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历史简叙Word文件下载.docx
《大理历史简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理历史简叙Word文件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所以当时大理地区归入"
秦地"
范围.
三.两汉时的大理
秦灭.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西域回来,向汉武帝报告说,若从四川去身毒(今印度),必有安全近便的道路可走.武帝派人到云南寻找通往身毒的商路,不料被居住在洱海附近的当地部族阻挡.于是武帝在长安西仿照洱海的样子凿了一座40里宽的"
昆明池"
建造楼船,操练水军,表示决心征服这些部落."
汉习楼船"
的典故来源于此.公元前109年,武帝派将军郭昌,中郎将卫广率领四川兵卒征服了劳浸,靡莫等滇东地区部落,滇人降.武帝于是在降地设置益州郡,以滇池县(今晋宁)为中心辖24县,大理为叶榆县.
到三国时,刘备建蜀汉政权.这时中原军阀连年混战.而益州毫强大姓高定,雍闿,孟获,朱褒等据地称雄,有的则叛蜀投吴.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分兵三路南征.马忠一军由宜宾入牂牁(今贵州黄平)攻朱褒,李恢一军由平夷(今贵州毕节)入建宁(今曲靖)攻雍闿,孟获,诸葛亮自率主力从安上(今四川屏边)入越嶲(今四川西昌)攻高定.3路大军进展顺利,很快击溃了雍闿,高定,朱褒.而后,诸葛亮从会理南渡金沙江到曲靖与孟获交战.孟获被七擒七纵,最后投降.民间还流传着诸葛亮在下关天生桥擒孟获,在弥渡立铁柱封白王的传说.叛乱平定后,诸葛亮在大理设云南郡.
四.两晋,南北朝,隋朝时的大理
265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命蜀国降将霍弋为都督统治西南,设置宁州,宁州是当时全国19州之一,大理属宁州管辖.之后数百年,战乱不断,大理地区不断易主.这一历史时期最重要的是民族大融合.到隋唐时期形成了乌蛮和白蛮两大部族.乌蛮是昆明,哀牢,磨些的融合体,白蛮主要是僰人和汉族大姓融合而成.乌蛮,白蛮不只在服饰,语言,风俗上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白蛮文化程序接近汉族,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乌蛮停留在原有水平.乌蛮是今天彝族的先民,白蛮融合了一部分乌蛮及别种民族,形成现代白族.
五.南诏(唐时大理)
隋末唐初,在今云南大理的洱海周围及哀牢山、无量山北部地区,分布有乌、白蛮众多部族和部落,649~902年间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乌蛮”联合“白蛮”建立的奴隶制的边疆民族政权。
其中有六个势力最大的乌蛮部落,史称“六诏”(“诏”之意即王),即蒙舍、蒙嶲、浪穹、邓赕、施浪及越析;
或称“八诏”,则加石和、石桥二诏。
蒙舍诏地处各诏之南,故又称南诏。
南诏发源于蒙化(今大理巍山)南诏始祖细奴逻耕牧在巍宝山,白子国(在今弥渡境内)末主张乐进求让位给他.细奴逻当上了大首领.649年,蒙舍诏首领细奴逻建“大蒙国”,自称“奇嘉王”,臣属于唐,遣使入贡。
武则天时,其子逻盛亲自入朝。
蒙舍诏原居蒙舍(今云南巍山西北),至唐玄宗时,逻盛之孙皮逻阁被封为台登郡王并在唐的扶持下向五诏进兵,先灭越析,次灭浪穹、邓赕、施浪三诏,最后灭蒙嶲,统一六诏,迁都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南太和村),779年又迁羊(阳)苴咩城(今云南大理)。
738年,唐赐名皮逻阁为蒙归义,封云南王。
皮逻阁及其子阁罗凤即以洱海地区为中心,发展其势力,向东消灭踞有今云南中部、东部和南部的爨氏,向西南囊括今澜沧江以西的寻传、朴子、望苴子等族地区。
南诏在境内发展生产,沟通本地区及中南亚与中原经济、文化的联系,在历史上起着积极的作用。
南诏之统一六诏,本由唐朝促成。
统一后,南诏向外扩张。
时唐设置姚州(今云南洮安北),建安宁城(今属云南),向今云南各地发展势力,与南诏发生矛盾冲突。
玄宗天宝年间,唐朝开始抑制南诏的扩张。
但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云南太守张虔陀等贪狯无谋,进一步激化双方矛盾。
750年,阁罗凤发兵攻陷姚州,杀虔陀,遂背唐而附吐蕃,史称"
姚州事件"
.时杨国忠为唐相,派鲜于仲通,李宓于公元751,754年先后两次率军20万攻打南诏,南诏联络驻浪穹的吐蕃军队反击,两军在下关东郊和洱海边决战,两次战争都以唐军覆没而告终.史称"
天宝战争"
.鲜于仲通只身逃回,李宓坠海死.南诏的胜利是在吐蕃支援下取得的.752年,吐蕃封阁罗凤为“赞普钟南国大诏”,意为吐蕃王之弟,给金印,号称“东帝”,赐为兄弟之国.南诏将这年改为赞普钟元年.战后,南诏顾念它和唐朝往日的亲密关系,收集唐军将士尸体在龙尾关筑万人冢,又在首都太和城中立"
德化碑"
申辩他不得已反唐的心情和对唐的友好愿望.
