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高三五校第二次联考语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5003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高三五校第二次联考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海南省高三五校第二次联考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海南省高三五校第二次联考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海南省高三五校第二次联考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海南省高三五校第二次联考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省高三五校第二次联考语文文档格式.docx

《海南省高三五校第二次联考语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高三五校第二次联考语文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南省高三五校第二次联考语文文档格式.docx

B.英国科学家考察到火星具备存在生命的条件,有生命活动迹象。

C.科学家猜想,在活动的冻海层下,极有可能存在特殊的生命体。

D.科考显示,火星上已经发现了一些沼气和其他生命活性迹象。

2.下列对推测“火星上存在生命的有力证据”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科学家们在火星上已经发现了一些沼气和其他可能存在生物活性的迹象,这些特征很像地球上洞穴当中的一些特征。

B.寻找火星生命的第一步,就是要在火星上发现有水源存在。

科学家们此前已经发现火星表面下可能存在一个冻海。

C.火星赤道附近一个叫埃利泽姆的地区曾被一大片冰冻海洋覆盖,这片海洋来源于500万年前的一次灾难性洪水。

D.火星表面有水流痕迹,这也会证明火星上存在生命。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火星虽具备磁吸力和厚密的大气层,细胞生命体很难在火星表面存活,但如果地球探测器能够在火星表面下到冻海层时,就极有可能会发现特殊的生命体。

B.如果能找到火星上存在水分,就有可能发现一些处于休眠状态的生命体仍然生活在火星表面以下,在这些区域,宇宙辐射的伤害作用非常低。

C.有的科学家认为,非生物过程不可能制造这么大量的甲烷,唯一的可能是火星上存在生命。

因此结论是在火星的土壤里一定存在生命。

D.在未来100年左右,中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有可能将人类部分居民移居火星的幻想变成现实,到时会缓解人类生存的能源短缺等危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

父徙代。

汉兴徙安陵。

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文帝辇过,问唐曰:

“父老何自为郎?

家安在?

”唐具以实对。

文帝曰:

“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

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

父知之乎?

”唐对曰:

“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

”上曰:

“何以?

”唐曰:

“臣大父在赵时,为官将,善李牧。

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

”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

“嗟乎!

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主臣!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上怒,起入禁中。

良久,召唐让曰:

“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闲处乎?

”唐谢曰:

“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郡,杀北地都尉卬。

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

"

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唐对曰:

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

阃以外者,将军制之。

’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

’此非虚言也。

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

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

当是之时,赵几霸。

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乐家之女)也。

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

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

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臣诚愚,触忌讳,死罪!

死罪!

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

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

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选自《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

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

门槛,此指国门

B.西抑强秦,南支韩、魏支:

抗拒

C.当是之时,赵几霸几:

数词,几次

D.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虽:

即使

5.下面句子中能反映冯唐“有真知灼见,敢于坚持正确意见”这一性格的一项是(3分)()

①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②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③上怒,起入禁中④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⑤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⑥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A.①②⑥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冯唐是汉文帝时杰出之士,但他的仕途仍大起大落,作者昭示他的坎坷际遇,是对封建政治的控诉。

B.冯唐告诫文帝,“委任而责成功”是君王的用人之道,明君当重赏而不当重罚。

C.这段文字在朴实的叙写中,蕴蓄着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在写作上体现司马迁的风

格。

D.文中一些细节之处特别是一些人物的对话,作了栩栩如生的描写,使传文有着强烈的文学性,如对冯唐的犯颜直谏和汉文帝的用于纳谏,都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显示了其独有的性格特征。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译文:

(2)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溪兴

杜荀鹤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

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

8.两首诗都以溪居生活为题材,但主旨有异,请作简要分析。

(5分)

9.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上有着怎样共同的特点。

请你结合《溪居即事》,尝试着对“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诗句中“疑”“急”的妙用作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2)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3)___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

(司马迁《鸿门宴》)

(4)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_________________,金块珠砾,___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偷父

刘心武

那晚我到家已临近午夜,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立刻感觉到不对劲儿,难道……我快步走到各处,一一按亮灯盏,各屋的窗户都好好地关闭着啊。

但是,当我到卫生间再仔细检查时,一仰头,心就猛地往下一沉———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被撬开了!

再一低头,浴盆里有明显的鞋印。

有贼!

