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三活动题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513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必修三活动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地理必修三活动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地理必修三活动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地理必修三活动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地理必修三活动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必修三活动题答案.docx

《高二地理必修三活动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必修三活动题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地理必修三活动题答案.docx

高二地理必修三活动题答案

高二地理必修三活动题答案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P3【思考】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点拨】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考回答。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

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点拨】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致,原因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点拨】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

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P4活动

1.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

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搂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点拨】本活动要求学生了解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建筑物特点的不同,并由此认识地理环境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

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P9【思考】

1.从监测的范围、速度,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等方面看,遥感具有哪些特点?

【点拨】范围更广、速度更快、需要人力更少、财力投入少。

2.有人说:

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点拨】同意。

可以从遥感的定义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看”的过程就是在遥感,眼睛相当于传感器。

P11【思考】

点拨:

汽车中的GPS用户设备接收了GPS卫星信息,解算出本车的位置、速度等信息,并通过无线电信号传送至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再根据汽车所在的位置、及时通过语言提示为汽车导航。

P13【思考】

1.与地图相比,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哪些优点?

【点拨】优点很多,如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具有多维的特征;地理信息的时序性十分明显;时效性好;更新快等等。

2.有人说:

地理信息系统是地图的延伸。

你怎样理解?

【点拨】从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多维的地图等方面思考。

P14活动

1.图1.5和田1.6显示的对洪水灾害的监测和统计除运用了遥感技术外,还运用了哪种地理信息技术?

这两种地理信息技术在这次洪灾监测和统计中具有怎样的相互关系?

【点拨】在图1.5和图1.6所示的洪水监测和统计中,除运用了遥感技术外,还运用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提供了信息源(信息搜集),地理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统计)。

2.城市110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电话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警车到达出事地点。

为提高出警效率,许多城市配备了巡誓车。

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可大大提高出誓效率(图1.11)。

(1)110指挥中心要随时掌握每辆巡警车在城市中的位置,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点拨】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

(2)110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巡警车离出事地点最近,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点拨】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3)110指挥中心要判定最近的警车至出事地点的道路是否畅通,还需要利用哪些技术?

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110指挥中心又该怎么办?

【点拨】还要用到摄像和视频传输技术。

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需要另外找较近的且有条件较快赶到出事地点的巡警车(需要综合运用上述技术)。

(4)假如你是110指挥中心的调度员,描述在接到报警电话到指挥警车前往出事地点的工作程序。

(5)由此例推想,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城市管理的哪些部门中?

【点拨】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商业组织和管理、城市规划、卫生救护、物流等部门,都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

人教版必修3“思考”与“活动”点拨(3)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18活动

根据你的理解,运用下列关键词解释荒漠化的含义。

土地退化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因素人类活动沙漠化

【点拨】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P20【思考】

1.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并分析原因。

【点拨】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对应温带草原;年降水量50~200毫米对应荒漠草原;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下对应荒漠地区。

反映降水越少,植被越少,荒漠化程度越强。

原因是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2.新疆的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

请联系水源和地形条件解释原因。

【点拨】天山北部水汽主要来源于北冰洋,北坡属于迎风坡,随着高度升高降水量增加。

受天山山脉阻挡的影响,南疆与北疆干旱程度不同。

绿洲主要分布在有水的地方,沿河流呈串珠状分布。

原因是河流水来自冰雪融水补给和盆地地形雨。

P20活动

根据图2.4,分析说明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点拨:

图2.4表示了荒漠化两个正反馈效应(恶性循环),说明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P23活动

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1.萨赫勒地区位于撤哈拉沙漠的南缘。

请根据下面的图文资料,并联系已学知识,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2.气候的严酷性决定了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

20世纪以来,随着沿岸国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

根据图2.9,分析这一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

【点拨】将传统的游牧经济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进行对比,比较它们对草场的影响。

从表中可知,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结果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

3.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迅速增加。

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以南的早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

分析这一因素的加入,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发展,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点拨】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进,结果是:

【点拨】明显地描绘了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程。

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决。

P26【思考】

1.农牧界限向北推进,为什么会加剧该地区的荒漠化?