其后安史之乱起,吐蕃东进,唐无力应付西南,南诏乘机扩展疆土,762年阁罗凤征服德宏地区,收降"
寻传"
(阿昌族和景颇族祖先)部落,765年,阁罗凤建"
拓东城"
(今昆明市),命儿子凤伽异以副国王身份镇守,又在"
黑嘴"
(傣族先民)部落地区设立银生府(今西双版纳),到阁罗凤孙异牟寻时,夺占吐蕃神川(今丽江北部)取得了滇西北地区.南诏疆域大致形成控制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包括今四川西南部、云南全部及贵州西北部缅甸北部的广大地区。
阁罗凤孙异牟寻时南诏势力最盛,曾以二十万兵力与吐蕃并力攻袭剑南西川。
吐蕃以南诏为属国,向其征发兵、赋,又派兵驻其,南诏王异牟寻不堪其扰。
787年,唐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不断进行争取南诏的工作。
789年,吐蕃与回鹘争夺北庭,征发南诏兵力,引起南诏不满。
794年,南诏终于与吐蕃决裂,韦皋奉德宗之命派节度巡官崔佐时到大理与南诏会盟,在苍山神祠与异牟寻盟誓,史称"
苍山会盟"
.与唐恢复盟好,并与唐联军大败吐蕃,异牟寻接受唐的“南诏王”的封号,史称"
贞元册南诏"
.但基于奴隶制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掠夺人口以充奴隶,南诏仍不时向周围地区发动战争。
829年,南诏攻陷成都,掠子女工匠数万而去。
9世纪中叶,吐蕃政权瓦解,唐朝国力也十分衰弱,南诏既无西北后顾之忧,对唐境的侵扰更为频繁,成为晚唐最严重的边患。
南诏政治制度深受中原影响,其初期官制有六曹,即兵曹、户曹、客曹、法曹、士曹和仓曹,基本是沿袭唐朝地方官制。
后期改六曹为三托、九爽。
三托是:
乞托,主马;
禄托,主牛;
巨托,主仓。
九爽是:
幕爽,主兵;
琮爽,主户籍;
慈爽,主礼;
罚爽,主刑;
劝爽,主官人;
厥爽,主工作;
万爽,主财用;
引爽、主客;
禾爽,主商贾。
其相称为清平官,决国事轻重。
地方军政制度则有六节使、二都督、六睑。
“睑”犹如唐之“州”。
南诏文化教育制度亦多模仿中原。
南诏多次派王室、贵族子弟往成都、长安就学。
凤迦异、异牟寻、异梦凑(寻阁劝)祖孙三代并以被俘的唐西泸县令郑回为师,后又任郑回为清平官。
不少南诏人深通汉文,擅长诗赋,南诏王隆舜、清平官杨奇鲲等都写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被收录于《全唐诗》内。
南诏还从汉地吸收不少工农业生产技术。
被俘的成都工匠在南诏传授纺织技艺,“自是南诏工巧埒(相等)于蜀中”。
南诏王劝龙晟时佛教盛行。
蒙氏王族不仅提倡佛教,而且信奉三宝。
丰佑母还出家,法名惠海。
大理崇圣寺及三塔即为南诏时所建,至今仍矗立于苍山之麓。
南诏晚期,奴隶主频繁发动战争,曾在短短15年内发动9次战争,"
两陷安南(越南),邕管(广西南宁一带),一入黔中,四犯西川"
.赋役繁重,生产凋敝,各种矛盾激化。
897年,南诏王隆舜只知畋猎饮酒,不理国事,为其臣杨登所杀。
902年,权臣郑买嗣(郑回七世孙)利用民怨沸腾之机,杀死南诏王舜化真,夺取王位,另建政权,南诏亡。
自649年细奴逻称王至此共二百五十三年,传十三主。
六.大理国(宋时大理)
郑买嗣发动宫廷政变,南诏灭.建立了“大长和国”。
郑买嗣建国后,三传至郑隆亶,又为权臣东川节度使杨干贞所杀,大长和国灭亡。
杨干贞拥清平官赵善政为骠信,国号“大天兴”;
才十个月,杨干贞就废赵善政而自立为王,国号“大义宁”。
这三个短暂的王朝,均以羊苴城为都。
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趁大义宁政权危难之机,联络滇东“三十七部”武装力量,首先攻破下关,接着攻占大理,灭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封建政权,仍定都于羊苴城。
段思平为“白蛮”大姓,大理人,他当政后,大张旗鼓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政权逐步得到巩固
、人民得到休养,使经济在不长的时间内得到恢复和发展。
太平兴国初,宋太宗册封其首领白万(白王)为“云南八国都王”;
宋徽宗时,又授大理国王段和誉为“云南节度使、金紫光禄大夫、大理王”。
段思平死后,1063年发生杨允贤叛乱事件,国王无力平叛,只得向滇池地区的封建主高智升借兵去讨伐.杨允贤叛乱平定以后不到20年,又发生杨义贞的政变.杨义贞杀了国王段廉义,自封为"
广安皇帝"
过了四个月,高智升指使儿子高升太起东方37部兵讨灭杨义贞,立段寿辉为王.高智升到大理当宰相,给高升太做善阐(昆明)的领主.段寿辉当了两年的傀儡,被迫让位给段正明(就是金大师书里段誉的伯父)1094年,高升太把段正明赶出去做和尚,自封为国王,改国号为"
大中国"
.但是封建领主们不承认高氏大中国的统治,段氏王族更不服.高升太在位两年,不得不于临死时告诉儿子高太明将王位归还段氏.1096年,高太明立段正淳为王.段氏复位,称后理国.