我忙从衣兜掏出手机,准备拨110报警,这时又忽然听见声响,循声过去,便发现卧室床下有异常,我把手机倒换到左手,右手操起窗帘叉子,朝床下喊:

“出来!

放下手里的东西,只要你不伤人,咱们好商量!

一个人从床底下爬出来了,那是一个瘦小的少年,剃着光头,身上穿一件黑底子的圆领T恤,我看他手里空着,就允许他站立起来,用那窗帘叉指向他,作为防备,问他:

“你偷了些什么?

把藏在身上的掏出来!

但他那副“久经沙场”、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

我用眼角余光检查了一下我放置钱财的地方,似乎还没有受到侵犯。

我保持伸出窗帘叉的姿势,倒退着,命令他跟着我指挥来到门厅里,开始讯问。

“您为什么还不报警?

”他问我。

我把手指挪到手机按键上,问他:

“警察来了,你会是怎么个处境吗?

”他叹了口气:

“嗨,惯了,训一顿,管吃管住,完了,把我遣返回老家,再到那破土屋子里熬一阵呗。

“他那无所谓,甚至还带些演完戏卸完装可以大松一口气的表情,令我惊奇。

他今年14岁。

家乡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

他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前开始流浪。

现在就靠结伙偷窃为生。

我望着被灯光照得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

“饿吗?

”他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

我为他泡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

我决心放他回去,对他说:

“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要跟你说,不要再干这种违法的事,你应该走正路。

”他点头。

我给他开门时,他居然说:

“我还不想走。

我大吃一惊,问他:

“为什么?

他回答的声音很小,我听来却像一声惊雷:

“我爸在床底下呢……”

天哪!

原来还有个大活人在我床底下!

我慌忙将窗帘叉拿到手里,准备拨110。

这工夫那少年已经转身进了卧室,而且麻利地爬进床底下,我惊魂未定,他却又从床底下爬了出来,回到门厅。

我这才看清,他手里捧着一幅油画。

我正想嚷,他对我说:

“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

那幅油画,是我临摹的凡·

高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里,人物显得特别憔悴,眼神饱含忧郁,胡子拉碴的,看去不像个西方人倒像个东方农民。

我细问他:

“你爸现在在哪儿呢?

你妈妈呢?

他执拗地告诉我,他没有妈。

他妈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就嫌他爸穷,跟别人跑了。

他记得他爸,那扎人的胡子碴儿,那熏鼻子的汗味加烟味加酒味……

他们那个村子,不记得在哪一天,忽然说村外地底下有黑金子,大家就挖了起来。

他爸爸也去挖。

去年的一天,半夜里村子忽然闹嚷起来,跟着有呜哇呜哇的汽车警笛声,他揉着眼睛出了屋……简单地说,村外的小煤窑出事故了,他爸,还有别的许多孩子的爸,给埋井底下了……

少年说,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家窗外看见了这幅画,一看就觉得是他爸。

他说他爸坐在床上想心事的时候,就那么个模样。

今天,他好不容易钻了进来,取下这幅画,偏巧我回来了……

少年说这些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一点泪光。

我听这孩子讲他爸的遇难,也就是鼻子酸了酸,但是,当我听清这孩子今天钻进我的屋子,为的只是偷这幅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的画像时,我的眼泪忍不住就溢出了眼角。

我把画送给了他。

他不懂得道谢,我把门打开,他闪了出去。

关上门以后,我若有所失。

不到半分钟,我一溜烟儿跑下楼梯,气喘吁吁地踏出楼门,朝前方和左右望,那少年竟已经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只有树影在月光下朦胧地闪动。

我让自己平静下来。

当一派寂静笼罩着我时,我问自己:

“你追出来,是想跟他说什么?

是的,我冲出来,是想追上他补充一句叮嘱:

“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前文写“我”发现放置钱财的地方没有受到侵犯,为下文写少年偷“父”买下了伏笔。

B.少年执拗地说他没有妈妈,可见他对妈妈的愤恨之深。

C.少年说他父母的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泪光说明他在不断的偷窃中逐渐变得冷漠。

D.“我”三次想报警而没报,是因为我想要给这个少年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E.少年走后,“我”若有若失,表明我已经喜欢上了这小孩子。

(2)为什么“我”“听这孩子讲他爸遇难,也就是鼻子酸了酸”,但了解到少年偷画像的原委之后“眼泪忍不住溢出了眼角”?

