体、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形象性、直观性、交互性等突出特点,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它既能为教师改进教学内容,创造新的教学方法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强化教学效果和实行因材施教有巨大的积极作用。
如西南交通大学在建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2006)中,在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网络课程教学的试点工作。
该课程网站资源丰富,提供的和课程有关的学习资源主要有:
教学大纲和授课教案(10多万字),原著导读(50万字),虚拟课堂教学(14讲),14个专题的理论前沿问题研究资料(100多万字),重点难点研究(20多万字),教学案例(14个)等等,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有效地增强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在建设中,要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虚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师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的条件。
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
将多媒体教学和常规教学有机结合,有效运用图片、图像、视频、动画等直观教学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在加大教学信息量的基础上,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通过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建立教学辅导网站,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电子课件、作业习题、教学录像、参考文献等教学资料全部上网开放,以利于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为师生的个性化、自主化和研究性的学习提供高质量的支持服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带动其他科学的建设。
六、完善教学管理,注重质量和效率相结合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大量的管理问题。
各高校在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过程中,都积极采取措施保障精品课程的顺利实施。
如清华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2009),在建设中学校采取的管理措施主要有:
一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二是以立项方式支持精品课程建设有合理持续规划;
三是校系协作确保落实:
四是理念为先,加强引导;
五是加强监督和过程管理;
六是加强制度建设;
七是营造积极投入精品课程建设的良好的氛围。
这些措施为清华大学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证。
但从各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及建设后反映的问题来看,教学管理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难以解决,而且这些问题在国家精品课程的申报材料及评审中难以体现。
主要表现在怎样筛选有建设前景的课程?
怎样对在建项目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
如何发挥好课程负责人和院系教学责任人的作用?
以怎样的办法验收所建设的课程,怎样制定验收标准?
对验收认定为精品的课程又怎样使之保持精品的水平?
合理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能够有效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建设质量。
因此,应坚持保证质量和提高效率相结合的原则,完善教学管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的良性运行提供制度保证。
首先,要建立健全教学规章制度。
要实施以名师为核心的备课制度、教学研讨活动,升华名师的教学思想,使教学更具前沿性、时代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建立并实施主讲教师自评,专家、领导、同行和学生定期评价制度,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精品课程教学质量。
建立并实施激励制度,以多元评价为依据实施物质和精神奖励,为精品课程的建设注入活力,使其持续发展。
其次,要建立健全教学保障机制。
各校应从思想上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在课程选择、经费投入、管理机制、技术手段等方面给予支持。
要建立并实施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经费投入、政策及职称评审等多元评价手段实施物质和精神奖励,为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注入活力,使其持续发展。
同时,学校应建立一套较完整的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组织专家、领导、同行和学生定期地进行网上教学资源检查,及时改正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国家精品课程的教学质量。
总之,建设国家精品课程是一项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育思想和教学过程管理的系统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其建设任务更加艰巨。
针对目前在课程建设中凸显的问题,在今后一段时间里,课程建设者必须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教学管理的完善等环节下力气,使之在动态中保持精品课程的水平。
参考文献:
[1][5]柳礼泉,陈宇翔.精品课程建设和一流教师队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r7(3):
77—81.
[2]柳礼泉.论精品课程的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2009(3):
82.86.
[3]隋允康.做“项天立地”的教师——从“材料力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谈起[J].中国大学教学,2007(7):
23-25.
[4]小威廉姆·
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杜,2000:
254-260.
[6]陈彬.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1):
90-91.
[7]刘佩华.精品课程求解初探[J].学术论坛,2007
(1):
125.126.
选自:
《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