高氏虽然放弃了王位,却被封为"
中国公"
称号"
高国主"
世代为相,把持朝政,并借此把家族的人口分封到各地去,造成日甚一日的割据态势.37部也联合起来与高氏对抗,争夺地盘,致使后理国事实上已分裂为几个独立的王国.而此时,忽必烈已率领十万蒙古铁骑扑向这个已元气大伤的西南小国.
1253年,忽必烈采取大包围南宋战略,率领10万大军远征大理.蒙古军从宁夏六盘山出发,集结于甘肃临洮,插进四川西北部,在松潘地区兵分三路.西路由兀良合台率领,取道理塘,乡城;
东路由抄合野只烈率领,取道西昌,姚安.忽必烈自统中路劲旅,过大渡河,雅砻江,到达金沙江边,然后乘革囊渡江(所谓元跨革囊就出于此),直抵丽江,大理国王段祥兴派高和率军3000在九禾(今丽江九河)迎战,高和力战身亡,忽必烈随即占鹤庆,剑川,攻大理,当年农历12月,大理国灭.
七.元时大理
忽必烈灭大理国,设大理元帅府;
1276年设云南行中书省,改大理为路,下设府、州、县,并将政治中心由大理东迁至押赤城(今昆明)。
大理作为国都的历史遂告终结.但忽必烈仍起用大理旧主段氏族人为大理总管,对付反抗势力,封中亚布哈拉(今乌孜别克斯坦)人赛典赤为云南平章政事.1280年,忽必烈封第五子忽哥赤之子也先帖木儿为云南王镇大理,1290年封皇长孙甘麻剌为梁王管理全省.二王代表皇帝监督和干预行省的事务,行省却无权过问他们.结果,诸王与行省之间权利斗争此起彼伏.大理段氏乘机割据称雄,第四代总管段正守那关(今牟定西部),与梁王分地而治.此后,段氏与粱王之间不断争斗,大理路总管历经11代,最后同粱王一起为明所灭.说到这里要提一提<
<
孔雀胆>
>
一剧,系郭沫若根据历史真实写出.粱王招大理第九代总管段功为婿,妻以阿盖公主.但近臣屡屡进言,说段功有吞灭昆明野心.粱王密付阿盖孔雀胆一瓶
令她相机毒死段功.但阿盖公主对丈夫忠贞不渝,拒不从命,粱王乃令部将暗杀段功于东寺.阿盖公主也在悲愤中死去......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而此时蒙古贵族仍然控制着云南,朱元璋两次派人招降粱王未能奏效,决定进讨.他令傅友德为征南将军,兰玉为左副将军,沐英为右副将军,统帅步骑30万,于1381年10月出师平云南.12月,明军在曲靖东北的白石江打垮10万元军,直捣昆明.粱王跳海自杀(我想最多是滇池吧,云南哪来的海).1382年3月,兰玉,沐英兵锋直指大理,先向11代总管段明和其叔父段世发出劝降书.段氏拒降,企图借助大理险要地势固守.明军乃迂回点苍山后,攀树援岩登上山顶,前后夹击.段氏兵败被擒.盘据大理120多年的段氏势力彻底垮台.
八.明朝和清朝时的大理
明朝和清朝时期,大理一直作为两朝云南省的滇西重镇,地位仅次于昆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也接近中原地区,政安人和,历史事件并不很多.其中清末的杜文秀,李文学领导的民族大起义记载较多.1856年,保山回族人杜文秀率各族人民起义建大理政权,控制云南大部地区,全盛之时曾将18大司20万兵攻昆明.弥渡彝族李文学率领各族人民起义,配合杜文秀起义军,被杜文秀封为"
总理南山军务大司藩"
称号.但随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清庭调大军入滇进讨,起义军攻昆明两年不克,遂遭清军和外国侵略者联合反扑,1872年,惨烈的大理保卫战展开.清军猛攻半年多,决苍山水淹城,掘隧道埋设地雷爆破,最后在法国侵略者帮助下架大炮轰垮大理城墙数十丈,杜文秀见大势已去,服孔雀胆自杀,李文学率军驰援大理,也兵败为叛徒出卖被害.
九.1950年2月,大理解放.1956年11月22日大理白族自治州建州.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