(3)小说中的少年是个怎样的人?

请分条概括。

(4)小说结尾说,“我”“想追上他并叮嘱他:

‘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

’”这样写,有人认为合情合理,也有人认为有些不合实际。

你的看法呢?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蔡元培的北大时代

黄艾禾

北大因蔡元培,从此确立其现代传统和校格。

而蔡元培也因北大,成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

1916年时的北大,虽然已经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其作为“皇家大学”的官僚气与衙门气依然浓厚。

在教员中,有不少是北洋政府的官僚,这些教师即使不学无术,也受到学生巴结,以便日后自已当官仕途方便。

陶希圣先生对那时的北大曾有这样的回忆:

“民国初年。

贵族子弟仍然不少。

……两院一堂是八大胡同(当时的妓院集中地)受欢迎的重要的顾客。

一堂就是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

”北大的这种腐败名声,蔡元培早有所闻,朋友们也劝他不要去,担心他“进去了,若不能整顿,反于自己的名声有碍”,然而蔡元培内心里已经下定决心。

实际上,“教育救国”的理念,是蔡元培自戊戌变法失败后一直坚信不移的信念。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接受了北洋政府大总统黎元洪的北大校长委任状。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赴北大上任。

据当时正在北大上学的顾颉刚的回忆,到任那天,校工们在门口恭恭敬敬排队向他行礼,蔡元培“脱下礼帽,郑重其事地向校工们回鞠了一个躬,这就使校工和学生们大为惊讶”。

实际上,蔡元培从来也没有把北大校长一职看作是一官职,他不做官,也要求学生们不做官。

蔡元培1月4日到北大上任,1月11日就呈请教育部聘任陈独秀出任文科学长。

当时的北大,被重新分为文、理、法三科,下面再分系;

文科学长,相当于文学院院长。

蔡元培与陈独秀,个性完全不同。

陈独秀锋芒逼人,而蔡元培却外圆内方,连疾言厉色都很少见。

但是蔡元培看中陈独秀的,是他的新锐和毅力。

蔡是在翻阅了十余本《新青年》后决意聘他的,一旦下定决心,就一趟趟“亲顾茅庐”。

他去陈的住处拜访陈时,因陈习惯晚睡晚起,他就耐心地坐在门口的一只小板凳上,等待着年龄小他一轮的陈独秀醒来。

在蔡元培引进了陈独秀后,陈又引进了胡适进北大当教师。

而胡适当时不过是个连博士学位还没拿到的毛头小伙——后来,胡适在他的纪念文章里曾提到,如果没有蔡元培。

他的一生很可能会在一家二三流的报刊编辑生涯中度过。

引进陈独秀与胡适,是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著名八字方针下的两段佳话。

蔡决心以这八个字来塑造北大,是他在欧洲留学期间就已埋下的心愿。

在这种精神下,北大吸引了中国的各路学术精英。

大师云集,各种文化社团风起云涌。

而那种“师生间问难质疑。

坐而论道的学风”,那种民主自由的风气,从那时开始形成,成为北大异于其他大学、吸引后来一代又一代学子的独特传统。

实行教授治校,也是蔡元培在国外留学期间感悟到的。

在蔡任北大校长期间建立起教授会、评议会,各科学长由教授会公举等举措,都是对德国大学管理方法的仿效。

据时任北大教授的沈尹默的回忆,当时的评议会,由全体教授推举,约五人中选一人。

凡校中章程规定,都要经评议会同意。

讲到蔡元培与北京大学,就必然讲到“五四运动”。

在蔡元培的支持下。

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孕育了丰厚的文化背景,而“五四运动”本身,也直接与蔡元培相关。

1919年5月4日。

在游行队伍从红楼出发之前,蔡元培曾在出口处挡了一下。

表示大家有什么要求,他可以代表同学们向政府提出。

但在激愤之下,学生们不肯。

当天晚上,在火烧赵家楼后,有32名学生被警察逮捕,其中有20名是北大学生。

5月4日当晚,北大学生群集在三院大礼堂商讨对策。

蔡元培对学生们说:

“你们今天所做的事情我全知道了,我寄以相当的同情。

”话一出,全场欢声雷动。

蔡又说:

“我是全校之主,我自当尽营救学生之责……我保证在三天之内,把被捕同学营救回来。

在社会的强大舆论压力下,被捕学生于5月7日被保释出狱。

而蔡元培却在5月8日向政府提出辞呈。

第二天,就悄然去了天津,后来回了浙江老家。

1923年之后的蔡元培,人或在海外,或在国内办大学院和中央研究院等,已不再管理北大校务,但是,北大却从此确立其现代传统和校格。

而蔡元培也因北大,成为伟大的教育家。

(选自《新闻周刊》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北洋政府时期的北京大学,有的教师不学无术,名声很差。

B.戊戌变法失败后,蔡元培先生决心教育救国。

C.蔡元培先生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八字方针成为北大的传统。

D.北大当时分为文、理、法三科,陈独秀、蔡元培和胡适分别为三科学长。

E.实行教授治校,是蔡元培先生广泛征求教授们的意见提出的治校方略。

(2)同是写蔡元培引进不同风格的杰出人才,写陈独秀与写胡适的表达方法有何不同?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毛泽东曾赞誉蔡元培先生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重庆《新华日报》1940年3月8日)。

本文哪些方面体现了蔡元培的“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特征,请简要论述。

(4)文中说:

“在游行队伍从红楼出发之前,蔡元培曾在出口处挡了一下。

他表示大家有什么要求。

他可以代表同学们向政府提出。

”请结合全文,简要谈谈你对蔡元培先生对待学生游行请愿的态度的看法。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是(3分)()

A.中国乒乓球历史上首次教练员竞聘工作今天终于尘埃落定,刘国栋施之皓分别被国家体育总局任命为男队和女队的主教练。

B.在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的舞台上,选手们个个锦心绣口,演唱的歌曲优美动听,展示的才艺令人惊叹。

C.近日,甲型H1N1流感疫情持续蔓延,一项有利于防止疫情大面积扩散和聚集性爆发的政策呼之欲出。

D.全球各地引发的更大规模的反战潮流,给美英当局造成强大的政治压力。

如美英联军敢于投鼠忌器,将有众叛亲离的可能。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3分)()

A.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其他学科的题意、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条理的、严密的思维习惯。

B.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兰州建委提出水价调整的三大理由:

供水企业加大了建设投入;

市场的价格变化和政府的价格政策调控调控了企业成本支出;

水价调整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C.由于运用了从美国获取的1073张卫星遥感图片,这张南极陆地“景观图”的精度可达15米,这将大大提高人们对南极地理环境的认识能力。

D.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评估,国家流感中心在日前成为第五个世卫组织全球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

1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只填序号。

(5分)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

①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

②在别的地方,你可以蹲下身来细细玩索一块碎石、一条土埂,在这儿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着,身不由主,踉踉跄跄,直到被历史的洪流消融。

③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④在这儿,一个人的感官很不够用,那干脆就丢弃自己,让无数双艺术巨手把你碎成轻

尘。

⑤纷杂的衣饰使我们眼花缭乱,呼呼的旌旗使我们满耳轰鸣。

⑥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

答案:

16.“被XX”近来成为网络流行词汇。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说说你对划线词语的理解。

某高校2009届毕业生张某毕业后没有找到就业单位,但就在他为找工作到处奔波时,同学告诉他,学校已经公布了2009届毕业生就业名单,名单上他已经到了一家大型国有企业。

他听说后苦笑着说自己“被就业”了。

17.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依次填入恰当的虚词(4分)

世界各国发展水平之间的不平衡,表现为一种经济差距技术差距,同时表现为一种知识差距教育差距,两者之间日趋变现出互为因果的关系。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的生命留下一点空间,就像两车之间的安全距离——一点缓冲的余地——可以随时调整自己,进退有据。

生活的空间,须借清理挪减而留出:

心灵的空间,则经思考开悟而扩展。

请以“给自己留出生命的空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

1.C(A“该有生命存在”的说法不准确,太绝对化,原文只说“可能”。

B、D两项表述不太符合原文内容,犯了与A项用样的错误)

2.D(水流痕迹是数十亿年前的,在火星目前的环境下,最顽强的生命细胞也无法存活)

3.D(原文没有推断此项信息的依据)

4.C几乎。

5.A③句写皇上,非是写冯唐。

④写皇上之拜官。

⑤谈当时法律之弊。

6.B“委任而责成功”并非是“明君当重赏而不当重罚”,见译文。

7.

(1)我为何得不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来做我的将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