【点拨】农牧界限向北推进,意味着农区侵入牧区,大片的草地将会变成旱地。

这样,势必压缩草场面积,在原有的牲畜量不减少的条件下,会产生所剩牧场的超载,超载的牧场并必定会逐步衰退,为了牲畜的发展又可能将牧场转移到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环境的退化趋势必日益严重;在此同时,由草地开垦出来的旱地本身在防风固沙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劣势。

加上若因为土地肥力的衰退而弃荒的话,其本身就是现成的人造沙荒。

因此,如果农牧界限向北推进,势必加剧该地区荒漠化的进程。

2.为什么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

【点拨】在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常常存在“农牧之争”,从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量对比,农业一般都高于牧业,因此旧雨农作侵入牧区的趋势。

特别是在人口激增、粮食不足的条件下,以农侵牧已成必然。

若不加以控制,必定会陷入“过度开垦→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土地肥力减弱→再度开垦→荒漠化再度加剧”的恶性循环圈。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

P27【思考】

干旱区绿洲与荒漠的演替是双向的,但绿洲变荒漠非常容易,而荒漠变绿洲却非常艰难。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点拨】这是由当地干旱的环境决定的。

水分条件消失容易而形成难。

P29活动

1.根据下面的图文资料,说明前苏联垦荒区土壤风蚀的潜在自然背景。

并说明人们的生产活动怎样加剧了这个过程。

【点拨】对图2.16的分析,要知道”垦荒地区”处于亚欧大陆的中部偏北的地方,虽处于西风带但远离水汽来源,故降水稀少。

从其周边的内陆湖“里海”、“咸海”的分布特点,可以推断,这是一个半荒漠向干草原的过渡地带,是一个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其自然地理状况必定是寒冷、干旱、大风。

【点拨】要善于将所列四项保护措施逐条进行分析,而后进行归纳,不难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的东西,那就是“抗旱、防风、保水、保土、保肥”。

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前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与措施可以被我国的哪些地区所借鉴。

【点拨】关于对前苏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的适应性研究,当然少不了要对不同地区的环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既然前苏联的“垦荒地区”的环境特征是干旱、大风、风沙大,防治措施是“抗旱、防风、保水、保土、保肥”,那它将适用于我国的西北地区。

当然,一些措施同样可以适用于我国的南方地区甚至海南岛的西部地区。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P32【思考】

为什么目前世界森林大多分布在低纬和中高纬地区?

为什么中纬度地区森林分布较少?

P32活动

1.一些沿海低地国家十分关心全球木材生产的年产量报表、并把他们未来的命运与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联系在一起,你认为他们的担心有道理吗?

【点拨】引导同学分析森林减少与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

2.找出下列地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并试绘一幅联系框图加以说明。

淹没沿海低地两极冰川融化森林面积减少

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大气CO2含量增加

【点拨】森林面积减少→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同学也可以绘成不同的框图形式。

P32【思考】

热带雨林为什么又称赤道雨林?

其分布有什么特点?

【点拨】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

像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

P33【思考】

1.雨林对当地的水循环有什么影响?

【点拨】为当地降水提供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2.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当地气候和全球气候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

【点拨】可从“地球之肺”的角度加以回答。

3.亚马孙雨林被毁造成的危害?

【点拨】由于不合理的开发,使得雨林不断消减,导致雨林物种灭绝的速率加快。

许多将来对人类可能具有重要价值的物种,在还没有被人类充分研究之前就已遭灭绝,有些物种甚至还未被发现就已永远消失了。

这不能不说是人类财富的巨大损失。

P35【思考】

1.阅读上图,有关雨林开发与保护的争论,其实质是什么?

【点拨】争论的实质:

谋求目前利益与保护全球生态的责任的关系。

2.对这些争论你有什幺看法?

有没有消除分歧的方法?

【点拨】可以发散讨论。

P35【思考】

1.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这是为什么?

【点拨】从热带雨林的环境的脆弱性方面回答。

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表现在哪里?

为什幺?

P36活动

迁移农业是热带雨林中土著居民的传统耕作方式。

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料,分析说明迁移农业对热带雨林的影响。

(1)读图2.22,说说迁移农业的过程。

同一块土地被再次利用的周期大约需要多少年?

【点拨】至少15年。

(2)阅读图2.23,解释迁移农业从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